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污污染场地生物修复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开采量的逐年攀升,在原油开采、运输及加工过程中,由于技术、管理及事故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石油进入周围环境的土壤中,给土壤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使得原本脆弱的自然环境更加恶化。
目前,通常会采用修复装置对土壤进行修复处理,而现有技术中的修复设备通常是直接采用土壤与菌种接触进行修复,但是由于土壤与菌种接触不均匀,严重影响土壤修复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污污染场地生物修复设备,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污污染场地生物修复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土壤入口和土壤出口,其侧壁的下部设有菌种入口;所述箱体内的上部安装有竖直转动的安装有输送带,所述土壤入口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一侧,所述菌种入口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下方;所述输送带上均匀间隔固定安装有多个打碎叉,所述箱体内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打碎叉配合切割土壤的切割叉,所述打碎叉的叉子齿与所述切割叉的叉子齿错开设置,所述打碎叉随着所述输送带的转动在所述箱体内移动,并将从所述土壤入口进入的土壤输送至所述切割叉进行切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修复过程中,第一,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例如人工或提升机将待修复的土壤加入土壤入口;第二,土壤从土壤入口下落至箱体内,输送带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多个打碎叉移动,多个打碎叉在移动的过程中承接并打碎从土壤入口下落的土壤,小块土壤穿过打碎叉后继续下落,大块土壤截留在打碎叉上;第三,当其中一个打碎叉移动至与切割叉接触时,其上截留的大块土壤在切割叉的作用下变成小块土壤下落,从而有效的打碎土壤;第四,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例如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将菌种从菌种入口投入箱体内,菌种在下落过程中与打碎后的土壤充分混合,以进行修复。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实现土壤的破碎以及破碎土壤与菌种的充分混合,从而大提高菌种修复的效率,缩短修复周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切割叉竖直或倾斜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的顶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很好的与打碎叉配合,以切割土壤。
进一步,所述箱体内倾斜安装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土壤入口连通,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所述输送带一侧的上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输料管将待修复的土壤引导至输送带上的打碎叉,避免土壤直接下落至箱体的底部,确保土壤打碎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箱体内的下部安装有用于混匀土壤和菌种的搅拌机构,所述菌种入口位于所述搅拌机构的上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搅拌机构搅匀打碎后的土壤和菌种,实现菌种和土壤的充分混合,确保土壤修复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水平转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延伸的搅拌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搅拌轴带动搅拌叶转动,从而实现土壤和菌种的充分混合,结构简单,搅拌效率较高。
进一步,所述搅拌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搅拌叶沿所述搅拌轴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提高土壤和菌种搅拌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搅拌叶为呈网板状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既可以实现土壤和菌种的搅拌,同时还具有过滤功能,实现土壤和菌种更好的混合。
进一步,所述输送带和所述搅拌机构之间水平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菌种入口位于所述过滤网和所述搅拌机构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过滤网对打碎后的土壤进行过滤处理,截留住大块土壤,以便后续实现土壤与菌种的充分混合,从而有效提高土壤修复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过滤网为呈锥形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有效延长土壤过滤的路径,提高土壤过滤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过滤网倾斜设置,其外壁环绕一圈的固定安装有用于回收大颗粒土壤的回收槽,所述回收槽与所述箱体的侧壁固定连接,其靠下的一侧及所述箱体对应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相互连通并用于排出大颗粒土壤的回收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回收槽回收大块土壤,同时可实现大块土壤的自动排出,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土壤打碎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土壤切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打碎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切割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打碎叉和切割叉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箱体,2、土壤入口,3、土壤出口,4、菌种入口,5、输送带,6、打碎叉,7、切割叉,8、输料管,9、搅拌叶,10、过滤网,11、回收槽,12、回收口,13、加料斗,14、支撑脚,15、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污污染场地生物修复设备,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土壤入口2和土壤出口3,其侧壁的下部设有菌种入口4,箱体1的底部优选为锥形底;箱体1内的上部安装有竖直转动的安装有输送带5,土壤入口2位于输送带5的一侧,菌种入口4位于输送带5的下方;输送带5上均匀间隔固定安装有多个打碎叉6,多个打碎叉6与输送带5一体成型,结构简单;箱体1内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打碎叉6配合切割土壤的切割叉7,打碎叉6的叉子齿与切割叉7的叉子齿错开设置,打碎叉6随着输送带5转动在箱体1内移动,并将从土壤入口2进入的土壤输送至切割叉7进行切割。修复过程中,第一,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例如人工或提升机将待修复的土壤加入土壤入口2;第二,土壤从土壤入口2下落至箱体1内,输送带5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多个打碎叉6移动,多个打碎叉6在移动的过程中承接并打碎从土壤入口2下落的土壤,小块土壤穿过打碎叉6后继续下落,大块土壤截留在打碎叉6上;第三,当其中一个打碎叉6移动至与切割叉7接触时,其上截留的大块土壤在切割叉7的作用下变成小块土壤下落,从而有效的打碎土壤;第四,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例如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将菌种从菌种入口4投入箱体1内,菌种在下落过程中与打碎后的土壤充分混合,以进行修复。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实现土壤的破碎以及破碎土壤与菌种的充分混合,从而大提高菌种修复的效率,缩短修复周期。
上述土壤入口2和菌种入口4处分别固定安装有加料斗13,两个加料斗13与箱体1一体成型,结构简单。
输送带5的两端分别套设于转轴上,两个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的两侧转动连接,其一端均穿过箱体1的侧壁并延伸至箱体1外,二者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另外,箱体1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驱动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其中一个转轴的一端焊接在一起。
另外,上述输送带5优选为链网式输送带。
