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线阻力可调节的针织机械用回线装置。
背景技术:
针织,其常用原料为毛线、棉麻线等,常用来制作衣物、被子等,早期为人工用手缝制,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出了机械类针织机,释放了人们的双手。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针织收线装置为了避免收线过程中出现缠绕和出现回线时留下虚线的问题,其在结构设计上颇为复杂,使得机械设备的制造成本过高,且使用者使用时,需要一直盯在设备旁,自动化程度不高。
因此,需要发明一种回线阻力可调节的针织机械用回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回线阻力可调节的针织机械用回线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往复丝杆转动,螺母座带动齿条和矩形柱向框体右侧运动,然后齿条带动齿轮对原料进行收线,矩形柱通过滑块使得两个夹板分离,然后往复丝杆带动螺母座和齿条向框体左侧运动,矩形柱通过滑块带动两个夹板将原料夹紧,然后弧形块将齿条向后顶动,直至齿条前侧最后一个轮齿通过弧形块,齿条再次与轮齿啮合,结构简单使得造价成本低且不需要人工常驻设备旁,自动化程度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织收线装置为了避免首先过程中出现缠绕和出现回线时留下虚线的问题,其在结构设计上颇为复杂,使得机械设备的制造成本过高,且使用者使用时,需要一直盯在设备旁,自动化程度不高由于导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回线阻力可调节的针织机械用回线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部设有收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延伸至基座外侧;
所述收线机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固定设在基座顶部,所述框体内部开设有两个导向槽,两个所述导向槽内部均设有夹板,所述夹板外壁与框体内壁相接触,所述框体一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底端通过轴承与基座活动连接,所述转轴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齿轮后侧设有齿条并且与齿条相啮合,所述齿条后侧固定设有螺母座,所述齿条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内部设有板体,所述板体外壁与齿条内壁相接触,所述螺母座和板体之间固定设有多个弹簧,所述螺母座内部设有往复丝杆,所述螺母座与往复丝杆活动连接,所述基座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设在螺母座一侧并且与往复丝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基座顶部设有矩形柱,所述矩形柱设在螺母座另一侧,所述矩形柱后侧与齿条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柱前侧与框体后侧相接触,所述矩形柱内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部设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与夹板固定连接,所述框体和齿条之间设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前侧与框体后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后侧固定设有l形杆,所述l形杆设在齿条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内部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设在两个夹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设在螺母座前侧。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滑块均与矩形槽构成滑动结构,两个所述滑块前端均穿过框体并且分别延伸至两个夹板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块设在螺母座和矩形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往复丝杆另一端套设有竖板,所述竖板设在框体另一侧,所述竖板底部与基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往复丝杆通过轴承与竖板活动连接,所述电机底部和基座顶部之间固定设有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电机带动往复丝杆转动,螺母座带动齿条和矩形柱向框体右侧运动,然后齿条带动齿轮对原料进行收线,矩形柱通过滑块使得两个夹板分离,然后往复丝杆带动螺母座和齿条向框体左侧运动,矩形柱通过滑块带动两个夹板将原料夹紧,然后弧形块将齿条向后顶动,直至齿条前侧最后一个轮齿通过弧形块,齿条再次与轮齿啮合,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使得造价成本低且不需要人工常驻设备旁,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基座、2框体、3导向槽、4夹板、5转轴、6齿轮、7齿条、8螺母座、9腔体、10板体、11弹簧、12往复丝杆、13电机、14矩形柱、15矩形槽、16滑块、17弧形块、18l形杆、19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一种回线阻力可调节的针织机械用回线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内部设有收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延伸至基座1外侧;
所述收线机构包括框体2,所述框体2固定设在基座1顶部,所述框体2内部开设有两个导向槽3,两个所述导向槽3内部均设有夹板4,所述夹板4外壁与框体2内壁相接触,所述框体2一侧设有转轴5,所述转轴5底端通过轴承与基座1活动连接,所述转轴5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6,所述齿轮6后侧设有齿条7并且与齿条7相啮合,所述齿条7后侧固定设有螺母座8,所述齿条7内部开设有腔体9,所述腔体9内部设有板体10,所述板体10外壁与齿条7内壁相接触,所述螺母座8和板体10之间固定设有多个弹簧11,所述螺母座8内部设有往复丝杆12,所述螺母座8与往复丝杆12活动连接,所述基座1顶部设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设在螺母座8一侧并且与往复丝杆1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基座1顶部设有矩形柱14,所述矩形柱14设在螺母座8另一侧,所述矩形柱14后侧与齿条7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柱14前侧与框体2后侧相接触,所述矩形柱14内部开设有矩形槽15,所述矩形槽15内部设有两个滑块16,所述滑块16与夹板4固定连接,所述框体2和齿条7之间设有弧形块17,所述弧形块17前侧与框体2后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5后侧固定设有l形杆18,所述l形杆18设在齿条7前侧,通过l形杆18可以在将所收的线拴在其上面,方便转轴5对线收卷。