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渍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5-10  102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渍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纺布作为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拒水、透气、柔韧、不助燃、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等特点,用途广泛,适用于医疗卫生、家庭装饰、服装、包装等领域。但是在无纺布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防皱、防缩、长效阻燃、保持印花染色的持久性、改善手感等效果,需在助剂中添加甲醛,服装领域的无纺布利用树脂整理过程中也涉及到甲醛的使用,这样势必造成无纺布中甲醛的残留。浸渍处理工艺是无纺布生产的一个必备过程,生产制备的无纺布进入至浸渍槽内连续浸渍几个小时,在浸渍液的作用下可有效去除无纺布中残留的甲醛。

但是现有的浸渍槽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的浸渍槽内液体流动性较差,而且由于浸渍液由多种化学原料混合配置而成,运行一段时间后浸渍液容易发生沉降现象,直接影响无纺布的去除甲醛效果;(2)无纺布在浸渍槽内进行浸渍处理过程中,无纺布上的杂质会进入至浸渍槽内,浸渍液中杂质含量不断增加,且浸渍液发生反应不断消耗,导致浸渍液的浓度降低,为了保证浸渍处理效果,需要定期更换浸渍槽内浸渍液,这样就导致需要频繁停机来更换浸渍液,降低了无纺布的生产效率,而且无法对浸渍液进行循环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渍装置,其实现了浸渍液的循环使用,且保证了浸渍槽内浸渍液对无纺布的浸渍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渍装置,包括浸渍槽,所述浸渍槽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浸渍槽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第一盖板,所述浸渍槽内相对两侧壁上部分别开设有无纺布进口和无纺布出口,所述浸渍槽内靠近于无纺布进口和无纺布出口处分别转动设置有进布导辊和出布导辊,所述浸渍槽内下部转动设置有多个下压导辊,所述浸渍槽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位于所述下压导辊的下方,所述浸渍槽下部通过出液管与过滤箱一侧相连通,所述过滤箱另一侧通过连接管与配液箱相连通,所述配液箱一侧通过回液管与所述浸渍槽远离所述出液管一侧的上部相连通,所述出液管、所述连接管和所述回液管上均设置有水泵,所述过滤箱内从出液管至连接管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滤孔逐渐减小的过滤板,所述配液箱内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和浓度传感器,所述配液箱顶部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远离所述配液箱的一端通过两个进液支管分别与原液箱和水箱相连通,两个所述进液支管上均设有流量计和电动调节阀。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搅拌轴、多组搅拌杆和弯折搅拌叶组,所述第二搅拌轴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配液箱内,所述第二搅拌轴顶部穿过所述配液箱与位于配液箱顶部的第二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第二搅拌轴外侧从上至下等间距横向设置有多组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轴底部设置有弯折搅拌叶组,所述弯折搅拌叶组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轴外侧的弯折搅拌叶片,所述弯折搅拌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叶片一端与所述第二搅拌轴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叶片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叶片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叶片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20度。通过在第二搅拌轴底部设置弯折搅拌叶片可以对配液箱内底部进行搅拌,配合第二搅拌轴上的搅拌杆实现了对注入至配液箱内的回收的浸渍液、浸渍原液和水进行充分搅拌混合,保证了配液箱内浸渍液浓度的稳定,进而保证了进入到浸渍槽内浸渍液浓度的稳定性,从而确保其对无纺布的浸泡效果。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过滤箱顶部设置有可开合的第二盖板,所述过滤箱相对两侧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组滑槽,所述过滤板两侧分别通过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由于过滤箱长时间运行后会堆积有大量的杂质,且过滤板长期使用后杂质会堵塞滤孔,影响过滤效果,使用时,通过打开第二盖板可对过滤箱内过滤出的杂质进行定期清理,通过滑槽和滑块的配合,可方便的将过滤板与过滤箱进行拆卸更换及安装,保证了过滤后的浸渍液的质量。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浸渍槽外侧壁的第一驱动电机和横向设置所述浸渍槽内的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位于所述下压导辊的下方,所述第一搅拌轴一端穿过所述浸渍槽与第一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第一搅拌轴另一端与所述浸渍槽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搅拌轴外侧上下交错设置有多个第一搅拌叶片。通过设置第一搅拌装置,可对浸渍槽内下部的浸渍液进行搅拌,避免浸渍液发生沉淀。

