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骨架电泳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6-19  80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骨架电泳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左右侧围骨架总成及其组焊成整车骨架后,都需要对单片进行单独的电泳,电泳工序在电泳车间自制完成。通常,把组对焊接好的侧围骨架总成平放在电泳滑撬的框体上,并在侧围骨架四周的框架上加焊钢管的形式对侧围骨架固定。然而该方式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由于侧围骨架采用平放形式,存放数量比较少,最多只能放置5层,若放置数量过多,易造成骨架之间互相挤压产生变形。

2.由于侧围骨架平放紧密贴合,骨架表面易存在多处无法电泳,使整车电泳质量达不到工艺要求。

3.由于侧围骨架采用平放方式,会形成积液、气腔等缺陷,影响表面电泳质量。虽然在电泳过程中滑撬通过不断前后晃动来流液,但电泳液都会有残余留在钢管里,对钢管也有很大的腐蚀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骨架电泳工装,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骨架电泳工装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包括滑橇框架,滑橇框架上固定设有两列互相平行的导轨,两列导轨上分别滑动设置有下固定夹具,在两列导轨外侧的滑橇框架上滑动的设有两个支架,支架上设有上固定夹具,车辆骨架竖直设置在电泳工装上,车辆骨架中部搭接支架上,车辆骨架的底部搭接在导轨上,通过上固定夹具和下固定夹具将车辆骨架与支架和导轨固定。

进一步的,支架包括与滑橇框架滑动连接的滑轨,滑轨与导轨互相平行,滑轨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支杆,支杆上连接有承载杆,承载杆与滑轨平行,上固定夹具设置在承载杆上。

进一步的,上固定夹具包括与承载杆装配的下固定部和与车辆骨架装配的上固定部,上固定部固定在下固定部上。

进一步的,下固定部包括套接在承载杆上的下装夹板,下装夹板为朝上的u型槽,下装夹板的开口处固定连接上固定部,下装夹板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旋紧第二锁紧螺母,下装夹板套接在承载杆上,旋紧第二锁紧螺母使第二锁紧螺母与承载杆的外壁抵接,以将上固定夹具固定在承载杆上。

进一步的,上固定部包括上盖板和上装夹板,上盖板与下装夹板固定连接,上盖板为朝上的u型槽,上盖板的通槽方向与下装夹板的通槽方向垂直,上装夹板为朝下的u型槽,上装夹板的侧壁上设有卡钩,上盖板的侧壁上设有与卡钩配合的卡槽,上装夹板顶面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旋紧第三锁紧螺母,第三锁紧螺母的端部与车辆骨架抵接,使车辆骨架与承载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上固定部还包括挡板,挡板为朝上的u型槽,挡板侧壁的顶部设有向内翻折的翻边,上装夹板顶壁的两端设有豁口,挡板置于上装夹板内,翻边搭接在豁口处的上装夹板的顶壁上,第三锁紧螺母的端部与挡板接触。

进一步的,滑橇框架由多根横梁、纵梁和连接杆连接而成,滑橇框架的各边的截面呈工字形,滑轨的两端分别设有锁紧件,锁紧件滑动的固定在滑轨框架上。

进一步的,锁紧件包括套接在滑轨端部的压板,压板为朝下的u型槽,压板侧壁上分别设有固定板,压板底部的开口处设有底板,底板下方的端部分别设有隔板,两隔板分设在工字形滑橇框架的两侧,隔板下方设有托板,托板的端部延伸到滑橇框架的内部,固定板、底板、隔板和托板上相对的设置安装孔,通过紧固件将各部件固定连接,使支架滑动的固定在滑橇框架上。

进一步的,下固定夹具包括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拼合后形成朝下的u型滑动板,第一弯折板呈l型结构,第二弯折板整体呈u型结构,第二弯折板置于第一弯折板内侧,第一弯折板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旋紧第一锁紧螺母,第一锁紧螺母的端部与第二弯折板的顶壁抵接,使第二弯折板压紧车辆骨架。

