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袜机上台面进线组。
背景技术:
袜机主要由给纱机构、编织机构、选针机构、控制机构、传动机构、密度调节机构和牵拉机构组成。袜机进线是把所需的不同规格的线筒放置在袜机的指定区域,把编织线引到袜机上方后由设置在机架上的供线机构通过进线组导入袜机,然后进行织袜过程。现有袜机进线组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布局不够合理,需要将很多袜机线筒放置在袜机,比较杂乱,容易出现编织线缠绕等现象,进线控制不便,占地面积大,无法合理利用袜机上层空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袜机上进线架[申请号:201620355940.7],包括支撑杆、固定板、线筒架、线筒插杆、连接杆、进线架、进线导向圈,线筒架下设若干支撑杆,上设若干线筒插杆,支撑杆下端设固定板,进线架内圈均布若干进线导向圈,下设若干连接杆,连接杆下端与线筒架固定,线筒插杆均向线筒架圆心方向倾斜。
上述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袜机进线容易出现编织线缠绕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着:布局不够合理,占地面积大,进行控制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布局合理便于控制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袜机上台面进线组,包括悬设在底板体上方且呈环形的上台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体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升降套体,且所述的上台盘体通过第一安装固定结构和升降套体相连,所述的上台盘体周向通过第二安装固定结构设有若干第一织袜进线体,且在上台盘体周向内侧通过定位机构设有与上台盘体同心设置的导线环体,所述的上台盘体周向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织袜进线体,所述的第一织袜进线体的轴向中心线和第二织袜进线体的轴向中心线分别朝向导线环体的中心线且第一织袜进线体一端和第二织袜进线体一端分别延伸至导线环体上。通过在底板体上方设置用于安装第一织袜进线体和第二织袜进线体的上台盘体,这样使得多种编织线能合理地进行进线,便于控制。
在上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中,所述的第一安装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上台盘体周向外侧的弧形架体,所述的弧形架体一侧具有和升降套体周向外侧相匹配的弧形凹槽,且所述的弧形架体通过第一安装固定组件和升降套体相连。显然,通过第一安装固定结构能使得上台盘体能固定设置在升降套体上,提高了第一织袜进线体和第二织袜进线体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中,所述的第一安装固定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弧形架体两侧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的升降套体周向外侧分别设有两个分别与弧形架体两侧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座,且所述的第一定位座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且所述的第一安装孔通过第一安装螺栓和第一定位孔相连。
在上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中,所述的上台盘体由呈弧形且向上凸起的第一弧形部和呈弧形且向内凹陷的第二弧形部对接而成,且所述的第一织袜进线体依次周向设置在第一弧形部上,且所述的第二织袜进线体设置在第二弧形部上,且所述的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以及弧形架体连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的弧形架体上端具有若干延伸至上台盘体上的加强筋。显然,采用该结构的上台盘体具有稳定性高,结构强度高等优点。
在上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中,所述的第二弧形部包括同心设置的外侧弧形体和内侧弧形体,且所述的外侧弧形体下端和内侧弧形体下端通过弧形底板相连,且所述的外侧弧形体和内侧弧形体之间设有若干分隔板,且相邻的两个分隔板之间形成安装凹槽。
在上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中,所述的第二安装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内侧弧形体上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的第一织袜进线体下端具有第二定位座,所述的安装凹槽内设有抵靠在第二定位座下端的垫块,且所述的第二定位座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且所述的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安装孔通过第二螺栓相连。
在上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中,所述的第二织袜进线体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方向投影和底板体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且所述的夹角大小为25°-45°。显然,当第二织袜进线体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方向投影和底板体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之间形成锐角时,这样第二织袜进线体距离设置在机架上的供线机构距离更近,减少织线断线的几率,优选地,这里的夹角大小为30°-40°。
在上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中,所述的底板体一端中部设有位于上台盘体正下方且与上台盘体同心设置的针筒安装孔,且所述的针筒安装孔中心线和底板体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呈交叉设置。
