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对焦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熔覆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改性技术,可用于对工件表面的破损部位进行修复,修复时,在工件表面破损位置处添加熔覆材料,再由激光熔覆头发射激光束,将熔覆材料熔化于工件表面,从而对工件的破损残缺部位进行修复。
对工件表面进行修复时,有通过机械设备对激光熔覆头进行移动,以对工件表面的不同位置进行修复,也有作业人员手动带动激光熔覆头在工件一侧移动,以对工件表面进行修复的方式。
相关技术中,激光熔覆头本体包括壳体、激光发射器以及喷头,壳体中空设置,激光发射器固定连接于壳体内壁,激光发射器发射出的激光束经过喷头发射至激光表面。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作业人员手动移动激光熔覆头本体时,不容易控制激光熔覆头本体距离工件表面的间距,导致对工件表面熔覆不均匀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将工件表面的熔覆材料熔覆的更加均匀,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包括卡接组件以及两个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所述卡接组件与用于喷射激光束的激光熔覆头本体固定连接,设所述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发射的激光面为a面,设所述激光熔覆头本体的激光发射方向为b线,所述a面朝向所述b线一侧倾斜,两个所述a面相交形成c线,且所述c线与所述b线垂直,所述b线与所述c线相交形成d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修复工件时,两个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发射出激光面a面,作业人员握持激光熔覆头本体,使得两个a面相交形成的c线坐落于工件上,从而便可确定激光熔覆头本体距离工件的位置为预先设定的位置,确定好激光熔覆头本体的位置后,作业人员移动激光熔覆头本体,在激光熔覆头本体移动的过程中,以c线坐落于工件上的位置为准,若在工件上出现两条a面的投影线,则证明激光熔覆头本体与工件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此时作业人员便需要调整激光熔覆头本体与工件之间的间距,以使得c线坐落于工件表面;通过设置两个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并使得两个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面交叉形成c线,作业人员移动激光熔覆头本体的过程中以c线为参照线,可便于作业人员判断激光熔覆头本体与工件的间距,可减小激光熔覆头本体对工件表面的熔覆温度差,从而可将工件表面的熔覆材料熔覆的更加均匀,提高了对工件的熔覆精度。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夹片、第一铰接球、第二铰接球、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一个安装套筒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紧固件,第一铰接球夹设于两个所述夹片之间,第二铰接球夹设于两个所述夹片之间,所述第一紧固件连接于两个所述夹片之间将所述夹片固定,所述第一铰接球与所述安装套筒连接、所述第二铰接球与所述卡接组件连接,所述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套设于所述安装套筒内,所述第二紧固件将所述安装套筒和所述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调整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的位置以适用于不同间距的作业时,松动第一紧固件,第一铰接球和第二铰接球便可在两个夹片之间转动,将第一铰接球和第二铰接球转动至所需位置后用第一紧固件将两个夹片固定即可;调节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时,也可松开第二紧固件后,将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沿安装套筒滑动至所需位置,最后用第二紧固件将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和安装套筒固定即可;通过设置连接组件便于作业人员调整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的位置,从而可适用于不同间距的作业,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可选的,所述夹片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球边部可伸入所述铰接孔内,所述第二铰接球边部可伸入所述铰接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铰接球和第二铰接球伸入铰接孔内,可由铰接孔对第一铰接球或第二铰接球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第一铰接球和第二铰接球在两个夹片之间窜动,可便于两个夹片将第一铰接球和第二铰接球加持的更加牢固。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旋转调节组件,所述旋转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座以及第一螺杆,所述安装座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铰接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安装套筒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转动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以进行微调时,可通过转动第一螺杆进行调整;通过设置第一螺杆和螺纹孔,可快速便捷的对一字线型激光发射器进行调整,同时可进一步提高通用性。
