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
背景技术:
防震支撑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由于计算机通讯设备属于精密电子设备,所以需要特制的防震支撑架对设备进行固定,可以将绝大部分震动动能缓冲掉;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经常使用在机房内,由于机房内部设备较多且长期启动,热量极易累积,需要辅助散热,但是机房环境内灰尘较多,需要经常更换防尘过滤层以保证散热质量,现有的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防尘过滤层需要将支架底部拆开才能更换,操作费时费力,且设备的固定和安装步骤较为繁琐,不够简洁方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的上端内部设置有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一端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支架主体的一端边缘活动连接有螺纹固定栓,所述支架主体的下端边角处固定连接有减震活塞,所述减震活塞的外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减震活塞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支架主体的内部设备主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支架主体的内部散热风扇的下方活动连接有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外固定框,所述外固定框上端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外固定框的内部盖板的下方设置有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外固定框的前端支架主体的前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外固定框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盖板后端与外固定框内部上侧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盖板通过转轴与外固定框转动连接,所述外固定框的内部前端为阶梯状结构,所述外固定框的内部前端中部开设有凹型槽。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中部为网状透气结构,所述外固定框的底端中部为网状透气结构,所述支架主体的内部外固定框的外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外固定框外表面与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架主体为上下贯通的方管结构。
优选的,所述螺纹固定栓的贯穿支架主体的一端与设备主体的下端内部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固定栓共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螺纹固定栓分别设置于支架主体的两端上侧边角处。
优选的,所述设备主体的底端开设有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减震活塞、弹簧、底板共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减震活塞、弹簧、底板分别设置于支架主体的下端边角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通过将设备主体放置在支架主体的内部上侧,通过螺纹固定栓贯穿支架主体的一端与设备主体的下端内部螺纹连接,可以顺时针转动螺纹固定栓,使螺纹固定栓一端旋入设备主体的下端内部,从而可以将设备主体固定在支架主体的内部上端,安装步骤简洁且固定较为紧密,启动散热风扇将空气从支架主体下端吸入,空气穿过支架主体内部下端的外固定框,通过外固定框内部的过滤层可以将空气中的灰尘过滤出来,需要更换过滤层时,通过握持住固定连接在外固定框的前端支架主体的前端外侧的把手,并将把手向外拉动,通过外固定框外表面与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可以将外固定框从支架主体内部拉出,通过外固定框的内部前端中部开设有凹型槽,可以方便的将盖板前端向上提起,从而可以将外固定框内部的过滤层取出更换,更换后将外固定框推入滑槽内部,即可完成更换,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的支架主体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的除尘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主体;2、设备主体;3、排风口;4、螺纹固定栓;5、减震活塞;6、弹簧;7、底板;8、散热风扇;9、除尘机构;91、外固定框;92、盖板;93、过滤层;94、把手;1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包括支架主体1,支架主体1的上端内部设置有设备主体2,设备主体2的一端开设有排风口3,支架主体1的一端边缘活动连接有螺纹固定栓4,支架主体1的下端边角处固定连接有减震活塞5,减震活塞5的外侧设置有弹簧6,减震活塞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7,支架主体1的内部设备主体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8,支架主体1的内部散热风扇8的下方活动连接有除尘机构9,除尘机构9包括外固定框91,外固定框91上端活动连接有盖板92,外固定框91的内部盖板92的下方设置有过滤层93。
减震活塞5、弹簧6、底板7共设置有四组,四组减震活塞5、弹簧6、底板7分别设置于支架主体1的下端边角处。
设备主体2的底端开设有进风口。
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外固定框91的前端支架主体1的前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94,外固定框91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盖板92后端与外固定框91内部上侧之间设置有转轴,盖板92通过转轴与外固定框91转动连接,外固定框91的内部前端为阶梯状结构,外固定框91的内部前端中部开设有凹型槽。
盖板92的中部为网状透气结构,外固定框91的底端中部为网状透气结构,支架主体1的内部外固定框91的外侧开设有滑槽10,外固定框91外表面与滑槽10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支架主体1为上下贯通的方管结构。
具体的,通过握持住固定连接在外固定框91的前端支架主体1的前端外侧的把手94,并将把手94向外拉动,通过外固定框91外表面与滑槽10的内表面滑动连接,可以将外固定框91从支架主体1内部拉出,通过外固定框91的内部前端中部开设有凹型槽,可以方便的将盖板92前端向上提起,从而可以将外固定框91内部的过滤层93取出更换,更换后将外固定框91推入滑槽10内部,即可完成更换。
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螺纹固定栓4的贯穿支架主体1的一端与设备主体2的下端内部螺纹连接,螺纹固定栓4共设置有四组,四组螺纹固定栓4分别设置于支架主体1的两端上侧边角处。
具体的,通过将设备主体2放置在支架主体1的内部上侧,通过螺纹固定栓4贯穿支架主体1的一端与设备主体2的下端内部螺纹连接,可以顺时针转动螺纹固定栓4,使螺纹固定栓4一端旋入设备主体2的下端内部,从而可以将设备主体2固定在支架主体1的内部上端,安装步骤简洁且固定较为紧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使用者将设备主体2放置在支架主体1的内部上侧,顺时针转动螺纹固定栓4,使螺纹固定栓4一端旋入设备主体2的下端内部,从而可以将设备主体2固定在支架主体1的内部上端,启动散热风扇8将空气从支架主体1下端吸入,空气穿过支架主体1内部下端的外固定框91,通过外固定框91内部的过滤层93可以将空气中的灰尘过滤出来,需要更换过滤层93时,握持住把手94,并将把手94向外拉动,可以将外固定框91从支架主体1内部拉出,通过外固定框91的内部前端中部开设的凹型槽,可以将盖板92前端向上提起,从而可以将外固定框91内部的过滤层93取出更换,更换后将外固定框91推入滑槽10内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包括支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的上端内部设置有设备主体(2),所述设备主体(2)的一端开设有排风口(3),所述支架主体(1)的一端边缘活动连接有螺纹固定栓(4),所述支架主体(1)的下端边角处固定连接有减震活塞(5),所述减震活塞(5)的外侧设置有弹簧(6),所述减震活塞(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7),所述支架主体(1)的内部设备主体(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8),所述支架主体(1)的内部散热风扇(8)的下方活动连接有除尘机构(9),所述除尘机构(9)包括外固定框(91),所述外固定框(91)上端活动连接有盖板(92),所述外固定框(91)的内部盖板(92)的下方设置有过滤层(9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定框(91)的前端支架主体(1)的前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把手(94),所述外固定框(91)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盖板(92)后端与外固定框(91)内部上侧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盖板(92)通过转轴与外固定框(91)转动连接,所述外固定框(91)的内部前端为阶梯状结构,所述外固定框(91)的内部前端中部开设有凹型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92)的中部为网状透气结构,所述外固定框(91)的底端中部为网状透气结构,所述支架主体(1)的内部外固定框(91)的外侧开设有滑槽(10),所述外固定框(91)外表面与滑槽(10)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架主体(1)为上下贯通的方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固定栓(4)的贯穿支架主体(1)的一端与设备主体(2)的下端内部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固定栓(4)共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螺纹固定栓(4)分别设置于支架主体(1)的两端上侧边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2)的底端开设有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计算机通讯设备防震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活塞(5)、弹簧(6)、底板(7)共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减震活塞(5)、弹簧(6)、底板(7)分别设置于支架主体(1)的下端边角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