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5-08  9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逐渐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常设置有指纹识别装置,以实现指纹识别。

相关技术,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覆盖在壳体上,壳体背离显示面板的装饰面上设置有孔洞,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孔洞内;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触摸孔洞内的指纹识别装置来实现指纹识别。

然而,在壳体的装饰面上设置用于安装指纹识别装置的孔洞,会影响电子设备的装饰性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在壳体的装饰面上设置用于安装指纹识别装置的孔洞,会影响电子设备的装饰性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后壳以及前壳,所述后壳包括装饰板以及环绕所述装饰板的边框,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围设成安装空间,所述边框上设置有安装口;按键,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安装口内;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按键内,且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能够识别按压所述按键的手指的指纹;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设置在所述前壳上;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边框和所述开关装置之间,且所述支架正对所述按键,以在所述按键被按压时通过所述支架抵顶所述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用于向主板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主板工作。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板以及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与所述边框连接。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中的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沿所述边框延伸方向的一端,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中的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沿所述边框延伸方向的另一端。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板,所述第一弹性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边框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弹性板,所述第二弹性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边框连接。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板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边框均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板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边框均可拆卸的连接。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二弹性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块沿垂直于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卡块沿垂直于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卡设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弹性板的方向,所述第一卡块背离所述第一弹性板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卡块朝向所述第一弹性板一端的截面面积;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弹性板的方向,所述第二卡块背离所述第二弹性板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卡块朝向所述第二弹性板一端的截面面积。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板弯折形成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二弹性板弯折形成第二插接槽,所述边框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所述装饰板垂直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一插接槽内,所述第二插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二插接槽内。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按键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卡设在所述定位槽内。

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按键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粘结胶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壳体包括后壳以及前壳,后壳包括装饰板以及环绕装饰板的边框,前壳与后壳围设成的安装空间,边框上设置有安装口,按键设置在安装口内,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按键内,开关装置设置在前壳上,支架设置在按键和开关装置之间;用户通过触摸按键即可进行指纹识别,与在后壳的装饰面上设置孔洞,将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孔洞内相比,无需在后壳装饰面上开孔,提高了电子设备的装饰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支架与边框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按钮与支架之间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按钮与支架之间的连接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后壳:

20:前壳:

30:按键;

40:支架;

50:粘结胶;

60:开关装置;

101:装饰板;

102:边框;

103:第一插接部;

104:第二插接部;

301:柔性电路板;

302:定位部;

401:支撑板;

402:第一弹性板;

403:第二弹性板;

4011:抵顶块;

4012:抵顶板;

4013:限位孔;

4014:定位槽;

4021:第一卡块;

4022:限位凸台;

4023:第一插接槽;

4031:第二卡块;

4032:圆柱;

4033:四棱柱;

4034:第二插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体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互相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电子设备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常在壳体的装饰面上设置有孔洞,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孔洞内,用户通过触摸孔洞内的指纹识别装置来进行指纹识别。在壳体的装饰面上设置孔洞,影响电子设备的装饰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将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按键上,通过触摸按键来进行指纹识别,与在壳体的装饰面上设置孔洞以安装指纹识别装置相比,无需在壳体的装饰面上设置孔洞,提高了电子设备的装饰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设备,本实施例对电子设备不做限制。

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结构件,用于承载电子设备中零部件。本实施例以电子设备为手机进行描述,但电子设备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1-图4,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后壳10以及前壳20,其中后壳10可以包括装饰板101以及环绕装饰板101的边框102;装饰板101的装饰面上设置有装饰层,以使得装饰板101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示例性的,装饰层可以为覆盖在装饰板101装饰面上的装饰油漆等;边框102设置在装饰板101背离装饰面的侧面上。

本实施例中,装饰板101与边框102之间可以为一体结构,当然装饰板101与边框102之间还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在装饰板101与边框102之间为分体式结构的实现方式中,边框102与装饰板101之间可以通过卡接、螺栓连接或者粘接等方式连接。

前壳20与后壳10之间围设成安装空间内。示例性的,电池可以设置在安装空间内,电子设备的主板可以设置在前壳20背离后壳10的一侧。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与前壳20连接。

边框102上设置有安装口,也就是说安装口贯穿边框102,按键30设置在安装口内。示例性的,安装口的截面可以呈圆形、矩形等规则形状,当然安装口的截面还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按键30可以为设置在安装口内的塑料块或者金属块,并且按键30可以在安装口内移动,使得按键30在受到按压时向安装口内部收缩,并且按键30可以由安装口内伸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开关装置60,开关装置60设置在前壳20上,并且位于正对安装口的位置,开关装置60可以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连接,以在开关装置60被按压时向主板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主板工作。示例性的,开关装置60可以为控制电子设备开、关机的电源控制开关,开关装置60还可以为电子设备中用于调节音量的音量控制开关,当然开关装置60也可以为电子设备中用于执行其他控制功能的开关,本实施例对开关装置60的控制功能不做限制。