可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接环以及第三紧固件,所述卡接环套设于所述激光熔覆头本体外壁,所述第二铰接球与所述卡接环连接,所述第三紧固件连接于所述卡接环上将所述卡接环和所述激光熔覆头本体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接组件和激光熔覆头本体连接时,将卡接环套设于激光熔覆头本体外壁,再用第三紧固件将卡接环和激光熔覆头本体固定连接;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造价成本较低。
可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以及导向杆,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侧壁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可沿所述导向孔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卡接组件将激光熔覆头本体夹紧时,将第二连接座沿着导向杆滑动至所需位置,从而便可适用于不同型号激光熔覆头本体的加持,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可选的,所述卡接组件还包括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的间距时,转动第二螺杆,此处由于导向杆对第二连接座有导向作用,因此第二螺杆转动时便可带动第二连接座朝向第一连接座一侧运动,使得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从而可夹紧不同型号的激光熔覆头本体,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座接近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侧固接有第一柔性垫,所述第二连接座接近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侧固接有第二柔性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激光熔覆头本体夹紧时,由第一柔性垫和第二柔性垫与激光熔覆头本体接触,通过设置第一柔性垫和第二柔性垫可减少将激光熔覆头本体夹紧时发生打滑,可将激光熔覆头本体加持的更加牢固。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座侧壁和所述第二连接座侧壁均设有刻度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持激光熔覆头本体时,作业人员可根据刻度线判断是否将激光熔覆头本体夹紧于中间部位,从而可便于作业人员快速准确的将激光熔覆头本体加持于所需部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续对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的调节难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座侧壁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铰接杆、第四紧固件以及测试探针,所述铰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紧固件用于将所述铰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所述测试探针与所述铰接杆固定连接,且所述测试探针一端可伸入所述激光熔覆头本体的喷头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换激光熔覆头本体时,将激光熔覆头本体安装好以后可将测试探针转动至激光熔覆头本体的喷头处,从而可进一步便于作业人员判断激光熔覆头本体的安装位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两个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可便于作业人员判断激光熔覆头本体与工件的间距,从而可便于作业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保持激光熔覆头本体与工件的间距一致,可提高对工件的熔覆精度;
2.通过设置连接组件便于作业人员调节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的位置,可便于作业人员调整c线距离激光熔覆头本体的间距,以保证对工件的熔覆精度,其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3.通过设置旋转调节组件,可进一步便于作业人员调节激光熔覆头本体的位置,以保证对工件的熔覆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激光熔覆头本体和卡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激光熔覆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卡接组件和定位组件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激光熔覆头本体;11、壳体;12、喷头;2、卡接组件;21、卡接环;211、第一螺孔;22、第三紧固件;23、第一连接座;24、第二连接座;241、导向孔;242、第四螺孔;25、导向杆;26、第二螺杆;27、第一柔性垫;28、第二柔性垫;29、刻度线;3、连接组件;31、夹片;311、通孔;312、第二螺孔;313、铰接孔;32、第一紧固件;33、第一铰接球;34、第二铰接球;341、连接柱;35、旋转调节组件;351、安装座;3511、螺纹孔;352、第一螺杆;36、安装套筒;37、第二紧固件;4、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5、定位组件;51、铰接座;52、铰接杆;53、第四紧固件;54、测试探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激光熔覆头本体1包括壳体11、激光发射器以及喷头12,壳体11中空设置,激光发射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于壳体11内壁,喷头12与壳体1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激光发射器发射出的激光束经过喷头12发射至激光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包括卡接组件2、两组连接组件3以及两个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4,设激光熔覆头本体1的激光发射方向为b线,两组连接组件3以b线为对称轴对称设于b线两侧,两个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4以b线为对称轴对称设于b线两侧。