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压感组件、中框组件、显示组件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终端设备不断更新。以手机为例,曲面屏手机以更大的屏占比使得更具有科技感。
相关技术中,为增大曲面屏占比,通过压感模块取代原有的机械按键。例如压感模块设置在屏幕的下方或者中框的内侧,使用时,来自手指的按压力施加于压感模块的响应区域,压感模块根据感测到的按压力实现相应的按键功能。
然而,上述压感模块均贴附在平面上,只能实现平面的压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压感组件、中框组件、显示组件及终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压感组件,应用于具有弯曲面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于中框,所述压感组件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连接面和支撑面,其中,所述连接面用于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面面对所述弯曲面设置;压力感测部件,所述压力感测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弯曲面之间,用于感测所述弯曲面受到的按压力。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面为弧形面,且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弯曲面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压力感测部件呈弧形,所述压力感测部件的一面贴合于所述支撑面,另一面贴合于所述弯曲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件,所述中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相应的第二定位部件;所述连接面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件进行定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为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部件为与所述定位孔相应设置的定位柱。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面通过黏胶固定于所述中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感组件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弯曲面与所述压力感测部件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面为平面;所述压力感测部件一面贴合于所述支撑面,另一面贴合于所述弹性部件;在所述弹性部件受到挤压时,所述弹性部件形成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一面呈弧形面,且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弯曲面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面为平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压力感测部件贴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框包括面对所述弯曲面的第一固定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面衔接的第二固定面;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连接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面衔接的第二连接面;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固定面相匹配,所述第二连接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固定面相匹配,且所述第一连接面贴合于所述第一固定面,所述第二连接面贴合于所述第二固定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面、所述第二固定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均为平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感测部件连续或间隔的沿所述弯曲面的长度方向延伸。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中框组件,包括:中框,所述中框用于支撑显示屏,其中所述显示屏包括弯曲面;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压感组件,所述压感组件设置于所述弯曲面,并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屏;以及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中框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的至少一个侧边形成有所述弯曲面。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终端本体;上述第三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组件,其中,所述显示组件设置于所述终端本体。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的压感组件,通过设置支撑部件来支撑压力感测部件,使得在显示屏的弯曲面能够设置压力感测部件,以感测来自弯曲面的压力,实现弯曲面的压感效果。克服以往技术中,只能在平面设置压力感测部件的局限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a是相关技术中显示组件的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显示组件的部分俯视图。
图2a是另一相关技术中显示组件的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显示组件的部分俯视图。
图3a是另一相关技术中显示组件的示意图。
图3b是图3a中显示组件的部分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图8中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a是相关技术中显示组件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中显示组件的部分俯视图。
如图1a和图1b所示,显示组件包括中框110、安装于中框110上的显示屏。显示屏包括玻璃盖板120和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30和贴合在显示面板130的背面的保护层140。在中框110上位于显示面板之间还设置有指纹模组170以及压力感测模块160。指纹模组170在显示屏上具有指纹识别区域150,当需要解锁屏幕时,手指按压显示屏上的指纹识别区域150,压力感测模块160感测到按压力时,产生压力信号,触发显示屏点亮和指纹模组170进行指纹识别。