在按键30和开关装置60之间设置有支架40,使得按键30可以通过支架40按压开关装置60。也就是说,在用户按压按键30时,向开关装置60抵顶支架40,进而支架40与开关装置60接触,使得开关装置60向主板发送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支架40可以包括支撑板401和至少一个弹性件,支撑板401通过至少一个弹性件与边框102连接,按键30通过支撑板401抵顶开关装置60。设置弹性件,可以在用户按压按键30,以使按键30向安装口内移动时,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在用户的手指与按键30分离时,弹性件可以驱动按键30向安装口外移动,以实现按键30的复位。

示例性的,弹性件可以包括螺旋弹簧、板簧等,本实施例对弹性件的结构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支撑板401朝向开关装置60的侧面上设置有抵顶块4011,以在用户按压按键30时,支撑板401上抵顶块4011抵顶开关装置60,以使开关装置60发出控制信号。示例性的,抵顶块4011可以为中心线与支撑板401垂直的圆柱体或者棱柱体,抵顶块4011与支撑板401之间可以为一体结构,当然抵顶块4011与支撑板401之间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结胶50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指纹识别装置,以在用户触摸按键30时指纹识别装置可以对用户的指纹进行识别。示例性的,可以在按键30内部设置安装腔体,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安装腔体内。

指纹识别装置可以通过超声波、电容、红外线等检测用户手指的纹路,以实现指纹识别。指纹识别装置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301与主板之间连接,以将识别的指纹信息输送至主板。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按键30背离开关装置60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安装腔体,指纹识别装置安装在安装腔体内,在用户触碰按键30时,可以直接与指纹识别装置接触;当然在其他的实现方式中,按键30朝向开关装置60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安装腔体,指纹识别装置安装在安装腔体内,在用户触碰按键30时,指纹识别装置通过按键30来实现指纹识别。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为:在用户需进行指纹识别时,触摸按键30,此时设置在按键30上的指纹识别装置可以对用户的手指进行识别;在用户按压按键30时,按键30受力后向安装口内部移动,此时按键30抵顶支架40,进而通过支架40抵顶开关装置60,开关装置60向主板发送控制信号;在用户按压按键30的同时,按键30上的指纹识别装置也可以进行指纹识别。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壳体包括后壳10以及前壳20,后壳10包括装饰板101以及环绕装饰板101的边框102,前壳20与后壳10围设成的安装空间,边框102上设置有安装口,按键30设置在安装口内,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按键30内,开关装置60设置在前壳20上,支架40设置在按键30和开关装置60之间;用户通过触摸按键30即可进行指纹识别,与在后壳10的装饰面上设置孔洞,将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孔洞内相比,无需在后壳10装饰面上开孔,提高了电子设备的装饰效果。

另外,按键30除能够实现控制功能外,还可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丰富了按键30的功能。用户可以通按键30实现指纹识别,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至少一个弹性件中的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支撑板401沿边框102延伸方向的一端,少一个弹性件中的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支撑板401沿边框102延伸方向的另一端。如此设置,支撑板401通过两个弹性件与边框102连接,提高了驱动按键30复位的弹力,同时也提高了支撑板401与边框102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板402,第一弹性板402的一端与支撑板401连接,第一弹性板402的另一端与边框102连接;相同的,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弹性板403,第二弹性板403的一端与支撑板401连接,第二弹性板403的另一端与边框102连接。由弹性板构成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强度较大。

其中,第一弹性板402可以与支撑板401平行设置,且第一弹性板402与支撑板401贴合;相同的,第二弹性板403与支持板平行设置,且第二弹性板403与支撑板401贴合。

示例性的,第一弹性板402和第二弹性板403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板、塑料板、橡胶板等;在一个可实现的方式中,第一弹性板402和第二弹性板403均可以主要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构成。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弹性板402与支撑板401和边框102均可拆卸的连接;相同的,第二弹性板403与支撑板401和边框102均可拆卸的连接。如此设置,方便了支撑板401的安装和拆卸。

示例性的,第一弹性板40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支撑板401和边框102连接,相同的第二弹性板403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支撑板401和边框102连接。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弹性板40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块4021,第二弹性板40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块4031,支撑板401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支撑板4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一卡块4021沿垂直于支撑板401的方向卡设在第一卡槽内,第二卡块4031沿垂直于支撑板401的方向卡设在第二卡槽内。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且拆装方便。

