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6-08  52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群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



背景技术:

无人机目前已经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广泛使用,尤其是无人机集群的应用市场需求更为迫切。目前市场上无人机地面测控指挥装置,一站一机、功能单一,品种众多,各类装置兼容性差。使用时需要解决众多设备之间相互配套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协调各方资源。因此急需一种集测控、指挥、传输、通信、供电为一体的多功能装置,并且具备操控简单、灵活机动、快速部署、适应能力强等特点。中国专利cn110588487a公开了一种多机同空测控指挥车及测控方法,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一、测控天线采用折叠铰链结构裸露于舱顶,缺少必要的防护风吹日晒会加速天线材料的老化,雨雪过后难免造成接口腐蚀、断路;二、单台发电机供电,虽配备ups电源但应急供电时间有限,发电机故障后供电安全风险大;三、测控信号采用串口通信传输距离有限、速率有限、拓展性差;四、工控机采用串口收发测控数据,造成每台工控机仅能收发一架无人机的测控数据,虽配备备用工控机,但使用灵活性差、备份可靠性低;五、缺少多媒体系统,指挥功能实现效果有限;六、网络通信风险大,未实现内部通信网络和外部公共网络传输的有效物理隔离;七、测控半双工策略八路上行遥控发送完毕后接收八路下行遥测的tdma通信模式存在缺陷,单架无人机测控上下行更新一次间隔周期时间过长,测控传输频率很难提高。八、测控时序采用地面与空中两种时隙m和s,未采用卫星授时空地握手,随时间推移会产生累积误差,测控通信异常或中断后,空地两种时隙衔接错位,增加多架无人机测控收发混乱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具备一站多机、一车多用、机动部署、使用便捷等功能。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包括载车系统、方舱系统、供配电系统、多媒体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测控链路系统;

所述方舱系统与载车系统连接,所述方舱系统、多媒体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测控链路系统均与供配电系统连接,所述多媒体系统、测控链路系统均与网络通信系统连接;所述方舱系统作为设备安装、人员工作的空间;所述供配电系统用于提供电源,所述多媒体系统用于提供视频摄录存储和视频语音通话,所述网络通信系统用于舱内局域网和外部公共网络数据交互,所述测控链路系统用于对空中无人机集群遥测监视和遥控执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具备一车多用功能,载车系统可实现快速机动部署、方舱系统为设备提供安装空间为人员提供舒适工作环境,供配电系统负责提供稳定可靠电源,多媒体系统提供视频摄录存储和视频语音通话,网络通信系统负责舱内局域网和外部公共网络数据交互,测控链路系统负责对空中无人机集群遥测监视和遥控执行,可实现一站多机、集群测控功能。

(2)采用全双工测控链路、时分多址通信模式,卫星通信授时测控策略,解决了现有无人机测控点对点通信带宽窄、传输速率低、无法满足一站多机需求。

(3)本实用新型兼顾无人机测控和指挥功能,配备网络通信和多媒体设备,可连接外部空勤信息,指挥无人机集群参与有人机或其他空中飞行器构成体系作战。

附图说明

图1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系统框图。

图2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主视图。

图3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俯视图。

图4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侧视图。

图5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后视图。

图6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测控机柜图。

图7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舱体剖视图。

图8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测控链路系统框图。

图9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网络传输框图。

图10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集群时统与时隙示意图。

图11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指挥席显示器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介绍。

本实施例的一种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包括载车系统、方舱系统、供配电系统、多媒体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测控链路系统;

所述方舱系统与载车系统连接,方舱系统、多媒体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测控链路系统均与供配电系统连接,多媒体系统、测控链路系统均与网络通信系统连接;载车系统可实现快速机动部署,方舱系统为设备提供安装空间、为人员提供舒适工作环境,供配电系统负责提供稳定可靠电源,多媒体系统提供视频摄录存储和视频语音通话,网络通信系统负责舱内局域网和外部公共网络数据交互,测控链路系统负责对空中无人机集群遥测监视和遥控执行,实现一站多机、集群测控功能。

