一种工程爆破粉尘降解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2  1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工程爆破粉尘降解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爆破在工程上的应用十分广泛,而工程爆破引起的粉尘不可避免,工程爆破会引起大量爆破颗粒以及粉尘,粉尘漂浮在空气中,影响空气质量,影响后续清理效率和工人的身体健康。而目前的处理装置吸尘效果有限,处理效果有待提升;吸尘装置内部加设喷淋装置需要额外提供水源,装置较为复杂。因此,如何对工程爆破产生的粉尘进行快速高效地降解处理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爆破粉尘降解处理装置,可以快速处理爆破产生的粉尘,使用效果好。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程爆破粉尘降解处理装置,包括旋转平台、位于旋转平台上的升降机构和罐体,罐体上设有高度可调节的导尘管,导尘管和升降机构相连接,导尘管上设有吸尘风机,导尘管的外端设有吸尘罩;罐体的顶部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排气泵。吸尘风机将粉尘吸入罐体内,旋转平台和升降机构的设置,可以吸收不同角度、不同高度方向的粉尘,扩大了处理装置的吸尘范围,提升处理效率。

可选的,升降机构和罐体固定安装于旋转平台上。

优选地,导尘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尘管、弯管、第二导尘管,升降机构与第一导尘管相连,第二导尘管可伸缩,弯管为可拆卸的。当粉尘进入导尘管,经过弯管时撞击弯管内壁,最后进入罐体内。一方面,弯管的设置可以减小气流的速度,使得粉尘直接落入罐体内;另一方面,弯管内壁容易沉积灰尘,可以将弯管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其中,第一导尘管和第二导尘管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要进行设计;可选的,导尘管整体呈l型,第一导尘管沿水平设置,第二导尘管沿竖向设置。

其中,所述罐体包括上罐体和下罐体,上罐体和下罐体相连通,下罐体的直径大于上罐体,导尘管与下罐体的顶部相连接;此时排气管位于上罐体的顶部,使得粉尘先进入下罐体,提高收集粉尘的效果。

优选地,上罐体的内侧壁上铰接有挡尘板,挡尘板向下倾斜并呈交错设置,挡尘板的底部铰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内侧壁铰接,挡尘板的上方设有滤板。进入罐体内的气体,排出罐体时经过若干个挡尘板,使得气体夹杂的粉尘回落至下罐体内,气流上升的同时带动伸缩杆伸缩,挡尘板上下震动,避免挡尘板的底部沉积粉尘,同时将挡尘板表面掉落的粉尘回落至下罐体内。

进一步地,挡尘板的底部设有凸起,凸起的设置降低粉尘的附着率。

优选地,下罐体顶部设有进尘口,下罐体顶部的内壁上设有导向环,导向环位于进尘口内侧并沿竖直方向设置。导向环的设置使得进入下罐体内的气流优先向下流动,有利于粉尘的收集。当第二导尘管竖直设置于下罐体顶部时,气流优先竖直向下流动。

优选地,为提高收集效率,下罐体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导尘管,导尘管沿上罐体外周方向均匀设置。

优选地,下罐体包括收集箱、收集管和储尘箱,收集管与收集箱的底部、储尘箱的顶部相连通,收集箱的底壁向下倾斜。可以使得粉尘沿收集箱的底壁向下滑落,经收集管进入储尘箱,且收集管的管径小于储尘箱,降低了储尘箱中粉尘再次挥发至罐体内的比例。

工程爆破产生的粉尘量较大,而粉尘降解处理装置使用后,管道内时常会出现粉尘吸附于管道内壁的现象,时间长不处理会导致装置的降尘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吸尘管可轻松拆卸清洗,罐体内部的设计使得粉尘更加容易汇聚至底部的储尘箱中,排气泵工作,气流需要经过多道交错设置的挡尘板,提高了二次除尘效果;同时,旋转平台和升降机构的设置,扩大了除尘范围。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底座,旋转平台位于底座上,底座还设有底轮,便于移动;可选的,底座上设有远程控制装置和定位灯,可实现远程控制处理装置,智能化程度高,提升处理效果的同时可以避免人员吸入粉尘。定位灯可以识别处理装置的位置,也可采用定位仪实现;由于很多爆破工程需在夜间进行,安装定位灯可适用于夜间工程爆破后的粉尘降解处理。

可选的,为避免装置在远程移动过程中倾倒,可选择在场地较为平坦的工作环境中使用远程控制移动处理装置的位置。

其中,该装置还包括空气检测装置和信号收发装置,空气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空气的质量,信号收发装置将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后台,当空气质量未达标时,处理装置继续工作;当空气质量达标时,处理装置停止工作。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粉尘的吸收处理,提高了工程爆破粉尘的处理效率;使用过程中,吸入罐体内的粉尘易进入底部的储尘箱,且不易二次挥发至空气中,避免了二次污染;保证粉尘处理效果的同时,无需引入水雾喷淋设置,装置简单,一体化程度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罐体示意图;

图3是导向环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罐体内的气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电源、底座1、旋转平台2、罐体和升降机构3,旋转平台2位于底座1上,罐体和升降机构3固定设于旋转平台2上,即旋转平台转动,带动罐体和升降机构3一起转动。旋转平台2包括旋转驱动装置和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可采用滑轮和环形滑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旋转机构实现。其中,底座1设有底轮30,便于移动,罐体顶部设有定位灯28。