图2a是另一相关技术中显示组件的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显示组件的部分俯视图。
如图2a和图2b所示,显示组件包括中框210、安装于中框210上的显示屏,显示屏包括玻璃盖板220和显示模组230。在中框210上下两端位于中框210与显示模组230之间设置有两个压力感测模块260,压力感测模块260在显示屏上形成感测区域250,当手指按压显示屏上的感测区域250时,压力感测模块260感测到按压力,产生压力信号,触发显示屏点亮以唤醒显示屏。
图3a是另一相关技术中显示组件的示意图。图3b是图3a中显示组件的部分俯视图。
如图3a和图3b,显示组件包括中框310、安装于中框310上的显示屏,在中框310的内侧设置有压力感测模块360,压力感测模块360在中框310的侧边上形成感测区域350,当手指按压显示屏上的感测区域350时,压力感测模块260感测到按压力,产生压力信号,触发显示屏点亮以唤醒显示屏。
上述显示组件中的压力感测模块一面贴附在中框的平面上,另一面贴附在显示屏的平面上,以取代机械按键,实现平面压感点击效果,功能单一。压感模组为平面贴附,只能实现平面贴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具有弯曲面的曲面屏来说,同样需要曲面压感效果。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公开提供一种压感组件,能够实现弯曲面的大面积的压感效果,克服相关技术中,显示屏只能实现平面压感的局限性。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公开提供的压感组件可应用于具有弯曲面的显示屏10,显示屏10安装于终端100的中框20上。终端100可包括中框20及安装在中框20上的显示屏10。终端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等。以下描述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此。
中框20可以由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材料形成,包括用于支撑显示屏10的背面的上表面、以及与上表面相反的下表面,下表面用于支撑固定电路板、电池、摄像头等元器件。中框20还可包括环绕上表面和下表面四周的边框。其中,中框20可以作为终端100的外壳使用,以对显示屏10、电路板、电池、摄像头等各元件进行保护。
显示屏10可以包括平坦面11以及从平坦面11向至少一个侧面延伸的弯曲面12。例如,弯曲面12可以从平坦面11向图中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延伸形成两个弯曲面12,使得显示屏10形成“瀑布屏”。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弯曲面12还可以是从平坦面11向上侧和下侧面延伸形成弯曲面,使得显示屏10的四面均具有弯曲面,形成“环绕屏”。其中,弯曲面12可以延伸到中框20的边框。弯曲面12还可以从中框的上表面延伸到下表面。
显示屏10可以包括显示模组、以及用于保护显示模组的透明盖板。透明盖板可以由玻璃材料例如蓝宝石玻璃,或者透明树脂材料形成。显示模组可通过黏胶连接到中框20,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保护层,显示面板可以为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保护层可以包括缓冲元件(泡棉)及散热元件(铜箔片)等。
显示屏10的弯曲面12与中框20可形成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压感组件,容纳空间可以为封闭式或者非封闭式。
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感组件包括支撑部件40及压力感测部件30。支撑部件40包括连接面41和支撑面42,其中,连接面41用于与中框20固定连接,支撑面42面对显示屏10的弯曲面12。压力感测部件30设置在支撑面42与弯曲面12之间,用于感测弯曲面12受到的按压力。
压力感测部件30与终端内部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控制电路连接到处理器,当压力感测部件30感测到弯曲面12的按压力时,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操作。从而本公开的压感模组通过感测来自弯曲面12的按压力,实现弯曲面12的压感效果,且进一步的通过弯曲面12的压感效果,可取代一些机械按键的功能,例如唤醒显示屏10、作为终端100的开关键、作为音量加减键等功能。
本公开的压感组件,通过设置支撑部件40来支撑压力感测部件30,使得在弯曲面12能够设置压力感测部件30,以感测来自弯曲面12的压力,实现弯曲面的压感效果,克服以往技术中,只能在平面(例如显示屏的平坦面11)设置压力感测部件的局限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感测部件30可间隔的沿弯曲面12的长度方向延伸,即可以沿弯曲面1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段压力感测部件30,位于弯曲面12长度方向上多个位置。通过设置多段的压力感测部件30,能够在不同位置感测压力,实现不同功能。例如,压力感测部件30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弯曲面12长度方向靠近两端的位置,即分别靠近终端的顶端和低端,可以实现唤醒的功能,也可以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用户横屏使用终端时,可以方便的通过两端的压力感测部件30进行操作,多个压力感测部件30间隔的沿弯曲面12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可作为多个隐藏式的虚拟按键使用,以减少中框开孔安装机械按键,提高终端设备的密封性和防水性能。多个隐藏式的虚拟按键可提高对显示屏界面的交互能力。
在另一例中,压力感测部件30还可以连续的沿弯曲面12的长度方向延伸。即可以沿弯曲面1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一段具有一定长度的压力感测部件30。连续的压力感测部件30可提高弯曲面12的按压感应面积,从而便于用户操作,也为弯曲面12与显示屏界面的交互提供更多的可能。例如,连续的压力感测部件30可作为音量调节键使用,即在弯曲面12的长度方向上按压滑动来调节音量大小。或者作为显示屏亮度调节键使用,即在弯曲面12的长度方向上按压滑动来调节显示屏的亮度。
在一例中,当显示屏10自平坦面11的周围延伸多个弯曲面12时,可分别在每个弯曲面12与中框20之间设置本公开提供的压感组件,以替取代更多的机械按键,增强多个弯曲面12的交互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支撑部件40的支撑面42为弧形面,且支撑面42与弯曲面12的形状相匹配;压力感测部件30呈弧形,压力感测部件30的一面贴合于支撑面42,另一面可通过黏胶50贴合于弯曲面12。
实施时,首先将支撑部件40的一个支撑面42制成与弯曲面12曲率相同的弧形面,然后,将弧形的压力感测部件30的一面通过黏胶贴合在弧形的支撑面42上,接着,将支撑部件40和压力感测部件30一起通过黏胶贴合在弯曲面12的背面以固定,然后通过支撑部件40的连接面41贴附在中框20上。支撑部件40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的支撑块。压力感测部件30可以是超薄压力感测面板,或者柔性压力传感器。