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浸渍槽内多个下压导辊上下交错设置。通过设置,无纺布穿过高度不同的下压导辊之间,增加了调整无纺布在浸渍槽内的浸渍时间,提高了浸渍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无纺布由无纺布进口进入至浸渍槽内,并通过下压导辊将无纺布浸入至浸渍槽内浸渍液中,经过浸渍处理后的无纺布由无纺布出口导出,整个过程操作简单,通过在浸渍槽内下压导辊的下方的下方设置第一搅拌装置,可对浸渍槽内的浸渍液进行搅拌,避免浸渍液发生沉淀,并在浸渍槽顶部设有可开合的第一盖板,既能防止第一搅拌装置运行时将浸渍液洒出浸渍槽造成原料浪费,同时也能避免浸渍槽内浸渍液挥发;浸渍槽内浸渍液使用一段时间后,由出液管进入至过滤箱内,经过过滤去除杂质后进入至配液箱,原液箱和水箱通过进液支管可向配液箱内加入高浓度的浸渍液和水,再经第二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混合均匀,通过配液箱内浓度检测仪检测、进液支管上的流量计和电动调节阀可精确控制配液箱内浸渍液的浓度,保证了进入到浸渍槽内浸渍液浓度的稳定,从而确保其对无纺布的浸渍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纺布生产用浸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浸渍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箱的横向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配液箱与原液箱和水箱的连接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配液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具体附图标记为:浸渍槽1,支架2,第一盖板3,无纺布进口4,无纺布出口5,进布导辊6,出布导辊7,下压导辊8,第一驱动电机9,第一搅拌轴10,第一搅拌叶片11,出液管12,过滤箱13,过滤板14,第二盖板15,滑槽16,滑块17,连接管18,配液箱19,进液管20,进液支管21,流量计22,电动调节阀23,原液箱24,水箱25,第二驱动电机26,第二搅拌轴27,搅拌杆28,第一叶片29,第二叶片30,回液管31,水泵3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渍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浸渍槽1,浸渍槽1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架2,浸渍槽1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第一盖板3,浸渍槽1内相对两侧壁上部分别开设有无纺布进口4和无纺布出口5,浸渍槽1内靠近于无纺布进口4和无纺布出口5处分别转动设置有进布导辊6和出布导辊7,浸渍槽1内下部转动设置有多个下压导辊8,浸渍槽1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第一搅拌装置位于下压导辊8的下方,浸渍槽1下部通过出液管12与过滤箱13一侧相连通,过滤箱13另一侧通过连接管18与配液箱19相连通,配液箱19一侧通过回液管31与浸渍槽1远离出液管12一侧的上部相连通,出液管12、连接管18和回液管31上均设置有水泵32,如图3所示,过滤箱13内从出液管12至连接管18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滤孔逐渐减小的过滤板14,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过滤板14,如图5和图6所示,配液箱19内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和浓度传感器,配液箱19顶部设有进液管20,进液管20远离配液箱19的一端通过两个进液支管21分别与原液箱24和水箱25相连通,两个进液支管21上均设有流量计22和电动调节阀23。使用时,无纺布由无纺布进口4进入至浸渍槽1内,并通过下压导辊8将无纺布浸入至浸渍槽1内浸渍液中,经过浸渍处理后的无纺布由无纺布出口5导出,整个过程操作简单,通过在浸渍槽1内下压导辊8的下方的下方设置第一搅拌装置,可对浸渍槽1内的浸渍液进行搅拌,避免浸渍液发生沉淀,并在浸渍槽1顶部设有可开合的第一盖板3,既能防止第一搅拌装置运行时将浸渍液洒出浸渍槽1造成原料浪费,同时也能避免浸渍槽1内浸渍液挥发;浸渍槽1内浸渍液使用一段时间后,由出液管12进入至过滤箱13内,经过过滤去除杂质后进入至配液箱19,原液箱24和水箱25通过进液支管21可向配液箱19内加入高浓度的浸渍液和水,再经第二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混合均匀,通过配液箱19内浓度检测仪检测、进液支管21上的流量计22和电动调节阀23可精确控制配液箱19内浸渍液的浓度,保证了进入到浸渍槽1内浸渍液浓度的稳定,从而确保其对无纺布的浸渍效果。

其中,第一搅拌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浸渍槽1外侧壁的第一驱动电机9和横向设置浸渍槽1内的第一搅拌轴10,第一搅拌轴10位于下压导辊8的下方,第一搅拌轴10一端穿过浸渍槽1与第一驱动电机9相连,第一搅拌轴10另一端与浸渍槽1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一搅拌轴10外侧上下交错设置有多个第一搅拌叶片11。通过设置第一搅拌装置,可对浸渍槽1内的浸渍液进行搅拌,避免浸渍液发生沉淀。

