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6-02  62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是涉及一种服务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服务器一般具有多个模块,例如,电源模块、算力板、散热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等,多个模块一般固定安装于服务器的壳体,且多个模块无法单独拆卸或安装,不便于零件的拆装和维修。同时,多个模块设置位置较杂乱,导致服务器的结构不够整齐。此外,电源模块需要同时对多个算力板以及控制模块供电。这样设置一方面供电稳定性较低,另一方面,当出现供电故障时,无法快速排查故障的位置。另外,服务器的多个模块的拆装较复杂,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服务器结构简单且整齐,拆装方便且稳定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被构造成框架结构,所述壳体内至少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二容纳空间适于装配电源模块;多个算力板,所述多个算力板沿第一方向并列地设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容纳空间内,每个所述算力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每个算力板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三容纳空间内;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壳体的第四容纳空间内;电连接板,所述电连接板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算力板、所述电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分别与所述电连接板相连,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电连接板向所述算力板供电,所述供电模块通过所述电连接板向所述控制模块供电;以及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至少对所述多个算力板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通过将算力板、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分别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第三容纳空间、第四容纳空间,实现了服务器模块化设置,服务器结构简单且整齐,有利于算力板和多个模块可以单独拆装及维修。同时,算力板、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均可滑动地设于壳体内,如此,可以便于模块的拆装和维修。此外,电源模块通过电连接板向算力板供电,供电模块通过电连接板向控制模块供电,可以实现服务器的双电路供电,以提高服务器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服务器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电源模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算力板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源模块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每个所述电源模块适于向2-4个所述算力板供电。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算力板设有降压电路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被构造成将外部接入的第一交流电的第一交流电压转化成直流电后供给所述降压电路模块,所述降压电路模块将所述直流电降压后向所述算力板上的算力芯片供电。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源模块转化后的所述直流电的第一直流电压为48v,所述直流电经所述算力板的所述降压电路模块降压后的第二直流电压为12v。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供电模块将外部的第二交流电的第二交流电压转化成12v的第三直流电压后给控制模块供电。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交流电压和第二交流电压的取值范围为220v-380v。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板体、设在所述控制板体的一端的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第一控制信号接口和第二控制信号接口,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接口适于与所述电连接板的第一端口连接以实现信号连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接口适于与所述电连接板的第二端口连接以传输电流;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的两侧具有滑动条,所述控制板体的两侧设有滑道,所述控制板体通过所述滑动条在所述滑道内的滑动实现在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的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供电板体、设在所述供电板体的一端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第一电流接口和第二电流接口,所述第一电流接口适于与所述电连接板的第三端口连接以接入外部电压,所述第二电流接口适于与所述电连接板的第四端口连接以传输电流。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算力板、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供电模块均位于所述电连接板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算力板的延伸方向。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电连接板包括:pcb基板,所述pcb基板上具有分别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的两个接触区域,每个所述接触区域的两侧面分别具有适于与导体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面,每个所述接触区域内具有多个通孔;第一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层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面上;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设在所述通孔内且电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条,所述第一导电条固定至所述第一导电层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条适于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第二导电条,所述第二导电条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层且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条与所述算力板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层均被构造成镀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面上的导电薄膜。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导电层被构造成镀在所述通孔侧壁上的导电薄膜,或由穿过所述通孔的导电材料构成。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pcb基板上还具有螺钉孔,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pcb基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多个通孔环绕所述螺钉孔设置,所述通孔与所述螺钉孔的直径比的范围在1/10-1/100。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条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所述电源模块相连;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片构造为l形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垂直相连。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电连接板还包括:两个导电连接板,所述两个导电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接触区域的第二导电条连接以分别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每个导电连接板上均设有多个导电销,两个导电连接板上的导电销一一对应构成多对导电销,每对所述导电销与每个所述算力板一一对应且电连接以对所述算力板进行供电;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在两个导电连接板之间以避免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的导电连接板之间短路。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两个导电连接板在所述pcb基板的长度方向上平行且在所述pcb基板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开预定间隙,在每个导电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上,多个所述导电销均匀间隔布置;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电连接板的正极。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算力板的朝向所述电连接板的一端具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置第一配合件,所述导电销与所述第一配合件可拆卸地配合以连接或断开所述算力板的供电通路。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座内设置卡勾和卡槽中的其中一种,所述导电销上设有卡勾和卡槽中的另一种,通过卡勾和卡槽的配合实现所述算力板与所述导电销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座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上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孔轴线凸出的簧片,所述导电销形成为圆柱体,所述导电销插入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簧片止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簧片的两端均固定至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簧片的中部朝向所述安装孔的轴线凸出。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簧片的一端固定至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上,且另一端翘起。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座还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安装孔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圆孔与所述安装孔可以贯通所述安装座,其中所述圆孔孔径大于所述导电销直径小于所述安装孔孔径。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算力板包括:算力板板体,所述算力板板体上设有算力芯片;挡板,所述挡板设在所述算力板板体的远离所述电连接板的一端,所述挡板被构造成所述算力板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后所述挡板封闭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开口;把手,所述把手设在所述挡板的远离所述电连接板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分布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壳体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相连通的敞开侧,所述壳体在所述敞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固定部;所述算力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上,所述算力板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分别配合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顶部和底部的所述滑槽内。所述算力板的一端设有插拔件,所述插拔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且至少部分地封盖所述敞开侧。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位于所述敞开侧一侧边缘的固定孔以及设于敞开侧另一侧边缘的定位孔,所述插拔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固定孔处,所述插拔件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为多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之间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隔板。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算力板板体还包括对所述算力芯片进行散热的散热片,所述算力板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一容纳空间内且朝向所述壳体的前侧可滑动,所述散热模块设在所述壳体的后端且位置与所述算力板对应,所述散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风扇以对算力板散热。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算力板还包括降压电路模块,所述降压电路模块设在所述算力板板体上且与所述算力芯片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算力板的延伸方向;所述散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冷却板,所述第一冷却板设在所述降压电路模块上;水冷板,所述水冷板设在所述算力板板体的一侧表面上;至少一条热管,所述热管设在所述算力板板体上,且一端搭在所述第一冷却板上且另一端搭在所述水冷板上。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冷却板包括在降压电路模块上间隔布置的多个,每个第一冷却板对应于至少一条热管。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冷却板包括一个,所有所述热管的一端均搭在所述第一冷却板上。

