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智能测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6-19  114


本实用新型涉及蔬菜大棚蔬菜生产领域,特别涉及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智能测控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蔬菜大棚的出现,解决了人们冬天吃新鲜蔬菜的难题。由于蔬菜大棚的相对密封,棚外白雪皑皑,棚内温暖如春,蔬菜大棚里的各种绿色蔬菜,长势喜人。蔬菜大棚中的作物长期处于相对密闭得场所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不去大棚。据农业科学资料,大气环境中的标准二氧化碳含量是330ppm,适合植物生长,由此推论,大棚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也应该是330ppm以上。大棚内植物在光照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适度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可以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因此,二氧化碳也称气肥,是不可或缺的。据研究报道,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大棚农业产量的主要矛盾。白天夜晚,受阳光的照射不同,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一天内变化很大;白天阳光照射时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气肥缺乏;夜晚,无光照时,气肥过量,会影响毒害植物,减少大棚内农作物产量。现存在的问题是,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亏缺或过量,是影响蔬菜大棚内蔬菜产量的主要因素,必须解决。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使用人工智能mcu最小系统,测量大棚内多处多点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有光照是,打开电磁气阀,给大棚内部补充二氧化碳气;在夜晚无光照时,不供气。具体实际工作中,mcu最小系统,按照日地运行规律,在时钟信号作用下,提前启动智能测控系统,维持二氧化碳浓度;中午12点前后,太阳光强烈照射时,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启动电磁气阀,多点释放气肥;实时监测二氧化碳浓度,到达最佳值后,停止释放气肥;太阳落山前,关闭电磁气阀停止,防止夜里蔬菜大棚内植物气肥过高中毒。在农业蔬菜大棚中,安装人工智能mcu最小系统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同时增加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度测量,可以保证在二氧化碳浓度不足的情况下及时补充,保证棚内蔬菜、食用菌、鲜花、中药等农产品的气肥供应,确保棚内农产品高品质高产量,提早成熟出棚上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农村蔬菜大棚,大部分还仍然停留在人为感知,人工测温控温、测湿度控湿度、测光照、添加气肥,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质量不可靠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人工操作经验基础上,借助mcu最小系统人工智能,结合科学植保理念,模仿自然界二氧化碳浓度,兼测量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度,在时钟时序下,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智能测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智能测控系统,其特征是,如图1所示,该系统装置分成气路系统和电路系统,该系统装置的模块和器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电源模块、mcu最小系统、时钟模块、触摸屏、出气嘴、电磁气阀、减压阀和储气瓶;所述气路系统,储气瓶连接减压阀,减压阀管道连接电磁气阀,电磁气阀管道连接多路出气嘴;所述电路系统,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电源模块电路连接mcu最小系统,电源模块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时钟模块、触摸屏和电磁气阀,触摸屏电连接mcu最小系统,mcu最小系统电连接触摸屏和电磁气阀。

工作原理说明: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智能测控系统,mcu最小系统,按照自然日时序循环运行规律,在时钟信号作用下,日出前提前启动智能测控系统,监测二氧化碳含量;太阳光照射时,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如低于大自然330ppm值,启动电磁气阀,在大棚多处多点释放气肥,达到大自然330ppm值1.6倍,停止;白天,日照强烈,实时监测二氧化碳浓度,随时添加气肥;太阳落山前,关闭电磁气阀停止,保持最低二氧化碳浓度,如接近大自然330ppm值,防止夜里蔬菜大棚内植物因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中毒。同时,监测大棚内部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记录下来。不断探索大棚内部植物生产的最佳条件或经验,为日后优化打好基础。该智能测控系统为自动化操作,在断电或应急状态,可人工操作。内部mcu最小系统,断电保护记忆,来电,自检再次工作。mcu最小系统采用stm15芯片,按照时序记录大棚内多处的二氧化碳浓度,补充二氧化碳气体的时间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影响大棚内农产品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含量,本实用新型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量大棚内部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代替人为感知或拼经验判断;用mcu最小系统智能控制补充二氧化碳气体,代替人工操作,同时测量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特殊状态断电,能手工操作。本实用新型,精确控制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具有节省人力,提高大棚内部蔬菜品质,提高大棚内部蔬菜总产量,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智能测控系统的气路图电路图。