罐体包括上罐体4和下罐体5,均呈圆筒状,上罐体4安装于下罐体5的上方,并使得上罐体4和下罐体5相连通,下罐体5的直径大于上罐体4,具体尺寸可根据吸尘量进行设计,导尘管与下罐体5的顶部相连接。导尘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尘管6、吸尘弯管7、第二导尘管8,并均为可拆卸连接;升降机构3与第一导尘管6相连,第二导尘管6为可伸缩的,升降机构3可采用现有技术轻易实现,且设置升降机构3的升降行程小于第二导尘管8的伸缩范围;导尘管整体呈l型,第一导尘管6沿水平设置,第二导尘管8沿竖向设置;第一导尘管6上设有吸尘风机11,第一导尘管6的外端设有吸尘罩10,吸尘罩10呈喇叭状。其中,导尘管和升降机构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图中仅示出了一组,也可以采用左右对称的方式安装两组或四组于上罐体4的外侧。

下罐体5的下顶盖上设有进尘口9,第二导尘管安装于进尘口9,使得进尘口9与第二导尘管8相连通,下罐体5顶盖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导向环12,导向环12竖直向下,导向环12位于进尘口9的内侧,使得进入下罐体5内的气流优先竖直向下流动,有利于粉尘的收集。其中,进尘口9的数量与导尘管的数量相同。下罐体5内部设有收集箱13、收集管14和储尘箱15,收集箱13的底部设有收集口17,收集口17两侧的底壁16向下倾斜,底壁16上设有凸起,收集口17与收集管14相连通,收集管14的底部与储尘箱15的顶部相连通;收集箱13的侧壁上开设有卸尘口(图中未示出),卸尘口中伸入与收集箱13相匹配的卸尘斗,类似于抽屉的安装,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卸尘斗的外侧壁上可设置提手,便于安装和抽拉。其中,导尘管、集尘箱、收集管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

上罐体4的内侧壁上铰接有若干个挡尘板18,图中示出了三个档尘板,挡尘板18向下倾斜并呈交错设置,挡尘板18的底部设有凸起,且挡尘板18的底部铰接有伸缩杆19,伸缩杆19的另一端与内侧壁铰接,伸缩杆19的行程为5-15mm,伸缩上可套设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上罐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挡尘板的下壁固定连接,复位弹簧的安装方法可通过现有技术轻易实现;挡尘板18的上方设有一个可拆卸的滤板20,滤板20上设有滤孔21;上罐体4的顶部设有上顶盖22,上顶盖可拆卸,上顶盖22的上方设有排气口23,排气口23处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排气泵24。其中,挡尘板18、滤板20均为可拆卸设计,排气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排气管25、排气弯管26和第二排气管27,第一排气管25与排气口23相连通,第一排气管25和第二排气管27之间呈90°,排气弯管的设置可降低排出气体中的粉尘比例,第二排气管27外端可设置滤网。

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可根据需要加装远程控制装置29、空气检测装置和信号收发装置,以实现操作人员远程控制除尘过程。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为:通过远程控制或人工运送的方式,将处理装置进入粉尘待处理场地,启动旋转平台和升降机构,实现不同高度和角度范围的粉尘吸收;l型的吸尘管减小气流的速度,促使粉尘更易进入罐体内;粉尘随气流进入下罐体,第二导尘管沿竖直安装,导尘环对气流起竖直向下的导向作用,气流向下流动,粉尘进入集尘箱,因重力作用经集尘管进入底部的储尘箱;进入下罐体中的气流后向上流动,经过上罐体侧壁的挡尘板和挡尘板上方的滤板排出罐体,如图4所示,图中省略了滤板。挡尘板的设置使得气体夹杂的粉尘回落至下罐体内,气流上升的同时带动伸缩杆伸缩,挡尘板上下震动,避免挡尘板的底部沉积粉尘,同时将挡尘板表面掉落的粉尘回落至下罐体内,提高了粉尘收集效率。处理结束够,可以拉出储尘箱中的卸尘斗,倒出粉尘进行后续处理。其中,该装置中的弯管最易沉积灰尘,可将弯管拆卸下来进行清洗,上罐体的顶盖、滤板均可拆卸下来清洗。


技术特征:

1.一种工程爆破粉尘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平台、位于旋转平台上的升降机构和罐体,罐体上设有高度可调节的导尘管,导尘管和升降机构相连接,导尘管上设有吸尘风机;罐体的顶部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排气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爆破粉尘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尘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尘管、弯管、第二导尘管,升降机构与第一导尘管相连,第二导尘管可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爆破粉尘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上罐体和下罐体,上罐体和下罐体相连通,下罐体的直径大于上罐体,导尘管与下罐体的顶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爆破粉尘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罐体的内侧壁上铰接有挡尘板,挡尘板向下倾斜并呈交错设置,挡尘板的底部铰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内侧壁铰接,挡尘板的上方设有滤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爆破粉尘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罐体顶部设有进尘口,下罐体顶部的内壁上设有导向环,导向环位于进尘口内侧并沿竖直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爆破粉尘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罐体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导尘管,导尘管沿上罐体外周方向均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爆破粉尘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罐体包括收集箱、收集管和储尘箱,收集管与收集箱的底部、储尘箱的顶部相连通,收集箱的底壁向下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爆破粉尘降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挡尘板的底部设有凸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爆破粉尘降解处理装置,包括旋转平台、位于旋转平台上的升降机构和罐体,罐体上设有高度可调节的导尘管,导尘管和升降机构相连接,导尘管上设有吸尘风机;罐体的顶部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排气泵。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粉尘的吸收处理,提高了工程爆破粉尘的处理效率,避免二次污染,装置简单,一体化程度高,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余锐;葛颂;吴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雷鸣爆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1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