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碰撞计算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5-30  57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防碰撞计算机外壳。



背景技术: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它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外部硬件主要有显示屏、鼠标、键盘和主机构成。

主机是指计算机除去输入输出设备以外的主要机体部分。也是用于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控制箱体。通常包括cpu、内存、主板、光驱、电源、以及其他输入输出控制器和接口。在网络技术中是关于发送与接收信息的终端设备。

但是常见的主机外壳都是普通的外壳,只能简单的完成承载主机内部元件的单一功能,只能够提供一些保护,却不能承受较强的震动与碰撞,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的工作环境下,计算机一旦受到强烈的碰撞,就极容易对其内部的主板等部件造成损坏,从而降低计算机主体的寿命。同时计算机接口一侧,因为接口较多,当接口处连接有接头时,有时会因为碰到线头导致其掉落,影响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碰撞计算机外壳,计算机的主机外壳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保护,不能承受较强的碰撞,容易对其内部零件造成损坏,影响其寿命,同时因为连接线头容易脱落,影响使用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碰撞计算机外壳,包括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横向防撞机构,且顶部设置有纵向防撞机构,通过施加作用力于所述主机本体的两侧,驱动所述横向防撞机构抵消水平方向的撞击力,通过施加作用力于所述主机本体的顶部,驱动所述纵向防撞机构抵消竖直方向的撞击力;所述主机本体的线路一侧连接有网线,且同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的数量有若干个,通过驱动所述夹紧机构使所述网线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防撞机构包括固定座、活动杆、铰接座、固定环和第二弹簧,所述主机本体顶端内部的四角处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槽一侧的内壁上,所述活动杆的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的内部,所述固定环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杆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所述活动杆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固定环和所述固定座之间,所述铰接座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机本体顶端内部上侧的四角处,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铰接座相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防撞机构包括弧形弹片和第三弹簧,所述主机本体两侧内部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弧形弹片的两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固定安装在所述弧形弹片和所述滑动槽的一侧内壁之间,所述主机本体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贯穿所述弧形弹片。

作为优选,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插头、支撑杆和按扣,所述主机本体的线路一侧设有插口,所述插头插接在所述插口的内部,所述网线与所述插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机本体的线路一侧的外壁上,且呈线性阵列分布,所述按扣的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杆的外部一侧,且所述按扣另一端呈圆锥状。

作为优选,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夹具、第一弹簧和固定块,所述夹具的上端活动安装在所述网线的外壁上,下端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杆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对称安装在所述夹具下端两侧的外壁上,所述固定块堆成安装在所述夹具下端两侧的内壁上,所述按扣的内部一端与两个所述固定块的相对内侧相啮合。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碰撞计算机外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在主机本体的侧面受到外部撞击时,可以通过横向防撞机构抵消撞击力,从而很好的保护主机本体的侧面;

当主机本体的顶部受到撞击时,通过纵向防撞机构来抵消撞击力,可以达到保护主机本体顶部的目的;

利用一侧的夹紧机构将连接的各种线路夹紧,这样即使受到外部的拉扯,线路也不会容易脱落,避免影响使用者使用。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

本申请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向防撞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纵向防撞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紧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

1、主机本体;2、夹紧机构;21、插口;22、插头;23、网线;24、支撑杆;25、夹具;26、按扣;27、第一弹簧;28、固定块;3、纵向防撞机构;31、活动槽;32、固定座;33、活动杆;34、铰接座;35、固定环;36、第二弹簧;4、横向防撞机构;41、滑动槽;42、弧形弹片;43、第三弹簧;44、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5,一种防碰撞计算机外壳,在主机本体1的侧面受到外部撞击时,可以通过横向防撞机构4抵消撞击力,从而很好的保护主机本体1的侧面;当主机本体1的顶部受到撞击时,通过纵向防撞机构3来抵消撞击力,可以达到保护主机本体1顶部的目的;利用一侧的夹紧机构2将连接的各种线路夹紧,这样即使受到外部的拉扯,线路也不会容易脱落,避免影响使用者使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其他类似连接方式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例如焊接、粘接或者螺接等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包括主机本体1,主机本体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横向防撞机构4,且顶部设置有纵向防撞机构3,通过施加作用力于主机本体1的两侧,驱动横向防撞机构4抵消水平方向的撞击力,通过施加作用力于主机本体1的顶部,驱动纵向防撞机构3抵消竖直方向的撞击力;主机本体1的线路一侧连接有网线23,且同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夹紧机构2,夹紧机构2的数量有若干个,通过驱动夹紧机构2使网线23固定。当主机本体1的两侧被撞时,利用两侧横向防撞机构4内部的弧形弹片42来缓冲撞击力,当主机本体1顶部被撞或者被砸时,利用顶部纵向防撞机构3内部的活动杆33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将冲击力抵消。

再者,参见图1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纵向防撞机构3包括固定座32、活动杆33、铰接座34、固定环35和第二弹簧36,主机本体1顶端内部的四角处均开设有活动槽31,固定座32固定安装在活动槽31一侧的内壁上,活动杆33的一端活动安装在固定座32的内部,固定环35固定安装在活动杆33的外壁上,第二弹簧36套接在活动杆33的外壁上,且位于固定环35和固定座32之间,铰接座34固定安装在主机本体1顶端内部上侧的四角处,活动杆33的另一端与铰接座34相铰接。当顶部收到力下压时,活动杆33会向下压,其一端为铰接,另一端会自然的向固定座32的内部压,此时利用第二弹簧36来缓冲,从而抵消撞击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和图3所示,横向防撞机构4包括弧形弹片42和第三弹簧43,主机本体1两侧内部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滑动槽41,弧形弹片42的两端滑动连接于滑动槽41的内部,第三弹簧43固定安装在弧形弹片42和滑动槽41的一侧内壁之间,主机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口44,通风口44贯穿弧形弹片42。利用弧形弹片42第一步抵消撞击力,再利用第三弹簧43抵消弧形弹片42被撞击后撑开的力,从而两步作用,防撞效果更好。

