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信息图像生成与数码印刷机联动的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印刷可变信息代码实现方法的系统。
背景技术:
防伪技术在保护品牌在市场上的质量与口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造假者的技术成本日益降低。因此为产品选择合适的防伪手段是一种难题。
目前,现有的电码防伪标签包括二维码、条形码等。在商品的实际应用中,厂家出于对成本节约的目的,对同一类商品采用相同的防伪标签,这种方式的印刷成本较低,但不法份子可以较容易的对其防伪标签进行复印。
为了将防伪信息在标签中隐藏,专利《一种纸质防伪包装盒的制作方法》(cn110856996)提出利用在纸制品上裱一层塑料薄膜,然后进行烫金、烫银、uv或压凹凸等处理。采用这种方式,防伪标识的整体印刷流程较为复杂、耗时。
专利《一种开天窗式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及其加工工艺》(cn110956895)提出利用底层背离防伪层的一侧设第一粘层,将防伪层背离底层的一侧粘接印刷层,并在印刷层上开设用于识别防伪层内的防伪纤维通道。采用该方式,防伪标识被分为不同的层次,但标签的结构较为复杂,标签的成本较高。
专利《一种图书防伪用印刷工艺》(cn110901250)提出利用双面熨烫的保护膜附着保护膜与防伪标识以增大两者之间的附着力,但该种方案需要在标签上专门预留空间用以附着防伪标签,对原生标签的外观破坏较为明显。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具有较高的透视性、隐藏性以及低成本的可变信息代码快速印刷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印刷可变信息代码系统,能够减去大数据的代码事先生成,事先通过网络传输及下载的时间,从而简化可变信息文件的传输,节约整体的印刷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印刷可变信息代码的系统,包括: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生成部分、微处理器部分、中间存储介质部分、印刷部分;所述微处理器部分连接中间存储介质部分进行双向的数据交换与控制;所述微处理器部分连接有印刷部分进行双向的数据交换与控制;所述印刷部分连接中间存储介质部分进行双向的数据交换与控制;所述中间存储介质部分是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生成部分的部署场所,同时也作为印刷部分的可变信息代码的调用场所。
所述中间存储介质包括磁存储介质、半导体存储介质和光盘介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存储介质。
所述微处理器部分为计算机或者数码印刷中的的微处理器。
所述微型处理器部分设有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的逻辑生成算法。
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的生成通过安装在计算机中的自动批处理软件生成,并将生成的数据保存在中间存储介质中,方便计算机在调用数码印刷机驱动时获取对应的图像数据;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的逻辑生成还可以直接固定到数码印刷机的微型处理器中,可以在微型处理器中进行图像的逻辑运算,然后将生成的图像数据保存在中间存储介质中,以供应数码印刷机喷印设备的图像输出。
可变信息代码生成部分与微处理器部分连接,通过运算产生具有防伪标识的图像数据,并将该数据存储在中间存储介质中;可变信息代码的生成程序与数码印刷机设备的驱动程序可在微处理器部分中运行。
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生成部分对可变信息通过计算转换为具有可变信息的代码图像;微处理器具有计算能力作为系统中各种软件及驱动的运行场所;中间存储介质作为数据及程序的保存场所,可以屏蔽图像生成设备以及图像印刷设备的底层差异;印刷机主要对生成的代码图像进行印刷,将电子图像转换为印刷物。
通过上述联动结构,使可变信息代码的生成图像与印刷设备通过中间存储介质部分进行直接相连,提高了代码图像的生成与印刷的协调性,减少了数据的中间转换;同时,以中间存储介质为桥梁,可以屏蔽不同的图像生成设备与印刷设备之间的差异,减少系统整体的复杂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中间存储介质与可变信息代码生成部分及数码印刷机部分直接相连的方式,简化了普通印刷场景中数据的传输方式,从而提升了图像生成与印刷的连续性;通过中间存储介质作为数据的中转场所,屏蔽了可变信息代码生成与数码印刷机之间的底层差异,降低了连接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快速印刷可变信息代码的实现方法的整体系统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准线标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变信息代码图像样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生成部分工作流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印刷部分工作流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快速印刷可变信息代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底层屏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例做进一步的详述,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如图1所示,一种快速印刷可变信息代码的实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s1,将自动批处理程序部署在中间存储介质里;自动批处理程序是指:将原数据进行数字化转换后生成二维的点阵坐标点集合,将二维点阵坐标点转换为二维图像信息并生成对应的防伪图像数据,保存在中间存储介质中。二维的点阵坐标点集合是指:包括数据位和数据解析纠删位的二维点集合。数据解析纠删位在解密时进行纠错,被污染后的数据通过计算进行数据还原。