进一步地,沿垂直于第一弹性板402的方向,第一卡块4021背离第一弹性板402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卡块4021朝向第一弹性板402一端的截面面积。如此设置,在将第一卡块4021卡设在第一卡槽内之后,可以阻止第一卡块4021沿平行于第一弹性板402的方向与支撑板401分离。示例性的,第一卡块4021可以包括中心线与第一弹性板402垂直的四棱柱,其中四棱柱截面呈梯形,梯形长度较大的底靠近支撑板401设置,梯形长度较小的底远离支撑板401设置。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支撑板401靠近第一弹性板402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抵顶板4012,部分第一弹性板402覆盖在抵顶板4012朝向开关装置60的侧面上。进一步地,在第一弹性板402背离开关装置60的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凸台4022,相应的,在抵顶板4012上设置有限位孔4013,在第一弹性板402覆盖在抵顶板4012上时,限位凸台4022卡设在限位孔4013内,以进一步部阻止第一弹性板402与支撑板401分离。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沿垂直于第二弹性板403的方向,第二卡块4031背离第二弹性板403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卡块4031朝向第二弹性板403一端的截面面积;如此设置,可以阻止沿平行于第二弹性板403的方向第二弹性板403与支撑板401分离。

示例性的,第二弹性板403和支撑板401之间的连接结构与第一弹性板402和支撑板401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卡块4031可以包括中心线与第二弹性板403垂直的圆柱4032以及中心线与第二弹性板403垂直的四棱柱4033,其中四棱柱4033截面呈梯形,梯形长度较大的底靠近支撑板401设置,梯形长度较小的底远离支撑板401设置,并且圆柱4032与四棱柱4033连接;如此设置,圆柱4032和四棱柱4033可以共同阻止第二弹性板403与支撑板401分离;同时也提高了第二弹性板403与支撑板40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弹性板402弯折形成中心线与装饰板101垂直的第一插接槽4023,第二弹性板403弯折形成中心线与装饰板101垂直的第二插接槽4034;相应的在边框102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装饰板101垂直的第一插接部103和第二插接部104;第一插接部103插设在第一插接槽4023内,第二插接部104插设在第二插接槽4034内;如此设置于,方便了第一弹性板402和第二弹性板403与边框102之间的拆卸和安装。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支架40上设置有定位槽4014,按键30上设置有定位部302,定位部302卡设在定位槽4014内;如此设置,可以提高按键30与支架40之间的位置精度。

示例性的,在支架40包括支撑板401和弹性件的实现方式中,定位槽4014可以设置在支撑板401背离开关装置60的侧面上,相应的,定位部302设置在按键30朝向开关装置60的一端,以示定位部302能够卡设在定位槽4014内。

在其他的实现方式中,定位部302可以设置在支架40背离开关装置60的一侧,相应的,定位槽4014设置在按键30上,如此设置也可以通过将定位部302卡设在定位槽4014内,实现按键30与支架40之间的定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按键30与支架40之间通过粘结胶50连接。如此设置,可以阻止按键30脱落。

示例性的,按键30与支架40之间可以通过点胶或者背胶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后壳以及前壳,所述后壳包括装饰板以及环绕所述装饰板的边框,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围设成安装空间,所述边框上设置有安装口;

按键,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安装口内;

指纹识别装置,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按键内,且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能够识别按压所述按键的手指的指纹;

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设置在所述前壳上;

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边框和所述开关装置之间,且所述支架正对所述按键,以在所述按键被按压时通过所述支架抵顶所述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用于向主板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主板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板以及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与所述边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中的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沿所述边框延伸方向的一端,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中的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沿所述边框延伸方向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板,所述第一弹性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边框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二弹性板,所述第二弹性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边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板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边框均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板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边框均可拆卸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二弹性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块沿垂直于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卡块沿垂直于所述支撑板的方向卡设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弹性板的方向,所述第一卡块背离所述第一弹性板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卡块朝向所述第一弹性板一端的截面面积;

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弹性板的方向,所述第二卡块背离所述第二弹性板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卡块朝向所述第二弹性板一端的截面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板弯折形成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二弹性板弯折形成第二插接槽,所述边框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所述装饰板垂直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一插接槽内,所述第二插接部插设在所述第二插接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按键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卡设在所述定位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粘结胶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壳体的装饰面上设置用于安装指纹识别装置的孔洞,会影响电子设备的装饰性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壳体包括后壳以及前壳,后壳包括装饰板以及环绕装饰板的边框,边框上设置有安装口,按键设置在安装口内,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按键内,支架设置在按键和开关装置之间;用户通过触摸按键即可进行指纹识别,与在后壳的装饰面上设置孔洞,将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孔洞内相比,无需在后壳装饰面上开孔,提高了电子设备的装饰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佘小栋;张超;吴泳峰;巨冰;王维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