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机箱专用防尘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机箱作为计算机配件中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计算机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用,在机箱使用过程中,内部原件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不及时对其进行散热,会导致机箱内部原件温度过高,降低原件的使用寿命,且空气中的灰尘粘附堆积在机箱上会影响机箱的正常散热,灰尘进入机箱还会造成内部原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机箱不具备良好的散热及防尘功能,会造成内部原件损坏,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机箱专用防尘散热装置,其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防尘作用,而且还能够对机箱进行散热,保障机箱内部原件的使用寿命。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计算机机箱专用防尘散热装置,其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计算机主机之间由内而外依次设置导热板、冷却水管,所述导热板和冷却水管之间用散热翅片连接,所述冷却水管安装于所述机箱的内侧壁,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设有与冷却水管相互连通的水循环结构。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其还包括防尘散热结构,所述防尘散热结构包括分别贯穿开设在壳体底板上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与其内侧壁相抵的过滤框,所述过滤框上安装有过滤网,在所述连通槽之间,所述壳体底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末端贯穿壳体的底板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输出轴的末端安装有吹风扇叶;所述防尘散热结构还包括分别贯穿开设在壳体侧壁上的连通槽,连通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与其内侧壁相抵的过滤框,过滤框上安装有过滤网。
壳体内侧壁上开设两个导向滑槽,所述两个导向滑槽内分别安装有弹簧,导热板上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插装于所述导向滑槽并压装于所述弹簧的一端。
所述水循环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侧壁上的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壳体材质为金属导热材质,所述储水箱内设有依次贯穿储水箱的侧壁、壳体的侧壁并与冷却水管内部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水管,所述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安装有贯穿储水箱的侧壁并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吸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安装有贯穿壳体的上端侧壁并与冷却水管的内部相互连通的第二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中,防尘散热结构可以对内部进行散热,防止内部积灰,而导热板、冷却水管、散热翅片的设置,可以及时对置于机箱内部的主机进行冷却,保障机箱内部原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机箱专用防尘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机箱专用防尘散热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机箱、3连通槽、4过滤框、(5)过滤网、6支撑座、7冷却水管、8导向滑槽、9导向柱、10弹簧、11导热板、12散热翅片、13储水箱、14第一排水管、15进水口、16出水口、17水泵、18吸水管、19第二排水管、20电机、21吹风扇叶、22锁止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计算机机箱专用防尘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机箱2,需要注意的是,壳体1的前侧设有旋转门,便于开启和关闭,壳体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6,机箱2放置在支撑座6的上端,壳体1的侧壁贯穿设有防尘散热结构,防尘散热结构包括贯穿开设在壳体1侧壁上的连通槽3,连通槽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与其内侧壁相抵的过滤框4,过滤框4上安装有过滤网(5),需要注意的是,连通槽3由内而外倾斜向下设置,能够避免灰尘进入壳体1内部,过滤框4、过滤网(5)能够进一步起到防尘作用,且过滤框4、过滤网(5)设置在连通槽3的开口处,能够便于对其进行清理。
防尘散热结构还包括分别贯穿开设在壳体1底板上的连通槽3,连通槽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与其内侧壁相抵的过滤框4,过滤框4上安装有过滤网(5),在连通槽3之间,壳体1底部安装有电机20,所述电机20的输出轴末端贯穿壳体1的底板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输出轴的末端安装有吹风扇叶21,需要注意的是,吹风扇叶21的设置能够加快壳体1内的空气流动,对机箱2进行进一步散热,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锁止万向轮22,需要注意的是,锁止万向轮22的设置能够便于将装置移动。