在上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中,所述的底板体上具有升降轴安装孔,所述的升降轴安装孔相对于针筒安装孔偏移设置且位于底板体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一侧,且所述的第二织袜进线体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方向投影偏移设置在底板体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另一侧,且所述的升降轴安装孔内穿设有升降轴体,所述的升降轴体转动设置在升降套体内。显然,升降轴安装孔相对于针筒安装孔偏移设置,这样使得升降轴体能偏移设置在底板体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一侧,从而给第二织袜进线体朝向底板体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另一侧偏移设置预留了安装空间。
在上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中,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若干设置在导线环体周向外侧的定位块,且所述的定位块通过紧固件和上台盘体相连,且所述的导线环体上具有若干供第一织袜进线体和/或第二织袜进线体端部穿过的槽体。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袜机上台面进线组的优点在于:
1、通过在底板体上方设置用于安装第一织袜进线体和第二织袜进线体的上台盘体,这样使得多种编织线能合理地进行进线,结构紧凑,局部合理,进线便于控制。
2、升降轴安装孔相对于针筒安装孔偏移设置,这样给织袜进线组朝向底板体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一侧偏移设置预留了安装空间,这样织袜进线组能更加靠近供线机构,缩短供线机构和进线组之间距离,织线不容易在牵拉力的作用下出现断线情况,减少了断线的几率,提高了袜机进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台盘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板体1、针筒安装孔11、上台盘体2、导线环体21、定位块211、槽体212、第一弧形部22、第二弧形部23、外侧弧形体231、内侧弧形体232、弧形底板233、分隔板234、安装凹槽235、加强筋24、升降套体3、升降轴安装孔31、升降轴体32、第一安装固定结构4、弧形架体41、弧形凹槽42、第一安装孔43、第一定位座44、第二安装固定结构5、第二安装孔51、第二定位座52、垫块53、第二定位孔54、第一织袜进线体6、第二织袜进线体7、机架8、供线机构9、夹角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本袜机上台面进线组,包括悬设在底板体1上方且呈环形的上台盘体2,底板体1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升降套体3,且上台盘体2通过第一安装固定结构4和升降套体3相连,上台盘体2周向通过第二安装固定结构5设有若干第一织袜进线体6,且在上台盘体2周向内侧通过定位机构设有与上台盘体2同心设置的导线环体21,上台盘体2周向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织袜进线体7,第一织袜进线体6的轴向中心线和第二织袜进线体7的轴向中心线分别朝向导线环体21的中心线且第一织袜进线体6一端和第二织袜进线体7一端分别延伸至导线环体21上。通过在底板体1上方设置用于安装第一织袜进线体6和第二织袜进线体7的上台盘体2,这样使得多种编织线能合理地进行进线,结构紧凑,局部合理,进线便于控制。
为了实现上台盘体2的安装,这里的第一安装固定结构4包括设置在上台盘体2周向外侧的弧形架体41,弧形架体41一侧具有和升降套体3周向外侧相匹配的弧形凹槽42,且弧形架体41通过第一安装固定组件和升降套体3相连。显然,通过第一安装固定结构4能使得上台盘体2能固定设置在升降套体3上,提高了第一织袜进线体6和第二织袜进线体7的安装稳定性。优选地,这里的第一安装固定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弧形架体41两侧的第一安装孔43,升降套体3周向外侧分别设有两个分别与弧形架体41两侧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座44,且第一定位座44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安装孔43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且第一安装孔43通过第一安装螺栓和第一定位孔相连。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上台盘体2由呈弧形且向上凸起的第一弧形部22和呈弧形且向内凹陷的第二弧形部23对接而成,且第一织袜进线体6依次周向设置在第一弧形部22上,且第二织袜进线体7设置在第二弧形部23上,且第一弧形部22和第二弧形部23以及弧形架体41连为一体式结构,且弧形架体41上端具有若干延伸至上台盘体2上的加强筋24。显然,采用该结构的上台盘体2具有稳定性高,结构强度高等优点。
优选地,这里的第二弧形部23包括同心设置的外侧弧形体231和内侧弧形体232,且外侧弧形体231下端和内侧弧形体232下端通过弧形底板233相连,且外侧弧形体231和内侧弧形体232之间设有若干分隔板234,且相邻的两个分隔板234之间形成安装凹槽235。显然,第二弧形部23采用该结构能使第一织袜进线体6能合理分布设置。
为了实现将第一织袜进线体6安装在第二弧形部23上,这里的第二安装固定结构5包括设置在内侧弧形体232上的第二安装孔51,第一织袜进线体6下端具有第二定位座52,安装凹槽235内设有抵靠在第二定位座52下端的垫块53,且第二定位座52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51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54,且第二定位孔54和第二安装孔51通过第二螺栓相连。
另外,这里的定位机构包括若干设置在导线环体21周向外侧的定位块211,且定位块211通过紧固件和上台盘体2相连,且导线环体21上具有若干供第一织袜进线体6和/或第二织袜进线体7端部穿过的槽体212。
更进一步地,这里的第二织袜进线体7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方向投影和底板体1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α,且夹角α大小为25°-45°。显然,当第二织袜进线体7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方向投影和底板体1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之间形成锐角时,这样第二织袜进线体7距离设置在机架8上的供线机构9距离更近,减少织线断线的几率,优选地,这里的夹角大小为30°-40°。
