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7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是最常用的散热工具,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其形状、尺寸各异,但基本原理都是利用电机驱动叶轮旋转,带动空气流动形成强制气流。

现有风扇结构中,一般在叶轮外罩设有网罩对叶轮形成保护,避免其转动的过程中与其它物体发生触碰而损坏。然而,为保证风扇出风的顺畅,网罩的间隙通常比较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一些用户,特别是小朋友将手指插入至网罩内而被转动的叶轮割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有效克服上述安全隐患的风扇。

一种风扇,包括罩壳以及设置于所述罩壳内的电机与叶轮,所述罩壳形成相对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电机包括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叶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叶轮转动,所述叶轮包括内轮毂、环绕所述内轮毂并与所述内轮毂间隔设置的外轮毂、以及设置于所述内轮毂与所述外轮毂之间的若干叶片,所述内轮毂与所述外轮毂之间形成环形的流道,所述流道的第一侧端朝向所述进风口并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第二侧端朝向所述出风口并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风扇的叶轮形成夹设叶片的内、外轮毂,可以有效避免手指伸入至叶片位置而被割伤,保证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风扇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风扇的爆炸图

图4为图3所示风扇的叶轮组件的进一步爆炸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风扇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风扇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风扇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风扇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风扇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风扇的第一实施例,所示风扇包括支撑组件10、风机组件30、以及连接风机组件30与支撑组件10的连接组件50。

支撑组件10包括支撑座12以及由支撑座12向外延伸的支撑杆14。其中,支撑座12用于固定安放本实用新型风扇,优选地为一夹持座,其可以直接置放于物体上,如放置于桌面、台面上等;或者,也可以夹持于物体的边缘处,如夹持于桌缘、床缘等,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环境灵活地选择相应的固定方式。本实施中,支撑座12内设置有电池16,电池16作为整个风扇的电源,通过导线等与风机组件30连接并供电。支撑座12上设置有电源开关18,开关18与电池16、风机组件30构成回路,控制风机组件30启停。较佳地,电池16为充电电池,支撑座12上设置有与电池16连接的充电接口。应当理解地,电池16也可以是可更换的普通电池。

支撑杆14的底部与支撑座12连接、顶部通过连接组件50与风机组件30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4为伸缩杆,可以伸缩以调整其长度,从而调整风机组件30的高度。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风扇的另一实施例中,支撑杆14a为万向软管,如蛇形管等,可以任意弯曲以调整其方向与高度,从而调整风机组件30的朝向与高度。应当理解地,支撑杆14也可以是固定不可调结构,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4为内空的管状结构,方便穿设导线以连接电池16与风机组件30。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将电池16与开关18设置于风机组件30上时,支撑杆14无需考虑穿线,也可以是实心结构,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

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50为万向球结构,装配后使得风机组件30可以相对支撑杆14任意转动,方便风机组件30的角度调节。应当理解地,连接组件50也可以有其它结构,不限于万向球结构。如图3所示,连接组件50包括万向球头52以及环套万向球头52的壳体54,其中万向球头52朝向壳体54之外延伸形成连接块56,对应地支撑杆14的顶部形成有卡槽19收容连接块56,一枢轴58穿设于支撑杆14与连接块56,将万向球头52连接至支撑杆14上。本实施例中,连接块56呈方块状,与支撑杆14相对固定;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块56也可以是球形等,与支撑杆14转动连接,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

如图2所示,壳体54的内径大于万向球头52的直径,壳体54与万向球头52之间形成有间隔。壳体54朝向支撑杆14的一侧端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挡环540,挡环540的内径略小于万向球头52的内径,从而避免万向球头52脱离壳体54;壳体54背向支撑杆14的一侧端呈开口状。风机组件30的罩壳32朝向连接组件50突出形成有环形的连接部320,连接部320由壳体54的开口端插入至壳体54与万向球头52之间的间隔内,较佳地连接部320与壳体54形成有匹配螺纹,两者螺合相连。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壳体54插入至连接部320内并相连接。当然,壳体54与风机组件30也可以有其它连接方式,如卡扣、紧配合等,不限于螺合连接。