壳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冷却水管7,壳体1的两端内侧壁均设有与机箱2的侧壁相抵的支撑结构,两个支撑结构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冷却水管7的侧壁相抵的散热翅片12,支撑机构包括壳体1内侧壁上开设两个导向滑槽8,所述两个导向滑槽8内分别安装有弹簧10,导热板11上安装有导向柱9,所述导向柱9插装于所述导向滑槽8并压装于所述弹簧10的一端,散热翅片12固定连接在导热板11的侧壁,需要注意的是,在弹簧10的弹力作用下,导向柱9能够推动导热板11与机箱2的侧壁相抵,对其进行固定防护,避免机箱2发生晃动,冷却水管7的材质为导热金属材质,当散热翅片12与其接触时,能够将导热板11吸收的机箱2的热量传递至冷却水管7内的水中进行散热。
壳体1的外侧壁设有与冷却水管7相互连通的水循环结构,水循环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1侧壁上的储水箱13,储水箱13的上端贯穿设有进水口15,储水箱13的侧壁贯穿设有出水口16,进水口1(5)与出水口16内均设有密封塞,储水箱13内设有依次贯穿储水箱13的侧壁、壳体1的侧壁并与冷却水管7内部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水管14,壳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泵17,水泵17的进水端安装有贯穿储水箱13的侧壁并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吸水管18,水泵17的出水端安装有贯穿壳体1的上端侧壁并与冷却水管7的内部相互连通的第二排水管19,需要注意的是,水泵17能够将储水箱13内的水吸收,通过吸水管18、第二排水管19输送至冷却水管7内对机箱2进行散热,冷却水管7的水又通过第一排水管14流回至储水箱13内进行散热,储水箱13的壳体材质为导热金属材质,能够使储水箱13内的水快速降低到环境温度,实现对机箱2进行循环散热。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对机箱2进行防尘散热时,打开旋转门,用手向两侧分别拉动两个导热板11,将机箱2放置在支撑座6上并位于两个导热板11之间,松开导热板11,在弹簧10的弹力作用下,两个导热板11将机箱2稳固固定,启动电机20、水泵17,电机20带动吹风扇叶21转动,能够加快壳体1内的空气流动,对机箱2进行散热,水泵17能够将储水箱13内的水吸收,通过吸水管18、第二排水管19输送至冷却水管7内,散热翅片12与冷却水管7接触,能够将导热板11吸收的机箱2的热量传递至冷却水管7内的水上进行散热,冷却水管7内的水又通过第一排水管14流回至储水箱13内进行散热,储水箱13的壳体材质为导热金属材质,能够使储水箱13内的水快速降低到环境温度,实现对机箱2进行循环散热,连通槽3能够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过滤框4、过滤网(5)能够避免灰尘进入壳体1内,起到良好的防尘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计算机机箱专用防尘散热装置,其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计算机机箱(2)间由内而外依次设置导热板(11)、冷却水管(7),所述导热板(11)和冷却水管(7)之间用散热翅片(12)连接,所述冷却水管(7)安装于所述机箱(2)的内侧壁,所述壳体(1)的外侧壁设有与冷却水管(7)相互连通的水循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机箱专用防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防尘散热结构,所述防尘散热机构包括分别贯穿开设在壳体底板上的连通槽(3),所述连通槽(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与其内侧壁相抵的过滤框(4),所述过滤框上安装有过滤网(5),在所述连通槽(3)之间,所述壳体(1)底部安装有电机(20),所述电机(20)的输出轴末端贯穿壳体(1)的底板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输出轴的末端安装有吹风扇叶(21),所述防尘散热结构还包括分别贯穿开设在壳体(1)侧壁上的连通槽(3),连通槽(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与其内侧壁相抵的过滤框(4),过滤框上安装有过滤网(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机箱专用防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侧壁上开设两个导向滑槽(8),所述两个导向滑槽(8)内分别安装有弹簧(10),导热板(11)上安装有导向柱(9),所述导向柱(9)插装于所述导向滑槽(8)并压装于所述弹簧(10)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机箱专用防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侧壁上的储水箱(13),所述储水箱(13)的壳体材质为金属导热材质,所述储水箱(13)内设有依次贯穿储水箱(13)的侧壁、壳体(1)的侧壁并与冷却水管(7)内部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水管(14),所述壳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的进水端安装有贯穿储水箱(13)的侧壁并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吸水管(18),所述水泵(17)的出水端安装有贯穿壳体的上端侧壁并与冷却水管的内部相互连通的第二排水管(1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计算机机箱专用防尘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侧壁上的储水箱(13),所述储水箱(13)的壳体材质为金属导热材质,所述储水箱(13)内设有依次贯穿储水箱(13)的侧壁、壳体(1)的侧壁并与冷却水管(7)内部相互连通的第一排水管(14),所述壳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的进水端安装有贯穿储水箱(13)的侧壁并与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吸水管(18),所述水泵(17)的出水端安装有贯穿壳体的上端侧壁并与冷却水管的内部相互连通的第二排水管(19)。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