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6-26  79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高频淬火多数用于工业金属零件表面淬火,是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迅速加热零件表面,然后迅速淬火的一种金属热处理方法,感应加热设备,即对工件进行感应加热,以进行表面淬火的设备,感应加热的原理:工件放到感应器内,感应器一般是输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10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铜管,产生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强,而在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利用这个趋肤效应,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在几秒钟内表面温度上升到800-1000℃,而心部温度升高很小,但是,现有技术中高频淬火都是手动加工,效率低且对操作人员要求多,每位操作人员只能操作一台设备,劳动负荷强,同时设备运行时温度较高,容易烫伤操作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使用后可以高效进行加工部件本体的淬火处理,同时使操作人员避免被高温烫伤,且每个操作人员能够同时进行多台设备的同时操作,进而有效提高实际加工效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防护框,所述底板顶部靠近一个拐角处且位于防护框内部固定连接有集液框,所述集液框相对内表壁之间且位于集液框上方沿水平方向滑动嵌设有两个支撑轴,每个所述支撑轴外表面靠近两端边缘处均套设有支撑辊,其中两个所述支撑辊顶部之间滑动放置有加工部件本体,所述防护框内部顶面靠近前侧边缘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淬火设备本体,所述防护框内部顶面位于淬火设备本体一侧贯穿有导液管,所述防护框内部顶面位于淬火设备本体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防护框一侧外表面位于支撑辊一侧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内部嵌设有出料框,所述防护框后表面靠近一侧边缘中心处开设有注料口,并且注料口内部嵌设有注料框,所述防护框另一侧外表面位于支撑辊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圈,且并且支撑圈内部滑动嵌设有推杆,所述防护框另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部底面位于支撑圈一侧固定连接有垫块,并且垫块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支撑框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框顶部靠近两侧边缘处且位于滑槽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相对外表面之间靠近顶部边缘处滑动嵌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表面靠近一端边缘处且位于滑槽内部螺纹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一侧外表面和推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外表面靠近另一端边缘处套设有第一皮带轮,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外表面之间且位于螺纹杆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一端贯穿推板,所述支撑框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且位于支撑板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底板顶部位于支撑框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台本体。

为了使第一电机能够有效带动支撑轴进行转动,作为本实用新型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两个所述支撑轴一端均延伸至支撑框内部,且每个支撑轴外表面位于支撑框的一端边缘处均套设有第二皮带轮。

为了使第一电机能够有效带动支撑轴进行转动,作为本实用新型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沿水平方向也套设有两个第二皮带轮,四个所述第二皮带轮共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所述第二皮带轮外表面之间均套设有第一皮带。

为了使推杆能够有效推动加工部件本体,作为本实用新型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所述推杆另一端延伸至防护框内部,且推杆另一端和加工部件本体一侧外表面贴合。

为了使第二电机能够有效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作为本实用新型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也套设有第一皮带轮,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外表面之间套设有第二皮带。

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系统,包括:

红外模块,用于监测支撑辊顶部是否有加工部件本体。

动力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淬火设备本体的启动和停车。

主控制器模块,用于控制台本体设置数据的调节传输。

具体的,所述主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和红外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器模块的输出端和动力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器模块和控制台本体双向信号连接,所述主控制器模块包括主控制器、信息储存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入端和信息储存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主控制器和通信模块双向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动力控制模块包括动力模块和信息转换模块,所述动力模块的输入端和信息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使用时,将加工部件本体依次通过注料框有效输送至支撑辊顶部,同时在挡板和推杆的有效阻挡下,使每次只能有一个加工部件本体落至支撑辊顶部,同时通过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使第二电机能够有效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进而使螺纹杆能够有效带动推板移动,进而使推板能够有效通过推杆推动加工部件本体在支撑辊顶部有效移动,同时通过第二皮带轮和第一皮带使第一电机能够有效带动支撑轴进行有效转动,进而使支撑轴带动支撑辊进行有效转动,使加工部件本体能够跟随支撑辊一起进行有效转动,使加工部件本体经过淬火设备本体时其表面能够得到充分均匀的淬火加热,同时通过导液管能够有效将冷却液有效喷洒在淬火后加工部件本体表面,使加工部件本体能够高效的进行淬火处理,在推杆的有效推动下,使加工部件本体最终能够通过出料框有效排出设备,有效防止操作人员被设备烫伤,同时使设备能够高效进行加工部件的淬火处理。

