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7-01  77


本实用新型属于材料处理技术领域,涉及金属材料强化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脉冲耦合电磁场等外场技术来对金属材料微观改性,减少材料残余应力,减少甚至修复材料微观裂纹,提升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例如硬度、塑性、耐磨性等),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是材料处理领域新的研究方向,目前技术尚不成熟。

相比于其他化学方法处理金属材料,电磁处理金属材料具有处理时间短、提升效果明显等优点,且外场处理能减少化学污染,是一种更快捷、高效、环保的金属材料改性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电磁强化处理装置主要由电磁处理箱及与之配套的冷却机组成,电磁处理箱包括同轴设置的电极和磁场线圈,磁场线圈内形成磁场处理空间,通过活动电极和固定电极夹持将待处理工件固定于磁场线圈内,并向待处理工件施加电场;另外,通过冷却机对电磁处理箱内的电磁处理腔体进行降温,保证装置正常运行。由于电极与磁场线圈同轴,因此存在电磁场耦合单一的缺陷,不能满足多方式处理的需求。同时现有电磁强化处理装置的处理空间具有局限性,不能满足不同形状大小金属材料的处理,适应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使金属材料能够接受单脉冲电场、单脉冲磁场、脉冲电场-脉冲磁场同轴处理或者脉冲电场-脉冲磁场正交处理等多种强化处理方式,处理方式灵活多样,同时采用滑轨的设计,加大了金属材料的处理空间,提高了其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包括安装组件和设置在安装组件上的电磁耦合处理组件;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横向滑轨和纵向滑轨,横向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横向电极座和电磁座,纵向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纵向电极座;

所述电磁耦合处理组件包括电场处理组件和磁场处理组件;电场处理组件包括安装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横向电极座上的两个横向电极柱和安装在相对设置的两个纵向电极座上的两个纵向电极柱,每个电极柱上安装有可拆卸电极夹头;磁场处理组件包括安装在相对设置的两个电磁座上的两个磁场发生线圈;

所述工作台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

通过两个横向电极座或者两个纵向电极座相对的两个电极夹头对待处理金属材料进行夹持,同时两个电磁座上的磁场发生线圈对称固定于设定位置,使待处理金属材料位于电场和磁场形成的材料处理腔内。

上述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所述工作台为十字型工作台,横向滑轨和纵向滑轨分别安装在十字型工作台的两条十字垂直交叉的台面上。所述工作台中部设置有样品支撑台,所述移动组件为设置在工作台底部四角处的万向轮,所述工作台底部四角处还设置有升降支撑柱。

上述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所述横向滑轨和纵向滑轨相互垂直设置,横向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横向电极座和电磁座,纵向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纵向电极座。横向电极座、电磁座通过丝杆、电机、气缸、液压缸一种或多种驱动方式在横向滑轨上移动,纵向电极座通过丝杆、电机、气缸、液压缸中的一种或多种驱动方式在纵向滑轨上移动。横向电极座、电磁座与横向滑轨之间、纵向电极座与纵向滑轨之间也可以通过齿轮与齿条的方式进行驱动连接。具体地,横向电极座、电磁座底部可以通过滑动轴承或者滑块与横向滑轨滑动连接,或者横向电极座、电磁座与滑动轴承或者滑块一体制造与横向滑轨滑动连接,而横向电极座、电磁座通过丝杆、电机、气缸、液压缸等的驱动,实现在横向滑轨上的移动,丝杆、电机、气缸、液压缸的驱动停止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横向电极座、电磁座能够平稳的固定在横向滑轨上不产生滑动。当然,纵向电极座与纵向滑轨的连接关系与驱动方式原理等与横向电极座、电磁座和横向滑轨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电极座、电磁座底部通过与之固连的滑动轴承与横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纵向电极座底部通过与之固连的滑动轴承与纵向滑轨滑动连接。相对的两个所述电磁座上安装有齿条,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同时与两个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连接有驱动电机,由齿轮带动两个电磁座同步沿横向滑轨移动,相对的两个所述横向电极座或相对的两个所述纵向电极座移动实现方式与电磁座相同。