通过设置与弯曲面12的形状相匹配的弧形支撑面42来支撑弧形的压力感测部件30,使得压力感测部件30能够与弯曲面12紧密的贴合接触,能够更加精准的感测到来自弯曲面12的按压力,以更准确的通过控制单元执行与按键相对应的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和图7所示,支撑部件40的连接面41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件411,中框20设置有与第一定位部件411相应的第二定位部件21;连接面41与中框20固定连接时,通过第一定位部件411和第二定位部件21进行定位。
通过在支撑部件40的连接面41和中框20上设置定位部件,通过定位件进行定位后,再进行连接面41与中框20的贴合,可以有效防止支撑部件40发生偏移,进而防止贴合于支撑面42上的压力感测部件30相对于弯曲面12发生偏移,因此,使得压力感测部件30能够与弯曲面12紧密贴合接触,确保对来自弯曲面12的按压力的感测的精准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件411为定位孔,第二定位部件21为与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柱,即在连接面41上设置定位孔,在中框20上设置与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柱。在支撑部件40的连接面41与中框20贴合连接时,定位柱插入定位孔,以进行定位,防止压力感测部件30相对于弯曲面12发生偏移。
此外,定位孔和定位柱均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定位孔分别设置在连接面41上的两端部。两个定位柱与定位孔对应的设置在中框20上。在支撑部件40的连接面41与中框20贴合连接时,通过两个定位孔和两个定位柱来限制支撑部件40转动,以限制压力感测部件30在终端100厚度方向上角度偏移。
在另一例中,第一定位部件411为定位柱,第二定位部件21为与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孔,即在连接面41上设置定位柱,在中框20上设置与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孔。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件411可以为卡槽结构,卡槽结构的形状例如可以呈楔形、t字型、燕尾型,第二定位部件21可以是与定位槽相对应的卡块结构,卡块结构的形状例如可以呈楔形、t字型、燕尾型。在支撑部件40的连接面41与中框20连接时,通过卡块结构嵌入定位槽,以进行定位,防止压力感测部件30相对于弯曲面12发生偏移。通过卡扣嵌入卡槽以使支撑部件40与中框紧密连接,可以省去点胶的步骤,安装拆卸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图8是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图8中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压感组件还包括弹性部件60,弹性部件60设置在压力感测部件30与弯曲面12之间。压力感测部件30通过弹性部件60感测来自弯曲面12的按压力,来自弯曲面12的按压力传递给弹性部件60,压力感测部件30感测弹性部件60变形产的压力。弹性部件60可以为泡棉,橡胶。
在一例中,支撑部件40的支撑面42为平面,压力感测部件30一面贴合于支撑面42,另一面贴合于弹性部件60。其中,在弹性部件受到挤压时,弹性部件60形成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呈弧形面,且第一面与弯曲面12的形状相匹配,第二面为平面,第二面与压力感测部件30贴合。
实施时,首先将支撑部件40的支撑面42制成一平面作为支撑,然后,将压力感测部件30的一面通过黏胶贴合在支撑平面上,接着,在压力感测部件30的另一面通过黏胶贴合弹性部件60,然后通过支撑部件40的连接面固定在中框20上,接着,将显示屏10安装在中框20,使弯曲面12贴合在弹性部件60的弧形表面。
在弹性部件受到挤压时,通过弹性部件60的与弯曲面12的形状相匹配的弧形面贴合弯曲面12的方式,使弹性部件60与弯曲面12紧密贴合接触,压力感测部件30通过弹性部件60间接的感测来自弯曲面12的按压力,以弹性部件60代替图5中支撑部件40的弧形支撑面42,使得支撑部件40的制作更方便,降低成本,同时压力感测部件30也无需弯折形成弧形,即压力感测部件30与支撑部件40之间为平面贴附,无需克服由于压力感测部件30弯曲带来的张力,使得二者贴合更方便牢固。
在一实施例中,中框20包括面对弯曲面12的第一固定面201,以及与第一固定面201衔接的第二固定面202,支撑部件40包括第一连接面401,以及与第一连接面401衔接的第二连接面402,第一连接面401的形状与第一固定面201相匹配,第二连接面402的形状与第二固定面202相匹配,且第一连接面401贴合于第一固定面201,第二连接面402贴合于第二固定面202。第一连接面401可以垂直于第二连接面402,相对应的第一固定面201可以垂直于第二固定面202。
支撑部件40通过两个连接面分别与中框20的两个固定面贴合固定,使得支撑部件40上的压力感测部件30的定位更精准,能够更有效防止支撑部件40发生偏移,进一步提高压力感测部件30的感测的精准性。
在一例中,第一固定面201、第二固定面202、第一连接面401和第二连接面402均为平面。平面设置的第一固定面201、第二固定面202、第一连接面401和第二连接面402便于加工,且易于贴合。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此,第一固定面201、第二固定面202、第一连接面401和第二连接面402还可以是曲面或者不规则的形状。
此外,第一固定面201、第二固定面202、第一连接面401和第二连接面402上还可以设置定位结构或者卡扣结构。例如,在第一固定面201、第二固定面202均设置定位孔,在第一连接面401和第二连接面402均设置与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柱。或者在第一固定面201、第二固定面202均设置卡槽,在第一连接面401和第二连接面402均设置与卡槽相对应的卡扣。卡槽和卡扣的形状可以是楔形、t字型、燕尾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中框组件,中框组件包括中框及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压感组件。
中框用于支撑显示屏10,其中,显示屏10包括平坦面11以及自平坦面11延伸的弯曲面12,压感组件设置于弯曲面12,并与中框20固定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的中框组件,能够实现安装于中框20上的显示屏10弯曲面12的压感效果,可为显示屏画面的交互提供更多的可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屏10及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中框组件。显示屏10的至少一个侧边形成有弯曲面12。
显示屏10可以包括玻璃盖板、位于玻璃盖板下方的显示面板、以及贴合在显示面板背面的保护层。其中,显示面板可以是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平坦面以及弯曲面。
