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棒的加热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5-17  110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纤棒加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纤棒的加热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但缺点是性脆,耐磨性较差,它是叶腊石、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硼钙石、硼镁石六种矿石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艺制造成的,其单丝的直径为几个微米到二十几个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1/5,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丝组成,玻璃纤维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在对玻纤棒进行加工制造时,根据制造需求,需要对玻璃纤维布条的外表面进行上浆,然后再对玻璃纤维布条进行加热,目前现有的上浆装置,通常采用将玻璃限位布条放置在料箱的内部进行上浆,该方法虽然能够对玻璃纤维布条进行上浆的目的,但是将很容易导致玻璃纤维布条在料箱的内部出现褶皱现象,同时工作人员将多条玻璃纤维布条放置在料箱的内部进行染色时,很容易导致多条玻璃纤维布条出现相互缠绕的现象,进而存着这上浆效果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纤棒的加热成型装置,具有上浆效果较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玻纤棒的加热成型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料箱,所述料箱内底壁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内壁均开设有轴承槽,所述轴承槽的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滚轴,所述滚轴的数量为九个,且九个所述滚轴的一侧均传动连接有纤维布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料箱的内部注入料浆,第一连接架固定连接在料箱的底部,第二支撑架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两侧,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将纤维布条分别与滚轴进行接触,使得纤维布条呈“v”型与滚轴传动连接,进而使得纤维布条能够延伸至料箱的内部,由于滚轴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内部,进而使得滚轴能够在轴承的内部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当滚轴在进行转动时,纤维布条将会伴随滚轴转动的方向向前位移,进而对料箱内部的纤维布条进行上浆,由于滚轴的数量为九个,从而能够对多条纤维布条进行上浆,不仅提高了对纤维布条的上浆效率,同时也能防止够纤维布条在料箱的内部出现褶皱现象和相互缠绕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桶,所述出料桶的底端插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桶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料箱内部的浆水向外排出时,工作人员扭动阀门,使得出料桶内部的浆料能够通过出料管向外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杆的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能够在平面上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支撑杆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在固定块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使得四个支撑杆分别固定在支撑板的四个角,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对本装置的支撑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紧固螺栓打入地面,使得紧固螺栓的中部延伸至支撑底座的内部,紧固螺栓的底端延伸至地面,进而对支撑底座进行固定,进而极大的提高了本装置在地面上放置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螺栓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所述紧固螺栓两两为一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支撑底座所螺纹连接的紧固螺栓的数量为两个,进而对支撑底座进行更为有效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板、料箱、第一连接架、第二支撑架、轴承、滚轴和纤维布条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料箱的内部注入料浆,第一连接架固定连接在料箱的底部,第二支撑架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两侧,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将纤维布条分别与滚轴进行接触,使得纤维布条呈“v”型与滚轴传动连接,进而使得纤维布条能够延伸至料箱的内部,由于滚轴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内部,进而使得滚轴能够在轴承的内部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当滚轴在进行转动时,纤维布条将会伴随滚轴转动的方向向前位移,进而对料箱内部的纤维布条进行上浆,由于滚轴的数量为九个,从而能够对多条纤维布条进行上浆,不仅提高了对纤维布条的上浆效率,同时也能防止够纤维布条在料箱的内部出现褶皱现象和相互缠绕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杆、支撑底座和紧固螺栓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支撑杆的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能够在平面上进行支撑,工作人员将紧固螺栓打入地面,使得紧固螺栓的中部延伸至支撑底座的内部,紧固螺栓的底端延伸至地面,进而对支撑底座进行固定,进而极大的提高了本装置在地面上放置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滚轴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料箱;3、第一连接架;4、第二支撑架;5、轴承;6、滚轴;7、纤维布条;8、出料桶;9、出料管;10、阀门;11、固定块;12、支撑杆;13、支撑底座;14、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一种玻纤棒的加热成型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内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料箱2,料箱2内底壁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3,支撑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