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筛选除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6-30  83


本实用新型涉及再生塑料颗粒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筛选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

再生塑料是指通过预处理、熔融造粒、改性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处理后重新得到的塑料原料,是对塑料的再次利用。通过进行机械刀片粉碎操作以后,塑料造粒,从而完成塑料的再次利用。

目前塑料颗粒直接放到筛选板上筛选,震动筛选板,使得塑料颗粒进行筛选,但是塑料颗粒堆积在一起筛选速率及其缓慢,筛选耗时长,效率较低,且常常在筛选的过程中造成筛网堵塞;还有传统的塑料筛选装置内部结构简单,无法实现同时多级筛分,导致原料颗粒不均匀,同时还有杂质在塑料颗粒中,影响塑料产品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筛选除杂装置,以致力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全部问题或者之一。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筛选除杂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内设置有与其共轴的第一筛筒,所述第一筛筒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筛筒上部和第一筛筒下部,所述第一筛筒下部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筛孔,所述第一筛筒内设置有与其共轴的第二筛筒,所述第二筛筒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二筛筒伸出部、第二筛筒上部和第二筛筒下部,所述第二筛筒上部内连接有第一螺旋输送板,所述第二筛筒上部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筛孔,所述第二筛筒下部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输送板,所述第一筛筒上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筛筒上部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筛筒下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筛筒下部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筛筒伸出所述外筒的部分为所述第二筛筒伸出部,所述外筒上端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传送带与所述第一筛筒伸出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筛筒伸出部上端连通有进料斗,所述外筒、第一筛筒、第二筛筒下端均开设有输出管。

可选的,所述外筒下端连通有第一集料箱,所述第一集料箱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筛筒连通的第一存料箱,所述第一筛筒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筛筒连通的第二集料箱。

可选的,所述第一筛筒上部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筛孔。

可选的,所述外筒内侧设置有电动伸缩推杆,所述电动伸缩推杆的伸缩端连接有圆环板,所述圆环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筛筒的直径,所述圆环板内侧均匀设置有毛刷。

可选的,所述第二筛筒外侧壁上设置有震动器。

可选的,所述第二筛筒下部外侧壁卡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外侧连接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板。

可选的,所述第二筛筒外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筛筒轴线相互平行的滑槽,所述连接套内侧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卡接的滑块。

