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路面基层纤维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5-21  84


本实用新型涉及录用纤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型路面基层纤维。



背景技术:

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用了1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40年才走过的进程。目前中国各省都通了高速公路,多年来,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速度,也标志了中国迈入高速发展时期。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也不断地朝着交通的渠道化、车速不断增加、车辆迅速大型化和交通量日益增大等方向发展、随之而来也产生了路面性能低下、耐用性不足(一般的使用寿命仅为6到12年,远低于高速道路的设计年限)、车辙和开裂严重等路面破坏问题。目前,我国的沥青路面往往过8年到10年就会出现严重的损害,必须对道路进行大修,而道路的维修费用十分巨大,几乎等同于重新建设一条道路,甚至有些新建高速公路开放交通后,短时间内就出现了裂缝、车辙和推移、坑槽和泛油等情况,对高速公路的建设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

目前,沥青混合料中经常掺加有各种辅助性的纤维,通过纤维对沥青有吸附作用及对混合料有稳定作用来提高路基的使用寿命。但是现有的基层纤维对沥青有吸附作用以及对混合料的稳定作用仍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路面基层纤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路面基层纤维,包括复合芯体和缠绕在复合芯体表面上的复合绕包层组成,所述复合芯体设置有四个且呈矩形排布,每个所述复合芯体均是由以分别至少有一根不锈钢丝和一根木质素纤维丝相互绞捻作为内芯和包覆在内芯表面上的增强层组成,所述增强层的内侧与内芯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第一填充料,所述复合绕包层的内侧与复合芯体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第二填充料,所述复合绕包层是由砼伴纤维和腈纶纤维按照经纬交织的方式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不锈钢丝的直径小于木质素纤维丝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填充料为硅酸铝纤维。

优选的,所述增强层为仿钢纤维细长丝。

优选的,所述复合绕包层的网孔面积为2-5mm2

优选的,所述复合绕包层的厚度为4-10um。

优选的,所述第二填充料为竹纤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由四个复合芯体和缠绕在复合芯体表面上的复合绕包层组成,其中复合绕包层是由砼伴纤维和腈纶纤维按照经纬交织的方式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由于砼伴纤维具有防止及抑止沥青裂缝的形成及发展,从而大大改善沥青的阻裂抗渗性能,抗冲击及抗震能力,而腈纶纤维内部有一定的微孔,截面基本呈圆形或腰圆形,可以提高对沥青的吸附能力,同时,腈纶纤维的耐日光性和耐气候性特别好,因此,由腈纶纤维和由砼伴纤维编织而成的复合绕包层作为基层纤维的表层添加在沥青中,可以提高基层纤维的耐光照和耐气候性,从而提高了基层纤维的使用寿命,复合绕包层内侧与复合芯体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第二填充料,且第二填充料为竹纤维,竹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因此,沥青可以透过复合绕包层的网孔被第二填充料吸附,从而对沥青及矿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进而增大了沥青的用量、粘附和稠度,有效地稳定沥青,从而利于提高路基的使用寿命,而复合芯体是由是由以分别至少有一根不锈钢丝和一根木质素纤维丝相互绞捻作为内芯和包覆在内芯表面上的增强层组成,不仅提高基层纤维的机械强度,同时,沥青通过复合绕包层进入到基层纤维表层内并通过第二填充料和第二填充料之间的间隙并透过增强层被木质素纤维丝吸附,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基层纤维对沥青及矿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另外,由于增强层为仿钢纤维细长丝,具有抗拉、抗剪、阻裂、耐疲劳、高韧性等性能,从而提高了基层纤维的抗拉性、抗疲劳性和抗震性。

