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风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70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风扇。



背景技术:

在炎炎夏日,电风扇、空调等是被人们最普遍使用的降温设备,但是这些降温设备只能在室内使用,无法随身携带,当人外出或在露天休息时,就只能靠扇子或自然风给自己降温,但是很多时候没有自然风,用扇子也比较累。针对这种情况,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这些风扇大多是手持的,拿取和存放都不方便,长时间手持也会使手部劳累。

因此市场上也出现了挂脖风扇,但现有的挂脖风扇大多为固定外壳,整体形态固定,收纳时需要占用较大空间,用户收纳携带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折叠便于收纳的便携风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风扇,可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便携风扇具有面向人体颈部的内侧壁和背向人体颈部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壳体可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为穿过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的轴线,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风扇;当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折叠时,所述第一壳体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朝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便携风扇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枢转轴枢转连接,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用以与所述枢转轴枢转配合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一端设有用以与所述枢转轴枢转配合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为所述枢转轴的轴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孔沿所述连接件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轴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二轴孔共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枢转轴包括轴部及设置于所述轴部两端的扩大的挡止部,所述轴部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所述轴部两端的挡止部分别挡止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或所述第二轴孔的周缘,用于对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轴向限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呈c型,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一端夹持于所述第一端部的c型端口内;或者,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一端呈c型,所述第一端部夹持于所述第一壳体的c型端口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基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基部两端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伸入固定至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端内,所述第一枢接部的内侧设有第一枢转槽,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一枢转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均设有所述风扇,所述风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对应所述风扇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上设有进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分隔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空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二腔体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所述第二腔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还分别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别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成风道和第二子腔体,所述出风口对应所述风道设置,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所述风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所述便携风扇还包括电池和电路板,所述风扇和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池及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和/或所述第二子腔体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风扇,通过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与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使得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相对连接件转动折叠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底壁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顶壁分别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减小便携风扇的整体长度,进而减小便携风扇的体积,方便用户收纳,例如放入包内携带。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风扇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实用性强,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风扇在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便携风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便携风扇进一步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便携风扇再进一步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便携风扇在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便携风扇在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风扇10,该便携风扇10可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以实现吹风降温效果。便携风扇10包括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便携风扇10具有面向人体颈部的内侧壁11和背向人体颈部的外侧壁13,第一壳体14可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第一旋转轴线为穿过内侧壁11和外侧壁13的轴线,当第一壳体14相对第二壳体16转动折叠时,第一壳体14绕第一旋转轴线朝靠近第二壳体16的方向转动。

如图1-6所示,便携风扇10包括连接件12及可转动连接于连接件12两端的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第一壳体14可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第二壳体16可绕第二旋转轴线转动。便携风扇10还包括连接于内侧壁11与外侧壁13之间的底壁15和顶壁17,当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分别相对连接件12转动折叠时,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的底壁15分别沿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或者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的顶壁分别沿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便携风扇10的折叠,减小便携风扇10的整体体积,以便于收纳。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只有其中之一与连接件12可转动连接,其中另一与连接件12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或者不设置连接件12,第一壳体14直接与第二壳体16可转动连接。

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内均设有空腔,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的空腔内分别设有风扇18,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分别对应风扇18设有进风口20和出风口22。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的空腔内还设有电池24和电路板(图未示出),每一空腔内的电池24和风扇18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以为风扇18运转提供电力。

更具体地,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与连接件12之间分别通过枢转轴28枢转连接。连接件1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12a和第二端部12b,第一端部12a和第二端部12b分别设有用以与枢转轴28枢转配合的第一轴孔30,第一轴孔30例如为沿连接件12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与连接件12连接的一端分别设有用以与枢转轴28枢转配合的第二轴孔32,第二轴孔32例如为分别沿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的厚度方向延伸,且第一端部12a的第一轴孔30与第一壳体14的第二轴孔32共轴,第二端部12b的第一轴孔30与第二壳体16的第二轴孔32共轴。第一旋转轴线为连接件12与第一壳体14之间设置的枢转轴28的轴线,第二旋转轴线为连接件12与第二壳体16之间设置的枢转轴28的轴线。

本实施例中,便携风扇10的内侧壁11包括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6及连接件12的内侧壁,便携风扇10的外侧壁13包括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6及连接件12的外侧壁,便携风扇10的底壁15包括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6及连接件12的底壁,便携风扇10的顶壁17包括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6及连接件12的顶壁。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枢转轴28包括轴部28a及一体连接于轴部28a两端的扩大的挡止部28b,轴部28a穿设于第一轴孔30和第二轴孔32,轴部28a两端的挡止部28b分别挡止于第一轴孔30和/或第二轴孔32的周缘,用于对连接件12与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进行轴向限位,所述轴向即为枢转轴28的轴向方向,防止三者之间在连接处发生厚度方向的相对位移。