可选的,所述第二筛筒下部下端设置有限位块。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外筒、第一筛筒、第二筛筒、第一筛孔、第二筛孔、第一螺旋输送板和第二螺旋输送板,在需要对塑料颗粒进行除杂或者分类筛选,将塑料颗粒通过进料斗输送到第二筛筒中,与此同时启动电机,转轴转动,通过传送带使得第二筛筒传动转动,使得第二筛筒上部内的第一螺旋输送板对塑料颗粒进行搅拌传输,塑料颗粒中较重且大小小于第二筛孔的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筛孔进入到第一筛筒,塑料颗粒中较轻或者大小大于第二筛孔的颗粒在第二筛孔中进行输出,进入第一筛筒的颗粒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板搅拌输送,第一筛筒转动带动第二螺旋输送板转动对颗粒进行搅拌输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颗粒中较重且大小小于第一筛孔的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筛孔进入到外筒,塑料颗粒中较轻或者大小大于第一筛孔的颗粒在第一筛孔中进行输出,这样便于大小不一的可以进行分类及重量不同的颗粒的分类。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电动伸缩推杆、圆环板和毛刷,为了防止第一筛筒侧壁上的第一筛孔的堵塞,便于使得堵塞第一筛孔不堵塞,同时便于清理第一筛筒外侧壁粘连的杂质,外筒内侧设置有电动伸缩推杆,电动伸缩推杆的伸缩端连接有圆环板,圆环板的直径大于第一筛筒的直径,圆环板内侧均匀设置有毛刷,电动伸缩推杆伸缩带动毛刷对第一筛筒侧壁进行清理。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滑槽和滑块,便于第二螺旋输送板与第二筛筒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二筛筒下部外侧壁卡接有连接套,连接套外侧连接第二螺旋输送板,第二筛筒外侧设置有多个与第二筛筒轴线相互平行的滑槽,连接套内侧设置有与滑槽滑动卡接的滑块,第二筛筒下部下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可以防止第二螺旋输送板掉落太下,防止第二螺旋输送板与第一筛筒底端摩擦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筛选除杂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筒1,第一筛筒2,第二筛筒3,第一筛孔4,第二筛孔5,第一螺旋输送板6,第二螺旋输送板7,进料斗8,电机9,传送带10,第一存料箱11,第一集料箱12,第二集料箱13,电动伸缩推杆14,圆环板15,毛刷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筛选除杂装置,包括外筒1,所述外筒1内设置有与其共轴的第一筛筒2,所述第一筛筒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筛筒2上部和第一筛筒2下部,所述第一筛筒2下部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筛孔4,所述第一筛筒2内设置有与其共轴的第二筛筒3,所述第二筛筒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二筛筒3伸出部、第二筛筒3上部和第二筛筒3下部,所述第二筛筒3上部内连接有第一螺旋输送板6,所述第二筛筒3上部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筛孔5,所述第二筛筒3下部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输送板7,所述第一筛筒2上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筛筒3上部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筛筒2下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筛筒3下部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筛筒3伸出所述外筒1的部分为所述第二筛筒3伸出部,所述外筒1上端固定设置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传送带与所述第二筛筒3伸出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筛筒3伸出部上端连通有进料斗8,所述外筒1、第一筛筒2、第二筛筒3下端均开设有输出管,所述第一筛孔4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筛孔5的孔径。在需要对塑料颗粒进行除杂或者分类筛选,将塑料颗粒通过进料斗8输送到第二筛筒3中,与此同时启动电机9,转轴转动,通过传送带10使得第二筛筒3传动转动,使得第二筛筒3上部内的第一螺旋输送板6对塑料颗粒进行搅拌传输,塑料颗粒中较重且大小小于所述第二筛孔5的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筛孔5进入到第一筛筒2,塑料颗粒中较轻或者大小大于所述第二筛孔5的颗粒在第二筛孔5中进行输出,进入第一筛筒2的颗粒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板7搅拌输送,第一筛筒2转动带动第二螺旋输送板7转动对颗粒进行搅拌输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颗粒中较重且大小小于所述第一筛孔4的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筛孔4进入到外筒1,塑料颗粒中较轻或者大小大于所述第一筛孔4的颗粒在第一筛孔4中进行输出,这样便于大小不一的可以进行分类及重量不同的颗粒的分类。

为了便于各种颗粒的收集,所述外筒1下端连通有第一集料箱12,所述第一集料箱1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筛筒2连通的第一存料箱11,所述第一筛筒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筛筒3连通的第二集料箱13,颗粒最小的进入第一集料箱12,颗粒中等的进入第一存料箱11,颗粒最大的进入第二集料箱13。

为了加快对颗粒的筛选,所述第一筛筒2上部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筛孔4。

为了防止第一筛筒2侧壁上的第一筛孔4的堵塞,便于使得堵塞第一筛孔4不堵塞,同时便于清理第一筛筒2外侧壁粘连的杂质,所述外筒1内侧设置有电动伸缩推杆14,所述电动伸缩推杆14的伸缩端连接有圆环板15,所述圆环板15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筛筒2的直径,所述圆环板15内侧均匀设置有毛刷16。

为了便于提高筛选的效率,所述第二筛筒3外侧壁上设置有震动器。

为了便于第二螺旋输送板7与第二筛筒3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筛筒3下部外侧壁卡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外侧连接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板7,所述第二筛筒3外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筛筒3轴线相互平行的滑槽,所述连接套内侧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卡接的滑块,所述第二筛筒3下部下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可以防止第二螺旋输送板7掉落太下,防止第二螺旋输送板7与第一筛筒2底端摩擦受损。