综上,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层纤维添加沥青混合料中,使得沥青混合料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提高路基的抗拉性、抗疲劳性、抗震性、耐光性和耐气候性,基层纤维与沥青混合料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复合绕包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不锈钢丝;2、木质素纤维丝;3、第一填充料;4、增强层;5、复合绕包层;501、砼伴纤维;502、腈纶纤维;6、第二填充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复合型路面基层纤维,包括复合芯体和缠绕在复合芯体表面上的复合绕包层5组成,所述复合芯体设置有四个且呈矩形排布,每个所述复合芯体均是由以分别至少有一根不锈钢丝1和一根木质素纤维丝2相互绞捻作为内芯和包覆在内芯表面上的增强层4组成,所述增强层4的内侧与内芯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第一填充料3,所述复合绕包层5的内侧与复合芯体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第二填充料6,所述复合绕包层5是由砼伴纤维501和腈纶纤维502按照经纬交织的方式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不锈钢丝1的直径小于木质素纤维丝2的直径,减轻整个基层纤维的重量的同时,提高基层纤维的机械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充料3为硅酸铝纤维,硅酸铝纤维具有容重轻、抗机械振动好、抗拉强度大、弹性好、无毒和受热膨胀小的优点,具有抗压减震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强层4为仿钢纤维细长丝,具有抗拉、抗剪、阻裂、耐疲劳、高韧性等性能,从而能够提高沥青的抗拉、抗剪、抗裂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绕包层5的网孔面积为2-5mm2,便于沥青可以透过复合绕包层5的网孔很快地无障碍地进入到基层纤维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绕包层5的厚度为4-10um,不至于复合绕包层5的厚度过厚而影响到沥青的渗透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填充料6为竹纤维,竹纤维具有很好的吸湿性,以便提高本实用新型对沥青的吸附能力。

本实用新型是由四个复合芯体和缠绕在复合芯体表面上的复合绕包层5组成,其中复合绕包层5是由砼伴纤维501和腈纶纤维502按照经纬交织的方式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由于砼伴纤维501具有防止及抑止沥青裂缝的形成及发展,从而大大改善沥青的阻裂抗渗性能,抗冲击及抗震能力,而腈纶纤维502内部有一定的微孔,截面基本呈圆形或腰圆形,可以提高对沥青的吸附能力,同时,腈纶纤维502的耐日光性和耐气候性特别好,因此,由腈纶纤维502和由砼伴纤维501编织而成的复合绕包层5作为基层纤维的表层添加在沥青中,可以提高基层纤维的耐光照和耐气候性,从而提高了基层纤维的使用寿命,复合绕包层5内侧与复合芯体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第二填充料6,且第二填充料6为竹纤维,竹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因此,沥青可以透过复合绕包层5的网孔被第二填充料6吸附,从而对沥青及矿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进而增大了沥青的用量、粘附和稠度,有效地稳定沥青,从而利于提高路基的使用寿命,而复合芯体是由是由以分别至少有一根不锈钢丝1和一根木质素纤维丝2相互绞捻作为内芯和包覆在内芯表面上的增强层4组成,不仅提高基层纤维的机械强度,同时,沥青通过复合绕包层5进入到基层纤维表层内并通过第二填充料6和第二填充料6之间的间隙并透过增强层4被木质素纤维丝2吸附,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基层纤维对沥青及矿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另外,由于增强层4为仿钢纤维细长丝,具有抗拉、抗剪、阻裂、耐疲劳、高韧性等性能,从而提高了基层纤维的抗拉性、抗疲劳性和抗震性。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型路面基层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芯体和缠绕在复合芯体表面上的复合绕包层(5)组成,所述复合芯体设置有四个且呈矩形排布,每个所述复合芯体均是由以分别至少有一根不锈钢丝(1)和一根木质素纤维丝(2)相互绞捻作为内芯和包覆在内芯表面上的增强层(4)组成,所述增强层(4)的内侧与内芯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第一填充料(3),所述复合绕包层(5)的内侧与复合芯体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第二填充料(6),所述复合绕包层(5)是由砼伴纤维(501)和腈纶纤维(502)按照经纬交织的方式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路面基层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丝(1)的直径小于木质素纤维丝(2)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路面基层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料(3)为硅酸铝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路面基层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4)为仿钢纤维细长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路面基层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绕包层(5)的网孔面积为2-5mm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复合型路面基层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绕包层(5)的厚度为4-10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路面基层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充料(6)为竹纤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路面基层纤维,包括复合芯体和缠绕在复合芯体表面上的复合绕包层组成,所述复合芯体设置有四个且呈矩形排布,每个所述复合芯体均是由以分别至少有一根不锈钢丝和一根木质素纤维丝相互绞捻作为内芯和包覆在内芯表面上的增强层组成,所述增强层的内侧与内芯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第一填充料,所述复合绕包层的内侧与复合芯体之间的间隙处填充有第二填充料,所述复合绕包层是由砼伴纤维和腈纶纤维按照经纬交织的方式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层纤维添加沥青混合料中,使得沥青混合料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提高路基的抗拉性、抗疲劳性、抗震性、耐光性和耐气候性,基层纤维与沥青混合料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殷华;邓晓东;皋健;顾红俊;殷祥;嵇为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盐城欧路华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