设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4发射的激光面为a面,a面朝向b线一侧倾斜,两个a面相交形成c线,且c线与b线垂直,b线与c线相交形成d点,d点为激光熔覆头本体1喷射于工件上的作业点。
参照图1,卡接组件2包括卡接环21以及第三紧固件22,卡接环21同轴套设于激光熔覆头本体1外壁,卡接环21侧壁开设有第一螺孔211,第三紧固件22为蝶形螺丝,第三紧固件22与第一螺孔211螺纹连接,且第三紧固件22穿过第一螺孔211后与激光熔覆头本体1的壳体11外壁抵接。
连接组件3包括两个夹片31、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32、一个第一铰接球33、一个第二铰接球34、一组旋转调节组件35、一个安装套筒36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紧固件37。
参照图1和图2,第一紧固件32连接于两个夹片31之间将两个夹片31固定,任一夹片31侧壁贯穿开设有通孔311、另一夹片31侧壁贯穿开设有第二螺孔312,第一紧固件32为蝶形螺丝,第一紧固件32穿过通孔311与第二螺孔312螺纹连接。
参照图1和图2,夹片31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铰接孔313,本实施例中每一夹片31侧壁开设有两个铰接孔313,夹片31上的两个铰接孔313位于夹片31两端处,两个夹片31平行设置,两个夹片31之间形成有间隙,第一铰接球33和第二铰接球34均夹设于间隙内,且第一铰接球33位于一组铰接孔313内、第二铰接球34位于另一组铰接孔313内,第一铰接球33的直径大于铰接孔313的直径,第二铰接球34的直径大于铰接孔313的直径。
参照图1和图2,第二铰接球34外壁焊接有连接柱341,连接柱341与卡接环21侧壁螺纹连接;旋转调节组件35包括安装座351以及第一螺杆352,安装座351侧壁开设有螺纹孔3511,第一螺杆352与螺纹孔3511螺纹连接,安装座351与第一铰接球33焊接,第一螺杆352和安装套筒36焊接。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4套设于安装套筒36内,安装套筒36侧壁贯穿开设有第三螺孔,第二紧固件37为蝶形螺丝,第二紧固件37与第三螺孔螺纹连接,第二紧固件37一端可穿过第三螺孔与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4外壁抵接。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作业时,首先将激光熔覆头本体1套设于卡接环21内,再用第三紧固件22将激光熔覆头本体1抵紧。将激光熔覆头本体1固定以后,将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4套设于安装套筒36内,再拧紧第二紧固件37,直至第二紧固件37将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4抵紧,将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4安装好之后便可调整连接组件3,直至使得两个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4发射出的激光面相交形成的c线照射于工件上,且激光熔覆头本体1的激光发射方向与c线垂直时,则证明已将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4的位置调整完成。将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4调整完成后,作业人员便可握持激光熔覆头本体1对工件表面的熔覆材料进行熔覆;熔覆过程中,作业人员握持激光熔覆头本体1,使得c线坐落于工件表面,作业人员握持激光熔覆头本体1移动即可。
调整连接组件3时,若需要调节第一铰接球33和第二铰接球34的角度,则松开第一紧固件32,便可对第一铰接球33和第二铰接球34进行转动,将第一铰接球33和第二铰接球34转动至所需位置后,拧紧第一紧固件32,便可将第一铰接球33和第二铰接球34固定;需要对安装套筒36进行旋转时,转动安装套筒36,安装套筒36便可带动第一螺杆352沿安装座351转动,从而便可将安装套筒36旋转。
实施例2
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卡接组件2不同,卡接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座23、第二连接座24、导向杆25以及第二螺杆26,第一连接座23和第二连接座24均呈凹字形设置,且第一连接座23的开口和第二连接座24的开口正对设置,第一连接座23接近第二连接座24的一侧内壁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有第一柔性垫27,第二连接座24接近第一连接座23的一侧内壁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有第二柔性垫28,本实施例中第一柔性垫27和第二柔性垫28的材质为硅胶;第一连接座23侧壁和第二连接座24侧壁均设有刻度线29。
参照图3和图4,导向杆25焊接于第一连接座23接近第二连接座24的一侧壁,第二连接座24侧壁贯穿开设有导向孔241,导向杆25滑动连接于导向孔241内壁,本实施例中导向孔241和导向杆25的沿垂直于导向杆25滑动方向的截面为圆形;第二螺杆26与第一连接座23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座24侧壁贯穿开设有第四螺孔242,第二螺杆26穿过第四螺杆且与第四螺孔242螺纹连接,第四螺孔242的轴线、第二螺杆26、导向孔241以及导向杆25的轴线平行设置。