中间存储介质是指:包括磁存储介质、半导体存储介质和光盘介质或至少其中一种存储介质。
步骤s2,通过自动批处理程序对在数码印刷机要印刷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的同时自动在线生成可变信息代码图像;可变信息代码图像是指可承载可变信息数据的二维的点阵图像。
步骤s3,将生成的可变信息代码存储在中间存储介质中,印刷机同时调用中间存储介质中变信息代码图像进行印刷。
自动生成在线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的生成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代码样式设计:设计可变信息代码图片的大小,精度以及可变信息在图片中的位置,形状等信息;
(2)关联可变数据:将设计好的代码样式与可变信息进行关联,并生成向量数据;所述向量数据中包含可变信息与代码图像特征,如可变数据信息,图像信息、代码信息,代码特征信息在内的至少一种信息。图像信息包括图片的大小、精度、形状或其中一种信息;代码信息包括代码标识、形状、大小、位置、关系或其中一种信息。
(3)获取向量数据:自动批处理程序获取向量数据并根据其特殊标定获取图像的样式以及可变信息;批处理程序获取向量数据,按照向量数据中可变信息标识以及代码的特征生成可变信息代码,自动批处理程序驻留在中间存储介质中,按照向量数据中包含的信息生成可变信息代码图像。
(4)可变信息的分解:通过对可变信息的数字化转换并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基于进制的分解,然后进行reed-solomon(rs)编码,生成二维点阵坐标点集合。二维点阵集合中不但包含数据位,而且包含数据的纠删位及图像解析的特征位;
(5)将二维点阵坐标点转换为二维图像信息,生成具有可变信息的图像数据;
(6)对可变信息的图像数据进行内容校验,验证生成图像的正确性;
(7)将生成的图像数据保存在中间存储介质中,以便被数码印刷机部分进行数据的读取。
通过运算将可变信息转换为图片信息并保存在中间存储介质中,确定了具有可变信息的码图中信息点的分布,通过信息点之间不同的位置分布,不同距离分布,不同比例表示可变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可变信息的输出样式更加多元,以方便隐藏于不同形状的底纹中;采用中间存储介质与可变信息代码生成部分及数码印刷机部分直接相连的方式,简化了普通印刷场景中数据的传输方式,提升了图像生成与印刷的连续性;通过中间存储介质作为数据的中转场所,屏蔽了可变信息代码与数码印刷机之间的底层差异,降低了连接的复杂性;在线检测机制可以有效的检测印刷品的印刷质量,及时淘汰标签的印刷次品,提高标签的质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印刷可变信息代码的实现方法,步骤如下:
一、打开计算机,在网络版1.0画龙点声软件中,设计码图样式并关联可变数据使其生成印刷授权文件,授权文件中包含可变信息生成图像的大小、精度以、码值以及码点的大小等基础信息;二、在v1.20.20.0622.1自动批处理软件中,通过解析授权文件,将可变信息分解、rs编码后转换为点阵坐标,然后生成可变信息代码图像,该图像数据经效验正确后存储在计算机中,如果效验不正确则重新生成图像数据再效验,直至正确后存储图片;三、启动印刷设备程序,读取图片后印刷图片,经效验印刷正确后结束,如果效验不正确则重新读取图片印刷直至效验正确。
如图2所示的是基准线标准示意图,该基准线上分布着可变信息图像的定位点信息,其中a表示逆时针旋转的角度,a的取值范围为[0°,360°],角度的起始位置为水平方向,基准线的方向为起始位置逆时针旋转a。
如图3所示的是可变信息代码图像样例图,在a中基准线的旋转角度取值为0°;301为信息点阵的代码,302为空白位置,303为基准线点阵代码;信息点阵相对于基准点阵是通过不同的位置分布,不同距离分布,不同比例,不同相位调制结果分布等记录信息;在b中,基准线的旋转角度为45°,304与301意义相同,305与302意义相同,306与303意义相同;防伪信息的数据图像中有较多的空白点阵,因此该防伪图像在印刷时具有较高的透视性,可以较好的保存底部图像的视觉效果。
如图4所示,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生成部分工作流程:
在m1步骤中,从存储介质中获取需要防伪的原数据;
在m2步骤中,在微处理器(intel(r)core(tm)i7-8700cpu@3.2ghz3.19ghz)内通过相应的转换规则,将数字化的数据进行点阵化转换,得到二维点阵化集合,在进行点阵化转换时,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进制分解及rs编码以便在数据识读时提高解码的速度与准确性,二维点阵化集合包含了数据位信息以及纠错位信息;
在m3步骤中,在微处理器内将二维点阵化集合中的数据转换为图像数据,在该转换中,二维的点阵集合中的数据在图像中以不同的位置分布,不同距离分布,不同比例,不同相位调制结果等记录;
在m4步骤中,在微处理器内将可变信息代码图像数据形成防伪图像数据保存在存储介质中。
在m4中,自动批处理程序与要印刷的可变信息存储在相同的中间存储介质中,减少了程序中生成可变信息图像的传输时延,同时采用高性能的i/o存储设备可以明显的改善可变信息图像的读写性能;在可变信息印刷的过程中,整体系统采用联动的工作方式,可变信息的生成与印刷采用并行方式,减少了数据的等待时长。
如图5所示,印刷部分工作流程:
在n1步骤中,微处理器在存储介质中获取可变信息代码数据,并对数据的内容进行解析,解析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验证图片的有效性、图片的正确性、图片的可识读性;
在n2步骤中,微处理器启动数码印刷机的驱动系统,开始对具有可变信息的图像进行印刷,该过程主要建立图像与印刷设备之间的数据连接通道,为图像的印刷做准备;