如图1-图11所示,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包括载车系统、方舱系统、供配电系统、多媒体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测控链路系统。

所述载车系统的载车底盘1与方舱系统的舱体5之间通过锁扣固定连接,实现机动部署。所述供配电系统包括电源壁盒8、备用发电机11、静音发电机12、配电箱22、ups电源29;备用发电机11、静音发电机12均固定在载车底盘1上,配电箱22、ups电源29均设置在舱体5内;市电经舱体5上的电源壁盒8接入配电箱22,静音发电机12为主发电机,系统采用市电或发电机双路电源供电,备用发电机11在静音发电机12故障时应急备份使用,ups电源29设置在舱体5内,在供电异常时提供应急电源。舱体5顶部安装顶置空调7,为舱内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结合图2、图6所示,所述测控链路系统包括测控馈线9、测控天线10、链路控制箱18、多台显示器和多台工控机23;所述链路控制箱18、多台显示器和多台工控机23均设置在舱体5内;所述工控机23与综合光端机24和网络交换机25连接;网络交换机25与串口服务器26连接,串口服务器26与链路控制箱18连接,链路控制箱18与测控天线10连接。结合图8,所述遥控指令由多台工控机23通过网口发出,先经网络交换机25,再经串口服务器26将遥控指令由网络信号转为成串口信号后,传输至链路控制箱18,经链路控制箱18编码调制后,由测控天线10以无线电波形式辐射至空中无人机。空中无人机遥测无线电波由测控天线10接收传导至链路控制箱18,经链路控制箱18解调解码后以串口信号传输至串口服务器26,再经串口服务器26将遥测信息由串口信号转为网络信号后,传输至网络交换机25,经网络交换机25再传输至工控机23,再经工控机23解析后由第一显示器17、第二显示器19和第三显示器33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以图形文字显示。

如图2、图3、图5所示,测控馈线9一端经天线壁盒16转接后连接舱内的链路控制箱18,另一端连接测控天线10;所述舱体5前端和后端均设有电动升降杆2,所述测控天线10固定在舱体5后端的电动升降杆2上;所述舱体5上部设有天线箱14和馈线箱15,分别用于存放测控天线10和测控馈线9,存储和运输时,测控馈线9存放于馈线箱15内,测控天线10存放于天线箱14内。工作时测控馈线9从馈线箱15内取出连接至测控天线10,测控天线10经支架装配到电动升降杆2的顶端。

所述网络通信系统包括串口服务器26、网络交换机25、综合光端机24、信号壁盒6;

所述舱体5上设有信号壁盒6,外部网线、外部光纤均与信号壁盒6连接;所述串口服务器26与网络交换机25连接,所述网络交换机25、信号壁盒6均与综合光端机24连接;网络交换机25、综合光端机24通过信号壁盒6经网线或光纤连接外部网络,实现舱内局域网与外部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如图6所示,所述舱体5内设有测控柜31,测控柜31台面上方装配多媒体面板20,多媒体面板20上安装网络接口、视频接口,音频接口、usb接口,串口接口,方便操作人员连接测控柜内的工控机、硬盘录像机、串口服务器、网络交换机、ip广播终端。测控柜31台面下方装配键鼠抽屉21,存储键盘和鼠标,拉出即可操作。

如图6、图8、图9所示,测控柜31内装配两台网络交换机25,两台网络交换机组建两个局域网,实现两局域网之间物理隔离。一台网络交换机25组建的局域网用于无人机遥控和遥测信息传输,另一台网络交换机25组建的局域网与外部网络连接用于无人机信息、视频图像、语音通话、空勤信息等交互传输。