在需要对塑料颗粒进行除杂或者分类筛选,将塑料颗粒通过进料斗8输送到第二筛筒3中,与此同时启动电机9,转轴转动,通过传送带10使得第二筛筒3传动转动,使得第二筛筒3上部内的第一螺旋输送板6对塑料颗粒进行搅拌传输,塑料颗粒中较重且大小小于所述第二筛孔5的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筛孔5进入到第一筛筒2,塑料颗粒中较轻或者大小大于所述第二筛孔5的颗粒在第二筛孔5中进行输出,进入第一筛筒2的颗粒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板7搅拌输送,第一筛筒2转动带动第二螺旋输送板7转动对颗粒进行搅拌输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颗粒中较重且大小小于所述第一筛孔4的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筛孔4进入到外筒1,塑料颗粒中较轻或者大小大于所述第一筛孔4的颗粒在第一筛孔4中进行输出,这样便于大小不一的可以进行分类及重量不同的颗粒的分类,所述外筒1内侧设置有电动伸缩推杆14,所述电动伸缩推杆14的伸缩端连接有圆环板15,所述圆环板15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筛筒2的直径,所述圆环板15内侧均匀设置有毛刷16,可以防止第一筛筒2侧壁上的第一筛孔4的堵塞,便于使得堵塞第一筛孔4不堵塞,同时便于清理第一筛筒2外侧壁粘连的杂质。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筛选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所述外筒(1)内设置有与其共轴的第一筛筒(2),所述第一筛筒(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筛筒(2)上部和第一筛筒(2)下部,所述第一筛筒(2)下部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筛孔(4),所述第一筛筒(2)内设置有与其共轴的第二筛筒(3),所述第二筛筒(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二筛筒(3)伸出部、第二筛筒(3)上部和第二筛筒(3)下部,所述第二筛筒(3)上部内连接有第一螺旋输送板(6),所述第二筛筒(3)上部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筛孔(5),所述第二筛筒(3)下部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输送板(7),所述第一筛筒(2)上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筛筒(3)上部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筛筒(2)下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筛筒(3)下部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筛筒(3)伸出所述外筒(1)的部分为所述第二筛筒(3)伸出部,所述外筒(1)上端固定设置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传送带与所述第一筛筒(2)伸出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筛筒(2)伸出部上端连通有进料斗(8),所述外筒(1)、第一筛筒(2)、第二筛筒(3)下端均开设有输出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筛选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下端连通有第一集料箱(12),所述第一集料箱(1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筛筒(2)连通的第一存料箱(11),所述第一筛筒(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筛筒(3)连通的第二集料箱(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筛选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筛筒(2)上部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筛孔(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筛选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内侧设置有电动伸缩推杆(14),所述电动伸缩推杆(14)的伸缩端连接有圆环板(15),所述圆环板(15)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筛筒(2)的直径,所述圆环板(15)内侧均匀设置有毛刷(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筛选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筛筒(3)外侧壁上设置有震动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筛选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筛筒(3)下部外侧壁卡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外侧连接所述第二螺旋输送板(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筛选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筛筒(3)外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二筛筒(3)轴线相互平行的滑槽,所述连接套内侧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卡接的滑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筛选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筛筒(3)下部下端设置有限位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再生塑料颗粒筛选除杂装置,包括外筒,外筒内设置有与其共轴的第一筛筒,第一筛筒下部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筛孔,第一筛筒内设置有与其共轴的第二筛筒,第二筛筒上部内连接有第一螺旋输送板,第二筛筒上部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筛孔,第二筛筒下部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输送板,第二筛筒伸出外筒的部分为第二筛筒伸出部,外筒上端固定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转轴通过传送带与第二筛筒伸出部传动连接,第二筛筒伸出部上端连通有进料斗。本实用新型中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多级筛分,便于大小不一的可以进行分类及重量不同的颗粒的分类,减少筛网堵塞。

技术研发人员:万志强;张晴晴;徐亮;叶红辉;王娜;蒋远远;许园;许姗姗;朱兹昌;姜华辰;吴章同;陈志成;李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2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3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