上述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所述横向电极柱、纵向电极柱、磁场发生线圈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以保证处理的均匀一致性。

上述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所述电极夹头安装在两个横向电极柱相对端和两个纵向电极柱的相对端。所述电极夹头与横向电极柱或纵向电极柱之间通过螺纹或者卡扣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电极夹头主要用于夹持待处理金属材料,根据不同形状的金属材料选择不同的电极夹头,使夹持更加稳固。电极夹头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处理的金属材料的形状或者尺寸进行不同的设计和选取。本实用新型中,电极夹头为铜质材料。

上述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与横向电极柱和纵向电极柱电连接的电场发生电源、与磁场发生线圈电连接的磁场发生电源。

上述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设置在两个磁场发生线圈上的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以及分别与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连通、为其提供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机和第二冷却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同一工作台上设置横向电极柱、纵向电极柱和磁场发生线圈,形成双电极、双线圈的电磁耦合处理结构,使金属材料能够在一个装置上接受单脉冲电场、单脉冲磁场、脉冲电场-脉冲磁场同轴处理或者脉冲电场-脉冲磁场正交处理等多种强化处理方式,处理方式灵活多样,为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带来的处理效果等问题带来了有力的支撑;

2、本实用新型同时采用滑轨的设计,使横向电极柱、纵向电极柱和磁场发生线圈均能在工作台上移动,由两个磁场线圈之间的空间构成形成金属材料处理腔,加大了金属材料的处理空间,也提高了适用范围,能够处理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金属材料;

3、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电极柱通过电极夹头夹持金属材料的设计,同时采用可拆卸的电极夹头,可以根据金属材料形状尺寸等的不同选取不同的电极夹头,夹持更加稳定;

4、本实用新型基于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的结构,还能够研究霍尔效应对金属材料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放大图;

图中:1-工作台;11-样品支撑台;2-横向滑轨;21-横向电极座;211-横向电极柱;22-电磁座;221-磁场发生线圈;23、23′-齿条;24-齿轮;3-纵向滑轨;31-纵向电极座;311-纵向电极柱;4-滑动轴承;5-电极夹头;6-电源组件;61-电场发生电源;62-磁场发生电源;7-冷却组件;71-第一冷却机;72-第二冷却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包括安装组件和设置在安装组件上的电磁耦合处理组件和冷却组件。

如图1所示,安装组件包括工作台1、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横向滑轨2和纵向滑轨3。工作台1为十字型工作台1,其中部设置有样品支撑台11。横向滑轨2和纵向滑轨3分别安装在十字型工作台1的两条十字垂直交叉的台面上。十字型工作台1减小了工作台1的占用面积,同时提高了操作者的活动范围,方便操作。样品支撑台11位于工作台1的中心位置,样品支撑台11可以为升降台,即液压升降杆等具有升降能力的支撑台,能够对放置在上面金属材料进行支撑,进一步保证了金属材料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横向滑轨2和纵向滑轨3相互垂直设置。横向滑轨2上滑动设置有满足电磁耦合处理组件需求数量的横向电极座21和两个电磁座22,纵向滑轨3上滑动设置有满足电磁耦合处理组件需求数量的纵向电极座31。本实施例中,横向滑轨2与纵向滑轨3均有两条,且两条横向滑轨2之间相互平行、两条纵向滑轨3之间相互平行,横向电极座21、电磁座22放置在两条横向滑轨2上,纵向电极座31放置在两条纵向滑轨3上,从而使电机座和电磁座安装运行更加平稳。具体地,横向电极座21、电磁座22底部通过与之固连的滑动轴承4与横向滑轨2滑动连接,纵向电极座底部通过与之固连的滑动轴承与纵向滑轨滑动连接。