(2)、该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使用时,通过控制台本体能够有效将设备各功能部件运行参数设置传输给主控制器模块,进而使主控制器模块能够通过红外模块的有效监控支撑辊顶部是否存在加工部件本体,进而能够通过控制动力控制模块有效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淬火设备本体运行和停车时间,进而使设备能够连续进行加工部件本体高效淬火处理,使每个操作人员能够同时操控多台设备,减轻操作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有效提高整体工作进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图中:1、底板;2、防护框;3、集液框;4、支撑轴;5、支撑辊;6、第二皮带轮;7、淬火设备本体;8、挡板;9、导液管;10、注料框;11、出料框;12、加工部件本体;13、支撑圈;14、第一电机;15、支撑框;16、推杆;17、支撑板;18、滑杆;19、螺纹杆;20、第一皮带轮;21、第二电机;22、推板;23、控制台本体;24、红外模块;25、主控制器模块;26、动力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防护框2,底板1顶部靠近一个拐角处且位于防护框2内部固定连接有集液框3,集液框3相对内表壁之间且位于集液框3上方沿水平方向滑动嵌设有两个支撑轴4,每个支撑轴4外表面靠近两端边缘处均套设有支撑辊5,其中两个支撑辊5顶部之间滑动放置有加工部件本体12,防护框2内部顶面靠近前侧边缘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淬火设备本体7,防护框2内部顶面位于淬火设备本体7一侧贯穿有导液管9,防护框2内部顶面位于淬火设备本体7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8,防护框2一侧外表面位于支撑辊5一侧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内部嵌设有出料框11,防护框2后表面靠近一侧边缘中心处开设有注料口,并且注料口内部嵌设有注料框10,防护框2另一侧外表面位于支撑辊5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圈13,且并且支撑圈13内部滑动嵌设有推杆16,防护框2另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框15,支撑框15内部底面位于支撑圈13一侧固定连接有垫块,并且垫块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4,支撑框15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开设有滑槽,支撑框15顶部靠近两侧边缘处且位于滑槽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7,支撑板17相对外表面之间靠近顶部边缘处滑动嵌设有螺纹杆19,螺纹杆19外表面靠近一端边缘处且位于滑槽内部螺纹连接有推板22,推板22一侧外表面和推杆16一端固定连接,螺纹杆19外表面靠近另一端边缘处套设有第一皮带轮20,两个支撑板17相对外表面之间且位于螺纹杆19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8,滑杆18一端贯穿推板22,支撑框15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且位于支撑板17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1,底板1顶部位于支撑框15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台本体23。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底板1的设立提供设备其他功能部件设置的安装基础,通过防护框2的设立方便进行设备其他功能部件的安装设置,同时能够有效防止外界环境影响设备内部功能部件的正常运行,通过集液框(3)能够便捷进行冷却液的有效收集,通过支撑轴4的设立方便进行支撑辊5的安装设置,同时能够在第一电机14的有效带动下使支撑辊5能够有效带动加工部件本体12有效转动,通过支撑辊5的设立能够有效进行加工部件本体12的稳固支撑,通过淬火设备本体7的设立使设备能够有效进行加工部件本体12淬火加工处理,通过导液管9使设备能够与现有冷却液存储设备进行有效连接,进而能够有效进行加工部件本体12的冷却降温处理,通过挡板8的设立能够有效防止加工部件本体12意外脱离设备,通过出料口的设立方便进行注料框10的安装设置,使设备能够有效将淬火后的加工部件本体12排出设备,通过支撑圈13的设立方便进行推杆16的安装设置,通过推杆16的设立能够有效推动加工部件本体12在支撑辊5顶部有效移动,通过支撑框15的设立方便进行设备其他功能部件的安装设置,通过垫块的设立方便进行第一电机14的安装设置,通过第一电机14的设立提供支撑轴4正常转动所需的动力,第一电机14的结构及原理属于现有技术,为省略篇幅,这里不做详细介绍,其型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通过滑槽的设立方便进行推板17的安装设置,通过支撑板17的设立方便进行螺纹杆19和滑杆18的安装设置,通过螺纹杆19的设立方便进行推板22的安装设置,通过滑杆18的设立有效进行推板22移动位置的限制,通过推板22的设立能够有效推动推杆16进行位置移动,通过第二电机21的设立提供螺纹杆19正常转动所需动力,第二电机21的结构及原理属于现有技术,为省略篇幅,这里不做详细介绍,其型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通过控制台本体23的设立方便进行现有智能控制设备的安装设置,所述第一皮带轮20的设立使第二电机21能够有效带动螺纹杆19转动。