在n3步骤中,将电子图像数据通过印刷操作转化为印刷物,该过程主要包括印刷图像的读取、印刷喷头的供电、墨嘴颜料的填充等;
在n4步骤中,主要通过在线检测机制对印刷的可变信息代码标签进行验证,剔除印刷的残次品。
在线检测机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基于可见光学识别与基于不可见光学识别。
基于可见的光学识别中,检测机制主要由高速线阵视觉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组成,在该部件中高速线阵传感器通过脉冲信号接收印刷的图像信息,通过起始与终止脉冲获取基于线阵的可变信息代码图像,在微处理器中通过对采样图像中数据点的解析判断代码的印刷质量。
同样的,基于不可见的光学识别中,主要采用基于红外或紫外等不可见波段的光学采样器,对使用特殊油墨印刷的可变代码进行采样,在微处理器中对采样的图像数据进行检测识别,确认图像的印刷质量。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一种快速印刷可变信息代码的系统,包括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生成部分、微处理器部分、中间存储介质部分、印刷部分;所述微处理器部分连接中间存储介质部分进行双向的数据交换与控制;所述微处理器部分连接印刷部分进行双向的数据交换与控制;所述印刷部分连接中间存储介质部分进行双向的数据交换与控制;所述中间存储介质部分是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生成部分的部署场所,同时也作为印刷部分的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的调用场所。在模型中各个部分通过系统总线或者usb插口等进行连接;在该系统中,中间存储介质作为连接可变信息代码生成部分与数码印刷机部分的桥梁,可变信息代码在进行数据生成时可以实时将数据保存在中间存储介质中,而数码印刷机也可以实时读取需要印刷的图像数据,而在现有设备中,数据的生成速度远大于数据的印刷速度,因此可以保证数码印刷机读取图片数据的有效性,而中间存储介质与两者连接的实时性也确保了系统印刷操作的连续性。
在所述可变信息代码生成部分中,可变信息的计算包括印刷可变信息的同时自动对可变信息进行分解、rs编码,并生成代码图像数据。rs编码后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可以在数据被污染后通过计算进行数据还原。
中间存储介质部分中,磁存储介质是指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储器,包括磁盘存储器(硬盘、软盘)、磁带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介质,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制成的存储数据信息的固态电子器件,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串行存储器等;光盘介质,以光信息做为存储的载体并用来存储数据的一种设备,包括不可擦写光盘(cd-rom、dvd-rom)等,和可擦写光盘(cd-rw、dvd-ram)。中间存储介质包括以下几种特性:自动批处理程序放在与要印刷的可变信息相同的中间存储介质里;利用中间存储介质作为图像数据的中转,可以有效的屏蔽不同的图像生成接口与印刷接口之间的差异;中间存储介质连接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的生成部分与印刷部分,是系统中数据中转的桥梁。
如图7所示,图像生成设备的主要功能是计算防伪点阵的组合位置以及生成具有可变信息代码的图像。因此其组成可以由具有计算能力的设备充当,该类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微处理器等;同样,数码印刷机主要功能是:将图像数据印刷为印刷物。因此其组成可以由具有印刷功能的设备充当,该类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喷码机、胶印机等。在不同的硬件设备中接口因厂家不同而略有差异,但几乎所有的计算设备都支持图像数据的计算与生成,而几乎所有的印刷设备都支持图像数据的直接印刷,因此通过中间存储介质作为图像数据的生成与读取的场所,能够有效的屏蔽底层硬件差异,降低不同种类设备之间连接的复杂性。
本具体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快速印刷可变信息代码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生成部分、微处理器部分、中间存储介质部分、印刷部分;所述微处理器部分连接中间存储介质部分进行双向的数据交换与控制;所述微处理器部分连接有印刷部分进行双向的数据交换与控制;所述印刷部分连接中间存储介质部分进行双向的数据交换与控制;所述中间存储介质部分是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生成部分的部署场所,同时也作为印刷部分的可变信息代码的调用场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印刷可变信息代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存储介质部分包括磁存储介质、半导体存储介质和光盘介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存储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印刷可变信息代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微处理器部分为计算机或者数码印刷机中的微处理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印刷可变信息代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微处理器部分设有可变信息代码图像的逻辑生成算法。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