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瓶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中频感应电加热钢瓶热处理炉。
背景技术:
退火热处理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准备。
钢瓶制造过程中就需要进行退火热处理,热处理炉是用于钢瓶热处理的设备。热处理炉是指供炉料热处理加热用的电炉或燃料炉。常用的热处理炉有箱式电阻炉、井式电阻炉、气体渗碳炉和盐浴炉等。钢瓶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连续式炉,钢瓶从加料门装入,通过炉膛加热,从出料门卸出。现有的热处理炉产生的热量难以集中对钢瓶进行加热,加热效率低,热量损失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频感应电加热钢瓶热处理炉,该钢瓶热处理炉能够用于对钢瓶进行快速加热,加热效率高,热量损失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频感应电加热钢瓶热处理炉,包括炉体和轨道,所述炉体包括有供钢瓶输送的炉腔,所述轨道穿过所述炉腔,所述炉体外侧壁与内侧壁之间填充有保温层,所述炉体包括有依次连接的预热段、加热段以及保温段,所述加热段上设置有用于对炉体加热的中频感应加热组件;
该加热炉还包括有推送组件以及拖料架,所述托料架用于放置钢瓶,所述拖料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预热段以及所述推送组件连接,所述推送组件用于将所述拖料架上的钢瓶推送到所述轨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内设置有通水通道,所述通水通道贯穿所述轨道长度两端,所述通水通道靠近所述拖料架一端设置为出水口,所述通水通道远离所述拖料架一端设置为进水口。
通过这样设置,进水口外接水泵,水泵将冷水压入到进水口并从出水口排出,冷水能够对炉腔内的轨道,特别是加热段的轨道进行冷却,从而避免轨道过热,影响钢瓶的滑动以及钢瓶的热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组件为中频加热线圈,所述中频加热线圈的中心轴线与钢瓶通过炉腔时的中心轴线重合。
通过这样设置,中频加热线圈环绕钢瓶,能够有效提高钢瓶的加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频加热线圈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中频加热线圈分别位于所述加热段的两端。
通过这样设置,进一步提高钢瓶的加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送组件包括气缸和推板,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伸缩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推板垂直,所述气缸通过所述推板推动所述钢瓶。
通过这样设置,避免了伸缩杆之间推动钢瓶,通过推板推动能够增大接触面积,避免伸缩杆或者钢瓶损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体倾斜设置,所述预热段的高度高于所述保温段的高度,倾斜角为5°-40°。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减小钢瓶的滑动阻力,且当倾斜角较大时,钢瓶能够自行向保温段一端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段远离加热段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阻挡钢瓶自行从炉体内滑出的限制组件,所述限制组件包括有外筒、内杆,所述外筒一端封闭,所述内杆滑动连接于外筒内,所述内杆与外筒的筒底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内杆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为用于与钢瓶抵触的半球形,所述外筒设置于所述保温段内,所述内杆于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部分伸入到所述炉腔内。
通过这样设置,当推送组件不对钢瓶进行推动时,内杆能够阻挡钢瓶自行滑出炉腔;当推送组件对钢瓶进行推动时,钢瓶挤压内杆,使得内杆向外筒内滑入,直至内杆无法阻碍钢瓶滑动,当钢瓶滑过后,内杆于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得内杆恢复对下一个钢瓶滑动的限制作用。有效避免了钢瓶自行从炉腔内滑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制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限制组件沿炉腔的中心轴线环状均匀分布。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提高对钢瓶自行滑动的阻碍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筒与所述保温段可拆卸连接。
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外筒可更换,有利于对该限制组件进行更换和维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段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外筒的外壁与所述连接孔螺接。
通过这样设置,该可拆卸连接方式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加工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推送组件用于将拖料架上的钢瓶推入到轨道上并将钢瓶依次推入到炉腔内。中频感应加热组件外接电源和开关,通过中频感应加热组件的设置,能够对进入加热段的钢瓶进行快速感应加热,钢瓶于电磁感应作用下自行发热,使得热量能够充分用于加热钢瓶,能够有效提高加热效率。
预热段和保温段能够降低加热段散发的热量的扩散速度,且预热段能够对刚进入炉腔的钢瓶进行预热,从而进一步提高钢瓶进入加热段时的加热效率。保温段能够对加热后的钢瓶进行保温,从而提高钢瓶的热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限制组件与保温段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炉体;11、炉腔;12、保温层;13、预热段;14、加热段;141、中频感应加热组件;15、保温段;151、连接孔;2、轨道;21、出水口;22、进水口;3、推送组件;31、气缸;32、推板;4、拖料架;5、限制组件;51、外筒;52、内杆;53、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中频感应电加热钢瓶热处理炉,包括炉体1和轨道2,炉体1包括有供钢瓶输送的炉腔11,炉体1外壁横截面为方形,炉腔11横截面设置为圆形,轨道2穿过炉腔11,轨道2内设置有通水通道,通水通道贯穿轨道2长度两端,通水通道靠近拖料架4一端设置为出水口21,通水通道远离拖料架4一端设置为进水口22。进水口22外接水泵和冷水源,水泵将冷水通过进水口22压入到通水通道并最终从出水口21排出,从而实现对轨道2的冷却。
参照图1所示,炉体1外侧壁与内侧壁之间填充有保温层12,炉体1包括有依次连接的预热段13、加热段14以及保温段15,预热段13、加热段14以及保温段15可通过焊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固定。
炉体1倾斜设置,预热段13的高度高于保温段15的高度,倾斜角为5°-40°。
