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给耳鼻喉科病人检查时用到的内径分为鼻内镜或者喉镜,不管哪种内镜都需要插入患者的体内,镜身直接与肠胃、鼻腔接触,会粘附有大量粘液、血液和组织碎屑,如果清洗不干净使用容易引起疾病的交叉感染,因此在每次使用后都需要严格清洗和消毒才能供给他人检查使用,传统的消毒方法是将内镜放到消毒盒内用消毒液浸泡,这样在取出时十分不便,消毒效果也不理想,一些藏于勾缝出的组织物难以清洗干净,且容易将消毒液沾到皮肤上,对医务人员的手造成腐蚀,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有效的解决了目前传统消毒方式取出不变、清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同时方便医护人员拿取,具体是一种设有提升机构、超声波清洗的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包括消毒槽主体、万向轮、手推把手、控制器、显示屏、控制按钮、旋转提升装置、放置窗、门板、门把手、通风孔、防尘板、排水口、排水阀门、紫外线灯、注水口、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振子,所述万向轮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手推把手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控制器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显示屏设于控制器上,所述控制按钮设于控制器上,所述旋转提升装置设于消毒槽主体内,所述放置窗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门板插拔连接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门把手设于门板上,所述通风孔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防尘板设于消毒槽主体上且设于通风孔的上方,所述排水口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排水阀门铰接设于排水口上,所述紫外线灯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注水口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设于消毒槽主体上且设于消毒槽主体内,所述超声波振子设于超声波发生器上,所述旋转提升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限位环、转轴、导向杆、轴套、置物筛板和连接件,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限位环设于消毒槽主体上且设于消毒槽主体内,所述转轴设于驱动电机上且铰接设于限位环内,所述导向杆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轴套滑动连接设于导向杆上,所述置物筛板设于轴套上,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设于转轴上且设于置物筛板上,所述消毒槽主体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万向轮起到移动的作用,所述手推把手起到抓扶的作用,所述控制器起到控制的作用,所述显示屏起到显示的作用,所述控制按钮起到控制的作用,所述旋转提升装置起到提升的作用,所述放置窗起到供用户放置内镜的作用,所述门板起到封闭的作用,所述门把手起到抓扶的作用,所述通风孔起到通风的作用,所述防尘板起到防尘的作用,所述排水口起到排水的作用,所述排水阀门起到控制排水口的作用,所述紫外线灯起到消毒的作用,所述注水口起到添加消毒液的作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起到产生超声波的作用,所述超声波振子起到传递超声波的作用。
进一步对,所述限位环设于转轴和紫外线灯之间,所述轴套设于置物筛板和导向杆之间,所述超声波振子设于置物筛板和超声波发生器之间,所述注水口设于消毒槽主体上且设于远离排水口的一侧,所述手推把手设于消毒槽主体上且设于远离万向轮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与消毒槽主体呈垂直设置,所述置物筛板与转轴呈垂直设置,所述紫外线灯与消毒槽主体呈平行设置,所述限位环与紫外线灯呈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杆与转轴呈平行设置,所述轴套与导向杆呈平行设置,所述门板与转轴呈平行设置,所述门把手与门板呈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呈圆柱体设置,所述门板呈长方体设置,所述消毒槽主体呈中空的长方体设置,所述置物筛板呈设有若干个通孔的长方体设置,所述超声波振子呈圆柱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手推把手呈u型设置,所述注水口呈l型设置,所述防尘板呈l型设置,所述门把手呈u型设置,所述限位环呈o型设置,所述连接件呈o型设置,所述紫外线灯呈o型设置,所述通风孔呈长方形通孔设置,所述放置窗呈长方形设置,所述超声波发生器呈o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按钮设有八组,所述放置窗设有两组,所述门板收两组,所述门把手设有两组,所述通风孔设有六组,所述防尘板的数量与通风孔的数量一致,所述限位环设有两组,所述超声波振子设有八组,所述万向轮设有四组。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有效的解决了目前传统消毒方式取出不变、清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同时方便医护人员拿取,具体是一种设有提升机构、超声波清洗的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的剖视图。