所述多媒体系统包括云台摄像机3、硬盘录像机27、话筒、扬声喇叭13、ip广播终端28。所述云台摄像机3固定在舱体5前端的电动升降杆2上;所述硬盘录像机27、话筒、ip广播终端28均设置在舱体5内;所述舱体5两侧装配扬声喇叭13,满足现场指挥语音广播需求。结合图2、图6、图9所示,所述云台摄像机3通过云台螺旋线4与硬盘录像机连接,话筒和扬声喇叭13均与ip广播终端28连接;所述硬盘录像机27、ip广播终端28与网络交换机25连接;所述云台摄像机3将场区图像摄录后传输至硬盘录像机27,硬盘录像机27将场区图像存储并通过显示器33显示,硬盘录像机27与网络交换机25连接,将场区视频共享于由网络交换机25组建的局域网。外部摄影机可以通过信号壁盒6连接综合光端机24,通过外部网络实现影像远程传输。ip广播终端28与连接网络交换机25连接,在工控机23内安装ip语音视频终端软件,借助话筒、扬声喇叭13、摄影机等多媒体设备实现舱内与舱外语音和视频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舱体5外部四周装配场地灯30,舱体5内顶装部配顶灯32满足夜间作业照明需求。进一步的,结合图5、图6所示,舱体5外装配两根测控天线10,对应舱内测控柜31中的两台链路控制箱18,构成两套测控链路,一主一备提高测控安全性。

如图7所示,舱内设置六个测控席位和两个指挥席位,其中六个测控席位功能相同,互为备份。如图11所示,指挥席位显示器配置四画面矩阵界面,画面1显示空勤态势、画面2显示无人机集群态势、画面3显示场地实景、画面4显示视频语言对讲桌面,通过四画面实时显示,向指挥员提供空中、地面实景信息,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如图10所示,无人机集群同空测控链路实现多机同空方法,以九机同空为例展开说明,如一个测控席位对应多架无人机,即测控席位配置的一台工控机对应多架无人机,如1号工控机对应1、2、3号无人机,2号工控机对应4、5、6号无人机,3号工控机对应7、8、9号无人机,1、2、3号无人机的遥控指令由1号工控机通过网口依次发送至网络交换机,4、5、6号无人机的遥控指令由2号工控机通过网口依次发送至网络交换机,7、8、9号无人机的遥控指令由3号工控机通过网口依次发送至网络交换机25,9架无人机的遥控指令经网络交换机25传输至串口服务器26,由串口服务器26将网络遥控信号转换为串口遥控信号传输至链路控制箱18,链路控制箱18根据协议将9路遥控指令编码后装载至9个时隙帧内,按照时序依次为时统1、时隙1、时隙2、时隙3、时隙4、时隙5、时隙6、时隙7、时隙8、时隙9通过测控天线10以无线电波形式辐射发送至无人机。无人机收到对应的遥控数据后,下行发送自身遥测数据无线电波,经测控天线10接收后传输至链路控制箱18,链路控制箱18解码后将9架无人机的串口遥测信息发送至串口服务器26,由串口服务器26将串口遥测信息转换成遥测网络信息,发送至对应工控机23。工控机23根据协议,1号工控机解析显示1、2、3号的无人机遥测信息,2号工控机解析显示4、5、6号的无人机遥测信息,3号工控机解析显示7、8、9号的无人机遥测信息。每完成一次九架无人机测控上下行通信后,进行一次空地时统握手,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时统帧由帧头和时统帧内容组成。时隙帧由发送请求、发送遥控数据、接收缓冲、接收遥测数据和时隙缓冲组成。

无人机集群多机同空实现方法为采用一种全双工测控链路,测控链路采用时分多址通信模式,利用卫星通信授时策略,建立测控上下行时统,由时统帧建立上下行测控信号握手后,将时间分割成多个时隙,每个时隙分配给一架无人机,该架无人机在对应时隙内完成一次遥控上行和一次遥测下行,待所有无人机完成一次测控通信后,进入下一次循环,周而复始。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车系统、方舱系统、供配电系统、多媒体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测控链路系统;