进一步的,导轨为方形管结构,导轨顶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开口,第一弯折板和第二弯折板相互远离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导轨上的开口配合的滑槽,当车辆骨架搭接在导轨时,将第二弯折板和第一弯折板分别套接在导轨上,旋紧第一锁紧螺母,使车辆骨架的底部固定在导轨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将车辆骨架竖直放置,提升电泳表面的质量,使电泳漆膜厚度均匀,符合工艺标准要求,存留在车辆骨架的钢管内的电泳液能够快速流出,避免工序间的串液,减少钢管的腐蚀程度,同时,大大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电泳工序的生产节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辆骨架电泳工装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轨与下固定夹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架与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架与上固定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固定夹具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侧围骨架固定在电泳工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滑橇框架;11、横梁;12、纵梁;13、连接杆;2、导轨;21、开口;3、下固定夹具;31、第一弯折板;32、第二弯折板;33、第一锁紧螺母;4、支架;41、滑轨;42、支杆;43、承载杆;5、锁紧件;51、压板;52、底板;53、隔板;54、托板;55、紧固件;6、上固定夹具;61、下装夹板;62、第二锁紧螺母;63、上盖板;631、卡槽;64、上装夹板;641、卡钩;642、豁口;65、挡板;651、翻边;66、第三锁紧螺母;7、侧围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包括滑橇框架1,滑橇框架1上固定设有两列互相平行的导轨2,两列导轨2上分别滑动设置有下固定夹具3,在两列导轨2外侧的滑橇框架1上滑动的设有两个支架4,支架4上设有上固定夹具6,车辆骨架竖直设置在电泳工装上,车辆骨架中部搭接支架4上,并通过上固定夹具6将车辆骨架的中部与支架4固定,车辆骨架的底部搭接在导轨2上,并通过下固定夹具3将导轨2与车辆骨架的底部固定。车辆骨架竖直的设置在电泳工装上,提升电泳表面的质量,使电泳漆膜厚度均匀,符合工艺标准要求,存留在车辆骨架的钢管内的电泳液能够快速流出,避免工序间的串液,减少钢管的腐蚀程度,同时,大大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电泳工序的生产节拍。

如图1所示,支架4为工字形支架4,支架4包括与滑橇框架1滑动连接的滑轨41,滑轨41与导轨2互相平行,滑轨41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支杆42,支杆42上连接有承载杆43,承载杆43与滑轨41平行,上固定夹具6设置在承载杆43上。

为了使电泳工装可以同时固定多个车辆骨架,承载杆43上设有多个上固定夹具6,导轨2上对应的设有相同数量的下固定夹具3,如图1和图6所示,承载杆43上设有16个上固定夹具6,导轨2上设有16个下固定夹具3,上固定夹具6和下固定夹具3的数量可根据生产需要增减。

如图4-图5所示,上固定夹具6包括与承载杆43装配的下固定部和与车辆骨架装配的上固定部,上固定部固定在下固定部上。

下固定部包括套接在承载杆43上的下装夹板61,下装夹板61为开口向上的u型槽,下装夹板61的开口处固定连接上固定部,下装夹板61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旋紧第二锁紧螺母62,下装夹板61套接在承载杆43上,旋紧第二锁紧螺母62使第二锁紧螺母62与承载杆43的外壁抵接,以将上固定夹具6固定在承载杆43上。安装孔可设置在下装夹板61的底面,此时,下装夹板61的高度大于承载杆43的竖直高度,同时,安装孔也可设置在下装夹板61的侧壁上,下装夹板61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承载杆43的宽度,使下装夹板61能够在承载杆43上平移,并通过第二锁紧螺母62固定。

上固定部包括与下装夹板61固定连接的上盖板63,上盖板63为开口向上的u型槽,上盖板63的通槽方向与下装夹板61的通槽方向垂直,上固定部还包括上装夹板64,上装夹板64为开口向下的u型槽,上装夹板64的侧壁上设有卡钩641,上盖板63的侧壁上设有与卡钩641配合的卡槽631,上装夹板64顶面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旋紧第三锁紧螺母66,当车辆骨架搭接入上盖板63的通槽后,上装夹板64的卡钩641钩合在卡槽631内,旋紧第三锁紧螺母66,第三锁紧螺母66的端部与车辆骨架抵接,从而使车辆骨架与承载杆43固定连接。