其中,1、消毒槽主体,2、万向轮,3、手推把手,4、控制器,5、显示屏,6、控制按钮,7、旋转提升装置,8、放置窗,9、门板,10、门把手,11、通风孔,12、防尘板,13、排水口,14、排水阀门,15、紫外线灯,16、注水口,17、超声波发生器,18、超声波振子,19、驱动电机,20、限位环,21、转轴,22、导向杆,23、轴套,24、置物筛板,25、连接件。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包括消毒槽主体1、万向轮2、手推把手3、控制器4、显示屏5、控制按钮6、旋转提升装置7、放置窗8、门板9、门把手10、通风孔11、防尘板12、排水口13、排水阀门14、紫外线灯15、注水口16、超声波发生器17和超声波振子18,所述万向轮2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所述手推把手3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所述控制器4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所述显示屏5设于控制器4上,所述控制按钮6设于控制器4上,所述旋转提升装置7设于消毒槽主体1内,所述放置窗8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所述门板9插拔连接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所述门把手10设于门板9上,所述通风孔11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所述防尘板12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且设于通风孔11的上方,所述排水口13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所述排水阀门14铰接设于排水口13上,所述紫外线灯15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所述注水口16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所述超声波发生器17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且设于消毒槽主体1内,所述超声波振子18设于超声波发生器17上,所述旋转提升装置7包括驱动电机19、限位环20、转轴21、导向杆22、轴套23、置物筛板24和连接件25,所述驱动电机19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所述限位环20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且设于消毒槽主体1内,所述转轴21设于驱动电机19上且铰接设于限位环20内,所述导向杆22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所述轴套23滑动连接设于导向杆22上,所述置物筛板24设于轴套23上,所述连接件25螺纹连接设于转轴21上且设于置物筛板24上。
进一步对,所述限位环20设于转轴21和紫外线灯15之间,所述轴套23设于置物筛板24和导向杆22之间,所述超声波振子18设于置物筛板24和超声波发生器17之间,所述注水口16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且设于远离排水口13的一侧,所述手推把手3设于消毒槽主体1上且设于远离万向轮2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21与消毒槽主体1呈垂直设置,所述置物筛板24与转轴21呈垂直设置,所述紫外线灯15与消毒槽主体1呈平行设置,所述限位环20与紫外线灯15呈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杆22与转轴21呈平行设置,所述轴套23与导向杆22呈平行设置,所述门板9与转轴21呈平行设置,所述门把手10与门板9呈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21呈圆柱体设置,所述门板9呈长方体设置,所述消毒槽主体1呈中空的长方体设置,所述置物筛板24呈设有若干个通孔的长方体设置,所述超声波振子18呈圆柱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手推把手3呈u型设置,所述注水口16呈l型设置,所述防尘板12呈l型设置,所述门把手10呈u型设置,所述限位环20呈o型设置,所述连接件25呈o型设置,所述紫外线灯15呈o型设置,所述通风孔11呈长方形通孔设置,所述放置窗8呈长方形设置,所述超声波发生器17呈o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按钮6设有八组,所述放置窗8设有两组,所述门板9收两组,所述门把手10设有两组,所述通风孔11设有六组,所述防尘板12的数量与通风孔11的数量一致,所述限位环20设有两组,所述超声波振子18设有八组,所述万向轮2设有四组。
