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生产的辅助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压边的呵筒。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相应的使家纺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人们对于家纺产品的风格多样化需求越来越大,相应的也增加了家纺类产品的制作工艺的难度。
沙发作为目前家庭中常用的家具产品,目前在各种沙发产品加工的过程中均需要折叠压边,压边是纺织品制作过程中常用的一道工艺,该工艺的基本步骤为:先将布条对折、整烫,然后将已折布条的毛边车缝在衣片正面要包边的部位,完成车缝后把布条的光边翻摺到衣片的背面,再从衣片和布条车缝的缝中进行车缝缉线,并把衣片反面的布条光边一起车缝,最后通过整烫使得布条把缝纫线遮盖。
目前在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手动完成压边工艺中的折叠操作,往往对应不同用途和工艺的织物,其折叠的要求也不一样,存在差异。现有的折叠压边的方式大多采用手动辅助完成折叠操作,边加工边手动折叠,不仅不利于保证折叠的一致性,影响整体的美观,而且由于工艺难度较大,加工质量和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压边的呵筒,解决了在缝制压边时手工折叠形状不一致而导致加工质量和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筒体,其沿入口端向出口端的方向逐渐变窄,所述筒体的两边均设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侧边均朝内侧翻折延伸形成折叠挡板,所述筒体和折叠挡板之间形成折叠通道,所述折叠通道在所述筒体的出口端呈竖向设置的细长形,所述折叠通道用于辅助待压边的布条的折叠成型;
第一固定件,其设于所述筒体的入口端,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所述待压边的布条的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呵筒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筒体的一侧相连,另一侧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固定件远离所述筒体的一侧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件设于连接槽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固定件为蛇形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筒体的顶面设有一输送孔,所述输送孔呈长圆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两个所述折叠挡板靠近所述筒体出口端的侧边至少部分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折叠通道在所述筒体的出口端的高度为1.4~1.6cm,所述筒体的入口端的宽度为6c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筒体、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为不锈钢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压边的呵筒,设置沿入口端向出口端方向逐渐变窄的筒体,且筒体的两边均设有侧板,侧板的侧边均朝内侧翻折延伸形成折叠挡板,筒体和折叠挡板之间形成折叠通道,折叠通道在筒体的出口端呈竖向设置的细长形,用于对需要加工的布条进行引导以及辅助其自动折叠成预计的形状,使布条不会出现扭曲打结的情况,且成型好,加工操作方便,取代了人工边折叠边加工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加工质量以及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压边的呵筒的仰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压边的呵筒在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中:1-筒体,10-侧板,11-折叠挡板,12-输送孔,2-第一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30-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压边的呵筒,包括筒体1和第一固定件2,其中,筒体1沿入口端向出口端的方向逐渐变窄,筒体1的两边均设有侧板10,侧板10的侧边均朝内侧翻折延伸形成折叠挡板11,筒体1和折叠挡板11之间形成折叠通道,折叠通道在筒体1的出口端呈竖向设置的细长形,折叠通道用于辅助待压边的布条的折叠成型;第一固定件2设于筒体1的入口端,第一固定件2用于待压边的布条的固定。
具体的,筒体1的侧板10具有一定的高度,且高度与布条需要折叠的尺寸大致一致,侧板10的侧边均朝内侧翻折延伸形成折叠挡板11后,筒体1和折叠挡板11之间形成折叠通道,即形成了用于引导布条折叠的一个大致形状,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首先布条进入折叠通道后先沿两边的侧边折叠,随着布条继续往折叠通道内输入且折叠通道不断变窄,布条随后开始沿折叠挡板11折叠,当布条在内输送快要到达折叠通道的出口输出时,操作人员将沿着折叠挡板11折叠的布条的两边相互拉拢交叉,最后从折叠通道的出口输出形成折叠三次的压边。最后成型的压边形状较好,自动折叠成预计的形状,中间只需要操作人员简单辅助即可,不需要进行另外复杂的操作即可完成难度较大的具有三折的压边,大大降低了加工的难度,提高了加工质量和效率。
参见图1-图2所示,呵筒还包括第二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3的一端与筒体1的一侧相连,另一侧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用于第二固定件3与缝纫机台面的固定,第二固定件3远离筒体1的一侧上设有连接槽30,连接件设于连接槽30上。其中,可以调整连接槽30与连接件之间的角度再固定,以实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筒体1的目的,灵活性强。
参见图1-图2所示,第一固定件2为蛇形架,采用具有波纹的金属钢制成,蛇形架设于筒体1的入口端,主要用于待压边的布条的固定,待压边的布条在进入折叠通道前,先上下依次穿过蛇形架,再进入筒体1。
参见图1-图2所示,筒体1的顶面设有一输送孔12,输送孔12呈长圆形,可以在往筒体1内输送布条的时候利用其他工具通过输送孔12辅助布条的输送,防止布条扭曲打结,也可以通过输送孔12观察位于筒体1内的布条的情况。其中,折叠通道在筒体1的出口端的高度为1.4~1.6cm,筒体1的入口端的宽度为6cm。
具体的,两个折叠挡板11靠近筒体1出口端的侧边至少部分相连,防止布条在靠近筒体1出口端处交叉折叠时从折叠挡板11之间的间隙出来,而影响折叠效果增加折叠的难度,因此两个折叠挡板11靠近筒体1出口端的侧边部分相连。另外,筒体1、第一固定件2和第二固定件3均为不锈钢材质,能避免生锈而对布条的材质产生影响。
本呵筒的原理为:
参见图2所示,待压边的布条从筒体1的入口端沿折叠通道的入口进入,随后布条沿着两边的侧板10以及折叠挡板11的形状弯曲折叠,当布条在内输送快要到达折叠通道的出口输出时,操作人员将沿着折叠挡板11折叠的布条的两边相互拉拢交叉,最后从折叠通道的出口输出形成折叠三次的压边,且成型较好,中间只需要操作人员简单辅助即可,不需要进行另外复杂的操作即可完成难度较大的具有三折的压边,大大降低了加工的难度,提高了加工质量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用于压边的呵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筒体(1),其沿入口端向出口端的方向逐渐变窄,所述筒体(1)的两边均设有侧板(10),所述侧板(10)的侧边均朝内侧翻折延伸形成折叠挡板(11),所述筒体(1)和折叠挡板(11)之间形成折叠通道,所述折叠通道在所述筒体(1)的出口端呈竖向设置的细长形,所述折叠通道用于辅助待压边的布条形成折叠三次的压边;
第一固定件(2),其设于所述筒体(1)的入口端,所述第一固定件(2)用于所述待压边的布条的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边的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呵筒还包括第二固定件(3),所述第二固定件(3)的一端与所述筒体(1)的一侧相连,另一侧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3)的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压边的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3)远离所述筒体(1)的一侧上设有连接槽(30),所述连接件设于连接槽(30)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边的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2)为蛇形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边的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顶面设有一输送孔(12),所述输送孔(12)呈长圆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边的呵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折叠挡板(11)靠近所述筒体(1)出口端的侧边至少部分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边的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通道在所述筒体(1)的出口端的高度为1.4~1.6cm,所述筒体(1)的入口端的宽度为6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边的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第一固定件(2)和第二固定件(3)均为不锈钢材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