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网机引纬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5-17  88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网机,特别涉及一种织网机引纬装置。



背景技术:

织网机又称编网机,金属丝网编织机。可实现各种材质的金属丝或塑料丝pvc丝等由丝到网的过程。织网机在编织时首先通过放线机构将纬线放线并临时存储到存线机构中,然后再由织网机引纬装置将纬线横向牵引到织机中与经线进行编织加工。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892910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织网机纬线牵引装置,其包括设置于织网机引纬用摆动台一端的引丝机构,引丝机构前侧设置有导轨,导轨一侧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位于导轨上方的端部设置有圆环,圆环用于穿过待编织的金属丝。还包括设置于织网机引纬用摆动台另一端的箭杆机构,箭杆机构包括与摆动台连接的电机支架,电机支架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轴连接有转盘,转盘外周向外凸出有均布的凸齿,箭杆机构还包括箭杆,箭杆设置于导轨中,箭杆尾部为驱动条,驱动条沿长度方向均布有与转盘凸齿配合的多个通槽,转盘转动时,凸齿插入通槽中并驱动驱动条沿转动方向在导轨中运动,箭杆前端为剪刀体,剪刀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钩片,钩片的前端为j型的钩头,钩头用于钩引金属丝。在使用时,电机转动带动转盘转动,设置电机转动方向,使得转盘驱使驱动条朝向引丝机构处运动,即箭杆机构整体朝向引丝机构处运动,当箭杆前端的剪刀体运动至金属丝处,金属丝随着j型的钩头前端滑入钩头中,此时设置伺服电机,使伺服电机反向转动,驱动条带动箭杆整体顺着导轨反向拉着金属丝运动,使金属丝的经纬交织。

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箭杆机构牵引纬线需要纬线套入箭杆机构的钩头中,而正常情况下,纬线上并没有适合套入钩头的结构。因此,上述技术方案中并不能牵引通常情况下的纬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织网机引纬装置,通过控制板和上夹板控制端面的配合来实现对纬线的正常牵引,提高了引纬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织网机引纬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夹持架,所述夹持架一侧固接牵引架一端,牵引架另一端固接牵引气缸的驱动端,牵引气缸固定在固定架下方;所述夹持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夹板和下夹板,下夹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板,上夹板中部通过销轴铰接下夹板左右两侧的支板中部,上夹板和下夹板后部之间设有若干个弹簧,弹簧上下端分别固接上夹板下端面和下夹板上端面,下夹板左右两侧的支板后部固接联接板,联接板与牵引架固接;所述固定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第一安装架上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第一控制板,第一控制板下端面为平面,第二安装架上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第二控制板,第二控制板下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位于夹持架运动路径的前后端;所述上夹板上端面前后部分别设有圆弧形的第一控制端面和第二控制端面,上夹板的第一控制端面和第一控制板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从前往后逐渐变小,上夹板的第二控制端面和第二控制板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从前往后逐渐变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纬线牵引时,牵引气缸通过牵引架牵引夹持架,夹持架向第一控制板方向移动,上夹板的第一控制端面和第一控制板下端面配合使得上夹板前部张开,从而使得纬线进入上下夹板之间,然后夹持架向第二控制板方向移动,上夹板的第一控制端面离开第一控制板下端面,上夹板在弹簧作用和下夹板配和夹持纬线,纬线由夹持架带动到第二控制板位置时,上夹板的第二控制端面和第二控制板下端面配合使得上夹板前部再次张开,纬线脱离夹持架夹持进入下一道编织加工。按此顺序,实现对纬线的持续牵引。

进一步的,上夹板前部固设有上齿板,下夹板前部固设有下齿板,上齿板面向下齿板端面设有多个上咬合齿,下齿板面向上齿板端面设有多个下咬合齿,上齿板的多个上咬合齿和下齿板的多个下咬合齿能够相互咬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齿板的多个上咬合齿和下齿板的多个下咬合齿能够相互咬合,保证了对纬线的夹持更可靠。

进一步的,夹持架和固定架之间设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导向安装板和导向板,导向安装板固接在固定架宽度方向的一侧,导向安装板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垂直设置的导向立板,相邻两个导向立板交错分布在导向安装板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导向板分别固定在夹持架左右两侧,两个导向板滑动连接在导向安装板两侧的导向立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结构能够保证夹持架在固定架上移动时能够保持位于同一直线上不偏离。