4,第一连接架3和第二支撑架4的内壁均开设有轴承槽,轴承槽的内部设置有轴承5,轴承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滚轴6,滚轴6的数量为九个,且九个滚轴6的一侧均传动连接有纤维布条7,工作人员将料箱2的内部注入料浆,第一连接架3固定连接在料箱2的底部,第二支撑架4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的两侧,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将纤维布条7分别与滚轴6进行接触,使得纤维布条7呈“v”型与滚轴6传动连接,进而使得纤维布条7能够延伸至料箱2的内部,由于滚轴6通过轴承5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架3和第二支撑架4的内部,进而使得滚轴6能够在轴承5的内部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当滚轴6在进行转动时,纤维布条7将会伴随滚轴6转动的方向向前位移,进而对料箱2内部的纤维布条7进行上浆,由于滚轴6的数量为九个,从而能够对多条纤维布条7进行上浆,不仅提高了对纤维布条7的上浆效率,同时也能防止够纤维布条7在料箱2的内部出现褶皱现象和相互缠绕的现象,料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桶8,出料桶8的底端插接有出料管9,出料桶8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阀门10,在对料箱2内部的浆水向外排出时,工作人员扭动阀门10,使得出料桶8内部的浆料能够通过出料管9向外排出,支撑板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通过支撑杆12的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能够在平面上进行支撑,支撑杆12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撑杆12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在固定块11的底部,由于支撑杆12的数量为四个,使得四个支撑杆12分别固定在支撑板1的四个角,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对本装置的支撑效果,支撑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13,支撑底座13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4,工作人员将紧固螺栓14打入地面,使得紧固螺栓14的中部延伸至支撑底座13的内部,紧固螺栓14的底端延伸至地面,进而对支撑底座13进行固定,进而极大的提高了本装置在地面上放置时的稳定性,紧固螺栓14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紧固螺栓14两两为一组,每个支撑底座13所螺纹连接的紧固螺栓14的数量为两个,进而对支撑底座13进行更为有效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工作人员将料箱2的内部注入料浆,第一连接架3固定连接在料箱2的底部,第二支撑架4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的两侧,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将纤维布条7分别与滚轴6进行接触,使得纤维布条7呈“v”型与滚轴6传动连接,进而使得纤维布条7能够延伸至料箱2的内部,由于滚轴6通过轴承5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架3和第二支撑架4的内部,进而使得滚轴6能够在轴承5的内部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当滚轴6在进行转动时,纤维布条7将会伴随滚轴6转动的方向向前位移,进而对料箱2内部的纤维布条7进行上浆,由于滚轴6的数量为九个,从而能够对多条纤维布条7进行上浆,不仅提高了对纤维布条7的上浆效率,同时也能防止够纤维布条7在料箱2的内部出现褶皱现象和相互缠绕的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玻纤棒的加热成型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内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料箱(2),所述料箱(2)内底壁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3),所述支撑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4),所述第一连接架(3)和第二支撑架(4)的内壁均开设有轴承槽,所述轴承槽的内部设置有轴承(5),所述轴承(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滚轴(6),所述滚轴(6)的数量为九个,且九个所述滚轴(6)的一侧均传动连接有纤维布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棒的加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桶(8),所述出料桶(8)的底端插接有出料管(9),所述出料桶(8)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阀门(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棒的加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纤棒的加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2)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支撑杆(12)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在固定块(11)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纤棒的加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13),所述支撑底座(13)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玻纤棒的加热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14)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所述紧固螺栓(14)两两为一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纤棒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玻纤棒的加热成型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料箱,所述料箱内底壁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内壁均开设有轴承槽,所述轴承槽的内部设置有轴承。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纤维布条将会伴随滚轴转动的方向向前位移,进而对料箱内部的纤维布条进行上浆,由于滚轴的数量为九个,从而能够对多条纤维布条进行上浆,不仅提高了对纤维布条的上浆效率,同时也能防止够纤维布条在料箱的内部出现褶皱现象和相互缠绕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伍皓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襄阳银鼎电力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