弯曲面12可以从平坦面11向图中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延伸形成两个弯曲面12,使得显示屏10形成“瀑布屏”。在另一例中,弯曲面12还可以是从平坦面11向上侧和下侧面延伸形成弯曲面,使得显示屏10的四面均具有弯曲面,形成“环绕屏”。其中,弯曲面12可以延伸到中框20的边框。弯曲面12还可以从中框的上表面延伸到下表面。
通过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组件,能够实现弯曲面的压力感测效果,并且可以实现大面积的弯曲面感测,便于操作,增加用户体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终端100,包括终端本体及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显示组件,其中,显示组件设置于终端本体。终端100可包括中框20及安装在中框20上的显示屏10。终端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等。
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100能够实现曲面屏的弯曲面的压感效果,克服以往技术中,只能在显示屏的平坦面实现压感的局限性。弯曲面的压感效果能够实现大尺寸的曲面感测面积,为显示屏的画面交互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1.一种压感组件,应用于具有弯曲面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于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感组件包括: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连接面和支撑面,其中,所述连接面用于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面面对所述弯曲面设置;
压力感测部件,所述压力感测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弯曲面之间,用于感测所述弯曲面受到的按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感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面为弧形面,且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弯曲面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压力感测部件呈弧形,所述压力感测部件的一面贴合于所述支撑面,另一面贴合于所述弯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部件,所述中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相应的第二定位部件;所述连接面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件进行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为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部件为与所述定位孔相应设置的定位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感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面通过黏胶固定于所述中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感组件还包括:
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弯曲面与所述压力感测部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感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面为平面;
所述压力感测部件一面贴合于所述支撑面,另一面贴合于所述弹性部件;
在所述弹性部件受到挤压时,所述弹性部件形成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一面呈弧形面,且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弯曲面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面为平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压力感测部件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感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框包括面对所述弯曲面的第一固定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面衔接的第二固定面;
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连接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面衔接的第二连接面;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固定面相匹配,所述第二连接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固定面相匹配,且所述第一连接面贴合于所述第一固定面,所述第二连接面贴合于所述第二固定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感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面、所述第二固定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均为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感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感测部件连续或间隔的沿所述弯曲面的长度方向延伸。
11.一种中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所述中框用于支撑显示屏,其中所述显示屏包括弯曲面;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感组件,所述压感组件设置于所述弯曲面,并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12.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以及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中框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屏的至少一个侧边形成有所述弯曲面。
1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本体;
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显示组件,其中,所述显示组件设置于所述终端本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