在一些示例中,服务器还包括第二冷却板,所述第二冷却板设在水冷板的背离所述算力板板体的一侧表面上,所有所述热管的另一端均搭在所述第二冷却板上。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冷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的至少一个上具有至少一条长槽,所述长槽适于容纳所述热管的一部分。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冷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均为铝合金板。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降压电路模块与所述第一冷却板之间设有可调整所述第一冷却板的高度的导热凝胶。

在一些示例中,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热管包括:搭在所述水冷板一侧的第一热管段;搭在所述第一冷却板一侧的第二热管段,所述第二热管段与所述算力板板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热管段与所述算力板板体的距离;连接管段,所述连接管段连接在所述第一热管段和所述第二热管段之间以形成台阶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管段的高度h和所述连接管段的水平长度l的关系满足:1/20≤h/l≤1/2。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热管段与所述连接管段之间、所述第二热管段与所述连接管段之间均弧形过渡,所述弧形半径大于等于所述热管的直径的两倍。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处的剖视图;

图7是图6的b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7的c处的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算力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算力板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6的d处的放大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算力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图2的e-e处的剖视图;

图21是根据图2的f-f处的剖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算力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图22的g处的放大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算力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图24的h处的放大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算力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算力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服务器1000;算力板210;安装座211;安装孔213;簧片214;算力板板体215;挡板216;把手217;算力芯片218;圆孔219;插拔件210a;定位销210b;紧固件210c;

电源模块220;壳体230;第一容纳空间231;第二容纳空间232;第三容纳空间233;第四容纳空间234;滑动条235;滑槽236;敞开侧237;固定部238;固定孔2381;定位孔2382;隔板239;

控制模块240;控制板体241;滑道242;第一控制信号接口243;导向定位座244;第二控制信号接口245;第一电路板246;供电模块250;供电板体251;第一电流接口252;第二电流接口253;第二电路板254;

散热模块260;第一冷却板261;水冷板262;热管263;第一热管段264;第二热管段265;连接管段266;第二冷却板267;长槽268;风扇269;降压电路模块270;第五端口280;紧固螺钉290;

电连接板100;pcb基板10;接触区域11;第一接触面111;第二接触面112;通孔113;螺钉孔114;导向定位柱115;第一端口116;第二端口117;第三端口118;第四端口119;第一导电层20;第二导电层30;第三导电层40;第一导电条50;第一导电片51;第二导电片52;穿孔521;连接片53;第二导电条60;导电连接板70;导电销71;绝缘层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2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包括:壳体230、多个算力板210、控制模块240、供电模块250、电连接板100以及散热模块260。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230被构造成框架结构,壳体230内至少具有第一容纳空间231、第二容纳空间232、第三容纳空间233、第四容纳空间234,其中第二容纳空间232适于装配电源模块220。

多个算力板210沿第一方向(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并列地设在壳体230内的第一容纳空间231内,每个算力板210垂直于第一方向设置,每个算力板210可滑动地设在第一容纳空间231内。通过对算力板210进行推或拉即可实现算力板210在壳体230内的拆装,提高了算力板210的拆装的便捷性。

控制模块240可滑动地设在壳体230的第三容纳空间233内。供电模块250可滑动地设在壳体230的第四容纳空间234内。通过对控制模块240、供电模块250进行推或拉即可实现在壳体230内的拆装,提高了拆装的便捷性。散热模块260至少对多个算力板210散热。如此,可以实现服务器1000的模块化设置,可以便于多个模块的单独维修和拆装。

电连接板100设在壳体230内,算力板210、电源模块220、控制模块240、供电模块250分别与电连接板100相连,电源模块220通过电连接板100向算力板210供电,供电模块250通过电连接板100向控制模块240供电。这样,可以实现服务器1000的双电路供电,两个电路之间互不干涉,进而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同时,两个电路可以引入不同的电压,也可以对算力板210和控制模块240提供不同的电压,提高了适应性,且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供电安全以及稳定性。此外,当其中一个电路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另一个电路,可以避免同一电路的一个零件异常而导致同一电路的另一零件损坏的情况发生,且可以提高排查故障和维修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1000,通过将算力板210、电源模块220、控制模块240、供电模块250分别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231、第二容纳空间232、第三容纳空间233、第四容纳空间234,实现了服务器1000模块化设置,服务器1000结构简单且整齐,有利于算力板210和多个模块可以单独拆装及维修。同时,算力板210、控制模块240、供电模块250均可滑动地设于壳体230内,如此,可以便于模块的拆装和维修。此外,电源模块220通过电连接板100向算力板210供电,供电模块250通过电连接板100向控制模块240供电,可以实现服务器1000的双电路供电,以提高服务器1000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服务器1000可以包括电源模块220,电源模块220可滑动地设在壳体230的第二容纳空间232内,电源模块220的延伸方向与算力板210的延伸方向一致。算力板210、控制模块240和供电模块250均位于电连接板100的沿前后方向的一侧,前后方向平行于算力板210的延伸方向。如此,可以便于电连接板100与算力板210、电连接板100与控制模块240、电连接板100与供电模块250的连接。

进一步地,电源模块220可以为多个且沿左右方向排布,每个电源模块220适于向2-4个算力板210供电。例如,服务器1000具有12个算力板210以及四个电源模块220,每个电源模块220适于向3个算力板210供电,以使得服务器1000算力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算力板210设有降压电路模块,电源模块220被构造成将外部接入的第一交流电的第一交流电压转化成直流电后供给降压电路模块,降压电路模块将直流电降压后向算力板210上的算力芯片供电。通过降压电路模块的设置,可以将高电压转换为低电压,并为算力板210上的算力芯片供电,便于实现服务器1000的双电路供电。例如,降压电路模块可以设于算力板2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模块220转化后的直流电的第一直流电压为48v,直流电经算力板210的降压电路模块降压后的第二直流电压为12v,而后输入到算力板210上的算力芯片以进行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模块250将外部的第二交流电的第二交流电压转化成12v的第三直流电压后给控制模块240供电,进而可以实现服务器1000的双电路供电,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交流电压和第二交流电压的取值范围为220v-380v,可以对两个电路引入不同的电压,也可以对算力板210和控制模块240提供不同的电压,且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供电安全以及稳定性。例如,第一交流电压可以为380v或220v,第二交流电压可以为220v。