如图1至图4所示,电磁耦合处理组件包括电场处理组件和磁场处理组件。电场处理组件包括两个横向电极柱211和两个纵向电极柱311,每个电极柱端部上安装有可拆卸电极夹头5。两个横向电极柱211分别安装在两个相对设置的横向电极座21上,两个纵向电极柱311分别安装在两个相对设置的纵向电极座31上,且电极夹头5安装在两个横向电极柱211相对端和两个纵向电极柱311的相对端。两个横向电极柱211和两个纵向电极柱311组成相互垂直方向上的双电极结构。磁场处理组件包括两个磁场发生线圈221,两个磁场发生线圈221安装在两个相对设置的电磁座22上组成双线圈结构,且电磁座位于横向电极座的内侧,横向电极柱211从与之相对的磁场发生线圈中穿出。上述横向电极柱211、纵向电极柱311、磁场发生线圈221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即横向电极柱211产生的电场与纵向电极座311产生的电场垂直,横向电极柱211产生的电场与磁场发生线圈221产生的磁场平行,纵向电极座311产生的电场与磁场发生线圈221产生的磁场垂直,以保证处理的均匀一致性。

上述电极夹头5与横向电极柱211或纵向电极柱311之间通过螺纹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根据不同形状的待处理金属材料选择不同的电极夹头5,使夹持更加稳固。电极夹头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金属材料的形状或者尺寸进行不同的设计和选取。这里,电极夹头5为铜质材料。

所述工作台1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为设置在工作台1底部四角处的万向轮,所述工作台1底部四角处还设置有升降支撑柱。移动组件也可以为滚轮等可以滚动的装置,移动组件主要用于带动工作台1移动,提高了工作台1的灵活性能。而升降支撑柱设置在移动组件旁,其通过螺纹杆与工作台1底部螺纹连接,转动升降支撑柱,即可使升降支撑柱升降,调整升降支撑柱的高度。当工作台1不需要移动时,降低升降支撑柱,使升降支撑柱与地面接触,支撑工作台1;当工作台1需要移动时,升高升降支撑柱,使升降支撑柱脱离地面,而万向轮或者滚轮与地面接触,使工作台1具有滚动移动的能力。

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横向电极座21或者两个纵向电极座31相对端的两个电极夹头5对待处理金属材料进行夹持,同时两个电磁座22上的磁场发生线圈对称固定于设定位置,使待处理金属材料位于电场和磁场形成的材料处理腔内。两个电极夹头同时夹持金属材料,夹持更加稳固。

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横向电极座21或纵向电极座31分别在横向滑轨或纵向滑轨上移动来加紧工件,在优选实现方式中,当横向电极座或纵向电极座被停止驱动的同时,能够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使横向电极座21、电磁座22能够平稳的固定在横向滑轨2上不产生滑动,即在不使用时或者夹持金属材料工作时,横向电极座21、电磁座22能够稳定的停止在横向滑轨2上,避免造成金属材料或者电场、磁场的不稳定。进一步的,为了满足横向滑轨或纵向滑轨上相对的两个电极的位置实时对称,需要能够实现对横向滑轨或纵向滑轨上相对的两个电极座的同步靠近或同步远离。同样的,通过控制电磁座22在横向滑轨上移动可以来调整横向滑轨上两个磁场发生线圈之间的相对位移,以此实现对较长尺寸金属材料的夹持。进一步的,为了满足横向滑轨上相对的两个磁场发生线圈的位置实时对称,需要能够实现对横向滑轨上相对的两个电磁座的同步靠近或同步远离。

本实施例中,横向滑轨上两个电磁座的驱动方式、两个横向电极座的驱动方式以及纵向滑轨上两个纵向电极座的驱动方式相同,均采用由齿轮和直线齿条构成的驱动方式。

以横向滑轨上两个电磁座为例,对上述驱动方式进行详细解释。如图4及图5所示,电磁座22是通过由齿轮24和直线齿条(23,23′)构成的驱动方式来实现电磁座沿横向滑轨的移动。齿轮24安装在工作台1上,与齿轮啮合、且与横向滑轨2平行的两个相对直线齿条(23,23′)分别安装在与两个电磁座固定支撑板上。其中一个支撑板固定在一个电磁座外侧面;另一个支撑板呈长条状,一端与另一个电磁座外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从纵向滑轨所在台面下方穿过设置在一条与横向滑轨平行的轨道上。齿轮24连接工作台1上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齿轮24旋转,使与之啮合的齿条23和齿条23′沿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两个电磁座在横向滑轨2上同步靠近或远离。通过齿轮24与直线齿条(23,23′)的驱动方式,在横向滑轨2上移动电磁座22,使磁场发生线圈221到需要的处理位置向金属材料工件施加脉冲磁场,满足了耦合强磁场和强电场对于设备的可靠性、同步性以及机构在空间上的分布需要。

