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控制装置及微小液滴释放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6-05  66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释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控制装置及微小液滴释放设备。



背景技术:

微小液滴释放设备在释放某些液体时,为了提高液体的流动性,需要对承载液体的流道或喷嘴装置进行加热。目前的,加热控制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使用和拆卸维护,且需开发功能全且可独立调试的温度控制盒,制作成本高。在微小液滴释放设备上具体应用时,温度控制盒和微小液滴释放设备的主体控制盒需要同时调试,大大增加了调试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加热控制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安装使用和拆卸维护。

作为同一个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微小液滴释放设备,可降低调试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热控制装置,包括基座和罩设在所述基座上的防护罩,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加热并对加热温度进行监测的加热监测单元,所述防护罩或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与外界实现电信号传输的插接单元,所述插接单元的插接端露出所述防护罩,所述加热监测单元与所述插接单元电连接;

或者,所述加热控制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加热并对加热温度进行监测的加热监测单元和用于与外界实现电信号传输的插接单元,所述加热监测单元与所述插接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基座包括加热块和与所述加热块固定连接的连接块。

进一步,所述插接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连接块上的pcb板,所述pcb板上集成有插接件;所述加热监测单元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pcb板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所述插接单元包括插接件,所述插接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上,所述加热监测单元与所述插接件电连接;

当所述基座上罩设有所述防护罩时,所述插接件还可选择地设置在所述防护罩上。

进一步,所述加热块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u形槽口;

所述连接块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所述加热监测单元包括与所述加热块连接的加热元件和感温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感温元件均与所述插接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热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插接单元电连接的控制盒。

进一步,所述控制盒与所述插接单元通过线缆连接,所述线缆的一端通过橡胶紧固套固定在所述控制盒上,所述线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插接单元相适配的插接结构,且所述线缆通过压线结构与所述控制盒内的电路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小液滴释放设备,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流道;还包括上述的加热控制装置,所述控制盒集成在所述主体上且与所述主体的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基座与所述流道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控制装置,包括基座和罩设在基座上的防护罩,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加热并对加热温度进行监测的加热监测单元,防护罩或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实现电信号传输的插接单元,插接单元的插接端露出防护罩,加热监测单元与插接单元电连接,或者,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加热监测单元和插接单元。该加热控制装置结构简单且便于安装使用和拆卸维护;加热控制装置中的控制盒无需具备独立调试功能,也无需单独定制,降低了制作成本。

微小液滴释放设备具体使用时,需要将加热控制装置中的控制盒集成在主体上且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将基座与流道固定以进行热量的传递;由于控制盒与控制单元可进行数据通信,因此可将加热控制处理逻辑集成在控制单元内,调试时无需调试控制盒,简化了调试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热控制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连接块与pcb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加热控制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加热控制装置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微小液滴释放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主体与加热控制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11-加热块,111-u形槽口,12-连接块,121-安装孔,122-限位结构,2-防护罩,21-螺钉,3-pcb板,4-插接件,5-加热元件,6-感温元件,7-控制盒,71-橡胶紧固套,8-线缆,9-主体,91-流道,92-紧固螺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由图1至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热控制装置,包括基座1和罩设在基座1上的防护罩2,基座1上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加热并对加热温度进行监测的加热监测单元,防护罩2或基座1上设置有用于与外界实现电信号传输的插接单元,插接单元的插接端露出防护罩2;加热监测单元与插接单元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基座1包括加热块11和与加热块11垂直且固定连接的连接块12;必要时也可在加热块11与连接块12之间设置隔热件,阻止热量的传递。其中,加热块11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上设有u形槽口111;连接块12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上设有安装孔121;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本实施例中,插接单元包括固定在连接块12上的pcb板3,pcb板3上集成有插接件4,防护罩2设置有与插接件4相适配的避让口,供其插接端露出防护罩2(所谓露出是指,插接端暴露在外以便于与其它插接件插接;即插接端的上端面伸出避让口,或在避让口内,或者与避让口周边的防护罩2上端面齐平)。加热监测单元包括与加热块11连接的加热元件5和感温元件6;加热元件5和感温元件6均与插接单元的pcb板3电连接;借助pcb板3实现与插接件4之间的电信号传输。加热监测单元也可以采用加热和感温功能集成在一体的加热感温器。

本实施例中,防护罩2上设置有用于将防护罩2、pcb板3和连接块12三者固定连接的连接件(优选螺钉21)。为了防止pcb板3固定后发生窜动或偏转,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块12上还增加了用于对pcb板3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122,该限位结构122呈倒l形,利用两个垂直的面对pcb板3进行两个方向运动和转动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加热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插接单元(插接件4)电连接的控制盒7(参见图6,使用时与主体9的控制单元电连接,以进行数据的传输)。控制盒7与插接件4通过线缆8连接,线缆8的一端通过橡胶紧固套71固定在控制盒7上,线缆8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插接单元(插接件4)相适配的插接结构(插接件),且线缆8通过压线结构与控制盒7内的电路板电连接。该控制盒7无需复杂的运算处理功能和调试功能,只需能进行信号的传输即可,因此制作成本低。且,控制盒7利用插接结构与插接单元进行连接,可反复拆装,便于后期维护。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插接单元,下面仅针对不同之处进行详细阐述。

