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抬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138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肢体抬高装置。



背景技术:

在肢体手术后,病人的患肢需要抬高放置。抬高患肢使消除肿胀的康复方法之一,通过将上肢抬高10°至15°,下肢抬高15°至30°,能够利于血液流通循环,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心脏,促使患肢的肿胀消退,利于手术后功能锻炼,因此肢体手术后患者的患肢抬高尤为重要。

目前医护人员常采用的为垫枕法,采用枕头或棉被等软垫将患肢抬高。但垫枕法在实施时需要先将多个枕头重叠,病人再将患肢放上,这种方式对于医护人员和病人来说都非常麻烦,存在着受力不均、不能准确地设置抬高的角度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肢体抬高装置,能够便于病人方便、准确地抬高患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肢体抬高装置,包括底座;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座、推杆和升降弹簧,所述升降座位于底座上方,所述底座内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螺栓及相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连通内腔的螺纹通孔,所述螺栓设置在螺纹通孔内,所述齿轮固定设置在螺栓的顶部,

所述底座的侧面开设有连通内腔的条形通孔,所述推杆设置在条形通孔内,所述推杆与齿条相连接,能够带动齿条转动齿轮,所述齿轮和齿条上套设有同位罩,所述同位罩的一端与齿轮的上表面相贴合,且另一端与齿条的下表面相贴合;

所述底座的底部和侧面均开设有连接内腔的通孔,所述升降弹簧的底部设置在底座上,且顶部从底座底部的通孔插入,并与齿条相抵接,所述推杆从底座侧面的通孔插入,并与齿轮相连接;及

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座,所述转动座设置在升降座的顶部,且一端与升降座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升降座的另一端设有气缸,所述气缸通过连杆与转动座相连接,所述连杆与转动座相铰接。

患者将患肢的末端放置到转动座上后,水平方向移动推杆,推杆带动齿条移动,使齿轮相对转动,齿轮在转动时带动螺栓在螺纹通孔内移动,当螺栓向上移动后,被压缩的升降弹簧在螺栓上移后随之将升降座向上顶。同时根据升降座上升的高度,气缸推动转动座抬升相应的角度,使病人患肢末端部分都能够与转动座接触。

上述一种肢体抬高装置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推杆的水平移动距离,能够准确地控制患肢的抬升角度。2、先将病人的患肢放上再抬升,较为轻松省力。3、转动座能够让患肢的受力部位受力均匀,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座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支架,所述升降座与限位支架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支架固定设置在底座上。

限位支架用于限制升降座的运动轨迹,避免弹簧导致升降座倾斜,影响患肢抬升的准确度。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上设有刻度线。

刻度线用于提高升降装置的升降准确度,确保患肢抬高准确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座上沿肢体的放置方向开设有弧形凹槽。

弧形凹槽用于放置患肢,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座的弧形凹槽内设有防水软垫。

软垫用于提升患肢在放置时的舒适度,同时防水软垫能够避免患肢在湿敷时水打湿软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同位罩、齿轮和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底座、110-限位支架、200-升降机构、210-升降座、220-内腔、230-螺纹通孔、231-螺栓、240-升降弹簧、250-条形通孔、251-推杆、260-齿轮、270-齿条、280-同位罩、300-转动机构、310-转动座、320-弧形凹槽、330-气缸、340-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肢体抬高装置,包括底座100、升降机构200和转动机构300,升降机构200设置在底座100上,转动机构300设置在升降机构200上,使用时先将病人的患肢放置到转动机构300上,升降机构200上升的同时转动机构300随之抬升,完成病人的患肢抬高。

具体地,升降机构200包括升降座210、推杆251和升降弹簧240,升降座210位于底座100上方,通过升降弹簧240与底座100相连接。升降座210的内部设有内腔220,内腔220中设有螺栓231、齿轮260和齿条270,齿轮260和齿条270相啮合。

升降座210的底部开设有连通内腔220的螺纹通孔230,螺栓231插设在螺纹通孔230内,并与螺纹通孔230螺纹连接。升降弹簧240的下端固定在底座100上,上端插入到螺纹通孔230内,并与螺栓231的底部相抵接。齿轮260固定设置在螺栓231的顶部。