参照图1所示,加热段14上设置有用于对炉体1加热的中频感应加热组件141。中频感应加热组件141为中频加热线圈,中频加热线圈外接电源和开关,也可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中频加热线圈的启停。中频加热线圈的中心轴线与钢瓶通过炉腔11时的中心轴线重合。中频加热线圈设置有两个,两个中频加热线圈分别位于加热段14的两端。
参照图1所示,该加热炉还包括有推送组件3以及拖料架4,托料架用于放置钢瓶,拖料架4的两端分别与预热段13以及推送组件3连接,推送组件3用于将拖料架4上的钢瓶推送到轨道2上。推送组件3包括气缸31和推板32,气缸31的伸缩杆与推板32连接,伸缩杆的长度方向与推板32垂直,气缸31通过推板32推动钢瓶。
工作原理:钢瓶放入到拖料架4上,推送组件3推动钢瓶进入到炉腔11内,同时将炉腔11内的热处理完的钢瓶推出。炉体1倾斜设置使得钢瓶于轨道2间的滑动阻力降低,或者使得钢瓶能够于重力作用下自行于轨道2上向下滑动。钢瓶先进入到预热段13进行预热,然后通过加热段14,加热段14的中频感应加热线圈对钢瓶进行快速加热,最后钢瓶进入到保温段15进行保温。与此同时,进水口22不断进入冷水用于对轨道2进行降温。
实施例2:
参照图2所示,该实施例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温段15远离加热段1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阻挡钢瓶自行从炉体1内滑出的限制组件5,限制组件5设置有多个,多个限制组件5沿炉腔11的中心轴线环状均匀分布。
参照图2所示,限制组件5包括有外筒51、内杆52,外筒51一端封闭,内杆52滑动连接于外筒51内,内杆52与外筒51的筒底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3,弹性件53采用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内杆52和外筒51。内杆52远离弹性件53的一端设置为用于与钢瓶抵触的半球形,外筒51设置于保温段15内,内杆52于弹性件53的弹力作用下部分伸入到炉腔11内。保温段15设置有连接孔151,外筒51的外壁与连接孔151螺接。
工作原理:
钢瓶放入到拖料架4上,推送组件3推动钢瓶进入到炉腔11内,同时将炉腔11内的热处理完的钢瓶推出。炉体1倾斜设置使得钢瓶于轨道2间的滑动阻力降低,或者使得钢瓶能够于重力作用下自行于轨道2上向下滑动。钢瓶先进入到预热段13进行预热,然后通过加热段14,加热段14的中频感应加热线圈对钢瓶进行快速加热,最后钢瓶进入到保温段15进行保温。与此同时,进水口22不断进入冷水用于对轨道2进行降温。
当推送组件3不对钢瓶进行推动时,内杆52将阻挡钢瓶于重力作用下自行滑出炉腔11;当推送组件3对钢瓶进行推动时,钢瓶挤压内杆52,使得内杆52向外筒51内滑入,直至内杆52无法阻碍钢瓶滑动,当一个钢瓶滑过后,内杆52于弹性件53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得内杆52恢复对下一个钢瓶滑动的限制作用。从而有效避免了钢瓶于重力作用下自行从炉腔11内滑出,有利于维持钢瓶的逐个有序热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中频感应电加热钢瓶热处理炉,包括炉体(1)和轨道(2),所述炉体(1)包括有供钢瓶输送的炉腔(11),所述轨道(2)穿过所述炉腔(1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外侧壁与内侧壁之间填充有保温层(12),所述炉体(1)包括有依次连接的预热段(13)、加热段(14)以及保温段(15),所述加热段(14)上设置有用于对炉体(1)加热的中频感应加热组件(141);
该加热炉还包括有推送组件(3)以及拖料架(4),所述拖料架(4)用于放置钢瓶,所述拖料架(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预热段(13)以及所述推送组件(3)连接,所述推送组件(3)用于将所述拖料架(4)上的钢瓶推送到所述轨道(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频感应电加热钢瓶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2)内设置有通水通道,所述通水通道贯穿所述轨道(2)长度两端,所述通水通道靠近所述拖料架(4)一端设置为出水口(21),所述通水通道远离所述拖料架(4)一端设置为进水口(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频感应电加热钢瓶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组件(141)为中频加热线圈,所述中频加热线圈的中心轴线与钢瓶通过炉腔(11)时的中心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频感应电加热钢瓶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加热线圈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中频加热线圈分别位于所述加热段(14)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频感应电加热钢瓶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组件(3)包括气缸(31)和推板(32),所述气缸(31)的伸缩杆与所述推板(32)连接,所述伸缩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推板(32)垂直,所述气缸(31)通过所述推板(32)推动所述钢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频感应电加热钢瓶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倾斜设置,所述预热段(13)的高度高于所述保温段(15)的高度,倾斜角为5°-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频感应电加热钢瓶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段(15)远离加热段(1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阻挡钢瓶自行从炉体(1)内滑出的限制组件(5),所述限制组件(5)包括有外筒(51)、内杆(52),所述外筒(51)一端封闭,所述内杆(52)滑动连接于外筒(51)内,所述内杆(52)与外筒(51)的筒底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3),所述内杆(52)远离所述弹性件(53)的一端设置为用于与钢瓶抵触的半球形,所述外筒(51)设置于所述保温段(15)内,所述内杆(52)于所述弹性件(53)的弹力作用下部分伸入到所述炉腔(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中频感应电加热钢瓶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组件(5)设置有多个,多个限制组件(5)沿炉腔(11)的中心轴线环状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中频感应电加热钢瓶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51)与所述保温段(15)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中频感应电加热钢瓶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段(15)设置有连接孔(151),所述外筒(51)的外壁与所述连接孔(151)螺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