结合图1、图4和图9,控制模块240可以包括控制板体241、设在控制板体241的一端(例如,如图1所示的后端)的第一电路板246,第一电路板246上设有第一控制信号接口243和第二控制信号接口245,第一控制信号接口243适于与电连接板100的第一端口116连接以实现信号连接,第二控制信号接口245适于与电连接板100的第二端口117连接以传输电流。电连接板100可以设于控制模块240的后端,以便于第一控制信号接口243连接于电连接板100,以实现信号连接。控制板体241可以承载第一电路板246,以保证第一电路板246与电连接板100的稳定连接。

第三容纳空间233的两侧可以具有滑动条,控制板体241的两侧设有滑道242,控制板体241通过滑动条在滑道242内的滑动实现在第三容纳空间233内的移动。通过滑动条和滑道242的设置,可以便于控制模块240的拆卸,通过滑动控制板体241可实现控制模块240与电连接板100之间的信号连接的导通或断开。参照图9,控制模块240和供电模块250还可以包括导向定位座244,电连接板100上设有可以伸入导向定位座244的导向定位柱115,以便于控制模块240与电连接板100、供电模块250与电连接板100的安装和定位,以进一步地提高控制模块240与电连接板100、供电模块250与电连接板100的安装效率。

如图4和图10所示,供电模块250可以包括供电板体251、设在供电板体251的一端的第二电路板254,第二电路板254上设有第一电流接口252和第二电流接口253,第一电流接口252适于与电连接板100的第三端口118连接以接入外部电压,第二电流接口253适于与电连接板100的第四端口119连接以传输电流,如此,供电模块250可以接入外部电压,且将电压接到与控制模块240电连接的电连接板100,以使得供电模块250对控制模块240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模块250可以包括保护罩(图未示出),保护罩可以罩设于第二电路板254,以起到保护第二电路板254的作用。同时,保护罩可以设有朝向电连接板100敞开的开口,以便于第一电流接口252、第二电流接口253、导向定位座244与电连接板100的连接。

在图1和图10的示例中,第四容纳空间234的两侧可以同样具有滑动条,供电板体251的两侧可以同样设有滑道242,供电板体251通过滑动条在滑道242内的滑动实现在第四容纳空间234内的移动,以便于供电模块250的拆卸,通过滑动供电板体251可实现供电模块250与电连接板100之间的电连接的导通或断开。

例如,从外部引入380v或220v的交流电压,通过电源模块220将交流电压转化至48v的直流电压,算力板210可以设有降压电路模块,以将电压降至12v,而后输入到算力板210上的算力芯片进行供电。同时,供电模块250可以从外部或电连接板100接收220v电压,经过供电模块250将220v的交流电压转化为12v的直流电压,然后为控制模块240供电,如此对控制模块240和算力板210单独供电,实现了服务器1000的双电路供电。

服务器1000上可以设有接收外部电压(例如,220v的交流电压)的第五端口280,第二端口117可以与第一电流接口252连接,以使得电压可通过电连接板100接入到供电模块250,第一电路板246可以为降压电路板,进而可将降低电压(例如,将220v的交流电压降到12v的直流电压),供电模块250的第二电流接口253(例如,第二电流接口253可以为金手指接口)可以插接于电连接板100的第四端口119,以将电压接到电连接板100,以给控制模块240供电。

具体而言,电连接板100可将电流导通到第一端口116,控制模块240可以具有第一控制信号接口243和第二控制信号接口245。例如,第一控制信号接口243可以与第一端口116连接以接收电流,从而可以实现供电模块250对控制模块240的供电。第二控制信号接口245可以与电连接板100的第二端口117连接以传输信息,例如发出控制信息和接收反馈信息。当然,电连接板100也可以将电流导通到第二端口117,第二控制信号接口245可与第二端口117连接以接收电流,第一控制信号接口243可以与第一端口116连接以传输信息,在此不作限定。

例如,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电路板246和第二电路板254可以分别在如图4所示的后端凸出于控制板体241和供电板体251,以便于多个接口与可以与多个端口对应连接,且连接稳固。第一电路板246可以通过多个紧固螺钉290固定安装于控制板体241,第二电路板254可以通过多个紧固螺钉290固定安装于供电板体251,进而可提高其连接的稳固性。

例如,控制板体241、供电板体251和保护罩可以均为金属材质,以保证控制模块240和供电模块250的结构强度好,同时,控制板体241、供电板体251可以均设有滑道242,如此,可以便于滑道242与滑动条的滑动配合,保证滑道242与滑动条的滑动顺畅,便于控制板体241、供电板体251与壳体230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可提高供电模块250与电连接板100、控制模块240与电连接板100之间的电连接的导通或断开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算力板210、控制模块240和供电模块250均位于电连接板100的沿第二方向(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的前后方向)的一侧,第二方向平行于算力板210的延伸方向,以便于电连接板100与算力板210、控制模块240和供电模块250的连接。

结合图1-图8和图27,电连接板100可以包括pcb基板10、第一导电层20、第二导电层30、第一导电条50以及第二导电条60,pcb基板10上具有分别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的两个接触区域11,每个接触区域11的两侧面分别具有适于与导体接触的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112,“接触区域11的两侧面”指的是例如图3和图4所示的前后方向的两个侧面。每个接触区域11内具有多个通孔113。结合图3并参照图7和图8,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112沿例如图3的前后方向相对设置,通孔113沿例如图3的前后方向贯通,且通孔113贯通于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112。

第一导电层20设在第一接触面111上,第二导电层30设在第二接触面112上,第三导电层40设在通孔113内且电连接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30。如此,可以使得多个通孔113为金属化孔。“金属化孔”指的是用化学镀和电镀方法使绝缘的通孔113的孔壁上镀导电层使之互相可靠连通,多个通孔113的孔壁可以均设有第三导电层40,以使得其连通。

第一导电条50固定至第一导电层20且与第一导电层20电连接,第一导电条50适于连接电源模块220,第二导电条60连接至第二导电层30且与第二导电层30电连接,第二导电条60与服务器200的算力板210电连接。这样,电流的流经路径可以为:电源模块220将电流传导至第一导电条50,后通过第一导电层20传导至第三导电层40,再传导至第二导电层30,然后通过第二导电条60传导至算力板210上的芯片,如此,实现了电源模块对算力板的供电。

