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及噪声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缆式恒流源。
背景技术:
恒流源是输出电流保持恒定的电流源,理想的恒流源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不因负载(输出电压)变化而改变;不因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内阻为无限大(以使其电流可以全部流出到外面)。能够提供恒定电流的电路即为恒流源电路,又称为电流反射镜电路。
现有的恒流源体积较大,实现的功能单一,只可适应恒定电压,适用性不强。ic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必须由外界提供电源才能工作,它要求的电源就是恒流源,而现有的恒流源由于体积、功能等存在局限性,使用极其不便。另外,ic压电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被测交流振动加速度信号叠加在8-2v直流偏压上,不便为用户直接采用,使用不便利、使用效果不佳。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体积大,使用不便利、使用效果不佳,且存在很大局限性的问题的恒流源使得传感器使用过程更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线缆式恒流源,以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体积大,使用不便利、使用效果不佳,且存在很大局限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包括:
电缆,用于与电源连接;
恒流控制组件,与所述电缆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所述恒流控制组件为圆柱形;
连接头,与所述恒流控制组件连接,用于与传感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恒流控制组件包括:
主控模块,与所述电缆电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
壳体,设有容纳腔,所述主控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壳体一端与所述连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缆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
转换座,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和所述连接头连接;
外壳,分别与所述转换座和所述电缆连接;
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外壳和所述电缆连接,用于将所述电缆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上。
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包括:
恒流模块,分别与所述电缆和所述连接头电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
存储模块,分别与所述恒流模块和所述电缆连接,用于信息的提取与存储。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电缆之间设有护套。
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将所述主控模块完全覆盖。
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上设有多个外接电线,所述外接电线穿过所述防水层分别与所述连接头和所述电缆连接,所述外接电线与所述防水层之间通过防水垫圈进行密封。
优选地,所述转换座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与所述主控模块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头为bnc插座,且与所述转换座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外径为5-25mm。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可以用于内装ic的压电加速度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紧凑的设计理念,将恒流源与连接线缆设置成一体,同时其恒流控制组件采用高集成、微小的电气元件使得其整体体积小,整体外形尺寸相应的设置为厘米级别,体积变小、整体性更好,使用过程中其较小的体积以及其圆柱体的外形可以在较小的空间进行固定,占用空间小、安装收纳方便,使用局限性小。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恒流源体积大,导致使用不便利、使用效果不佳,且存在很大局限性的问题,结构简单,作用效果显著,适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的恒流模块的电路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的teds模块的电路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的电路框图。
图中:
1、恒流控制组件;2、电缆;3、连接头;4、螺栓;11、主控模块;12、壳体;13、外接电线;121、容纳腔;122、转换座;123、外壳;124、连接组件;125、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种线缆式恒流源包括电缆2、恒流控制组件1和连接头3,其中电缆2用于与电源连接实现为恒流控制组件1供电,与信号处理设备电连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恒流控制组件1与电缆2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恒流控制组件1为圆柱形;连接头3与恒流控制组件1连接,用于与传感器电连接。
电缆2可以为多芯线,恒流控制组件1将直流电压逆变为恒定电流并输出,其电气元件采用高集成、微小型电气元件,体积小,同时采用圆柱形的外形设计使得其整体体积更小,且与线缆从外观上看起来相似,造型美观,整体效果更好;连接头3用于连接传感器和恒流控制组件1,将恒流控制组件1产生的恒定电流传输至传感器,供传感器工作。连接头3可以为bnc插座,且与恒流控制组件1的壳体12可拆卸连接。bnc插座为传感器配套的专用插座,可以实现bnc输入,连接头3也可以为其他型号,实用性更强。在此,只要能够实现上述连接头3相关性能作用的均在本申请文件保护的范围之内。
现有的恒流源体积为2cm×2cm,其供电方式为固定电压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线缆式恒流源采用紧凑的设计理念,将恒流源与连接线缆设置成一体,同时恒流控制组件1的外形尺寸设置为厘米级别,体积更小、整体性更好,使用过程中其较小的体积以及圆柱体的整体外形,可以在较小的空间进行固定,占用空间小、安装收纳方便,使用局限性小。该种线缆式恒流源有效解决现在技术所存在的恒流源体积大,导致使用不便利、使用效果不佳,且存在很大局限性的问题。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恒流控制组件1包括主控模块11和壳体12,其中主控模块11与电缆2电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壳体12设有容纳腔121,主控模块11设置于容纳腔121内,壳体12一端与连接头3连接,另一端与电缆2连接。主控模块11采用高集成、微小元件实现恒流控制,使得其整体体积更小。壳体12用于容纳并保护主控模块11,同时对主控模块11进行固定,壳体12的外形尺寸与主控模块11相对应的可以设置为较小的外形,示例性的其外形可以为尺寸是φ14×90mm的圆柱筒。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2包括转换座122、外壳123和连接组件124,其中转换座122分别与主控模块11和连接头3连接;外壳123分别与转换座122和电缆2连接;连接组件124分别与外壳123和电缆2连接,用于将电缆2一端固定于外壳123上。外壳123可以为耐腐蚀的不锈钢圆柱筒,外壳123的设置可以对主控模块11起到很好的保护与防尘的作用,同时有一定的防水效果。转换座122与外壳123可拆卸连接,与主控模块11可拆卸连接。转换座122与主控模块11可以通过螺栓4连接。该种线缆式恒流源进行组装时先将主控模块11与转换座122连接,再将连接头3与转换座122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连接后将连接头3与主控模块11电连接,再将连接头3、主控模块11与转换座122一同放入容纳腔121内,通过转换座122与外壳123螺纹连接进行固定,组装过程便利。组装完成后主控模块11与外壳123之间留有一定空间,有利于进行散热,同时外壳123的金属材质也利于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24可以为螺母垫圈的组合件用于将电缆2与外壳123进行连接固定,连接组件124与电缆2之间设有护套125。护套125可以与连接组件124设置为一个整体的结构也可以单独设置,护套125可以为橡胶护套,护套125一端有固定用凸台,凸台卡合到螺母与垫圈之间进行固定。护套125对电缆2与外壳123连接端的较长一部分进行保护,使其不易产生弯折变形,保护电缆2不易损坏,同时避免电缆2与主控模块11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导致其连接部分受到损坏,从而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外壳123为外径5-25mm的圆柱筒。示例性的外壳123的外径可以为7mm,一般电缆2的直径为5mm,外壳123的7mm圆柱筒的设置使得外壳123的粗细与电缆2相近,连接设备与传感器进行使用时该种线缆式恒流源体积小、空间占用小,所以安装使用过程更便利。
在本实施例中,主控模块11包括恒流模块和存储模块,其中恒流模块分别与电缆2和连接头3电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存储模块可以为teds(transducerelectronicdatasheets转换电气数据的表格)模块,分别与恒流模块和电缆2连接,用于信息的提取与存储。
teds一般指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机,具有采集、处理、交换信息的能力,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一般智能机器人的感觉系统由多个传感器集合而成,采集的信息需要计算机进行处理,而使用智能传感器将信息分散处理,从而降低成本。与一般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具有以下三个优点:通过软件技术可实现高精度的信息采集,而且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编程自动化能力;功能多样。智能传感器在连接到数据采集系统时,被数据采集系统直接识别其具备的参数,普通传感器则不具备这个功能。
teds模块具备teds功能,可以将普通传感器变为teds智能传感器,提高测试效率。teds模块实现teds存储功能,实现信息提取和存储相关设备的出厂信息、检测信息的功能。主控模块11与电缆2连接采用三线制接线方式,三线制接线方式分为三种功能连接线,包括供电线,teds功能线,信号传输线。teds模块包括智能存储芯片,teds模块设有单独的teds功能线与智能设备连接,实现信号的智能传输,从而实现智能化。