具体的,两个支撑轴4一端均延伸至支撑框15内部,且每个支撑轴4外表面位于支撑框15的一端边缘处均套设有第二皮带轮6。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皮带轮6的设立使第一电机14能够有效带动支撑轴4进行有效转动。

具体的,第一电机14的输出端沿水平方向也套设有两个第二皮带轮6,四个第二皮带轮6共分为两组,每组两个第二皮带轮6外表面之间均套设有第一皮带。

本实施例中: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立使第一电机14能够有效带动支撑轴4进行有效转动。

具体的,推杆16另一端延伸至防护框2内部,且推杆16另一端和加工部件本体12一侧外表面贴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立使推杆16能够有效推动加工部件本体12进行有效位置移动。

具体的,第二电机21的输出端也套设有第一皮带轮20,两个第一皮带轮20外表面之间套设有第二皮带。

本实施例中: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立使第二电机21能够有效带动螺纹杆19进行转动。

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系统,包括:

红外模块24,用于监测支撑辊5顶部是否有加工部件本体12,

动力控制模块26,用于控制第一电机14、第二电机21和淬火设备本体7的启动和停车,主控制器模块25,用于控制台本体23设置数据的调节传输,主控制器模块25的输入端和红外模块2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使主控制器模块25能够通过红外模块24监测支撑辊5顶部是否存在加工部件本体12,主控制器模块25的输出端和动力控制模块2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使主控器模块25能够有效控制第一电机14、第二电机21和淬火设备本体7的启动和停车,主控制器模块25和控制台本体23双向信号连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使控制台本体23能够有效调节设备其他功能部件运行参数,主控制器模块25包括主控制器、信息储存模块和通信模块,主控制器的输入端和信息储存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使主控制器模块25能够有效进行设置数据的有效存储和调取,主控制器和通信模块双向电性连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使主控制器模块25能够有效与控制台本体23进行有效数据交换,动力控制模块26包括动力模块和信息转换模块,通过这种连接方式使动力控制模块26能够有效控制第一电机14、第二电机21和淬火设备本体7的运行停车,动力模块的输入端和信息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使主控制器模块25能够有效控制动力控制模块26进行有效相应。