进一步的,导向立板内侧设有导向槽,导向板滑动连接在导向立板的导向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导向板和导向安装板之间的导向准确性和移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一控制板下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控制导轮,控制导轮位于夹持架的运动路径上,并且控制导轮的滚动端面能够与上夹板的第一控制端面滚动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导轮的设置能够让上夹板的第一控制端面和控制导轮相互作用时,上夹板移动更平稳,上夹板的第一控制端面磨损更少。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架上沿水平方向设有长条形的第一水平调节槽,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一水平调节槽中,所述第一控制板上沿竖直方向设有长条形的竖直调节槽,第一连接件位于竖直调节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第一控制板的水平位置和高度位置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满足多种情况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第二控制板上沿水平方向设有长条形的第二水平调节槽,第二连接件位于第二水平调节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第二控制板的水平位置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满足多种情况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固定架侧面沿长度方向固接多个传感器支架,传感器支架上连接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感器能够检测纬线是否牵引到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控制板和上夹板控制端面的配合来实现对纬线的正常牵引,提高了引纬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果;

2.通过上齿板和下齿板的设置,上齿板的多个上咬合齿和下齿板的多个下咬合齿能够相互咬合,保证了对纬线的夹持更可靠;

3.通过在夹持架和固定架之间设有导向结构,能够保证夹持架在固定架上移动时能够保持位于同一直线上不偏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上的各部件装配关系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架结构图。

图中,1、固定架;2、牵引气缸;3、牵引架;4、第一安装架;5、第一控制板;6、第二安装架;7、第二控制板;8、传感器支架;9、传感器;10、导向安装板;11、导向立板;12、导向槽;13、夹持架;14、下夹板;15、上夹板;16、支板;17、销轴;18、导向板;19、联接板;20、下齿板;21、上齿板;22、下咬合齿;23、上咬合齿;24、第一控制端面;25、第二控制端面;26、弹簧;27、第一水平调节槽;28、竖直调节槽;29、第二水平调节槽;30、控制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夹持纬线的夹持架13,夹持架13一侧固接u形结构的牵引架3一端,牵引架3另一端固接牵引气缸2的驱动端,牵引气缸2固定在固定架1下方。牵引气缸2工作时,通过牵引架3带动夹持架13沿着固定架1长度方向前后移动。

如图3所示,夹持架13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夹板15和下夹板14,下夹板14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板16,上夹板15中部通过销轴17铰接下夹板14左右两侧的支板16中部。上夹板15和下夹板14后部之间设有若干个弹簧26,弹簧26上下端分别固接上夹板15下端面和下夹板14上端面,弹簧26的弹力迫使上夹板15和下夹板14后部之间相对远离,从而使得上夹板15和下夹板14前部能够相互靠近并夹持纬线。下夹板14左右两侧的支板16后部固接联接板19,联接板19与牵引架3固接。

为了保证对纬线的夹持更可靠,如图3所示,上夹板15前部固设有上齿板21,下夹板14前部固设有下齿板20,上齿板21面向下齿板20端面设有多个上咬合齿23,下齿板20面向上齿板21端面设有多个下咬合齿22,上齿板21的多个上咬合齿23和下齿板20的多个下咬合齿22能够相互咬合。

为了保证夹持架13在固定架1上移动时能够保持位于同一直线上不偏离,如图2和3所示,夹持架13和固定架1之间设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导向安装板10和导向板18,导向安装板10固接在固定架1宽度方向的一侧,导向安装板10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垂直设置的导向立板11,相邻两个导向立板11交错分布在导向安装板10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导向板18分别固定在夹持架13左右两侧,两个导向板18滑动连接在导向安装板10两侧的导向立板11之间。

如图2所示,为了提高导向板18和导向安装板10之间的导向准确性和移动时的稳定性,导向立板11内侧设有导向槽12,导向板18滑动连接在导向立板11的导向槽12中。

为了控制夹持架13夹持和松开纬线,如图2所示,固定架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架4和第二安装架6,第一安装架4上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第一控制板5,第一控制板5下端面为平面。第二安装架6上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第二控制板7,第二控制板7下端面为平面。第一控制板5和第二控制板7位于夹持架13运动路径的前后端。如图3所示,上夹板15上端面前后部分别设有圆弧形的第一控制端面24和第二控制端面25,上夹板15的第一控制端面24和第一控制板5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从前往后逐渐变小,上夹板15的第二控制端面25和第二控制板7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从前往后逐渐变大。在工作时,夹持架13向第一控制板5方向移动,上夹板15的第一控制端面24和第一控制板5下端面配合使得上夹板15前部张开,从而使得纬线进入上下夹板之间,然后夹持架13向第二控制板方向移动,上夹板15的第一控制端面24离开第一控制板5下端面,上夹板1在弹簧26作用和下夹板14配和夹持纬线,纬线由夹持架13带动到第二控制板位置时,上夹板15的第二控制端面25和第二控制板7下端面配合使得上夹板15前部再次张开,纬线脱离夹持架13夹持进入下一道编织加工。

如图2所示,第一控制板5下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控制导轮30,控制导轮30位于夹持架13的运动路径上,并且控制导轮30的滚动端面能够与上夹板15的第一控制端面24滚动接触。控制导轮30的设置能够让上夹板15的第一控制端面24和控制导轮30相互作用时,上夹板15移动更平稳,上夹板15的第一控制端面24磨损更少。