由此,如此设置的第一导电层20、第二导电层30和第三导电层40可以连通成一体,从而可使得pcb基板10的前后方向的两个侧面联通成一个导体。如此,无需挖空电连接板100以将导电条穿过电连接板100来实现导电,可以保证电连接板100的结构可靠性。同时,可以避免电连接板100对第一导电条50和第二导电条60的结构的限制,使得第一导电条50和第二导电条60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较大或较小,且可以为多种形态,以使得电连接板100可以适用于多种服务器200。另外,这样设置的pcb基板10避免了第一导电条50和第二导电条60之间的耦合,且可以仅拆装第一导电条50或第二导电条60,便于电连接板100的拆装,提高了更换效率以及维修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30均被构造成镀在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112上的导电薄膜。导电薄膜可以为一种能导电的薄膜,导电薄膜与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112的贴合性好,使得第一导电层20和第一接触面111、第二导电层30和第二接触面112之间可以有效贴合,保证了电流的顺利通过。例如,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30可以分别覆盖整个第一接触面111和第二接触面112。或者,如图8所示,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30可以避让多个通孔113,且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30均与第三导电层40相接触,以保证第一导电层20、第二导电层30和第三导电层40之间的有效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三导电层40可以被构造成镀在通孔113侧壁上的导电薄膜,以保证电流的有效传输。或者,第三导电层40可以由穿过通孔113的导电材料构成。如此,均可实现第一导电层20、第二导电层30和第三导电层40的连通,进而可使电连接板100的两个侧面联通成一个导体。

在图3和图27的示例中,pcb基板10上还可以具有螺钉孔114,第一导电条50和第二导电条60、pcb基板10通过螺钉连接,如此,保证了第一导电条50和第二导电条60、pcb基板10连接的稳固性,同时,这样设置可以便于拆卸。举例而言,两个接触区域11均设有螺钉孔114,螺纹孔第一导电条50和第二导电条60、pcb基板10铆接或栓接。多个通孔113可以环绕螺钉孔114设置。通孔113与螺钉孔114的直径比的范围可以在1/10-1/100之间,这样,既保证了第一导电条50和第二导电条60、pcb基板10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同时可以保证第一导电层20、第二导电层30和第三导电层40之间的有效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导电条50可以包括第一导电片51、第二导电片52和连接片53,第一导电片51与第一导电层20连接,第二导电片52与电源模块220相连。连接片53连接在第一导电片51和第二导电片52之间。如此设置的第一导电片51、第二导电片52和连接片53,可以便于第一导电条50与电源模块220的连接。例如,第一导电片51、第二导电片52和连接片53可以一体成型,以保证第一导电条50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参照图4、图6和图7,连接片53可以构造为l形且分别与第一导电片51和第二导电片52垂直相连。举例而言,第一导电片51和第二导电片52可以均为铜或铜合金材质,以使得第一导电片51和第二导电片52的延展性和导电性好。同时,铜或铜合金材质的连接片53具有良好的可弯折性,可便于加工的同时,结构可靠性好。

电源模块220可以设置于壳体230的第二容纳空间232中,通过设置l形的连接片53,可以便于第二导电片52伸入第二容纳空间232,以便于电源模块220和第一导电条50的连接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其连接的稳定性。第二导电片52可以设置有穿孔521,螺钉可以穿过穿孔521以使得电源模块220和第一导电条50稳固连接。另外,连接片53分别与第一导电片51和第二导电片52垂直相连,可以减少占用空间,使得服务器200的内部零件紧凑。

在一些示例中,结合图4和图7,电连接板100还可以包括两个导电连接板70和绝缘层80,两个导电连接板70分别与两个接触区域11的第二导电条60连接以分别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每个导电连接板70上均设有多个导电销71,两个导电连接板70上的导电销71一一对应构成多对导电销71。例如,沿图4的上下方向排列的两个导电销71可以为一对导电销71。每对导电销71与每个算力板210一一对应且电连接以对算力板210进行供电。绝缘层80设在两个导电连接板70之间以避免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的导电连接板70之间短路。

由此,通过导电销71的设置,可以使得电连接板100直接拔插于多个算力板210,省略了螺钉的设置,避免了拆卸和安装螺钉的步骤,进而可以便于安装或拆卸,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维护的效率。此外,电连接板100的多对导电销71可以分别与多个算力板210之间连接,以同时对多个算力板210供电,无需设置多个电连接板100,提高了服务器200的集成度,降低了成本和操作步骤。

举例而言,设于如图4所示的上端的导电连接板70与设于如图4所示的左端的接触区域11连接,上述接触区域11可以连接电源负极,以使得上述导电连接板70连接电源的负极。设于如图4所示的下端的导电连接板70与设于如图4所示的右端的接触区域11连接,上述接触区域11可以连接电源正极,以使得上述导电连接板70连接电源的正极,进而实现电流的传输。

如图4和图5所示,两个导电连接板70在pcb基板10的长度方向(例如,如图4的左右方向)上平行,且在pcb基板10的高度方向(例如,如图4的上下方向)上间隔开预定间隙,在每个导电连接板70的长度方向上,多个导电销71均匀间隔布置,以便于与多个算力板210的连接。

绝缘层80可以设置在导电连接板70的正极。绝缘层80可以为涂于或镀于正极的导电连接板70上的绝缘材料,如此设置的绝缘层80的稳固性好,进而可以有效避免两个导电连接板70之间发生短路。当然,绝缘层也可以设于导电连接板70的负极,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图16和图17所示,算力板210的朝向电连接板100的一端具有安装座211。每个算力板210设有上下排布的两个安装座211,每对导电销71可以伸入两个安装座211中。安装座211可以为导电件,以实现导电销71伸入安装座211内时电流的导通。安装座211可以设置于算力板210的板体的其中一侧(例如,图11的左右方向的其中一侧),也就是说,同一算力板210的两个安装座211可以同时设置于算力板210的板体的左侧,或者,两个安装座211可以同时设置于算力板210的板体的右侧。安装座211可以为凸出于算力板210的板体的凸起结构,以便于导电销71的伸入,且可以保证算力板210的结构可靠性。安装座211内可以设置第一配合件,导电销71与第一配合件可拆卸地配合。通过第一配合件的设置,可以便于安装,且可以提高导电销71与安装座211的安装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座211内可以设置卡勾和卡槽中的其中一种,导电销71上设有卡勾和卡槽中的另一种,通过卡勾和卡槽的配合可以实现算力板210与导电销71之间的电连接。同时,通过卡勾和卡槽的设置,可以保证安装座211和导电销71安装的安装的稳定性。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14-图17所示,安装座211可以设有安装孔213,安装孔213的内侧壁上具有朝向安装孔213轴线凸出的簧片214,导电销71形成为圆柱体,导电销71插入安装孔213内与簧片214止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簧片214为导电材料。当导电销71伸入安装孔213时,导电销71可以朝向安装孔213的内侧壁方向挤压簧片214,进而可以保证导电销71和导电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力,进而可以保证导电销71和导电座之间具有有效的接触,可实现导电销71跟导电座之间的电流导通,可以保证电连接板100和算力板210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15-图17所示,安装座211的一端(例如,如图16所示的前端)还可以设有圆孔219,圆孔219与安装孔213相对设置,以使得圆孔219与安装孔213可以贯通安装座211。圆孔219的孔径可以略大于导电销71的直径且圆孔219得孔径小于安装孔213的孔径,圆孔219具有对导电销71的定位作用,进而可以避免因为加工、装配误差,或者受力等原因而导致导电销71位置偏心,从而避免了某一个方向的簧片214变形偏大,而另一相对方向变形偏小的情况发生,即保证了导电销71和簧片214的均匀接触。