参照图3和图4,第二连接座24侧壁设有定位组件5,定位组件5包括铰接座51、铰接杆52、第四紧固件53以及测试探针54;铰接座51焊接于第一连接座23侧壁,铰接座51侧壁开设有铰接孔313,铰接杆52侧壁焊接有铰接轴,铰接轴转动连接于铰接孔313内壁,第四紧固件53为蝶形螺丝,第四紧固件53穿过铰接座51与铰接轴螺纹连接;测试探针54焊接于铰接杆52侧壁,且测试探针54一端可伸入激光熔覆头本体1的喷头12处。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将激光熔覆头本体1与卡接组件2连接时,转动第二螺杆26,第二螺杆26转动时带动第二连接座24朝向第一连接座23一侧运动,第二连接座24朝向第一连接座23一侧运动时便可将激光熔覆头本体1夹紧。
激光熔覆头本体1受到损坏需要更换时,首先松开第四紧固件53,将测试探针54转动至旧的激光熔覆头本体1的喷嘴处,再用第四紧固件53将测试探针54固定;将测试探针54固定后,拆除旧的激光熔覆头本体1,并将新的激光熔覆头本体1,安装新的激光熔覆头本体1时以测试探针54的指示点为依据,便于作业人员快速便捷的将新的激光熔覆头本体1安装到位,可减少对连接组件3的调试过程,将新的激光熔覆头本体1安装后,将测试探针54转动至远离激光熔覆头本体1的喷头12一侧,并用第四紧固件53将测试探针54固定。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接组件(2)以及两个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4),所述卡接组件(2)与用于喷射激光束的激光熔覆头本体(1)固定连接,设所述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4)发射的激光面为a面,设所述激光熔覆头本体(1)的激光发射方向为b线,所述a面朝向所述b线一侧倾斜,两个所述a面相交形成c线,且所述c线与所述b线垂直,所述b线与所述c线相交形成d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两个夹片(31)、第一铰接球(33)、第二铰接球(34)、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32)、一个安装套筒(36)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紧固件(37),第一铰接球(33)夹设于两个所述夹片(31)之间,第二铰接球(34)夹设于两个所述夹片(31)之间,所述第一紧固件(32)连接于两个所述夹片(31)之间将所述夹片(31)固定,所述第一铰接球(33)与所述安装套筒(36)连接、所述第二铰接球(34)与所述卡接组件(2)连接,所述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4)套设于所述安装套筒(36)内,所述第二紧固件(37)将所述安装套筒(36)和所述一字线型红外激光器(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31)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铰接孔(313),所述第一铰接球(33)边部可伸入所述铰接孔(313)内,所述第二铰接球(34)边部可伸入所述铰接孔(313)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还包括旋转调节组件(35),所述旋转调节组件(35)包括安装座(351)以及第一螺杆(352),所述安装座(351)侧壁开设有螺纹孔(3511),所述第一螺杆(352)与所述螺纹孔(3511)螺纹连接,所述安装座(351)与所述第一铰接球(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352)和所述安装套筒(3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2)包括卡接环(21)以及第三紧固件(22),所述卡接环(21)套设于所述激光熔覆头本体(1)外壁,所述第二铰接球(34)与所述卡接环(21)连接,所述第三紧固件(22)连接于所述卡接环(21)上将所述卡接环(21)和所述激光熔覆头本体(1)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座(23)、第二连接座(24)以及导向杆(25),所述第一连接座(23)与所述导向杆(2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24)侧壁开设有导向孔(241),所述导向杆(25)可沿所述导向孔(241)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2)还包括第二螺杆(26),所述第二螺杆(26)与所述第一连接座(2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杆(26)与所述第二连接座(24)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23)接近所述第二连接座(24)的一侧固接有第一柔性垫(27),所述第二连接座(24)接近所述第一连接座(23)的一侧固接有第二柔性垫(28)。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23)侧壁和所述第二连接座(24)侧壁均设有刻度线(29)。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激光熔覆头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座(24)侧壁设有定位组件(5),所述定位组件(5)包括铰接杆(52)、第四紧固件(53)以及测试探针(54),所述铰接杆(52)与所述第二连接座(24)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紧固件(53)用于将所述铰接杆(52)与所述第二连接座(24)固定,所述测试探针(54)与所述铰接杆(52)固定连接,且所述测试探针(54)一端可伸入所述激光熔覆头本体(1)的喷头(12)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