实施例1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切割叉7竖直或倾斜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的顶壁上,通常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很好的与打碎叉6配合,以切割土壤。
实施例2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箱体1内倾斜安装有输料管8,输料管8的一端与土壤入口2连通,通常焊接在一起,另一端向下延伸至输送带5一侧的上方。通过输料管8将待修复的土壤引导至输送带5上的打碎叉6,避免土壤直接下落至箱体1的底部,确保土壤打碎的效果。
实施例3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箱体1内的下部安装有用于混匀土壤和菌种的搅拌机构,菌种入口4位于搅拌机构的上方。通过搅拌机构搅匀打碎后的土壤和菌种,实现菌种和土壤的充分混合,确保土壤修复的效率。
实施例4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搅拌机构包括水平转动的搅拌轴,搅拌轴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的两侧壁转动连接,其一端穿过箱体1的侧壁并延伸至箱体1外;箱体1的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驱动端与搅拌轴的一端焊接在一起。搅拌轴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延伸的搅拌叶9,搅拌叶9与搅拌轴一体成型,结构简单。通过搅拌轴带动搅拌叶9转动,从而实现土壤和菌种的充分混合,结构简单,搅拌效率较高。
优先地,本实施例中,搅拌叶9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搅拌叶9沿搅拌轴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有效的提高土壤和菌种搅拌的效果。
实施例5
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搅拌叶9为呈网板状结构,既可以实现土壤和菌种的搅拌,同时还具有过滤功能,实现土壤和菌种更好的混合。
另外,搅拌叶7优选为矩形网状的搅拌叶。
实施例6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输送带5和搅拌机构之间水平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0,菌种入口4位于过滤网10和搅拌机构之间。通过过滤网10对打碎后的土壤进行过滤处理,截留住大块土壤,以便后续实现土壤与菌种的充分混合,从而有效提高土壤修复的效率。
实施例7
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过滤网10为呈锥形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有效延长土壤过滤的路径,提高土壤过滤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锥形的过滤网10内部沿其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支撑杆,每个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回收槽11的侧壁以及过滤网10侧壁的上部焊接在一起,确保过滤网10在土壤的重力作用下始终保持原形不变。
实施例8
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过滤网10倾斜设置,其外壁环绕一圈的固定安装有用于回收大颗粒土壤的回收槽11,回收槽11环绕在过滤网10的底部,并与过滤网10一体成型;回收槽11通过螺栓与箱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其靠下的一侧及箱体1对应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相互连通并用于排出大颗粒土壤的回收口12,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回收槽11回收大块土壤;同时,回收槽11呈坡状,大块土壤可依靠自身重力自动下滑至回收口12,可实现大块土壤的自动排出,省时省力。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过滤网10为立体结构,存在一定的死角有土壤,因此需要人工定期清理这些死角处的土壤。
另外,可以在箱体1上回收口12的一侧放置回收大块土壤的回收箱。
除上述结构外,箱体1可以采用矩形体状的箱体,也可以采用圆筒状的箱体。而且,箱体1的底部均匀间隔布设有多个支撑脚14,每个支撑脚14的底部安装有带刹车的万向轮15,方便移动整个设备,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例如人工或提升机将待修复的土壤加入土壤入口2;
第二,土壤从土壤入口2下落至箱体1内,输送带5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多个打碎叉6移动,多个打碎叉6在移动的过程中承接并打碎从土壤入口2下落的土壤,小块土壤穿过打碎叉6后继续下落,大块土壤截留在打碎叉6上;
第三,当其中一个打碎叉6移动至与切割叉7接触时,其上截留的大块土壤在切割叉7的作用下变成小块土壤下落,从而有效的打碎土壤;
第四,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例如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将菌种从菌种入口4投入箱体1内,通过电机驱动搅拌轴以及搅拌叶9转动以混匀土壤和菌种,从而完成土壤的修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所有的电机(ye02)型号均采用现有技术,并且上述各个部件与控制器(型号tc-scr)电连接,控制器与各个部件之间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油污污染场地生物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土壤入口(2)和土壤出口(3),其侧壁的下部设有菌种入口(4);所述箱体(1)内的上部安装有竖直转动的安装有输送带(5),所述土壤入口(2)位于所述输送带(5)的一侧,所述菌种入口(4)位于所述输送带(5)的下方;所述输送带(5)上均匀间隔固定安装有多个打碎叉(6),所述箱体(1)内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打碎叉(6)配合切割土壤的切割叉(7),所述打碎叉(6)的叉子齿与所述切割叉(7)的叉子齿错开设置,所述打碎叉(6)随着所述输送带(5)的转动在所述箱体(1)内移动,并将从所述土壤入口(2)进入的土壤输送至所述切割叉(7)进行切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污染场地生物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叉(7)竖直或倾斜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内的顶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污污染场地生物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倾斜安装有输料管(8),所述输料管(8)的一端与所述土壤入口(2)连通,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所述输送带(5)一侧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油污污染场地生物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的下部安装有用于混匀土壤和菌种的搅拌机构,所述菌种入口(4)位于所述搅拌机构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污污染场地生物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水平转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沿其轴向延伸的搅拌叶(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污污染场地生物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9)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搅拌叶(9)沿所述搅拌轴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污污染场地生物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9)为呈网板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污污染场地生物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5)和所述搅拌机构之间水平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0),所述菌种入口(4)位于所述过滤网(10)和所述搅拌机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污污染场地生物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10)为呈锥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污污染场地生物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10)倾斜设置,其外壁环绕一圈的固定安装有用于回收大颗粒土壤的回收槽(11),所述回收槽(11)与所述箱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其靠下的一侧及所述箱体(1)对应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相互连通并用于排出大颗粒土壤的回收口(1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