举例而言,结合图17,设于同一算力板210的两个安装座211可以在上下方向错开设置,以使得一个导电销71插入设于上端的安装座211后,导电销71可以伸出安装座211,另一个导电销71插入设于下端的安装座211后,导电销71不可以伸出安装座211。导向销可以通过螺钉安装于电连接板100,或者导向销可以与电连接板100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簧片214的两端可以均固定至安装孔213的内侧壁上,且簧片214的中部朝向安装孔213的轴线凸出。如此,可以便于导电销71伸入安装孔213,且有利于导电销71朝向安装孔213的内侧壁方向挤压簧片214而产生相互作用力。例如,簧片214朝向导电销71的侧面可以为弧形面,以降低导向销插入导电座之间的摩擦力。

在一些示例中,簧片214的一端可以固定至安装孔213的内侧壁上,且另一端翘起。如此,可以便于导电销71伸入安装孔213,且同样可以保证导电销71和导电座之间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力,进而可以保证导电销71和导电座之间具有有效的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4-26所示,算力板210可以包括:算力板板体215、挡板216以及把手217,算力板板体215上可以设有算力芯片218。挡板216设在算力板板体215的远离电连接板100的一端,挡板216被构造成算力板210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231内后挡板216封闭第一容纳空间231的开口,进而可以保护位于壳体230内的算力板板体215以及算力芯片218等部件。把手217可以设在挡板216的远离电连接板100的一侧,通过把手217的设置,可以用户通过推拉把手217控制算力板210的移动。当然,把手217也可以设于散热模块260等多个模块,以便于模块的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算力板210可以为风冷算力板或者液冷算力板。在一些示例中,算力板210为风冷算力板,算力板板体215还可以包括对算力芯片218进行散热的散热片,算力板210设在壳体230的第一容纳空间231内且朝向壳体230的前侧可滑动,散热模块260设在壳体230的后端且位置与算力板210对应,如此,可以使散热模块260对算力板210有效散热。另外,通过散热片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对算力板210进行散热。

如图2和28所示,散热模块260包括至少一个风扇269以对算力板210散热。例如,风冷算力板为12个,风扇269为四组,每组包括沿图2的上下方向排布的两个风扇。每组风扇269沿如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排列,每组风扇269可以对3个算力板210进行散热。每组风扇269可以均具有与电连接板100电连接的插口,以使得散热模块260与电连接板100的连接无需通过导线,以使得服务器的结构简单整洁。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18-图26所示,算力板210可以为液冷算力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9和图22,算力板210还可以包括降压电路模块270,降压电路模块270可以与服务器1000的电源模块220电连接,以起到降压的作用,后输入到算力芯片218进行供电。降压电路模块270设在算力板板体215上且与算力芯片218在第二方向(例如,如图18所示的前后方向)上间隔开,第二方向平行于算力板210的延伸方向。

散热模块26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冷却板261、水冷板262以及至少一个热管263,第一冷却板261设在降压电路模块270上,水冷板262设在算力板板体215的一侧表面上,热管43设在算力板板体215上。需要说明的是,“水冷板262”的管路中的介质并不特指水,而可以为多种液体。热管263为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通过在管内的液体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热管263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液体遇热而汽化,蒸汽由受热的一端跑到另一端,另一端温度低,蒸汽遇冷而液化,冷凝的液体可以在例如毛细力的作用回到受热的一端。如此往复循环,热管263里的液体不断地汽化和液化,液体在汽化和液化时要分别吸收和放出大量的热量,热管263两端具有温度差,热量可以快速传导,进而可以起到制冷的效果。

同时,水冷板262、第一冷却板41同样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降压电路模块270可以将热量传递给第一冷却板261,第一冷却板261可以对其进行散热,且第一冷却板261可以将热量传递给热管263,进而可以实现散热模块260的配合散热,提高了散热效果。此外,因水冷板262具有一定的厚度,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板261,可以便于控制热管263两端的高度的差值,以便于热管263的设置。另外,热管263的一端搭在第一冷却板261,第一冷却板261可以与降压电路模块270的接触面积大,提高了散热模块260与降压电路模块270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量的传递效率和效果,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对降压电路模块270进行散热。

由此,通过在算力板板体21上设置热管263,且热管263的一端搭在第一冷却板261上,另一端搭在水冷板262上,可以建立热量传递通道,进而可以省略散热风扇的设置,减小了能耗,降低了成本且可以使得服务器1000在散热时无噪音,同时散热效果和热稳定性好,且可实现远距离的散热。同时,增加了水冷板262的利用效率,可以提高对降压电路模块270的散热效率。另外,避免了多个算力板210上的降压电路模块270散热级联以及热风回流等问题,进而可以便于降压电路模块270的多样化设计。此外,散热模块260的第一冷却板261、水冷板262、热管263的配合设置,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

降压电路模块270可以具有电感模块和mos管(metaloxidsemiconductor,场效应晶体管),热管263可以对电感模块和mos管进行有效散热,避免了电感模块和mos管的过热的情况,保证了降压电路模块270工作的稳定性。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降压电路模块270也可以为其他需散热结构,例如电源、电路板。通过设计一块水冷板262既能够对算力板板体215的算力芯片218散热,而且能够对算力板板体215上的降压电路模块270进行散热,充分利用了水冷板262的散热能力,实现了无风扇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板261可以包括在降压电路模块270上间隔布置的多个,每个第一冷却板261对应于至少一条热管26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板261可以包括一个,所有热管263的一端均搭在第一冷却板261上。降压电路模块270的布局设计可以选择多样设计。例如,就近供电分散设计或集中供电集中散热等。散热模块260可以针对降压电路模块270的设计来设置,以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