具体使用时,医护人员双手推动手推把手3,将消毒槽主体1利用万向轮2推至耳鼻喉科诊室,一只手扶住消毒槽主体1,另一只手抓住门把手10,向下拉动门把手10使门板9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滑动,医护人员将内镜从放置窗8放置在置物筛板24上,再拉动门把手10向上抬起,使门板9与消毒槽主体1接触封闭放置窗8,按动控制按钮6,打开电机,使电机带动转轴21在限位环20内顺时针转动,此时螺纹连接在转轴21上的连接件25在螺纹的作用下沿着转轴21的方向线下移动,连接在连接件25上的置物筛板24在连接件25的带动下,在轴套23的保护下沿着导向杆22的方向向下滑动,直至低于消毒液的液面,此时再按动按控制按钮6打开超声波发生器17,根据显示屏5上的提示选择合适的等级,通过超声波振子18将超声波散发至消毒液内,对浸泡在消毒液内的内镜进行清洗,当清洗完成后,再按动控制按钮6,关闭超声波发生器17,并使电机逆时针转动,此时连接件25沿着转轴21的方向向上移动,置物筛板24也跟着向上移动浮出水面,按动控制按钮6打开紫外线灯15照射内镜一段时间,在此过程中利用通风孔11使消毒槽主体1内部的空气保持流通,并利用防尘板12减少空气中的浮尘进入消毒槽主体1内,从而使内镜加速晾干,在消毒完成后,医护人员在拉动门把手10打开门板9,从放置窗8内将内镜取出即可,需要更换消毒液时,转动排水阀门14,将使用过后的消毒液通过排水口13排出,再将新的消毒液从注水口16注入消毒槽主体1内,以上便是整个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的使用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毒槽主体、万向轮、手推把手、控制器、显示屏、控制按钮、旋转提升装置、放置窗、门板、门把手、通风孔、防尘板、排水口、排水阀门、紫外线灯、注水口、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振子,所述万向轮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手推把手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控制器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显示屏设于控制器上,所述控制按钮设于控制器上,所述旋转提升装置设于消毒槽主体内,所述放置窗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门板插拔连接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门把手设于门板上,所述通风孔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防尘板设于消毒槽主体上且设于通风孔的上方,所述排水口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排水阀门铰接设于排水口上,所述紫外线灯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注水口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设于消毒槽主体上且设于消毒槽主体内,所述超声波振子设于超声波发生器上,所述旋转提升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限位环、转轴、导向杆、轴套、置物筛板和连接件,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限位环设于消毒槽主体上且设于消毒槽主体内,所述转轴设于驱动电机上且铰接设于限位环内,所述导向杆设于消毒槽主体上,所述轴套滑动连接设于导向杆上,所述置物筛板设于轴套上,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设于转轴上且设于置物筛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设于转轴和紫外线灯之间,所述轴套设于置物筛板和导向杆之间,所述超声波振子设于置物筛板和超声波发生器之间,所述注水口设于消毒槽主体上且设于远离排水口的一侧,所述手推把手设于消毒槽主体上且设于远离万向轮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消毒槽主体呈垂直设置,所述置物筛板与转轴呈垂直设置,所述紫外线灯与消毒槽主体呈平行设置,所述限位环与紫外线灯呈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杆与转轴呈平行设置,所述轴套与导向杆呈平行设置,所述门板与转轴呈平行设置,所述门把手与门板呈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呈圆柱体设置,所述门板呈长方体设置,所述消毒槽主体呈中空的长方体设置,所述置物筛板呈设有若干个通孔的长方体设置,所述超声波振子呈圆柱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推把手呈u型设置,所述注水口呈l型设置,所述防尘板呈l型设置,所述门把手呈u型设置,所述限位环呈o型设置,所述连接件呈o型设置,所述紫外线灯呈o型设置,所述通风孔呈长方形通孔设置,所述放置窗呈长方形设置,所述超声波发生器呈o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耳鼻喉科内镜清洗消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钮设有八组,所述放置窗设有两组,所述门板收两组,所述门把手设有两组,所述通风孔设有六组,所述防尘板的数量与通风孔的数量一致,所述限位环设有两组,所述超声波振子设有八组,所述万向轮设有四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