风机组件30的罩壳32整体呈圆筒状结构,内部形成空间用于容纳电机34与叶轮36。罩壳32朝向连接组件50的轴向侧端作为风机组件30的进风侧,其边缘形成进风口322;罩壳32背向连接组件50的轴向侧端为风机组件30的出风侧,其边缘形成出风口324,较佳地出风口324的位置正对进风口322。本实施例中,进风口322、出风口324均为放射状的栅状结构,连接部320由罩壳32的进风侧的中央沿轴向向外一体延伸而成,进风口322环绕连接部320设置。较佳地,所述进风口322处还设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可以设置在所述进风口322的内侧或外侧,优选为外侧。

较佳地,罩壳32内设置有安装座38,用于电机34以及叶轮36的装配定位。安装座38可以与罩壳32一体而成,也可以单独成型后通过销钉等固定至罩壳32内。本实施例中,安装座38朝向进风口322的一端作为叶轮安装部380,整体呈喇叭状,其直径均沿远离进风口322的方向或者说朝向出风口324的方向逐渐增大;安装座38朝向出风口324的一端作为环形壁382,整体呈圆筒状。应当理解地,安装座38的形状、尺寸是为匹配电机34与叶轮36,其可以有任何适当的形状与尺寸,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34与风机也可以直接与罩壳32定位,省略安装座38。

叶轮36设置于安装座38的叶轮安装部380内,包括内轮毂360、环绕内轮毂360的外轮毂362、以及形成于内轮毂360与外轮毂362之间的若干叶片364。其中,外轮毂362、内轮毂360的形状均与安装座38的形状相匹配,呈喇叭状。本实施例中,外轮毂362的横截面大致呈“八”字形,其朝向进风口322的第一端与朝向出风口324的第二端均为开口状,外轮毂362的内径/外径由其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增大。内轮毂360的横截面大致呈“v”字形,其朝向进风口322的第一端封闭、朝向出风口324的第二端开口,内轮毂360的内径/外径由其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内轮毂360的第一端沿轴向朝向其第二端的方向延伸形成有轴座366,轴座366内形成有轴孔367,与电机34的输出轴340相插接,从而电机34可以带动叶轮36转动形成强制气流。

外轮毂362的尺寸略小于安装座38的尺寸,从而装配后外轮毂362与安装座38之间呈间隙配合,避免影响叶轮36的转动。内轮毂360在尺寸上小于外轮毂362,内轮毂360与外轮毂362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环形的流道368。叶片364沿流道368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较佳地叶片364与内轮毂360、外轮毂362一体成型。流道368的第一侧端作为叶轮36的进风侧端,朝向进风口322并与进风口322相连通;流道368的第二侧端作为叶轮36的出风侧端,朝向出风口324并与出风口324相连通,风机组件30转动时叶片364推动空气由沿流道368由其进风侧端朝向出风侧端流动。本实用新型风扇的叶轮36形成夹设叶片364的内、外轮毂360、362,可以有效避免手指伸入至风扇的叶片364位置而被割伤,保证使用安全。

较佳地,内轮毂360的弯曲程度小于外轮毂362,内轮毂360与外轮毂362之间的流道368的径向宽度由进风侧端向出风侧端逐渐减小,也就是沿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气流形成节流加速的效果,使得气流在出风侧端处的流速可以更大。较佳地,内轮毂360与外轮毂362在出风侧端处的外径均小于安装座38对应出风侧端位置处的内径,如此,叶轮36的出风侧端与安装座38在径向上间隔一定距离,便于气流由叶轮36的出风侧端流向罩壳32的出风口324。另外,安装座38对应叶轮36的进风侧端的一侧的中央形成有通孔386,如此外部空气由罩壳32的进风口322进入罩壳32后,可以顺利地由进风侧端流入叶轮36的流道368内。