升降座210的侧面开设有连通内腔220的条形通孔250,推杆251通过条形通孔250插入到内腔220内,并与齿条270相连接,推动推杆251能够通过齿条270都带动齿轮260转动,推杆251上还设有刻度线,能够准确地看到推杆251的插入长度。齿轮260和齿条270上套设有同位罩280,同位罩280的上端与齿轮260的上表面相贴合,下端与齿条270的下表面相贴合(如图3所示)。

将推杆251向内推动,齿条270带动齿轮260转动,从而带动螺栓231向上转动,螺栓231在向上转动的过程中,齿轮260也向上位移,并将同位罩280向上顶,同位罩280带动齿条270一起向上位移,使齿轮260和齿条270保持啮合状态,齿条270上移时,推杆251也在条形通孔250内向上滑动。当螺栓231向上移动后,升降弹簧240随之伸展,推动整个升降座210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弹簧和升降座210倾斜,升降座210的两侧还设有限位支架110,升降座210与限位支架110相贴合并滑动连接,限位支架110固定在底座100上。通过限位支架110能够限定升降座210的运动轨迹。

转动机构300包括转动座310和气缸330,转动座310设置在升降座210的顶部,转动座310的一端与升降座210的一端相铰接。气缸330嵌入式设置在升降座210顶部的另一端,气缸330通过连杆340与转动座310相连接,连杆340与转动座310相铰接。

升降座210在上升的同时,随之打开气缸330推动转动座310向上转动,使病人患肢始终能够与转动座310相贴合,增大接触面积,使受力更均匀,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舒适度,转动座310上沿患肢的放置方向设有弧形凹槽320,便于在抬升前将患肢放入。弧形凹槽320内还设有防水软垫,通过软垫提升患肢放置的舒适度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湿敷患肢时打湿软垫。

上述一种肢体抬高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患者将需要抬高的患肢放置到转动座310的弧形凹槽320中,推动推杆251,推杆251通过齿条270带动齿轮260转动,齿轮260转动带动螺栓231在螺纹通孔230内向上位移,从而使升降弹簧240能够将升降座210向上抬升。同时,启动气缸330,推动转动座310向上转动,让患肢保持与弧形凹槽320的贴合。

使用上述一种肢体抬高装置,能够方便、省力地帮助医护人员将病人的患肢抬起,只需推动推杆即可准确地控制抬高的角度,并且能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对于医护人员和病人都减轻了负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肢体抬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座、推杆和升降弹簧,所述升降座位于底座上方,所述底座内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螺栓及相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连通内腔的螺纹通孔,所述螺栓设置在螺纹通孔内,所述齿轮固定设置在螺栓的顶部;

所述底座的侧面开设有连通内腔的条形通孔,所述推杆设置在条形通孔内,所述推杆与齿条相连接,能够带动齿条转动齿轮,所述齿轮和齿条上套设有同位罩,所述同位罩的一端与齿轮的上表面相贴合,且另一端与齿条的下表面相贴合;

所述升降弹簧的底部设置在底座上,且顶部插入螺纹通孔内,并与螺栓的底部相抵接,所述推杆从底座侧面的通孔插入,并与齿轮相连接;及

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座和气缸,所述转动座设置在升降座的顶部,且一端与升降座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气缸设置在升降座的另一端,并通过连杆与转动座相连接,所述连杆与转动座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肢体抬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支架,所述升降座与限位支架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支架固定设置在底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肢体抬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上设有刻度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肢体抬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上沿肢体的放置方向开设有弧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肢体抬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的弧形凹槽内设有防水软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肢体抬高装置,包括底座;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座、推杆和升降弹簧,所述升降座位于底座上方,所述底座内设有内腔,所述内腔内设有螺栓及相啮合的齿轮和齿条;及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座和气缸,所述转动座设置在升降座的顶部,且一端与升降座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气缸设置在升降座的另一端,并通过推杆与转动座相连接,所述推杆与转动座相铰接。使用上述一种肢体抬高装置,能够便于病人方便、准确地抬高患肢,并且对于接触的位置受力均匀,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徐春霞;刘晓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4.2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