进一步结合图2和图5所示,可以看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夹紧机构2包括插头22、支撑杆24和按扣26,主机本体1的线路一侧设有插口21,插头22插接在插口21的内部,网线23与插头22固定连接,支撑杆24固定安装在主机本体1的线路一侧的外壁上,且呈线性阵列分布,按扣26的一端活动安装在支撑杆24的外部一侧,且按扣26另一端呈圆锥状。按扣26向内部按动时,带动底部的圆锥向内部推动,逐渐将两个固定块28撑开,从而夹具25打开。

再者,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夹紧机构2还包括夹具25、第一弹簧27和固定块28,夹具25的上端活动安装在网线23的外壁上,下端活动安装在支撑杆24的内部,第一弹簧27对称安装在夹具25下端两侧的外壁上,固定块28堆成安装在夹具25下端两侧的内壁上,按扣26的内部一端与两个固定块28的相对内侧相啮合。当固定块28撑开压缩第一弹簧27,当不按压按扣26的时候,夹具25因为第一弹簧27而保持夹紧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主机本体1的顶部被砸或者被撞时,带动铰接座34下压,同时与之铰接的活动杆33的一端下压,从而会使活动杆33的另一端在固定座32的内部滑动,并且压缩第二弹簧36,再依靠第二弹簧36的复位,使活动杆33恢复,带动主机本体1的顶部恢复。

当主机本体1的侧面受到撞击的时候,会将弧形弹片42向内压缩,弧形弹片42的两端撑开压缩第三弹簧43,再利用第三弹簧43的复位和弧形弹片42的复位抵消受到的撞击力。

当解除夹具25的夹持时,按动按扣26,另一端的圆锥推动固定块28,渐渐将两个固定块28撑开,并同时压缩第一弹簧27,此时夹具25的上部被撑开,可以解除夹持,反过来夹紧的话只要利用两个第一弹簧27的弹性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本实用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碰撞计算机外壳,包括主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本体(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横向防撞机构(4),且顶部设置有纵向防撞机构(3),通过施加作用力于所述主机本体(1)的两侧,驱动所述横向防撞机构(4)抵消水平方向的撞击力,通过施加作用力于所述主机本体(1)的顶部,驱动所述纵向防撞机构(3)抵消竖直方向的撞击力;

所述主机本体(1)的线路一侧连接有网线(23),且同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夹紧机构(2),所述夹紧机构(2)的数量有若干个,通过驱动所述夹紧机构(2)使所述网线(23)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碰撞计算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防撞机构(3)包括固定座(32)、活动杆(33)、铰接座(34)、固定环(35)和第二弹簧(36),所述主机本体(1)顶端内部的四角处均开设有活动槽(31),所述固定座(32)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槽(31)一侧的内壁上,所述活动杆(33)的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座(32)的内部,所述固定环(35)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杆(33)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弹簧(36)套接在所述活动杆(33)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固定环(35)和所述固定座(32)之间,所述铰接座(34)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机本体(1)顶端内部上侧的四角处,所述活动杆(33)的另一端与所述铰接座(34)相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碰撞计算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防撞机构(4)包括弧形弹片(42)和第三弹簧(43),所述主机本体(1)两侧内部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滑动槽(41),所述弧形弹片(42)的两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41)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43)固定安装在所述弧形弹片(42)和所述滑动槽(41)的一侧内壁之间,所述主机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通风口(44),所述通风口(44)贯穿所述弧形弹片(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碰撞计算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2)包括插头(22)、支撑杆(24)和按扣(26),所述主机本体(1)的线路一侧设有插口(21),所述插头(22)插接在所述插口(21)的内部,所述网线(23)与所述插头(2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4)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机本体(1)的线路一侧的外壁上,且呈线性阵列分布,所述按扣(26)的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杆(24)的外部一侧,且所述按扣(26)另一端呈圆锥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碰撞计算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2)还包括夹具(25)、第一弹簧(27)和固定块(28),所述夹具(25)的上端活动安装在所述网线(23)的外壁上,下端活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杆(24)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27)对称安装在所述夹具(25)下端两侧的外壁上,所述固定块(28)堆成安装在所述夹具(25)下端两侧的内壁上,所述按扣(26)的内部一端与两个所述固定块(28)的相对内侧相啮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碰撞计算机外壳,包括主机本体,主机本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横向防撞机构,且顶部设置有纵向防撞机构,通过施加作用力于主机本体的两侧,驱动横向防撞机构抵消水平方向的撞击力,通过施加作用力于主机本体的顶部,驱动纵向防撞机构抵消竖直方向的撞击力;主机本体的线路一侧连接有网线,且同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夹紧机构,通过驱动夹紧机构使网线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碰撞计算机外壳,在主机本体的侧面受到外部撞击时,可以通过横向防撞机构抵消撞击力,从而很好的保护主机本体的侧面;当主机本体的顶部受到撞击时,通过纵向防撞机构来抵消撞击力,可以达到保护主机本体顶部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梁文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梁文科
技术研发日:2020.10.2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2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