图中:1、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光照度传感器,4、二氧化碳传感器,5、电源模块,6、时钟模块,7、mcu最小系统,8、触摸屏,9、出气嘴,10、电磁气阀,11、减压阀,12、储气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在山西某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实施例以该合作社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智能测控系统说明如下:该合作社蔬菜大棚约2000平米,东西长度100米,南北宽度20米;沿大棚中线,每5米,设置一个光照度传感器、一个出气嘴、一个二氧化碳传感器、一个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采用,韩国生产的mh-z14二氧化碳传感器模组、农业大棚用co2检测空气质量检测模块,输出数字信号、485通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采用一体化的温湿度传感器,一物二用,输出数字信号、485通讯。光照度传感器,采用建大仁科的产品,输出数字信号、485通讯。具体生产西红柿:电源采用12v铅蓄电池,经过模块后输出5v和3.3v,3.3v直流电源供给mcu最小系统,5v直流电源供给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时钟模块和触摸屏;mcu最小系统控制mos管栅极,12v直流电源通过mos管通断驱动电磁气阀关闭或打开,气路管道通过20个出气嘴给大棚。手工打开减压阀,保持畅通;电磁气阀打开,二氧化碳气体经气路管道到出气嘴,补充大棚内二氧化碳气体;关闭电磁气阀,停止补充。控制测量策略:按照时间顺序,日出日落或白天夜晚,分成两段。白天系统测量控制,夜晚系统休眠。

步骤1:上午7点,启动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智能测控系统,测量棚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补充二氧化碳气体达到大自然330ppm浓度。

步骤2:上午9点,启动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智能测控系统,测量棚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补充二氧化碳气体达到大自然330ppm浓度。

步骤3:中午11点到16点,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棚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同时测量棚内温度湿度和光照度,补充二氧化碳气体达到大自然1.6个330ppm浓度。

步骤4:下午18点,测量一次棚内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补充二氧化碳气体达到大自然330ppm浓度。

步骤5:19点,关闭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智能测控系统。

步骤6:按照24小时时序,重复以上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影响大棚内农产品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含量,本实用新型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量大棚内部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代替人为感知或拼经验判断;用mcu最小系统智能控制补充二氧化碳气体,代替人工操作,同时测量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特殊状态断电,能手工操作。本实用新型,精确控制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具有节省人力,提高大棚内部蔬菜品质,提高大棚内部蔬菜总产量,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特征:

1.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智能测控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装置分成气路系统和电路系统,该系统装置的模块和器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电源模块、mcu最小系统、时钟模块、触摸屏、出气嘴、电磁气阀、减压阀和储气瓶;所述气路系统,储气瓶连接减压阀,减压阀管道连接电磁气阀,电磁气阀管道连接多路出气嘴;所述电路系统,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电源模块电路连接mcu最小系统,电源模块电路连接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时钟模块、触摸屏和电磁气阀,触摸屏电连接mcu最小系统,mcu最小系统电连接触摸屏和电磁气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蔬菜大棚蔬菜生产领域,特别涉及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智能测控系统。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智能测控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装置分成气路系统和电路系统,该系统装置的模块和器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电源模块、MCU最小系统、时钟模块、触摸屏、出气嘴、电磁气阀、减压阀和储气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量大棚内部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代替人为感知或拼经验判断;用MCU最小系统智能控制补充二氧化碳气体,代替人工操作,同时测量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特殊状态断电,能手工操作;实现蔬菜大棚高效生产全过程。

技术研发人员:畅福善;杨德;孙慧霞;马紫微;邵桂荣;李永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运城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5.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3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