为了防止锁紧螺母对车辆骨架造成损伤,上固定部还包括挡板65,挡板65为开口向上的u型槽,挡板65侧壁的顶部设有向内翻折的翻边651,上装夹板64顶壁的两端设有豁口642,挡板65置于上装夹板64内,翻边651搭接在豁口642处的上装夹板64的顶壁上,第三锁紧螺母66的端部与挡板65接触,从而对车辆骨架进行保护。

滑橇框架1由多根横梁11、纵梁12和连接杆13连接而成,滑橇框架1的各边的截面呈工字形,滑轨41的两端分别设有锁紧件5,锁紧件5滑动的固定在滑轨41框架上。如图3所示,锁紧件5包括套接在滑轨41端部的压板51,压板51为向下开口的u型槽,压板51侧壁上分别设有固定板,压板51底部的开口处设有底板52,底板52下方的端部分别设有隔板53,两隔板53分设在工字形滑橇框架1的两侧,隔板53下方设有托板54,托板54的端部延伸到滑橇框架1的内部,固定板、底板52、隔板53和托板54上相对的设置安装孔,通过紧固件55将上述部件固定连接,从而使支架4滑动的固定在滑橇框架1上。

如图2所示,导轨2为方形管结构,导轨2顶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开口21,导轨2底面通过焊接工艺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支撑杆固定在滑橇框架1上,下固定夹具3包括第一弯折板31和第二弯折板32,第一弯折板31和第二弯折板32拼合后形成开口向下的u型滑动板,第一弯折板31呈l型结构,第二弯折板32整体呈u型结构,第二弯折板32置于第一弯折板31内侧,第一弯折板31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旋紧第一锁紧螺母33,第一锁紧螺母33的端部与第二弯折板32的顶壁抵接,第一弯折板31和第二弯折板32相互远离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导轨2上的开口21配合的滑槽,当车辆骨架搭接在导轨2时,将第二弯折板32和第一弯折板31分别套接在导轨2上,旋紧第一锁紧螺母33使第一锁紧螺母33与第二弯折板32的顶壁抵接,从而使车辆骨架的底部固定在导轨2上。

