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缝纫机用调节支架。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
缝纫机的一侧设有后托支架,后托支架上安装有拖布轮,拖布轮用于压紧布料,并可在转动时可以进行布料的输送。
在现有的结构中,缝纫机和后托支架很难根据布料的缝制需要进行灵活的位置调节,这就导致需要手动的调整布料的位置,整个过程非常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情况,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根据操作者需求灵活地对缝纫机和后托支架的位置进行调节的缝纫机用调节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缝纫机用调节支架,它包括,拖轮支架板,拖轮支架板包括并列设置的分别用于连接缝纫机以及后托支架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第一调节槽,第二安装部上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第二调节槽,第一调节槽内安装有与缝纫机连接的第一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可带动缝纫机在左右和上下方位上移动,第二调节槽中安装有与后托支架连接的第二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可带动后托支架在前后方位上移动。
作为优选的是,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穿过第一调节槽并与缝纫机连接的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杆螺纹连接并设于第一调节槽上端的第一固定螺母,与调节螺杆螺纹连接并设于第一调节槽与缝纫机之间的第二固定螺母。
作为优选的是,第一固定螺母和第二固定螺母靠近第一调节槽的一端均安装有防护垫圈。
作为优选的是,第二调节机构包括插装于第二调节槽中并与后托支架螺纹连接的调节螺丝,当调节螺丝拧紧时其头端抵接于第二调节槽的外周面上。
作为优选的是,第二调节槽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凸台,当调节螺丝拧紧时其头端抵接于凸台上。
作为优选的是,第二调节槽的数量为两个。
作为优选的是,拖轮支架板上还形成有一用以固定控制屏的控制屏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缝纫机和后托支架分别与拖轮支架板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连接,并分别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来进行位置的调节,根据操作者的需求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可以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能够将缝纫机和后托支架固定在该合适位置。
第一调节机构通过调节螺杆与缝纫机连接、并通过螺纹连接与调节螺杆上的第一固定螺母、第二固定螺母再配合第一安装部上的第一调节槽实现缝纫机的位置调节,第二调节机构通过调节螺丝与后托支架连接,再配合第二调节槽通过调节调节螺丝的松紧程度实现后托支架的位置调节,整个调节过程快速、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调节槽部分的放大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101拖轮支架板;201缝纫机;301后托支架;1第一安装部;1.1第一调节槽;2第二安装部;2.1第二调节槽;2.2凸台;3调节螺杆;4第一固定螺母;5第二固定螺母;6防护垫圈;7调节螺丝;8控制屏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该方位是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缝纫机201用调节支架,它包括,拖轮支架板101,拖轮支架板101包括并列设置的分别用于连接缝纫机201以及后托支架301的第一安装部1和第二安装部2,第一安装部1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第一调节槽1.1,第二安装部2上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第二调节槽2.1,第一调节槽1.1内插装有与缝纫机201连接的第一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可带动缝纫机201进行左右和上下方位的位置调节,第二调节槽2.1中插装有与后托支架301连接的第二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可带动后托支架301进行前后方位的位置调节。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穿过第一调节槽1.1并与缝纫机201连接的调节螺杆3,与调节螺杆3螺纹连接并设于第一调节槽1.1上端的第一固定螺母4,与调节螺杆3螺纹连接并设于第一调节槽1.1与缝纫机201之间的第二固定螺母5,当第一固定螺母4和第二固定螺母5分别拧紧并与第一调节槽1.1的上下端面紧密贴合时,可以使调节螺杆3固定于第一调节槽1.1内的某个位置从而使与其连接的缝纫机201固定,要对缝纫机201进行左右和上下方位的调节时,只需旋动第一固定螺母4使其脱离与第一调节槽1.1的接触位,此时可将调节螺杆3可沿第一调节槽1.1进行上下和左右方位的调节,且其,上下移动的距离与第一固定螺母4和第二固定螺母5之间的距离大小有关,二者之间的距离越大,调节螺杆3以及缝纫机201所能上下移动的高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第一固定螺母4和第二固定螺母5靠近第一调节槽1.1的一端均安装有防护垫圈6,防护垫圈6可在第一固定螺母4和第二固定螺母5处于拧紧位时保护第一调节槽1.1的上下端面,同时也能防止在操作者选定合适位置后调节螺杆3无法得到约束而自由移动,从而脱离所选定的合适位置。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穿过第二调节槽2.1并与后托支架301螺纹连接的调节螺丝7,当调节螺丝7拧紧时其头端抵接于第二调节槽2.1的外周面上,此时可将后托支架301固定在一个选定的位置上,而要移动后托支架301时,只需要将旋动调节螺丝7,使其头部脱离与第二调节槽2.1的接触面即可。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第二调节槽2.1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凸台2.2,调节螺丝7的头端抵接于凸台2.2上,通过此设置可使调节螺丝7头端处于第二调节槽2.1中,从而减少对调节螺丝7的干扰,防止其松动。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第二调节槽2.1的数量为两个,通过该设置可更好地对后托支架301进行固定。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其中一种优化设计,拖轮支架板101上还形成有一用以固定控制屏的控制屏支架8,操作者可以将控制屏安装于控制屏支架8上,操作者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控制屏所显示的各项参数,便于更好的操控缝纫机201。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1.一种缝纫机用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拖轮支架板(101),所述拖轮支架板(101)包括并列设置的分别用于连接缝纫机(201)以及后托支架(301)的第一安装部(1)和第二安装部(2),所述第一安装部(1)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第一调节槽(1.1),所述第二安装部(2)上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贯通其上下端面的第二调节槽(2.1),所述第一调节槽(1.1)内安装有与缝纫机(201)连接的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可带动缝纫机(201)在左右和上下方位上移动,所述第二调节槽(2.1)中安装有与后托支架(301)连接的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可带动后托支架(301)在前后方位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用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穿过所述第一调节槽(1.1)并与缝纫机(201)连接的调节螺杆(3),与所述调节螺杆(3)螺纹连接并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槽(1.1)上端的第一固定螺母(4),与所述调节螺杆(3)螺纹连接并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槽(1.1)与缝纫机(201)之间的第二固定螺母(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用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螺母(4)和所述第二固定螺母(5)靠近所述第一调节槽(1.1)的一端均安装有防护垫圈(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用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插装于所述第二调节槽(2.1)中并与后托支架(301)螺纹连接的调节螺丝(7),当所述调节螺丝(7)拧紧时其头端抵接于所述第二调节槽(2.1)的外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用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槽(2.1)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凸台(2.2),当所述调节螺丝(7)拧紧时其头端抵接于所述凸台(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用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槽(2.1)的数量为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用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轮支架板(101)上还形成有一用以固定控制屏的控制屏支架(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