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纱线的上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4-02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色装置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纱线的上色装置。



背景技术:

纱线是一种纺织品,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分为短纤维纱、连续长丝等。

现有技术中,针对纱线进行上色后,可能使得纱线上色不完全,出现纱线上部分色差;一般在纱线染色后,会对纱线进行缠绕收集,但是面对多线生产的装置,收集会产生多线在一个收集器上收集,这样会影响纱线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纱线的上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纱线的上色装置,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部设置有五组滚轮,分别为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第四滚轮和第五滚轮,所述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三组滚轮设置于染色液中,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五滚轮设置于染色液上,所述第一腔体外壳上设置有输液口;所述第二腔体内壁上表面固定有底座,所述底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吸风口穿过第二腔体外壳通向腔体外,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对着纱线,所述第二腔体内部设置有第六滚轮;所述第三腔室内部设置有第七滚轮,所述第三腔室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端部焊接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焊接三棱柱杆的一端,所述三棱柱杆的另一端套接有固定环,所述三棱柱杆横截面形状与通孔的形状一致,所述通孔凿设在收集器的收集杆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轮包括滚轮、限位槽和第二连接杆,所述滚轮表面凿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设置有四组,所述第二连接杆焊接在滚轮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轮、第五滚轮、第六滚轮和第七滚轮四组滚轮连接杆的两端穿过腔体外壳,且一端与减速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三组滚轮连接杆的两端固定在腔体的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环保纱线的上色装置通过染色液中三组滚轮的设置,让纱线充分的在染色液中进行染色,尽可能避免纱线出现色差;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环保纱线的上色装置通过可拆卸的收集器的设置,通过四组收集的组合,实现分散缠绕收集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滚轮示意图;

图3为收集装置示意图;

图4为第一连接杆示意图;

图5为收集器侧视图。

图中:纱线1,染色液2,第一滚轮300,第二滚轮301,第三滚轮302,第四滚轮303,第五滚轮304,底座400,吸风口401,风机402,出风口403,第六滚轮404,固定基座500,第七滚轮501,第一电机502,第一连接杆503,收集器504,三棱柱杆505,固定环506,通孔507,滚轮6,限位槽7,第二连接杆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环保纱线的上色装置,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第一腔体内部设置有五组滚轮,分别为第一滚轮300、第二滚轮301、第三滚轮302、第四滚轮303和第五滚轮304,第二滚轮301、第三滚轮302和第四滚轮303三组滚轮设置于染色液2中,第一滚轮300和第五滚轮304设置于染色液2上,第一腔体外壳上设置有输液口9;第二腔体内壁上表面固定有底座400,底座400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机402,风机402的吸风口401穿过第二腔体外壳通向腔体外,风机402的出风口403对着纱线1,第二腔体内部设置有第六滚轮404;第三腔室内部设置有第七滚轮501,第三腔室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基座500,固定基座500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02,第一电机502的端部焊接第一连接杆503的一端,第一连接杆503的另一端焊接三棱柱杆505的一端,三棱柱杆505的另一端套接有固定环506,三棱柱杆505横截面形状与通孔507的形状一致,通孔507凿设在收集器504的收集杆内部。

第一滚轮300包括滚轮6、限位槽7和第二连接杆8,滚轮6表面凿设有限位槽7,且限位槽7设置有四组,第二连接杆8焊接在滚轮6表面。

第一滚轮300、第五滚轮304、第六滚轮404和第七滚轮501四组滚轮连接杆的两端穿过腔体外壳,且一端与减速电机连接,第二滚轮301、第三滚轮302和第四滚轮303三组滚轮连接杆的两端固定在腔体的内壁上。

第一电机502型号为42hs4818的微型步进电机,且电源通过第三腔体外壳中的导线提供电源。

工作原理:实际工作时,纱线1首先进入第一腔体,经过第一滚轮300的顺时针旋转,使得纱线1转向染色液2中,依次经过第二滚轮301,第三滚轮302和第四滚轮303的转向,使得纱线1到达第五滚轮304,在经过第五滚轮304的转向后,使得纱线1处于水平并通向第二腔体的第六滚轮404,同时,第二腔体上方的风机402启动,对纱线1进行风干,随后纱线1进入第三腔体,并经过第七滚轮501转向收集器504,此时启动第一电机502带动第一连接杆503旋转,从而使得三棱柱杆505旋转,进而使得收集器504旋转,使得纱线1缠绕的收集器504上,当收集器504缠绕一定长度后,取下固定环506,再依次将四组收集器504拿出,并换上新的收集器504,套上固定环50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环保纱线的上色装置,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内部设置有五组滚轮,分别为第一滚轮(300)、第二滚轮(301)、第三滚轮(302)、第四滚轮(303)和第五滚轮(304),所述第二滚轮(301)、第三滚轮(302)和第四滚轮(303)三组滚轮设置于染色液(2)中,所述第一滚轮(300)和第五滚轮(304)设置于染色液(2)上,所述第一腔体外壳上设置有输液口(9);所述第二腔体内壁上表面固定有底座(400),所述底座(400)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机(402),所述风机(402)的吸风口(401)穿过第二腔体外壳通向腔体外,所述风机(402)的出风口(403)对着纱线(1),所述第二腔体内部设置有第六滚轮(404);所述第三腔室内部设置有第七滚轮(501),所述第三腔室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基座(500),所述固定基座(500)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02),所述第一电机(502)的端部焊接第一连接杆(503)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503)的另一端焊接三棱柱杆(505)的一端,所述三棱柱杆(505)的另一端套接有固定环(506),所述三棱柱杆(505)横截面形状与通孔(507)的形状一致,所述通孔(507)凿设在收集器(504)的收集杆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纱线的上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300)包括滚轮(6)、限位槽(7)和第二连接杆(8),所述滚轮(6)表面凿设有限位槽(7),且限位槽(7)设置有四组,所述第二连接杆(8)焊接在滚轮(6)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纱线的上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300)、第五滚轮(304)、第六滚轮(404)和第七滚轮(501)四组滚轮连接杆的两端穿过腔体外壳,且一端与减速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滚轮(301)、第三滚轮(302)和第四滚轮(303)三组滚轮连接杆的两端固定在腔体的内壁上。

技术总结
实用新型涉及上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纱线的上色装置,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第一腔体内部设置有五组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三组滚轮设置于染色液中,第一滚轮和第五滚轮设置于染色液上,第一腔体外壳上设置有输液口;第二腔体内壁上表面固定有底座,底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机,第二腔体内部设置有第六滚轮;第三腔室内部设置有第七滚轮,第三腔室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基座,固定基座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端部焊接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三棱柱杆的另一端套接有固定环,三棱柱杆横截面形状与通孔的形状一致,通孔凿设在收集器的收集杆内部;有益效果为:使纱线上色均匀,分散收集缠绕。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坚;杨杰;饶宇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创隆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