举例而言,热管263可以为铜管或铝合金管,以使得热管263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可进行有效散热,且可弯折性好,从而便于热管263配合降压电路模块270和水冷板262的设计,而构造成多种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图22和图23所示,服务器1000还可以包括第二冷却板267,第二冷却板267设在水冷板262的背离算力板板体215的一侧表面上,所有热管263的另一端均搭在第二冷却板267上。如此,通过第一冷却板261和第二冷却板267的设置,可以具有良好的热接触,以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例如,第一冷却板261和第二冷却板267可以均为铝合金板,铝合金板的导热性好,且硬度较高,进而可以使得第一冷却板261和第二冷却板267兼顾了散热性能以及结构强度,保证了散热效果。当然,第一冷却板261和第二冷却板267还可以为多种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的材质,例如铜或铜合金。

在一些示例中,结合图19-图21和图23,第一冷却板261和第二冷却板267的至少一个上具有至少一条长槽268,长槽268适于容纳热管263的一部分。热管263可以贴合长槽268的多个侧壁。如此,一方面可以便于热管263的安装,保证热管263设置于两个冷却板上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热管263与两个冷却板的接触面积,使得其具有更优异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举例而言,第一冷却板261和第二冷却板267均设有多个长槽268,设于第一冷却板261的长槽268和设于第二冷却板267的长槽268具有相同的槽宽,且相对设置,从而可以便于热管263的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合图19、图23和图25,每个热管263可以包括搭在水冷板262一侧的第一热管段264、搭在第一冷却板261一侧的第二热管段265以及连接管段266,第二热管段265与算力板板体215的距离小于第一热管段264与算力板板体215的距离。连接管段266连接在第一热管段264和第二热管段265之间以形成台阶结构。通过连接管段266的设置,可以适应第一热管段264设于水冷板262和第二热管段265设于降压电路模块270后产生之间的高度差,保证了第二热管段265和降压电路模块270的有效贴合,进而提高了散热效果。另外,如此设置的连接管段266也可以便于第一热管段264的液体朝向第二热管段265运动。

在一些示例中,降压电路模块270与第一冷却板261之间设有可调整第一冷却板261的高度的导热凝胶。举例而言,可以用锡膏、焊接或过盈配合以将热管263安装于两个冷却板的长槽268。热管263和两个冷却板安装后成整体结构后,可先将所述整体结构的第二冷却板267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水冷板262,当安装第一冷却板261到降压电路模块270上时,因为制造上会导致第一冷却板261与降压电路模块270的元器件之间会有一定的高度差,第一冷却板261与降压电路模块270贴合不够紧密影响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热管连接管段266,当第二冷却板41安装到水冷板262上后,通过连接管段266形变实现第一冷却板261在降压电路模块270上的贴合,该形变可以达到毫米级,例如调节1-5mm的高度差。经过热管263形变的调节,降压电路模块270与水冷板262之间可能还具有零点几毫米的高度差,故可以在降压电路模块270与第一冷却板261之间设置导热凝胶。

导热凝胶在力的作用下可形变,从而可以通过挤压导热凝胶调整第一冷却板261的高度,实现第一冷却板261相对于降压电路模块270可浮动的设置,从而可以利用导热凝胶吸收1毫米以下级别的细微公差,有利于第一冷却板261与降压电路模块270的良好接触,从而达到散热目的。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降压电路模块270与第一冷却板261之间也可以设置导热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管段266的高度h和连接管段266的水平长度l的关系满足:1/20≤h/l≤1/2。由此,保证了第一热管段264和第二热管段265之间的高度差的同时,可以实现连接管段266受力后发生形变,进而可以保证第一冷却板261在降压电路模块270上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第一热管段264与连接管段266之间、第二热管段265与连接管段266之间均弧形过渡,弧形半径大于等于热管263的直径的两倍,如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热管263的结构的可靠性。

结合图21和图25,多个热管263可以根据热源的结构形状进行调整,在多个热管263的并排方向上,第一冷却板261可以设置为不同高度,可以使得多个热管263的第二管段具有不同的高度,进而可以更加贴合热源设置,以便于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热管263的两端之间的温度差越大,越有利于两端的热量快速的传导,进而有利于提高热管263对热源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水冷板262的内部管道可以呈蛇形排布,至少一部分的管道可以与第一热管段264或者第二冷却板267相对设置,可以使得水冷板262可以对第一热管段264进行散热,以提高热管263的散热效率和效果。

参照图20,管道的截面可以为等腰梯形。梯形的两个底边可以分别朝向算力芯片218和第二冷却板267设置,以使得管道与算力芯片218和第二冷却板267的相对面为直线形。这样,相较于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截面,如此设置的水冷板262便于减小内部管道与算力芯片218、内部管道与第一热管段264之间的距离,梯形结构的接触面积以及通流面积大,有利于水冷板262的均温散热,且可以降低流阻,以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并且可以有效降低第一热管段264的温度,以提高热管263的两端之间的温度差。例如,管路截面较长的底边可以朝向第一热管段264设置,以使得管路朝向第一热管段264方向的相对面的面积较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第一热管段264的温度,可以提高热管263对热源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此外,还可以降低水冷板262的厚度。另外,梯形的底边与腰线之间可以弧形过渡,以便于管路中的液体的流通。

在图26的示例中,算力板210还可以设有挡板216和把手217,多个挡板216设在算力板板体215的远离降压电路模块270的的一端,多个算力板210设于壳体230的容纳空间内,挡板216封闭容纳空间的开口,把手217设在挡板216的远离电连接板的一侧。算力板210可滑动地设于容纳空间内,可以通过抽拉或推开把手217,以便于算力板210设于或脱离容纳空间。