在本实施例中,恒流模块包括宽压模块、恒流处理模块和隔离模块,其中,宽压模块通过电缆2接入电源,用于将多种电压的电源提供的电信号进行处理;恒流处理模块与宽压模块电连接,用于将宽压模块处理后的电信号转化成恒定电流;隔离模块分别与恒流处理模块和电缆2电连接。
现有的常规恒流源为24v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宽压模块实现主控模块11的直流宽压供电,低压到高压都可使用,适用更加宽的供电范围,实用性强,示例性的供电电压可以为5v-24v;隔离模块实现主控模块11高通隔直的功能,隔离模块可以为高精度电容器件,覆盖面更广,示例性的可以为100μf高精度电容,其频率达到0.1hz。
在本实施例中,宽压模块包括集成电源芯片,集成电源芯片用于实现对宽幅电压的处理。集成电源芯片为高精密微小电源芯片,宽压供电主要通过集成电源芯片来实现其主要工作,同时使宽压模块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主控模块11设有防水层,防水层将主控模块11完全覆盖。主控模块11上设有多个外接电线13,外接电线13穿过防水层分别与连接头3和电缆2连接,外接电线13与防水层之间通过防水垫圈进行密封,避免水流进入。通过防水层和防水垫圈的设置实现主控模块11的防水处理,从而达到防水效果,提高其ip(ingressprotection)防护等级,延长其使用寿命。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的结构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外壳123包括弹性层和刚性层,其中刚性层可以为耐腐蚀的金属材质,弹性层与刚性层可拆卸连接,弹性层可以为橡胶材质。弹性层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主控模块11和刚性层在该种线缆式恒流源受到较大撞击时发生缓慢变形或位移,避免受到损坏。连接组件124与外壳123之间设有防水件,防水件可以为密封垫圈,有效防止通过连接组件124与外壳123之间的缝隙往容纳腔121渗水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转换座122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和接合部,其中固定部与主控模块11连接,固定部可以为半圆形的凸台;连接部与固定部一体成型,连接部可以为中空的螺杆,连接部与外壳123螺纹连接,连接部设有使外接电线13通过的通孔,外接电线13经过通孔与连接头3连接,连接部内设有干燥层,干燥层保证容纳腔121内保持干燥环境;接合部与连接部一体成型,接合部与连接头3可拆卸连接,接合部为圆柱筒、且与外壳123之间设有密封垫圈,用于防水。该种结合部外置的设置可以使外壳123的形状与体积不受连接头3型号的影响,局限性更小,普适性更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缆(2),用于与电源连接;
恒流控制组件(1),与所述电缆(2)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所述恒流控制组件(1)为圆柱形;
连接头(3),与所述恒流控制组件(1)连接,用于与传感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控制组件(1)包括:
主控模块(11),与所述电缆(2)电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
壳体(12),设有容纳腔(121),所述主控模块(11)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21)内,所述壳体(12)一端与所述连接头(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缆(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包括:
转换座(122),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11)和所述连接头(3)连接;
外壳(123),分别与所述转换座(122)和所述电缆(2)连接;
连接组件(124),分别与所述外壳(123)和所述电缆(2)连接,用于将所述电缆(2)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壳(12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11)包括:
恒流模块,分别与所述电缆(2)和所述连接头(3)电连接,用于生成恒定电流;
存储模块,分别与所述恒流模块和所述电缆(2)连接,用于信息的提取与存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24)与所述电缆(2)之间设有护套(12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11)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将所述主控模块(11)完全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11)上设有多个外接电线(13),所述外接电线(13)穿过所述防水层分别与所述连接头(3)和所述电缆(2)连接,所述外接电线(13)与所述防水层之间通过防水垫圈进行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座(122)与所述外壳(123)可拆卸连接,与所述主控模块(11)通过螺栓(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3)为bnc插座,且与所述转换座(122)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线缆式恒流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3)的外径为5-25m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