当横向滑轨上两个横向电极座的驱动方式以及纵向滑轨上两个纵向电极座的驱动方式相同也采用由齿轮和直线齿条构成的驱动方式时,以使电磁座与电极座之间的分别控制。在优选实现方式中,直线齿条在横向电极座和纵向电极座上的安装位置可位于两个相对的横向滑轨或纵向滑轨的内侧(如图1所示)。

上述电磁耦合处理组件还包括电源组件6。电源组件6包括与横向电极柱211和纵向电极柱311电连接的电场发生电源61、与磁场发生线圈221电连接的磁场发生电源62。电场发生电源61为横向电极柱211和纵向电极柱311提供其产生电场的能源,磁场发生电源62为磁场发生线圈221提供其产生磁场的能源。

冷却组件7包括设置在两个磁场发生线圈221上的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回路,以及分别与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连通、为其提供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机71和第二冷却机72。第一冷却机和第二冷却机为本领域常规冷却设备,例如现有水冷装置或者油冷装置,可以由包括但不限于的冷却电源、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水泵和水箱等零部件构成,其中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依次连接在蒸发器的出口端与进口端之间,蒸发器和水泵均设置在水箱内,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循环进水管和冷却管路的进水口连接,冷却管路的出水口通过循环出水管与水箱的进水口连接。通过冷却组件7为磁场发生线圈221进行冷却处理,保证磁场发生线圈221的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在电磁耦合处理工作时,首先将金属材料工件放置到两个横向电极柱211或者两个纵向电极柱311之间,然后移动横向电极座21或者纵向电极座31,使金属材料位于装置中部,然后通过电极夹头5夹持固定,再通过齿轮24旋转带动电磁座22在横向滑轨2上移动使磁场发生线圈221到需要的处理位置,并启动电场发生电源61、磁场发生电源62和冷却组件7,在冷却组件7的冷却作用下同时完成脉冲磁场与脉冲电场的有效耦合,完成对工件的电磁耦合处理,能够显著减少金属材料的内部微观缺陷、降低残余应力、改变微观结构、提升疲劳强度,从而大大延长金属材料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具有以下工作模式:

(1)单脉冲电场处理,当两个横向电极柱211或者两个纵向电极柱311夹持金属材料,只有夹持的横向电极柱211或者纵向电极柱311工作产生电场时,为单脉冲电场处理;

(2)单脉冲磁场处理,当两个横向电极柱211夹持金属材料,两个电磁座22上的磁场发生线圈移动至设定位置,并使两个磁场发生线圈相对于金属材料对称布置,只有两个磁场发生线圈221工作时为单脉冲磁场处理;

(3)脉冲电场-脉冲磁场同轴处理,当两个横向电极柱211夹持金属材料,两个电磁座22上的磁场发生线圈移动至设定位置,并使两个磁场发生线圈相对于金属材料对称布置,横向电极柱211和磁场发生线圈221工作时为脉冲电场-脉冲磁场同轴处理;

(4)脉冲电场-脉冲磁场正交处理,当两个纵向电极柱311夹持金属材料,两个电磁座22上的磁场发生线圈移动至设定位置,并使两个磁场发生线圈相对于金属材料对称布置,纵向电极柱311和磁场发生线圈221工作时为脉冲电场-脉冲磁场正交处理,此时还可以研究霍尔效应对金属材料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同一工作台1上设置横向电极柱211、纵向电极柱311和磁场发生线圈221,使金属材料能够在一个装置上接受单脉冲电场、单脉冲磁场、脉冲电场-脉冲磁场同轴处理或者脉冲电场-脉冲磁场正交处理等多种强化处理方式,处理方式灵活多样,为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带来的处理效果等问题带来了有力的支撑;同时采用滑轨的设计,使横向电极柱211、纵向电极柱311和磁场发生线圈221均能在工作台1上移动,加大了金属材料的处理空间,也提高了适用范围,能够处理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金属材料;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电极柱通过可拆卸的电极夹头5夹持金属材料的设计,可以根据金属材料形状尺寸等的不同选取不同的电极夹头5,夹持更加稳定。