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2内部开设有开口19,所述开口19设在两个夹板4之间,通过设置开口19可以为原料的通过提供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9设在螺母座8前侧,通过腔体9和板体10的相互配合可以对齿条7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滑块16均与矩形槽15构成滑动结构,两个所述滑块16前端均穿过框体2并且分别延伸至两个夹板4内部,通过设置两个滑块16可以在齿条7运动的时候带动两个夹板4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块17设在螺母座8和矩形柱14之间,通过设置弧形块17可以在齿条7向框体2右侧方向运动时,弧形块17可以将齿条7向后顶,避免齿条7与框体2后侧出现碰撞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往复丝杆12另一端套设有竖板,所述竖板设在框体2另一侧,所述竖板底部与基座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往复丝杆12通过轴承与竖板活动连接,所述电机13底部和基座1顶部之间固定设有支撑板,通过竖板可以对往复丝杆12进行支撑,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实施场景具体为:初始状态下,两个夹板4之间存有可以使原料通过的些许缝隙,然后齿条7与齿轮6处于啮合状态,当本实用新型投入实际使用时,首先将原料穿过框体2,然后将原料一端拴在l形杆18上,接着打开电机13,电机13活动端带动往复丝杆12转动,然后往复丝杆12促使螺母座8带动齿条7向框体2右侧运动,然后齿轮6转动并且对原料进行收卷,直至齿条7与齿轮6脱离啮合后,齿条7受到弧形块17的抵动,然后齿条7对多个弹簧11进行挤压,多个弹簧11收缩,然后齿条7向后运动,由此避免了齿条7与框体2发生碰撞的情况,在此过程中,齿条7通过矩形柱14带动两个滑块16向框体2右侧运动,然后滑块16带动夹板4沿着导向槽3向框体2右侧运动,两个夹板4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故原料没有被夹住,使得转轴5和l形杆18可以不受限制的对原料进行收卷,待运动至一定长度后,往复丝杆12促使螺母座8带动齿条7和矩形柱14向框体2左侧运动,在矩形柱14回程中,矩形柱14通过滑块16带动两个夹板4向框体2左侧运动,并且两个夹板4左端相互贴紧以此来对原料进行夹紧,原料停止不动,由此避免了出现回线的情况,然后齿条7再次与弧形块17接触,同样的弧形块17对齿条7进行挤压使得多个弹簧11收紧,然后齿条7向螺母座8方向运动,并且受板体10的影响,板体10对齿条7进行限位和导向,避免齿条7出现倾斜的情况,然后直至齿条7前最后一个轮齿通过弧形块17后,多个弹簧11带动齿条7向前运动,然后齿条7与齿轮6啮合,然后电机13持续工作下,收线过程重复上述步骤,结构简单使得造价成本低且不需要人工常驻设备旁,自动化程度高,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织收线装置为了避免首先过程中出现缠绕和出现回线时留下虚线的问题,其在结构设计上颇为复杂,使得机械设备的制造成本过高,且使用者使用时,需要一直盯在设备旁,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1.一种回线阻力可调节的针织机械用回线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部设有收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延伸至基座(1)外侧;
所述收线机构包括框体(2),所述框体(2)固定设在基座(1)顶部,所述框体(2)内部开设有两个导向槽(3),两个所述导向槽(3)内部均设有夹板(4),所述夹板(4)外壁与框体(2)内壁相接触,所述框体(2)一侧设有转轴(5),所述转轴(5)底端通过轴承与基座(1)活动连接,所述转轴(5)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6),所述齿轮(6)后侧设有齿条(7)并且与齿条(7)相啮合,所述齿条(7)后侧固定设有螺母座(8),所述齿条(7)内部开设有腔体(9),所述腔体(9)内部设有板体(10),所述板体(10)外壁与齿条(7)内壁相接触,所述螺母座(8)和板体(10)之间固定设有多个弹簧(11),所述螺母座(8)内部设有往复丝杆(12),所述螺母座(8)与往复丝杆(12)活动连接,所述基座(1)顶部设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设在螺母座(8)一侧并且与往复丝杆(1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基座(1)顶部设有矩形柱(14),所述矩形柱(14)设在螺母座(8)另一侧,所述矩形柱(14)后侧与齿条(7)前侧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柱(14)前侧与框体(2)后侧相接触,所述矩形柱(14)内部开设有矩形槽(15),所述矩形槽(15)内部设有两个滑块(16),所述滑块(16)与夹板(4)固定连接,所述框体(2)和齿条(7)之间设有弧形块(17),所述弧形块(17)前侧与框体(2)后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线阻力可调节的针织机械用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5)后侧固定设有l形杆(18),所述l形杆(18)设在齿条(7)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线阻力可调节的针织机械用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2)内部开设有开口(19),所述开口(19)设在两个夹板(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线阻力可调节的针织机械用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9)设在螺母座(8)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线阻力可调节的针织机械用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块(16)均与矩形槽(15)构成滑动结构,两个所述滑块(16)前端均穿过框体(2)并且分别延伸至两个夹板(4)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线阻力可调节的针织机械用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块(17)设在螺母座(8)和矩形柱(1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线阻力可调节的针织机械用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丝杆(12)另一端套设有竖板,所述竖板设在框体(2)另一侧,所述竖板底部与基座(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往复丝杆(12)通过轴承与竖板活动连接,所述电机(13)底部和基座(1)顶部之间固定设有支撑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