由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插接单元包括插接件4,插接件4固定在防护罩2上,插接件4的插接端露出防护罩2,加热监测单元中的加热元件5和感温元件6通过引线直接与插件件4的相应针脚电连接。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插接单元,下面仅针对不同之处进行详细阐述。

由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插接单元包括插接件4,该插接件4固定在连接块12上,防护罩2上设有供插接件4的插接端露出的避让口,加热监测单元中的加热元件5和感温元件6通过引线直接与插件件4的相应针脚电连接。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省略了防护罩2;插接单元和加热监测单元均设置于基座上。

实施例五:

由图6至图8共同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小液滴释放设备,包括主体9和设置在主体9上的流道91;还包括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公开的加热控制装置,加热控制装置中的控制盒7集成在主体9上且与主体9的控制单元电连接。基座1中的加热块11与流道91固定连接;连接块12借助安装孔121和螺栓与流道91上方的主体9固定连接。其中,流道91的端部螺装有紧固螺栓结构92,紧固螺栓结构92的杆部与加热块11的u形槽口111相适配,旋钮紧固螺栓结构92使加热块11与流道91固定。

将加热控制逻辑置入控制单元内,调试时仅调试控制单元,无需调试控制盒7,可大大简化调试过程,控制盒7仅用于接收控制单元控制和输出的信号,并通过内部处理(简单的数据处理,例如数字量/模拟量转换),将信号传递给加热元件5,同时接收感温元件6的反馈信号,并通过内部处理后,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单元,实现加热块11的加热控制。

具体安装使用过程为:

将加热控制装置中的加热块11利用紧固螺栓结构92固定到流道91上;连接块12固定到流道91上方的主体9上。

将控制盒7通过螺钉集成在主体9上,将线缆8上的插接件与插接单元中的插接件4插接;控制盒7接收主体9的控制单元输出的温度控制信号,并将信号处理后通过线缆8传送到插接件4,加热元件5开始工作,同时感温元件6实时将温度反馈给控制盒7和控制单元,实现加热温度控制

拆卸过程:

将线缆8上的插接件从插接单元中的插接件4中拔出,将加热块11与流道91连接的紧固螺栓结构92松开,并将连接块12与主体9连接的螺栓松开,即刻将基座1与主体9分离开,控制盒7无需进行拆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便于安装使用和拆卸维护;加热控制装置中的控制盒无需具备独立调试功能,也无需单独定制,降低了制作成本并可简化了调试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罩设在所述基座上的防护罩,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加热并对加热温度进行监测的加热监测单元,所述防护罩或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与外界实现电信号传输的插接单元,所述插接单元的插接端露出所述防护罩,所述加热监测单元与所述插接单元电连接;

或者,所述加热控制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加热并对加热温度进行监测的加热监测单元和用于与外界实现电信号传输的插接单元,所述加热监测单元与所述插接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加热块和与所述加热块固定连接的连接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连接块上的pcb板,所述pcb板上集成有插接件;所述加热监测单元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pcb板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单元包括插接件,所述插接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块上,所述加热监测单元与所述插接件电连接;

当所述基座上罩设有所述防护罩时,所述插接件还可选择地设置在所述防护罩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块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u形槽口;

所述连接块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监测单元包括与所述加热块连接的加热元件和感温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感温元件均与所述插接单元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插接单元电连接的控制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所述控制盒与所述插接单元通过线缆连接,所述线缆的一端通过橡胶紧固套固定在所述控制盒上,所述线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插接单元相适配的插接结构,且所述线缆通过压线结构与所述控制盒内的电路板电连接。

10.一种微小液滴释放设备,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流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控制装置,所述控制盒集成在所述主体上且与所述主体的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基座与所述流道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控制装置及微小液滴释放设备,加热控制装置包括基座和罩设在基座上的防护罩,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加热并对加热温度进行监测的加热监测单元,防护罩或基座上设置有用于与外界实现电信号传输的插接单元,插接单元的插接端露出防护罩,加热监测单元与插接单元电连接;或者,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有电连接的加热监测单元和插接单元。微小液滴释放设备,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上的流道和加热控制装置,加热控制装置中的控制盒集成在主体上且与主体的控制单元电连接;基座与流道固定连接。本实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安装使用和拆卸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杰;罗金龙;杨宝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