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一种便于组装的阳极网篮。
背景技术: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的作用;
阳极网篮在电镀工艺中,起到承载阳极金属的作用,但现有的阳极网篮体积较小,当需要放置较多阳极金属时,阳极网篮被局限承载的容量,会直接影响到承载效果,并且现有的阳极网篮大多为焊接加工,不便于进行灵活的拆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组装的阳极网篮,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于组装的阳极网篮,所述便于组装的阳极网篮包括:
网篮,所述网篮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上下排布,每一个所述网篮均包括顶钛框、中钛框和底钛框,且顶钛框、中钛框和底钛框按顺序由上往下排布,所述中钛框上下两面的左右两边缘均匀开有若干个卡槽,所述卡槽内侧贯通于中钛框内壁,且顶钛框底面和底钛框顶面左右两边缘均匀嵌接有若干个铜制卡片,所述铜制卡片的数量以及位置与卡槽相对应,且顶钛框中的所述铜制卡片与上面的所述卡槽卡接,所述底钛框中的所述铜制卡片与下面的所述卡槽卡接,且顶钛框、中钛框和底钛框表面均焊接有钛网面;
贯穿轴,所述贯穿轴位于下方所述网篮的内部一角,且贯穿轴外壁转动连接有转环,所述贯穿轴顶部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锁定柱。
优选的,所述顶钛框与底钛框通过铜制卡片分别卡接于中钛框上下两端,所述铜制卡片内端呈三角形状,且铜制卡片内端凸出于卡槽内侧。
优选的,位于下方所述网篮中的顶钛框与上方所述网篮中的底钛框相互重叠,且贯穿轴从下往上依次贯穿过相互重叠的所述顶钛框和底钛框一角,所述转环位于贯穿轴贯穿位置的外侧,且转环与顶钛框以及底钛框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定柱位于上方所述网篮中的底钛框顶部,且锁定柱顶部焊接有拧柱,所述拧柱的外径大于转环的直径。
优选的,两个所述网篮之间通过转环转动连接,且网篮前侧均开有开口。
优选的,所述中钛框中的所述钛网面内壁左右两侧均嵌接有两块连接嵌片,两个中钛框中上下对应的所述连接嵌片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外置联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操作员可通过铜制卡片将顶钛框以及底钛框组装在中钛框的上下两端,后期操作员需要将顶钛框或底钛框拆下时,可将手伸入开口,按动铜制卡片的三角端,让铜制卡片退出卡槽内侧,通过铜制卡片和卡槽即可完成顶钛框、中钛框和底钛框之间的组装以及拆卸,有效提高操作员使用的方便性;
操作员将转环从下往上依次贯穿过相互重叠的所述顶钛框和底钛框一角,接着操作员再将锁定柱拿起,拧动拧柱让锁定柱由上往下转动至贯穿轴内部,因为锁定柱的外径大于转环的直径,所以通过拧柱可挡住转环,防止转环上移掉落,这时两个网篮之间通过转环可进行旋转,用于调整两个网篮之间的角度,提高网篮的灵活性;
操作员在使用时,可根据需求来组装网篮,如果需要较大的网篮,那么操作员可将相互重叠的顶钛框和底钛框拆卸下来,并将两个网篮放置在一起,此时两个网篮相对应,通过外置联片将上下对应的两块连接嵌片连接好,两个网篮组成一个大的网篮,能够有效扩充容量,加大承载空间。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钛框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贯穿轴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结构:网篮1、顶钛框101、中钛框102、底钛框103、钛网面2、铜制卡片3、卡槽4、连接嵌片5、外置联片6、贯穿轴7、转环701、锁定柱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图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便于组装的阳极网篮,所述便于组装的阳极网篮包括:
网篮1,所述网篮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上下排布,每一个所述网篮1均包括顶钛框101、中钛框102和底钛框103,且顶钛框101、中钛框102和底钛框103按顺序由上往下排布,所述中钛框102上下两面的左右两边缘均匀开有若干个卡槽4,所述卡槽4内侧贯通于中钛框102内壁,且顶钛框101底面和底钛框103顶面左右两边缘均匀嵌接有若干个铜制卡片3,所述铜制卡片3的数量以及位置与卡槽4相对应,且顶钛框101中的所述铜制卡片3与上面的所述卡槽4卡接,所述底钛框103中的所述铜制卡片3与下面的所述卡槽4卡接,且顶钛框101、中钛框102和底钛框103表面均焊接有钛网面2;
操作员可通过铜制卡片3将顶钛框101以及底钛框103组装在中钛框102的上下两端,把铜制卡片3卡入卡槽4,且因为铜制卡片3内端呈三角形状,所以铜制卡片3与卡槽4卡接后内端会凸出于卡槽4内侧,完成网篮1的组装,后期操作员需要将顶钛框101或底钛框103拆下时,网篮1前侧均开有开口,可将手伸入开口,按动铜制卡片3的三角端,让铜制卡片3退出卡槽4内侧,再将顶钛框101或底钛框103抽出,通过铜制卡片3和卡槽4即可完成顶钛框101、中钛框102和底钛框103之间的组装以及拆卸,有效提高操作员使用的方便性;