其中,底板体1一端中部设有位于上台盘体2正下方且与上台盘体2同心设置的针筒安装孔11,且针筒安装孔11中心线和底板体1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呈交叉设置。优选地,这里的底板体1上具有升降轴安装孔31,升降轴安装孔31相对于针筒安装孔11偏移设置且位于底板体1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一侧,且第二织袜进线体7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方向投影偏移设置在底板体1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另一侧,且升降轴安装孔31内穿设有升降轴体32,升降轴体32转动设置在升降套体3内。显然,升降轴安装孔31相对于针筒安装孔11偏移设置,这样使得升降轴体32能偏移设置在底板体1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一侧,从而给第二织袜进线体7朝向底板体1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另一侧偏移设置预留了安装空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板体1、针筒安装孔11、上台盘体2、导线环体21、定位块211、槽体212、第一弧形部22、第二弧形部23、外侧弧形体231、内侧弧形体232、弧形底板233、分隔板234、安装凹槽235、加强筋24、升降套体3、升降轴安装孔31、升降轴体32、第一安装固定结构4、弧形架体41、弧形凹槽42、第一安装孔43、第一定位座44、第二安装固定结构5、第二安装孔51、第二定位座52、垫块53、第二定位孔54、第一织袜进线体6、第二织袜进线体7、机架8、供线机构9、夹角α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1.一种袜机上台面进线组,包括悬设在底板体(1)上方且呈环形的上台盘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体(1)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升降套体(3),且所述的上台盘体(2)通过第一安装固定结构(4)和升降套体(3)相连,所述的上台盘体(2)周向通过第二安装固定结构(5)设有若干第一织袜进线体(6),且在上台盘体(2)周向内侧通过定位机构设有与上台盘体(2)同心设置的导线环体(21),所述的上台盘体(2)周向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织袜进线体(7),所述的第一织袜进线体(6)的轴向中心线和第二织袜进线体(7)的轴向中心线分别朝向导线环体(21)的中心线且第一织袜进线体(6)一端和第二织袜进线体(7)一端分别延伸至导线环体(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安装固定结构(4)包括设置在上台盘体(2)周向外侧的弧形架体(41),所述的弧形架体(41)一侧具有和升降套体(3)周向外侧相匹配的弧形凹槽(42),且所述的弧形架体(41)通过第一安装固定组件和升降套体(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安装固定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弧形架体(41)两侧的第一安装孔(43),所述的升降套体(3)周向外侧分别设有两个分别与弧形架体(41)两侧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座(44),且所述的第一定位座(44)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安装孔(43)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且所述的第一安装孔(43)通过第一安装螺栓和第一定位孔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台盘体(2)由呈弧形且向上凸起的第一弧形部(22)和呈弧形且向内凹陷的第二弧形部(23)对接而成,且所述的第一织袜进线体(6)依次周向设置在第一弧形部(22)上,且所述的第二织袜进线体(7)设置在第二弧形部(23)上,且所述的第一弧形部(22)和第二弧形部(23)以及弧形架体(41)连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的弧形架体(41)上端具有若干延伸至上台盘体(2)上的加强筋(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弧形部(23)包括同心设置的外侧弧形体(231)和内侧弧形体(232),且所述的外侧弧形体(231)下端和内侧弧形体(232)下端通过弧形底板(233)相连,且所述的外侧弧形体(231)和内侧弧形体(232)之间设有若干分隔板(234),且相邻的两个分隔板(234)之间形成安装凹槽(2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安装固定结构(5)包括设置在内侧弧形体(232)上的第二安装孔(51),所述的第一织袜进线体(6)下端具有第二定位座(52),所述的安装凹槽(235)内设有抵靠在第二定位座(52)下端的垫块(53),且所述的第二定位座(52)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51)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54),且所述的第二定位孔(54)和第二安装孔(51)通过第二螺栓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织袜进线体(7)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方向投影和底板体(1)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之间形成夹角(α),且所述的夹角(α)大小为25°-4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体(1)一端中部设有位于上台盘体(2)正下方且与上台盘体(2)同心设置的针筒安装孔(11),且所述的针筒安装孔(11)中心线和底板体(1)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呈交叉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体(1)上具有升降轴安装孔(31),所述的升降轴安装孔(31)相对于针筒安装孔(11)偏移设置且位于底板体(1)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一侧,且所述的第二织袜进线体(7)的轴向中心线在水平方向投影偏移设置在底板体(1)水平方向的轴向中心线另一侧,且所述的升降轴安装孔(31)内穿设有升降轴体(32),所述的升降轴体(32)转动设置在升降套体(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机上台面进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若干设置在导线环体(21)周向外侧的定位块(211),且所述的定位块(211)通过紧固件和上台盘体(2)相连,且所述的导线环体(21)上具有若干供第一织袜进线体(6)和/或第二织袜进线体(7)端部穿过的槽体(21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