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如图2所示,第一安装架4上沿水平方向设有长条形的第一水平调节槽27,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一水平调节槽27中,通过第一水平调节槽27能够调节第一控制板5的水平位置。第一控制板5上沿竖直方向设有长条形的竖直调节槽28,第一连接件位于竖直调节槽28中,通过竖直调节槽28能够调节第一控制板5的竖直位置。在使用时,第一控制板5的高度位置和水平位置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满足多种情况的使用需求。第二控制板7上沿水平方向设有长条形的第二水平调节槽29,第二连接件位于第二水平调节槽29内。在使用时,第二控制板7的水平位置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满足多种情况的使用需求。

如图2所示,固定架1侧面沿长度方向固接多个传感器支架8,传感器支架8上连接传感器9,传感器9能够检测纬线是否牵引到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进行纬线牵引时,牵引气缸通过牵引架牵引夹持架,夹持架向第一控制板方向移动,上夹板的第一控制端面和第一控制板下端面配合使得上夹板前部张开,从而使得纬线进入上下夹板之间,然后夹持架向第二控制板方向移动,上夹板的第一控制端面离开第一控制板下端面,上夹板在弹簧作用和下夹板配和夹持纬线,纬线由夹持架带动到第二控制板位置时,上夹板的第二控制端面和第二控制板下端面配合使得上夹板前部再次张开,纬线脱离夹持架夹持进入下一道编织加工。按此顺序,实现对纬线的持续牵引。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织网机引纬装置,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夹持架(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架(13)一侧固接牵引架(3)一端,牵引架(3)另一端固接牵引气缸(2)的驱动端,牵引气缸(2)固定在固定架(1)下方;所述夹持架(13)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夹板(15)和下夹板(14),下夹板(14)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板(16),上夹板(15)中部通过销轴(17)铰接下夹板(14)左右两侧的支板(16)中部,上夹板(15)和下夹板(14)后部之间设有若干个弹簧(26),弹簧(26)上下端分别固接上夹板(15)下端面和下夹板(14)上端面,下夹板(14)左右两侧的支板(16)后部固接联接板(19),联接板(19)与牵引架(3)固接;所述固定架(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架(4)和第二安装架(6),第一安装架(4)上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第一控制板(5),第一控制板(5)下端面为平面,第二安装架(6)上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第二控制板(7),第二控制板(7)下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一控制板(5)和第二控制板(7)位于夹持架(13)运动路径的前后端;所述上夹板(15)上端面前后部分别设有圆弧形的第一控制端面(24)和第二控制端面(25),上夹板(15)的第一控制端面(24)和第一控制板(5)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从前往后逐渐变小,上夹板(15)的第二控制端面(25)和第二控制板(7)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从前往后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网机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15)前部固设有上齿板(21),下夹板(14)前部固设有下齿板(20),上齿板(21)面向下齿板(20)端面设有多个上咬合齿(23),下齿板(20)面向上齿板(21)端面设有多个下咬合齿(22),上齿板(21)的多个上咬合齿(23)和下齿板(20)的多个下咬合齿(22)能够相互咬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网机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架(13)和固定架(1)之间设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导向安装板(10)和导向板(18),导向安装板(10)固接在固定架(1)宽度方向的一侧,导向安装板(10)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垂直设置的导向立板(11),相邻两个导向立板(11)交错分布在导向安装板(10)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导向板(18)分别固定在夹持架(13)左右两侧,两个导向板(18)滑动连接在导向安装板(10)两侧的导向立板(1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网机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立板(11)内侧设有导向槽(12),导向板(18)滑动连接在导向立板(11)的导向槽(12)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网机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板(5)下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控制导轮(30),控制导轮(30)位于夹持架(13)的运动路径上,并且控制导轮(30)的滚动端面能够与上夹板(15)的第一控制端面(24)滚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网机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4)上沿水平方向设有长条形的第一水平调节槽(27),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一水平调节槽(27)中,所述第一控制板(5)上沿竖直方向设有长条形的竖直调节槽(28),第一连接件位于竖直调节槽(28)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网机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板(7)上沿水平方向设有长条形的第二水平调节槽(29),第二连接件位于第二水平调节槽(29)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网机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侧面沿长度方向固接多个传感器支架(8),传感器支架(8)上连接传感器(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网机,特别涉及一种织网机引纬装置。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夹持架,所述夹持架一侧固接牵引架一端,牵引架另一端固接牵引气缸的驱动端,牵引气缸固定在固定架下方;所述夹持架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上夹板和下夹板,下夹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板,上夹板中部通过销轴铰接下夹板左右两侧的支板中部,上夹板和下夹板后部之间设有若干个弹簧,弹簧上下端分别固接上夹板下端面和下夹板上端面。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板和上夹板控制端面的配合来实现对纬线的正常牵引,提高了引纬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果。

技术研发人员:赵卫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博烽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