使用时,将加工部件本体12依次通过注料框10有效输送至支撑辊5顶部,同时在挡板8和推杆16的有效阻挡下,使每次只能有一个加工部件本体12落至支撑辊5顶部,同时通过第一皮带轮20和第二皮带使第二电机21能够有效带动螺纹杆19进行转动,进而使螺纹杆19能够有效带动推板22移动,进而使推板22能够有效通过推杆16推动加工部件本体12在支撑辊5顶部有效移动,同时通过第二皮带轮6和第一皮带使第一电机14能够有效带动支撑轴4进行有效转动,进而使支撑轴4带动支撑辊5进行有效转动,使加工部件本体12能够跟随支撑辊5一起进行有效转动,使加工部件本体12经过淬火设备本体7时其表面能够得到充分均匀的淬火加热,同时通过导液管9能够有效将冷却液有效喷洒在淬火后加工部件本体12表面,使加工部件本体12能够高效的进行淬火处理,在推杆16的有效推动下,使加工部件本体12最终能够通过出料框11有效排出设备,有效防止操作人员被设备烫伤,同时使设备能够高效进行加工部件的淬火处理,同时通过控制台本体23能够有效将设备各功能部件运行参数设置传输给主控制器模块25,进而使主控制器模块25能够通过红外模块24的有效监控支撑辊5顶部是否存在加工部件本体12,进而能够通过控制动力控制模块26有效控制第一电机14、第二电机21和淬火设备本体7运行和停车时间,进而使设备能够连续进行加工部件本体12高效淬火处理,使每个操作人员能够同时操控多台设备,减轻操作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有效提高整体工作进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防护框(2),所述底板(1)顶部靠近一个拐角处且位于防护框(2)内部固定连接有集液框(3),所述集液框(3)相对内表壁之间且位于集液框(3)上方沿水平方向滑动嵌设有两个支撑轴(4),每个所述支撑轴(4)外表面靠近两端边缘处均套设有支撑辊(5),其中两个所述支撑辊(5)顶部之间滑动放置有加工部件本体(12),所述防护框(2)内部顶面靠近前侧边缘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淬火设备本体(7),所述防护框(2)内部顶面位于淬火设备本体(7)一侧贯穿有导液管(9),所述防护框(2)内部顶面位于淬火设备本体(7)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8),所述防护框(2)一侧外表面位于支撑辊(5)一侧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内部嵌设有出料框(11),所述防护框(2)后表面靠近一侧边缘中心处开设有注料口,并且注料口内部嵌设有注料框(10),所述防护框(2)另一侧外表面位于支撑辊(5)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圈(13),且并且支撑圈(13)内部滑动嵌设有推杆(16),所述防护框(2)另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框(15),所述支撑框(15)内部底面位于支撑圈(13)一侧固定连接有垫块,并且垫块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4),所述支撑框(15)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框(15)顶部靠近两侧边缘处且位于滑槽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相对外表面之间靠近顶部边缘处滑动嵌设有螺纹杆(19),所述螺纹杆(19)外表面靠近一端边缘处且位于滑槽内部螺纹连接有推板(22),所述推板(22)一侧外表面和推杆(16)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9)外表面靠近另一端边缘处套设有第一皮带轮(20),两个所述支撑板(17)相对外表面之间且位于螺纹杆(19)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杆(18),所述滑杆(18)一端贯穿推板(22),所述支撑框(15)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且位于支撑板(17)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1),所述底板(1)顶部位于支撑框(15)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台本体(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轴(4)一端均延伸至支撑框(15)内部,且每个支撑轴(4)外表面位于支撑框(15)的一端边缘处均套设有第二皮带轮(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14)的输出端沿水平方向也套设有两个第二皮带轮(6),四个所述第二皮带轮(6)共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所述第二皮带轮(6)外表面之间均套设有第一皮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16)另一端延伸至防护框(2)内部,且推杆(16)另一端和加工部件本体(12)一侧外表面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21)的输出端也套设有第一皮带轮(20),两个所述第一皮带轮(20)外表面之间套设有第二皮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涉及淬火设备技术领域。该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包括底板,底板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防护框,底板顶部靠近一个拐角处且位于防护框内部固定连接有集液框,集液框相对内表壁之间且位于集液框上方沿水平方向滑动嵌设有两个支撑轴,每个支撑轴外表面靠近两端边缘处均套设有支撑辊。该高频淬火手动加工设备,使用时,将加工部件本体依次通过注料框有效输送至支撑辊顶部,同时在挡板和推杆的有效阻挡下,使每次只能有一个加工部件本体落至支撑辊顶部,同时通过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使第二电机能够有效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进而使螺纹杆能够有效带动推板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赵蓉;杨武;张忠军;曹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和胜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