其中,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6、第二搅拌轴27、多组搅拌杆28和弯折搅拌叶组,第二搅拌轴27沿竖直方向设置于配液箱19内,第二搅拌轴27顶部穿过配液箱19与位于配液箱19顶部的第二驱动电机26相连,第二搅拌轴27外侧从上至下等间距横向设置有多组搅拌杆28,第二搅拌轴27底部设置有弯折搅拌叶组,弯折搅拌叶组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二搅拌轴27外侧的弯折搅拌叶片,本实施例中第二搅拌轴27外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弯折搅拌叶片,弯折搅拌叶片包括第一叶片29和第二叶片30,第一叶片29倾斜向下设置,第一叶片29一端与第二搅拌轴27外侧固定连接,第一叶片29另一端与第二叶片30一端连接,第二叶片30倾斜向上设置,第一叶片29和第二叶片30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20度,两个弯折搅拌叶片形成w型结构。通过在第二搅拌轴27底部设置弯折搅拌叶片可以对配液箱19内底部进行搅拌,配合第二搅拌轴27上的搅拌杆28实现了对注入至配液箱19内的回收的浸渍液、浸渍原液和水进行充分搅拌混合,保证了配液箱19内浸渍液浓度的稳定,进而保证了进入到浸渍槽1内浸渍液浓度的稳定性,从而确保其对无纺布的浸泡效果。配液箱19外侧固定设置有plc控制器,水泵32、第一驱动电机9、第二驱动电机26、浓度传感器、流量计22和电动调节阀23分别与plc控制器电连接,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其中,过滤箱13顶部设置有可开合的第二盖板15,如图4所示,过滤箱13相对两侧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组滑槽16,过滤板14两侧分别通过滑块17与滑槽16滑动连接。由于过滤箱13长时间运行后会堆积有大量的杂质,且过滤板14长期使用后杂质会堵塞滤孔,影响过滤效果,使用时,通过打开第二盖板15可对过滤箱13内过滤出的杂质进行定期清理,通过滑槽16和滑块17的配合,可方便的将过滤板14与过滤箱13进行拆卸更换及安装,保证了过滤后的浸渍液的质量。

其中,浸渍槽1内多个下压导辊8上下交错设置。通过设置,无纺布穿过高度不同的下压导辊8之间,增加了无纺布在浸渍槽1内的浸渍时间,提高了浸渍效果。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技术特征:

1.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渍装置,包括浸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槽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浸渍槽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第一盖板,所述浸渍槽内相对两侧壁上部分别开设有无纺布进口和无纺布出口,所述浸渍槽内靠近于无纺布进口和无纺布出口处分别转动设置有进布导辊和出布导辊,所述浸渍槽内下部转动设置有多个下压导辊,所述浸渍槽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位于所述下压导辊的下方,所述浸渍槽下部通过出液管与过滤箱一侧相连通,所述过滤箱另一侧通过连接管与配液箱相连通,所述配液箱一侧通过回液管与所述浸渍槽远离所述出液管一侧的上部相连通,所述出液管、所述连接管和所述回液管上均设置有水泵,所述过滤箱内从出液管至连接管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滤孔逐渐减小的过滤板,所述配液箱内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和浓度传感器,所述配液箱顶部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远离所述配液箱的一端通过两个进液支管分别与原液箱和水箱相连通,两个所述进液支管上均设有流量计和电动调节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生产用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搅拌轴、多组搅拌杆和弯折搅拌叶组,所述第二搅拌轴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配液箱内,所述第二搅拌轴顶部穿过所述配液箱与位于配液箱顶部的第二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第二搅拌轴外侧从上至下等间距横向设置有多组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轴底部设置有弯折搅拌叶组,所述弯折搅拌叶组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轴外侧的弯折搅拌叶片,所述弯折搅拌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叶片一端与所述第二搅拌轴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叶片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叶片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叶片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2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生产用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顶部设置有可开合的第二盖板,所述过滤箱相对两侧内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组滑槽,所述过滤板两侧分别通过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生产用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浸渍槽外侧壁的第一驱动电机和横向设置所述浸渍槽内的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位于所述下压导辊的下方,所述第一搅拌轴一端穿过所述浸渍槽与第一驱动电机相连,所述第一搅拌轴另一端与所述浸渍槽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搅拌轴外侧上下交错设置有多个第一搅拌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生产用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槽内多个下压导辊上下交错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浸渍装置,包括浸渍槽,浸渍槽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第一盖板,浸渍槽内相对两侧壁上部分别开设有无纺布进口和无纺布出口,浸渍槽内靠近于无纺布进口和无纺布出口处分别转动设置有进布导辊和出布导辊,浸渍槽内下部转动设置有多个下压导辊,浸渍槽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第一搅拌装置位于下压导辊的下方,浸渍槽下部通过出液管与过滤箱一侧相连通,过滤箱另一侧通过连接管与配液箱相连通,配液箱一侧通过回液管与浸渍槽远离出液管一侧的上部相连通,出液管、连接管和回液管上均设置有水泵,配液箱内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和浓度传感器。其实现了浸渍液的循环使用,且保证了浸渍槽内浸渍液对无纺布的浸渍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周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名冠净化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