参照图1-图2并结合图29,服务器1000可以包括12个算力板210,算力板210可以为风冷算力板,电连接板可以设有12对导电销71以使得电连接板100可以同时为12个算力板210供电,从而可以无需设置导线,以保证服务器1000的整洁且便于拆装,同时服务器1000的算力大。结合图18和图29,电连接板100可以设有分别与控制模块240以及供电模块250电连接的接口,同时,服务器可以包括12个液冷算力板,电连接板100可以设有12对导电销71以使得电连接板100可以同时为12个算力板供电,从而可以无需设置导线,以保证服务器1000的整洁且便于拆装。同时,服务器1000的算力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0-图32所示,第一容纳空间231内可以设置有滑槽236。滑槽236分布在第一容纳空间231的顶部和底部,壳体230还形成有与第一容纳空间231相连通的敞开侧237,敞开侧237位于壳体230的前侧,壳体230在敞开侧237的边缘处设置有固定部238,算力板210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236上,算力板210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分别配合在第一容纳空间231顶部和底部的滑槽236内。这里“顶部”指的是如图1所示的上端,“底部”指的是如图1所示的下端。算力板210的一端(例如,如图1所示的前端)设有插拔件210a,插拔件210a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部238且至少部分地封盖敞开侧237。

滑槽236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算力板210起到导向作用,可以实现算力板210精准地安装与固定,可以降低安装固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可以便于算力板210与壳体230的可滑动设置。如此设置的算力板210与滑槽236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使算力板210从第一容纳空间231中取出时更加省力。

通过将插拔件210a安装于固定部238,可以实现算力板210在壳体230上第一容纳空间231中的安装固定,插拔件210a与固定部238的配合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算力板210在第一容纳空间231中的安装稳定性与牢固性,另外插拔件210a至少部分地封盖敞开侧237,如此可以使第一容纳空间231的敞开侧237被封盖,使算力板210处在相对密闭的第一容纳空间231中,可以保护算力板210,可以防止外界异物进入第一容纳空间231并且损坏算力板210,可以提高算力板210的结构可靠性,可以提高服务器100的使用寿命。

由此,可以通过将算力板210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236上,且插拔件210a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部238,从而可以便于将算力板210可拆卸地设置于壳体230的第一容纳空间231中,如此不仅可以降低算力板210安装或拆卸的难度,而且可以实现单个算力板210在壳体230的第一容纳空间231中的安装与拆卸,且可以互不干扰,便于单个算力板210的拆卸和安装。当需要更换或维修单个算力板210时,可以仅拆卸单个算力板210,这样,不会影响其他算力板210的正常工作,可以保证服务器1000的工作效率,可以优化服务器1000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固定部238可以包括位于敞开侧237一侧边缘的固定孔2381以及设于敞开侧237另一侧边缘的定位孔2382,插拔件210a可以通过紧固件210c固定在固定孔2381处。

其中,紧固件210c可以为手拧螺钉,固定孔2381可以为螺纹孔,螺钉穿设过插拔件210a通过外力与敞开侧237一侧边缘的螺纹孔相配合,通过螺纹连接将插拔件210a安装固定在敞开侧237一侧边缘,又因为插拔件210a与算力板210连接共同形成算力板210,从而可以实现算力板210的安装固定,可以提高算力板210的安装稳定性与牢固性。其中,将紧固件210c设置为手拧螺钉,可以在插拔件210a进行安装或拆卸时直接用手拧动手拧螺钉,无需使用到其他辅助装置,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算力板210安装或拆卸的难度,提高了拆卸效率。

插拔件210a可以设置有定位销210b,定位销210b可以配合在定位孔2382内。定位销210b插入定位孔2382并且实现插接连接固定,从而进一步地将算力板210安装在第一容纳空间231内,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算力板210的安装稳定性与牢固性。

其中,固定部238可以设置在敞开侧237上下侧边缘,也就是说,当固定孔2381设置在敞开侧237上侧边缘时,定位孔2382可以设置在敞开侧237下侧边缘,当固定孔2381设置在敞开侧237下侧边缘时,定位孔2382可以设置在敞开侧237上侧边缘,如此可以使算力板210上下侧受力更加均匀,使算力板210的安装固定更加稳定牢固。另外,通过定位和固定的组合方式,可以使得插拔件210a的安装方式简单方便,而且固定可靠,也可以减少紧固件210c的数量,降低拆卸难度。

结合图30和图31,挡板28可以将第一容纳空间231的敞开侧237进行封盖,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将第一容纳空间231进行密封,使第一容纳空间231处于相对封闭状态,进而可以防止外界异物进入第一容纳空间231而损坏算力板210,可以提高算力板21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将把手29设置在挡板28远离算力板210的一侧,如此,把手29、挡板28以及算力板210可以依次相互连接固定,共同形成算力板210的一部分,这样对把手29施加合适的力便可以对算力板210进行轻松地插拔,另外,再将挡板28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部238,从而可以实现插拔件210a以及整个算力板210的安装与拆卸,其中,把手29可以方便用户对算力板210施加外力,可以使服务器1000的结构设计更加巧妙,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算力板210和滑槽236的配合设置,对算力板210到了预导向的作用,导电销71与安装座211的设置,实现了在安装算力板210时的精确导向,多种导向配合,可以提高算力板210的安装效率和稳固性,从而可以省略多个螺钉的设置,将螺钉设置为手拧螺钉,可以实现服务器1000的无需借助外力,即可拆卸多个模块,且可以保证多个模块的安装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任一安装配合方式可以应用于任一模块中,在此不在赘述。

如图1和图30所示,第一容纳空间231可以为多个,相邻的第一容纳空间231之间设置有沿第一方向(例如,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隔板239,隔板239可以使各个第一容纳空间231相互独立,隔板239可以由具有良好散热性与阻燃性的材料制成,不仅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算力板210的温度,提高算力板210的可靠性,可以防止当某一第一容纳空间231中的算力板210温度过高时,而影响另一第一容纳空间231的算力板210,进而可以提高服务器10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器1000的其他构成例如电感模块和mos管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被构造成框架结构,所述壳体内至少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二容纳空间适于装配电源模块;

多个算力板,所述多个算力板沿第一方向并列地设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容纳空间内,每个所述算力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每个算力板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三容纳空间内;

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壳体的第四容纳空间内;

电连接板,所述电连接板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算力板、所述电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分别与所述电连接板相连,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电连接板向所述算力板供电,所述供电模块通过所述电连接板向所述控制模块供电;以及