与现有的电磁耦合金属强化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空间更大也更加灵活,处理的方式多样,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的结构,还能够研究霍尔效应对金属材料的影响,对于电磁耦合材料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组件和设置在安装组件上的电磁耦合处理组件;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工作台(1)、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横向滑轨(2)和纵向滑轨(3),所述横向滑轨(2)上滑动设置有横向电极座(21)和电磁座(22),所述纵向滑轨(3)上滑动设置有纵向电极座(31);

所述电磁耦合处理组件包括电场处理组件和磁场处理组件,所述电场处理组件包括安装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横向电极座(21)上的两个横向电极柱(211)和安装在相对设置的两个纵向电极座(31)上的两个纵向电极柱(311),每个电极柱上安装有可拆卸电极夹头(5);所述磁场处理组件包括安装在相对设置的两个电磁座(22)上的磁场发生线圈(221),所述磁场发生线圈(221)中部设置有材料处理腔(222);

所述工作台(1)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

通过两个横向电极座或者两个纵向电极座相对的两个电极夹头对待处理金属材料进行夹持,同时两个电磁座(22)上的磁场发生线圈对称固定于设定位置,使待处理金属材料位于电场和磁场形成的材料处理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为十字型工作台(1),横向滑轨(2)和纵向滑轨(3)分别安装在十字型工作台(1)的两条十字垂直交叉的台面上,所述移动组件为设置在工作台(1)底部四角处的万向轮,所述工作台(1)底部四角处还设置有升降支撑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中部设置有样品支撑台(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滑轨(2)和纵向滑轨(3)相互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电极柱(211)、纵向电极柱(311)、磁场发生线圈(221)的轴心线位于同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夹头(5)安装在两个横向电极柱(211)相对端和两个纵向电极柱(311)的相对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电极座(21)、电磁座(22)通过丝杆、电机、气缸、液压缸一种或多种驱动方式在横向滑轨(2)上移动,所述纵向电极座(31)通过丝杆、电机、气缸、液压缸中的一种或多种驱动方式在纵向滑轨(3)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的两个所述电磁座(22)上安装有齿条(23,23′),所述工作台(1)上安装有与齿条(23,23′)同时啮合的齿轮(24),所述齿轮(24)连接有驱动电机,由齿轮带动两个电磁座同步沿横向滑轨移动,相对的两个所述横向电极座或相对的两个所述纵向电极座移动实现方式与电磁座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组件(6),所述电源组件(6)包括与横向电极柱(211)和纵向电极柱(311)电连接的电场发生电源(61)、与磁场发生线圈(221)电连接的磁场发生电源(6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组件(7),所述冷却组件(7)包括设置在两个磁场发生线圈(221)和磁场发生电源(62)上的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以及分别与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连通、为其提供冷却液的第一冷却机(71)和第二冷却机(7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电极‑双线圈脉冲电磁耦合强化金属材料装置,包括安装组件和设置在安装组件上的电磁耦合处理组件;安装组件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横向滑轨和纵向滑轨,横向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横向电极座和电磁座,纵向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纵向电极座;电磁耦合处理组件包括电场处理组件和磁场处理组件,电场处理组件包括安装在横向电极座上的横向电极柱、在纵向电极座上的纵向电极柱;磁场处理组件包括安装在电磁座上的磁场发生线圈,工作台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其使金属材料能够接受单脉冲电场、单脉冲磁场、脉冲电场‑脉冲磁场同轴处理或者正交处理等多种处理方式,同时采用滑轨的设计,加大了金属材料的处理空间,提高了适用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黄坤兰;王杰;张骞文;王黎;袁敏;钟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9.0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