优选地,在第一轴孔30和第二轴孔32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容置槽,轴部28a两端的挡止部28b分别容置于容置槽内,防止挡止部28b凸出于连接件12、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的外表面,给用户的佩戴带来不舒适感,且影响便携风扇10的整体美观度。

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与连接件12连接的一端分别设有用以与枢转轴28枢转配合的第二轴孔32。具体来说,第一壳体14与连接件1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34,第一连接部34包括第一基部36及一体连接于第一基部36两端的第一固定部38和第一枢接部40。第一固定部38用于伸入固定至第一壳体14的连接端内,第一固定部38上设有第一定位孔42,第一壳体14的外侧壁内侧对应第一定位孔42设有第一固定柱44,第一壳体14的内侧壁上对应第一定位孔42设有第一通孔46,利用螺丝依次穿过第一通孔46及第一定位孔42后锁紧至第一固定柱44上,例如在第一固定柱44上设置螺孔,螺丝与螺孔螺纹连接固定。第一枢接部40的内侧设有第一枢转槽48,对应第一端部12a的第二轴孔32设置于第一枢转槽48内,第一端部12a枢转连接于第一枢转槽48。安装后,第一基部36的外表面与第一壳体14的外表面平滑过渡连接。

类似地,第二壳体16与连接件1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50,第二连接部50包括第二基部52及一体连接于第二基部52两端的第二固定部54和第二枢接部56。第二固定部54用于伸入固定至第二壳体16的连接端内,第二固定部54上设有第二定位孔58,第二壳体16的外侧壁内侧对应第二定位孔58设有第二固定柱60,第二壳体16的内侧壁上对应第二定位孔58设有第二通孔62,利用螺丝依次穿过第二通孔62及第二定位孔58后锁紧至第二固定柱60上,例如在第二固定柱60上设置螺孔,螺丝与螺孔螺纹连接固定。第二枢接部56的内侧设有第二枢转槽64,对应第二端部12b的第二轴孔32设置于第二枢转槽64内,第二端部12b枢转连接于第二枢转槽64。安装后,第二基部52的外表面与第二壳体16的外表面平滑过渡连接。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件12的内侧壁与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的内壁面位于同一个弧面上,从而使得便携风扇10具有一平整的内侧壁11,提升用户佩戴便携风扇10时的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端部12a和第二端部12b分别设计呈c型,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与连接件12连接的一端分别夹持于第一端部12a和第二端部12b的c型端口内,第一轴孔30形成于第一端部12a和第二端部12b的c型端口的相对两侧壁上,轴部28a两端的挡止部28b分别挡止于c型端口的相对两侧壁上的第一轴孔30周缘;或者,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与连接件12连接的一端呈c型,第一端部12a和第二端部12b分别夹持于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的c型端口内,第二轴孔32形成于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的c型端口的相对两侧壁上,轴部28a两端的挡止部28b分别挡止于c型端口的相对两侧壁上的第二轴孔32周缘。

应当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与连接件12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枢转连接结构实现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不对此限定。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4的内侧壁内侧对应第一通孔46的区域设有第一安装槽66,第一安装槽66盖设一第一盖体68,螺丝安装至第一通孔46内后其头部位于第一安装槽66内,第一盖体68例如为卡扣连接至第一安装槽66以遮挡螺丝防止其外露,使得产品外形更美观。类似地,第二壳体16的内侧壁内侧对应第二通孔62的区域设有第二安装槽70,第二安装槽70盖设一第二盖体72,螺丝安装至第二通孔62内后其头部位于第二安装槽70内,第二盖体72例如为卡扣连接至第二安装槽70以遮挡螺丝防止其外露,使得产品外形更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枢转轴28,例如枢转部28的轴部28a与第一轴孔30和/或第二轴孔32之间设置阻尼结构,增加转动连接处的摩擦力,使得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仅能在一定外力作用下相对连接件12转动,且可停留在任意转动位置。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6的腔体内设有分隔件74和隔板76,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4与第二壳体16结构相同且互相对称,因此,下面仅以第二壳体16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风扇18设置于第二壳体16内远离连接件12的一端,分隔件74和隔板76分别沿第二壳体16的长度方向延伸,分隔件74和隔板76的一端部分别靠近风扇18。其中,分隔件74用于将第二壳体16内的空腔分隔成第一腔体78和第二腔体80,隔板76设置于第二腔体80内,以将第二腔体80进一步分隔成风道82和第二子腔体84。其中,优选地,第一腔体78和第二子腔体84均不与风道82连通,而风道82与风扇18对应连通,出风口22对应风道82设置在第二壳体16的侧壁上,出风口22连通风道82与第二壳体16外部,使得风扇18运转产生的风经风道82后从出风口22吹出。由于分隔件74和隔板76对第二壳体16内空腔的双重分隔作用,可有效缩小风道82的体积,风扇18产生的风进入风道82后更为集中,风更聚集,从出风口22吹出的风力更大,从而吹风降温效果更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6包括相互扣合在一起的内壳86和外壳88,内壳86与外壳88之间形成第二壳体16的空腔。因此,文中所述第二壳体16的外侧壁也即为第二壳体16的外壳88,文中所述第二壳体16的内侧壁也即为壳体14的内壳86。