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至少对所述多个算力板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电源模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算力板的延伸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每个所述电源模块适于向2-4个所述算力板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算力板设有降压电路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被构造成将外部接入的第一交流电的第一交流电压转化成直流电后供给所述降压电路模块,所述降压电路模块将所述直流电降压后向所述算力板上的算力芯片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转化后的所述直流电的第一直流电压为48v,所述直流电经所述算力板的所述降压电路模块降压后的第二直流电压为12v。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将外部的第二交流电的第二交流电压转化成12v的第三直流电压后给控制模块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流电压和第二交流电压的取值范围为220v-380v。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板体、设在所述控制板体的一端的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第一控制信号接口和第二控制信号接口,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接口适于与所述电连接板的第一端口连接以实现信号连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接口适于与所述电连接板的第二端口连接以传输电流;

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的两侧具有滑动条,所述控制板体的两侧设有滑道,所述控制板体通过所述滑动条在所述滑道内的滑动实现在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内的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供电板体、设在所述供电板体的一端的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第一电流接口和第二电流接口,所述第一电流接口适于与所述电连接板的第三端口连接以接入外部电压,所述第二电流接口适于与所述电连接板的第四端口连接以传输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算力板、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供电模块均位于所述电连接板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算力板的延伸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板包括:

pcb基板,所述pcb基板上具有分别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的两个接触区域,每个所述接触区域的两侧面分别具有适于与导体接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面,每个所述接触区域内具有多个通孔;

第一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层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面上;

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设在所述通孔内且电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层;

第一导电条,所述第一导电条固定至所述第一导电层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条适于连接所述电源模块;

第二导电条,所述第二导电条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层且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条与所述算力板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导电层均被构造成镀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面上的导电薄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层被构造成镀在所述通孔侧壁上的导电薄膜,或由穿过所述通孔的导电材料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基板上还具有螺钉孔,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pcb基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多个通孔环绕所述螺钉孔设置,所述通孔与所述螺钉孔的直径比的范围在1/10-1/100。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条包括:

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层连接;

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所述电源模块相连;

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构造为l形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垂直相连。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板还包括:

两个导电连接板,所述两个导电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接触区域的第二导电条连接以分别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每个导电连接板上均设有多个导电销,两个导电连接板上的导电销一一对应构成多对导电销,每对所述导电销与每个所述算力板一一对应且电连接以对所述算力板进行供电;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在两个导电连接板之间以避免连接电源正极和负极的导电连接板之间短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电连接板在所述pcb基板的长度方向上平行且在所述pcb基板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开预定间隙,在每个导电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上,多个所述导电销均匀间隔布置;

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电连接板的正极。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算力板的朝向所述电连接板的一端具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设置第一配合件,所述导电销与所述第一配合件可拆卸地配合以连接或断开所述算力板的供电通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内设置卡勾和卡槽中的其中一种,所述导电销上设有卡勾和卡槽中的另一种,通过卡勾和卡槽的配合实现所述算力板与所述导电销之间的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上具有朝向所述安装孔轴线凸出的簧片,所述导电销形成为圆柱体,所述导电销插入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簧片止抵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的两端均固定至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簧片的中部朝向所述安装孔的轴线凸出。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的一端固定至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上,且另一端翘起。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还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安装孔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圆孔与所述安装孔可以贯通所述安装座,其中所述圆孔孔径大于所述导电销直径小于所述安装孔孔径。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算力板包括:

算力板板体,所述算力板板体上设有算力芯片;

挡板,所述挡板设在所述算力板板体的远离所述电连接板的一端,所述挡板被构造成所述算力板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后所述挡板封闭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开口;

把手,所述把手设在所述挡板的远离所述电连接板的一侧。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分布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壳体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相连通的敞开侧,所述壳体在所述敞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固定部;

所述算力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上,所述算力板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分别配合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顶部和底部的所述滑槽内,所述算力板的一端设有插拔件,所述插拔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且至少部分地封盖所述敞开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位于所述敞开侧一侧边缘的固定孔以及设于敞开侧另一侧边缘的定位孔,所述插拔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固定孔处,所述插拔件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

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为多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之间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隔板。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算力板板体还包括对所述算力芯片进行散热的散热片,所述算力板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一容纳空间内且朝向所述壳体的前侧可滑动,所述散热模块设在所述壳体的后端且位置与所述算力板对应,所述散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风扇以对算力板散热。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算力板还包括降压电路模块,所述降压电路模块设在所述算力板板体上且与所述算力芯片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算力板的延伸方向;

所述散热模块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冷却板,所述第一冷却板设在所述降压电路模块上;

水冷板,所述水冷板设在所述算力板板体的一侧表面上;

至少一条热管,所述热管设在所述算力板板体上,且一端搭在所述第一冷却板上且另一端搭在所述水冷板上。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却板包括在降压电路模块上间隔布置的多个,每个第一冷却板对应于至少一条热管。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却板包括一个,所有所述热管的一端均搭在所述第一冷却板上。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冷却板,所述第二冷却板设在水冷板的背离所述算力板板体的一侧表面上,所有所述热管的另一端均搭在所述第二冷却板上。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的至少一个上具有至少一条长槽,所述长槽适于容纳所述热管的一部分。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均为铝合金板。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模块与所述第一冷却板之间设有可调整所述第一冷却板的高度的导热凝胶。

36.根据权利要求29-35中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热管包括:

搭在所述水冷板一侧的第一热管段;

搭在所述第一冷却板一侧的第二热管段,所述第二热管段与所述算力板板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热管段与所述算力板板体的距离;

连接管段,所述连接管段连接在所述第一热管段和所述第二热管段之间以形成台阶结构。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段的高度h和所述连接管段的水平长度l的关系满足:

1/20≤h/l≤1/2。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管段与所述连接管段之间、所述第二热管段与所述连接管段之间均弧形过渡,所述弧形半径大于等于所述热管的直径的两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服务器,服务器包括:壳体、多个算力板、控制模块、供电模块、电连接板以及散热模块,其中第二容纳空间适于装配电源模块;多个算力板设在壳体内的第一容纳空间内,每个算力板可滑动地设在第一容纳空间内;控制模块可滑动地设在壳体的第三容纳空间内,供电模块可滑动地设在壳体的第四容纳空间内,算力板、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分别与电连接板相连,电源模块通过电连接板向算力板供电,供电模块通过电连接板向控制模块供电。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服务器,实现了服务器的模块化设置,服务器结构简单且整齐,有利于算力板和多个模块可以单独拆装及维修。此外,可以实现服务器的双电路供电。

技术研发人员:舒建军;杨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硅基远航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