车辆骨架可为侧围骨架7、前围骨架、后围骨架、单片骨架等,通过调节支架4的位置,适用于汽车行业的各种车型,适用范围广泛。

该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将车辆骨架竖直放置,提升电泳表面的质量,使电泳漆膜厚度均匀,符合工艺标准要求,存留在车辆骨架的钢管内的电泳液能够快速流出,避免工序间的串液,减少钢管的腐蚀程度,同时,大大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电泳工序的生产节拍。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橇框架(1),滑橇框架(1)上固定设有两列互相平行的导轨(2),两列导轨(2)上分别滑动设置有下固定夹具(3),在两列导轨(2)外侧的滑橇框架(1)上滑动的设有两个支架(4),支架(4)上设有上固定夹具(6),车辆骨架竖直设置在电泳工装上,车辆骨架中部搭接支架(4)上,车辆骨架的底部搭接在导轨(2)上,通过上固定夹具(6)和下固定夹具(3)将车辆骨架与支架(4)和导轨(2)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其特征在于,支架(4)包括与滑橇框架(1)滑动连接的滑轨(41),滑轨(41)与导轨(2)互相平行,滑轨(41)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支杆(42),支杆(42)上连接有承载杆(43),承载杆(43)与滑轨(41)平行,上固定夹具(6)设置在承载杆(4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其特征在于,上固定夹具(6)包括与承载杆(43)装配的下固定部和与车辆骨架装配的上固定部,上固定部固定在下固定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其特征在于,下固定部包括套接在承载杆(43)上的下装夹板(61),下装夹板(61)为朝上的u型槽,下装夹板(61)的开口处固定连接上固定部,下装夹板(61)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旋紧第二锁紧螺母(62),下装夹板(61)套接在承载杆(43)上,旋紧第二锁紧螺母(62)使第二锁紧螺母(62)与承载杆(43)的外壁抵接,以将上固定夹具(6)固定在承载杆(4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其特征在于,上固定部包括上盖板(63)和上装夹板(64),上盖板(63)与下装夹板(61)固定连接,上盖板(63)为朝上的u型槽,上盖板(63)的通槽方向与下装夹板(61)的通槽方向垂直,上装夹板(64)为朝下的u型槽,上装夹板(64)的侧壁上设有卡钩(641),上盖板(63)的侧壁上设有与卡钩(641)配合的卡槽(631),上装夹板(64)顶面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旋紧第三锁紧螺母(66),第三锁紧螺母(66)的端部与车辆骨架抵接,使车辆骨架与承载杆(4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其特征在于,上固定部还包括挡板(65),挡板(65)为朝上的u型槽,挡板(65)侧壁的顶部设有向内翻折的翻边(651),上装夹板(64)顶壁的两端设有豁口(642),挡板(65)置于上装夹板(64)内,翻边(651)搭接在豁口(642)处的上装夹板(64)的顶壁上,第三锁紧螺母(66)的端部与挡板(65)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其特征在于,滑橇框架(1)由多根横梁(11)、纵梁(12)和连接杆(13)连接而成,滑橇框架(1)的各边的截面呈工字形,滑轨(41)的两端分别设有锁紧件(5),锁紧件(5)滑动的固定在滑轨(41)框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其特征在于,锁紧件(5)包括套接在滑轨(41)端部的压板(51),压板(51)为朝下的u型槽,压板(51)侧壁上分别设有固定板,压板(51)底部的开口处设有底板(52),底板(52)下方的端部分别设有隔板(53),两隔板(53)分设在工字形滑橇框架(1)的两侧,隔板(53)下方设有托板(54),托板(54)的端部延伸到滑橇框架(1)的内部,固定板、底板(52)、隔板(53)和托板(54)上相对的设置安装孔,通过紧固件(55)将各部件固定连接,使支架(4)滑动的固定在滑橇框架(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其特征在于,下固定夹具(3)包括第一弯折板(31)和第二弯折板(32),第一弯折板(31)和第二弯折板(32)拼合后形成朝下的u型滑动板,第一弯折板(31)呈l型结构,第二弯折板(32)整体呈u型结构,第二弯折板(32)置于第一弯折板(31)内侧,第一弯折板(31)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旋紧第一锁紧螺母(33),第一锁紧螺母(33)的端部与第二弯折板(32)的顶壁抵接,使第二弯折板(32)压紧车辆骨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其特征在于,导轨(2)为方形管结构,导轨(2)顶面沿长度方向设有开口(21),第一弯折板(31)和第二弯折板(32)相互远离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导轨(2)上的开口(21)配合的滑槽,当车辆骨架搭接在导轨(2)时,将第二弯折板(32)和第一弯折板(31)分别套接在导轨(2)上,旋紧第一锁紧螺母(33),使车辆骨架的底部固定在导轨(2)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包括滑橇框架,滑橇框架上固定设有两列互相平行的导轨,两列导轨上分别滑动设置有下固定夹具,在两列导轨外侧的滑橇框架上滑动的设有两个支架,支架上设有上固定夹具,车辆骨架竖直设置在电泳工装上,车辆骨架中部搭接支架上,车辆骨架的底部搭接在导轨上,通过上固定夹具和下固定夹具将车辆骨架与支架和导轨固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骨架电泳工装将车辆骨架竖直放置,提升电泳表面的质量,使电泳漆膜厚度均匀,存留在车辆骨架的钢管内的电泳液能够快速流出,避免工序间的串液,减少钢管的腐蚀程度,同时,大大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电泳工序的生产节拍。

技术研发人员:贾炬;蔡金龙;高航行;刘大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广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3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