所述方舱系统与载车系统连接,所述方舱系统、多媒体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测控链路系统均与供配电系统连接,所述多媒体系统、测控链路系统均与网络通信系统连接;所述方舱系统作为设备安装、人员工作的空间;所述供配电系统用于提供电源,所述多媒体系统用于提供视频摄录存储和视频语音通话,所述网络通信系统用于舱内局域网和外部公共网络数据交互,所述测控链路系统用于对空中无人机集群遥测监视和遥控执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配电系统包括电源壁盒(8)、备用发电机(11)、静音发电机(12)、配电箱(22)、ups电源(29);所述备用发电机(11)和静音发电机(12)固定在载车系统上,配电箱(22)、ups电源(29)均设置在方舱系统内;所述方舱系统上设有电源壁盒(8),用于市电与方舱系统内的配电箱(22)的供电;所述ups电源(29)在设置在方舱系统,供电异常时提供应急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控链路系统包括测控馈线(9)、测控天线(10)、链路控制箱(18)、多台显示器和多台工控机(23);

所述链路控制箱(18)、多台显示器和多台工控机(23)均设置在方舱系统内;所述工控机(23)与综合光端机(24)和网络交换机(25)连接;网络交换机(25)与串口服务器(26)连接,串口服务器(26)与链路控制箱(18)连接,链路控制箱(18)通过测控馈线(9)与测控天线(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控馈线(9)经天线壁盒(16)转接后与测控天线(10)连接,所述方舱系统后端均设有电动升降杆(2),所述测控天线(10)固定在方舱系统后端的电动升降杆(2)上;所述方舱系统上部设有天线箱(14)和馈线箱(15),分别用于存放测控天线(10)和测控馈线(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通信系统包括串口服务器(26)、网络交换机(25)、综合光端机(24)、信号壁盒(6);所述方舱系统上设有信号壁盒(6);所述串口服务器(26)与网络交换机(25)连接,所述网络交换机(25)、信号壁盒(6)均与综合光端机(24)连接;网络交换机(25)、综合光端机(24)通过信号壁盒(6)连接外部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交换机(25)为两台,两台网络交换机组建两个局域网,一台网络交换机(25)组建的局域网用于无人机遥控和遥测信息传输,另一台网络交换机(25)组建的局域网与外部网络连接用于无人机信息、视频图像、语音通话、空勤信息交互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媒体系统包括云台摄像机(3)、硬盘录像机(27)、话筒、扬声喇叭(13)、ip广播终端(28);所述云台摄像机(3)固定在方舱系统前端的电动升降杆(2)上;所述硬盘录像机(27)、话筒、ip广播终端(28)均设置在方舱系统内;所述方舱系统两侧装配扬声喇叭(13);所述云台摄像机(3)与硬盘录像机连接,话筒和扬声喇叭(13)均与ip广播终端(28)连接;所述硬盘录像机(27)、ip广播终端(28)与网络交换机(2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系统外部四周装配场地灯(30),内顶装部配顶灯(32)。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系统外装配两根测控天线(10),对应舱内测控柜(31)中的两台链路控制箱(18),构成两套测控链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人机集群测控指挥多功能车,包括载车系统、方舱系统、供配电系统、多媒体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测控链路系统。载车系统可实现快速机动部署、方舱系统为设备提供安装空间为人员提供舒适工作环境,供配电系统负责提供稳定可靠电源,多媒体系统提供视频摄录存储和视频语音通话,网络通信系统负责舱内局域网和外部公共网络数据交互,测控链路系统负责对空中无人机集群遥测监视和遥控执行,实现一站多机、集群测控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全双工测控链路、时分多址通信模式,卫星通信授时测控策略,解决了现有无人机测控点对点通信带宽窄、无法满足一站多机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卜培和;毛师彬;马岩;夏炎;张学铭;徐良海;陈刚;夏杨;繆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6.0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