更具体地,分隔件74连接至第二壳体16的外侧壁的内侧,也即连接至外壳88的内侧壁上,且分隔件74沿第二壳体16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即分隔件74的板面沿第二壳体16的宽度方向延伸,使得分隔件74的外侧面与外壳88之间形成第一腔体78,分隔件74的内侧面与内壳86之间形成第二腔体80,也即第一腔体78与第二腔体80沿第二壳体16的厚度方向间隔分布。分隔件74例如为通过卡扣或螺丝锁定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外壳88的内侧壁上。

隔板76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二壳体16的内侧壁和分隔件74的内侧面,且隔板76沿第二壳体16的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延伸,即隔板76的板面沿第二壳体16的厚度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隔板76的一侧一体连接至内壳86的内侧壁上,隔板76的另一侧与分隔件74的侧壁紧密抵接,从而将第二腔体80分隔成沿壳体14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风道82和第二子腔体84。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出风口22设有多个,并沿第二壳体16的内侧壁设置,也即沿内壳86的长度方向延伸排布,具体地,多个出风口22设置在内壳86对应风道82区域的上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口22也可以设置在内壳86对应风道82区域的其他位置。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分隔件74和隔板76均为适配于第二壳体16延伸形状的弧形板状,且分隔件74和隔板76靠近风扇18的一端均设计为光滑斜面,使得风扇18产生的风能更为顺畅的流入到风道82内,有效减小风撞击隔板76和分隔件74产生的噪音。

电池24和电路板可以设置在第一腔体78和/或第二子腔体84内,使得电池24和电路板等电子元件与风道82隔开,避免影响风扇18出风,且结构紧凑。

进风口20可设置于第二壳体16上对应风扇18位置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上。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6上对应风扇18位置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也即内壳86和外壳88上均设有进风口2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在第二壳体16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对应风扇18的位置设置进风口2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位于外壳88外侧壁上的进风口20为环状的栅格结构,进风口20处还设有保护盖90,保护盖90连接,例如可以为卡扣连接至进风口20的栅格结构上,以遮挡进风口20并与进风口20之间形成间隙,使得外部空气可从间隙经进风口20进入第二壳体16内。保护盖90可以采用与第二壳体16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金属保护盖90的设置可以防止杂物,例如头发通过进风口20掉入到风扇18内影响风扇18的使用性能,同时也使得产品的外形更为美观。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壳88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开关92,开关92与电路板电连接,用于控制风扇18的启动和停止。本实施例中,开关92为按钮式开关,外壳88的外侧壁上设有安装孔94,开关92安装在安装孔94内并凸出于外壳88的外侧面以供用户按压。

风扇18安装在第二壳体16远离连接件12的端部内。具体来说,内壳86和外壳88上进风口20的中心位置处均设有朝向壳体14内的轴杆,两轴杆可套接连接,风扇18的肘部安装在位于外侧的轴杆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风扇,通过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与连接件可转动连接,使得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相对连接件转动折叠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底壁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顶壁分别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减小便携风扇的整体长度,进而减小便携风扇的体积,方便用户收纳,例如放入包内携带。本实用新型的便携风扇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实用性强,适于推广应用。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风扇,可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便携风扇具有面向人体颈部的内侧壁和背向人体颈部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壳体可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为穿过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的轴线,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风扇;当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折叠时,所述第一壳体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朝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风扇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连接件之间通过枢转轴枢转连接,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用以与所述枢转轴枢转配合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一端设有用以与所述枢转轴枢转配合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为所述枢转轴的轴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沿所述连接件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轴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二轴孔共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包括轴部及设置于所述轴部两端的挡止部,所述轴部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所述轴部两端的挡止部分别挡止于所述第一轴孔和/或所述第二轴孔的周缘,用于对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轴向限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呈c型,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一端夹持于所述第一端部的c型端口内;或者,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一端呈c型,所述第一端部夹持于所述第一壳体的c型端口内。

7.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基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基部两端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伸入固定至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端内,所述第一枢接部的内侧设有第一枢转槽,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一枢转槽。

8.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均设有所述风扇,所述风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对应所述风扇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上设有进风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分隔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空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对应所述第二腔体设有出风口,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所述第二腔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还分别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别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成风道和第二子腔体,所述出风口对应所述风道设置,所述风扇运转产生的风经所述风道后从所述出风口吹出;所述便携风扇还包括电池和电路板,所述风扇和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池及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和/或所述第二子腔体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风扇,可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便携风扇具有面向人体颈部的内侧壁和背向人体颈部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壳体可绕第一旋转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为穿过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的轴线,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风扇;当所述第一壳体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折叠时,所述第一壳体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朝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转动。

技术研发人员:赖友;杨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