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壳背夹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6-05  61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板电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壳背夹结构。



背景技术:

平板电脑也叫便携式电脑,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它拥有的触摸屏允许用户通过触控笔或数字笔来进行作业而不是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用户可以通过内建的手写识别、屏幕上的软键盘、语音识别或者一个真正的键盘实现输入,平板电脑表面套设的防护壳单纯的为软壳或硬壳;

然而现有的平板电脑保护壳的功能单一,不便于对移动电源进行夹持固定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平板电脑保护壳的功能单一,不便于对移动电源进行夹持固定使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壳背夹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壳背夹结构,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固定槽,两个固定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背夹板,两个第一背夹板的顶部均设有第二背夹板,两个第二背夹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调节杆,两个第一背夹板的顶部均开设有弹簧槽,调节杆滑动安装在对应的弹簧槽内,两个调节杆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弹簧槽的底部内壁上,连接板上设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两个第一背夹板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丝杆、蜗轮、蜗杆、调节块和两个齿条,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固定块上,两个固定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固定孔,两个齿条分别滑动安装在固定孔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孔内转动安装有齿轮,两个齿条均与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丝杆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丝杆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固定槽的两侧内壁上,丝杆上固定套设有蜗轮,固定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蜗轮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丝杆发生转动,使得丝杆带动固定块移动。

优选的,所述通孔内转动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蜗杆,蜗轮与蜗杆相啮合,固定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调节块。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齿轮上固定安装有转动块,转动块转动安装在转动槽内。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丝杆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连接槽内,丝杆在连接槽内转动,可稳定丝杆转动时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通过拉动两个第二背夹板,调节杆拉动对应的弹簧,即可将第二背夹板和第一背夹板之间展开,将移动电源放置在保护壳的后侧,松开两个第二背夹板,两个第二背夹板和两个第一背夹板可对移动电源夹持,再转动调节块,蜗轮带动蜗杆转动,固定块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带动齿轮转动,齿条带动对应的固定块移动,两个第一背夹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两个第一背夹板带动两个第二背夹板对移动电源的两侧进行夹持固定,可对不同尺寸的移动电源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该保护壳的功能实用,便于对移动电源进行夹持固定使用,且通用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壳;2、连接板;3、固定槽;4、固定块;5、第一背夹板;6、弹簧;7、调节杆;8、第二背夹板;9、丝杆;10、蜗轮;11、蜗杆;12、调节块;13、齿条;14、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除非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参照图1-3,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壳背夹结构,包括保护壳1,保护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固定槽3,两个固定槽3内均滑动安装有固定块4,两个固定块4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背夹板5,两个第一背夹板5的顶部均设有第二背夹板8,两个第二背夹板8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调节杆7,两个第一背夹板5的顶部均开设有弹簧槽,调节杆7滑动安装在对应的弹簧槽内,两个调节杆7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弹簧6,弹簧6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弹簧槽的底部内壁上,连接板2上设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两个第一背夹板5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包括丝杆9、蜗轮10、蜗杆11、调节块12和两个齿条13,齿条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固定块4上,两个固定槽3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固定孔,两个齿条13分别滑动安装在固定孔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孔内转动安装有齿轮14,两个齿条13均与齿轮14啮合。

本实施例中,固定块4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丝杆9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丝杆9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固定槽3的两侧内壁上,丝杆9上固定套设有蜗轮10,固定槽3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蜗轮10带动蜗杆11转动,蜗杆11带动丝杆9发生转动,使得丝杆9带动固定块4移动。

本实施例中,通孔内转动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蜗杆11,蜗轮10与蜗杆11相啮合,固定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调节块12。

本实施例中,固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齿轮14上固定安装有转动块,转动块转动安装在转动槽内。

本实施例中,固定槽3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丝杆9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连接槽内,丝杆9在连接槽内转动,可稳定丝杆9转动时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拉动两个第二背夹板8,第二背夹板8带动对应的调节杆7移动,调节杆7拉动对应的弹簧6,弹簧6发生弹性形变,即可将第二背夹板8和第一背夹板5之间展开,将移动电源放置在保护壳1的后侧,松开两个第二背夹板8,因为弹簧6的弹性作用带动第二背夹板8复位,两个第二背夹板8和两个第一背夹板5可对移动电源夹持,再转动调节块12,调节块12带动固定杆转动,使得固定杆带动蜗轮10转动,蜗轮10带动蜗杆11转动,蜗杆11带动丝杆9发生转动,使得丝杆9带动固定块4移动,固定块4带动齿条13移动,齿条13带动齿轮14转动,齿轮14带动另一个齿条13移动,齿条13带动对应的固定块4移动,固定块4在对应的固定槽3内滑动,固定块4带动对应的第一背夹板5移动,两个第一背夹板5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两个第一背夹板5带动两个第二背夹板8对移动电源的两侧进行夹持固定,可对不同尺寸的移动电源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获得的技术进步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该保护壳1的功能实用,便于对移动电源进行夹持固定使用,且通用性较好。


技术特征:

1.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壳背夹结构,包括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固定槽(3),两个固定槽(3)内均滑动安装有固定块(4),两个固定块(4)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背夹板(5),两个第一背夹板(5)的顶部均设有第二背夹板(8),两个背夹板(8)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调节杆(7),两个第一背夹板(5)的顶部均开设有弹簧槽,调节杆(7)滑动安装在对应的弹簧槽内,两个调节杆(7)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弹簧(6),所述弹簧(6)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弹簧槽的底部内壁上,连接板(2)上设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两个第一背夹板(5)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壳背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丝杆(9)、蜗轮(10)、蜗杆(11)、调节块(12)和两个齿条(13),齿条(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固定块(4)上,两个固定槽(3)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固定孔,两个齿条(13)分别滑动安装在固定孔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孔内转动安装有齿轮(14),两个齿条(13)均与齿轮(14)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壳背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4)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丝杆(9)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丝杆(9)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固定槽(3)的两侧内壁上,丝杆(9)上固定套设有蜗轮(10),固定槽(3)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壳背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转动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蜗杆(11),蜗轮(10)与蜗杆(11)相啮合,固定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调节块(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壳背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齿轮(14)上固定安装有转动块,转动块转动安装在转动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壳背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3)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丝杆(9)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连接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板电脑领域,尤其是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壳背夹结构,针对现有平板电脑保护壳的功能单一,不便于对移动电源进行夹持固定使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固定槽,两个固定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背夹板,两个第一背夹板的顶部均设有第二背夹板,两个第二背夹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调节杆,两个第一背夹板的顶部均开设有弹簧槽,调节杆滑动安装在对应的弹簧槽内,两个调节杆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弹簧。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该保护壳的功能实用,便于对移动电源进行夹持固定使用,且通用性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铭玄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