贯穿轴7,所述贯穿轴7位于下方所述网篮1的内部一角,且贯穿轴7外壁转动连接有转环701,所述贯穿轴7顶部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锁定柱8,顶钛框101、中钛框102和底钛框103之间组装之后,位于下方所述网篮1中的顶钛框101与上方所述网篮1中的底钛框103相互重叠,操作员将贯穿轴7拿起,转环701从下往上依次贯穿过相互重叠的顶钛框101和底钛框103的前右角,贯穿轴7所贯穿的一角为两个网篮1中相同的一角,接着操作员再将锁定柱8拿起,锁定柱8顶部焊接有拧柱,拧动拧柱让锁定柱8由上往下转动至贯穿轴7内部,因为锁定柱8的外径大于转环701的直径,所以通过拧柱可挡住转环701,防止转环701上移掉落,转环701位于贯穿轴7贯穿顶钛框101和底钛框103的位置外侧,这时两个网篮1之间通过转环701可进行旋转,用于调整两个网篮1之间的角度,提高网篮1的灵活性。
操作员在使用时,可根据需求来组装网篮1,如果需要较大的网篮1,那么操作员可将相互重叠的顶钛框101和底钛框103拆卸下来,并将两个网篮1对应在一起,此时两个网篮1会合并且内部相通,所述中钛框102中的所述钛网面2内壁左右两侧均嵌接有两块连接嵌片5,两个中钛框102中上下对应的所述连接嵌片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外置联片6,操作员将网篮1排布好后,连接嵌片5的总数量为八块,并且两个中钛框102的连接嵌片5会两两上下对应,把外置联片6拿起,将外置联片6对应到上下排布的两块连接嵌片5之间,且通过螺栓将外置联片6连接好,这时两个中钛框102通过外置联片6被连接好,两个网篮1组成一个大的网篮1,能够有效扩充容量,加大承载空间。
1.一种便于组装的阳极网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组装的阳极网篮包括:
网篮(1),所述网篮(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上下排布,每一个所述网篮(1)均包括顶钛框(101)、中钛框(102)和底钛框(103),且顶钛框(101)、中钛框(102)和底钛框(103)按顺序由上往下排布,所述中钛框(102)上下两面的左右两边缘均匀开有若干个卡槽(4),所述卡槽(4)内侧贯通于中钛框(102)内壁,且顶钛框(101)底面和底钛框(103)顶面左右两边缘均匀嵌接有若干个铜制卡片(3),所述铜制卡片(3)的数量以及位置与卡槽(4)相对应,且顶钛框(101)中的所述铜制卡片(3)与上面的所述卡槽(4)卡接,所述底钛框(103)中的所述铜制卡片(3)与下面的所述卡槽(4)卡接,且顶钛框(101)、中钛框(102)和底钛框(103)表面均焊接有钛网面(2);
贯穿轴(7),所述贯穿轴(7)位于下方所述网篮(1)的内部一角,且贯穿轴(7)外壁转动连接有转环(701),所述贯穿轴(7)顶部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锁定柱(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阳极网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钛框(101)与底钛框(103)通过铜制卡片(3)分别卡接于中钛框(102)上下两端,所述铜制卡片(3)内端呈三角形状,且铜制卡片(3)内端凸出于卡槽(4)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阳极网篮,其特征在于:位于下方所述网篮(1)中的顶钛框(101)与上方所述网篮(1)中的底钛框(103)相互重叠,且贯穿轴(7)从下往上依次贯穿过相互重叠的所述顶钛框(101)和底钛框(103)一角,所述转环(701)位于贯穿轴(7)贯穿位置的外侧,且转环(701)与顶钛框(101)以及底钛框(103)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阳极网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柱(8)位于上方所述网篮(1)中的底钛框(103)顶部,且锁定柱(8)顶部焊接有拧柱,所述拧柱的外径大于转环(701)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阳极网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网篮(1)之间通过转环(701)转动连接,且网篮(1)前侧均开有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阳极网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钛框(102)中的所述钛网面(2)内壁左右两侧均嵌接有两块连接嵌片(5),两个中钛框(102)中上下对应的所述连接嵌片(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外置联片(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