电机34通过一电机支架40连接至安装座38上,电机支架40收容于安装座38的环形壁382中并罩设于所述内轮毂360的出风侧端(即内轮毂360的第二端),电机支架40的外缘沿径向外突形成若干凸耳42,凸耳42与环形壁382上形成对应的固定孔420、384,从而通过螺钉等将电机支架40固定至环形壁382上。较佳地,电机支架40的外径小于环形壁382的外径,与内、外轮毂360、362在出风侧端处的外径相当。装配后,电机支架40与安装座38在径向上相间隔,两者之间形成环形的出风通道39,便于气流向出风口324流动。

电机34固定于电机支架40内,电机支架40的中央形成有穿孔44,电机34的输出轴340由穿孔44穿出电机支架40与轴座366相插接。较佳地,电机支架40上还罩盖有电机盖46,电机支架40与电机盖46上形成对应的固定孔41、47,通过螺钉等将电机盖46固定至电机支架40上。电机盖46上还形成有若干散热孔48,用于散发电机34运转产生的热量,保证电机34的安全运行。

图7与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风扇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罩壳,本实施例中,罩壳32b的出风侧的边缘形成环槽324b,作为出风口,风扇的出风呈环状,环槽324b可以是形成为一个圈形整体,也可以是包括多个环槽324b呈圈形排布。图9与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风扇的第四实施例,其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罩壳32c还形成有导风通道33c,导风通道33c由出风环槽324c的边缘朝出风通道39延伸,从而使得叶轮36的气流沿流道368、出风通道39以及导风通道33c直接流动至出风环槽324c处并向外送出,气流不会在罩壳32c内扩散,如此出风更为集中、出风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风扇,包括罩壳以及设置于所述罩壳内的电机与叶轮,所述罩壳形成相对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电机包括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叶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叶轮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内轮毂、环绕所述内轮毂并与所述内轮毂间隔设置的外轮毂、以及设置于所述内轮毂与所述外轮毂之间的若干叶片,所述内轮毂与所述外轮毂之间形成环形的流道,所述流道的第一侧端朝向所述进风口并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第二侧端朝向所述出风口并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毂与所述外轮毂均呈喇叭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毂的横截面呈“v”字形,所述内轮毂朝向所述进风口的第一端封闭、朝向所述出风口的第二端开口,所述内轮毂的外径由其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增大,所述内轮毂沿轴向由其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延伸形成有轴座,所述轴座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毂的横截面呈“八”字形,所述外轮毂朝向所述进风口的第一端与朝向所述出风口的第二端均开口,所述外轮毂的内径由其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增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径向宽度由其第一侧端朝向第二侧端逐渐减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内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叶轮的叶轮安装部及连接于所述叶轮安装部末端的环形壁,所述叶轮安装部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环形壁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叶轮安装部呈喇叭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固定于一电机支架内,所述电机支架的一端罩设在所述内轮毂的第二端、另一端上罩设一电机盖;所述电机支架的外径小于所述环形壁的内径,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环形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流道相连通,所述电机盖上形成有散热孔用于散发电机产生的热量。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环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罩壳的边缘,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叶轮之间设置有导风通道。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支撑座、连接所述支撑座的支撑杆、以及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罩壳的万向球结构,所述支撑座为夹持座,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或者万向软管;和/或所述进风口处还设有防尘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包括罩壳以及设置于所述罩壳内的电机与叶轮,所述罩壳形成相对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电机包括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叶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叶轮转动,所述叶轮包括内轮毂、环绕所述内轮毂并与所述内轮毂间隔设置的外轮毂、以及设置于所述内轮毂与所述外轮毂之间的若干叶片,所述内轮毂与所述外轮毂之间形成环形的流道,所述流道的第一侧端朝向所述进风口并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第二侧端朝向所述出风口并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风扇的叶轮形成夹设叶片的内、外轮毂,可以有效避免手指伸入至叶片位置而被割伤,保证使用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杨广;朱军;刘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