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熔炉辅助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熔炉均匀喂料顶盖。
背景技术:
电渣重熔炉是利用电流通过高电阻熔渣产生的热能对金属进行再熔炼的设备。电渣重熔一般是在大气压力下进行的,根据需要,也可配置真空机组进行真空精炼。
并且目前的电熔炉在加料的过程中,因为加料管相较于电熔炉的炉体小很多,因此目前在加料时,为了让物料及时的分散,都需要人工用铁铲或者其他硬质棒体来对物料进行分散,让其能够分散均匀。这样的操作麻烦,且在进行混合时,如果炉内的温度较高,还容易增加工作人员的操作风险,同时也对让工作人员在不舒适的环境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熔炉均匀喂料顶盖,以解决现有的电熔炉在加料后都需要人工进行搅拌才能让物料分散均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熔炉均匀喂料顶盖,包括与电熔炉的炉体连接的外环盖体,所述外环盖体的内环处与其同轴设置有内圆板,所述外环盖体的内环壁以及所述内圆板的外沿均设置有位于同一平面的镶嵌槽,所述外环盖体与所述内圆板之间通过转动环板连接,所述转动环板的外环端滑动嵌入所述外环盖体上的所述镶嵌槽,所述转动环板的内环端嵌入所述内圆板上的所述镶嵌槽内,所述内圆板朝向所述炉体内腔的一面与所述外环盖体朝所述炉体内腔的一面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转动环板上竖直安装有与所述炉体内腔连通的加料管,所述加料管的进料端通过连接装置与储料箱连通,电熔炉的电极竖直安装在所述内圆板上,且所述电极的工作端伸入所述炉体的内腔。
作为优选的,所述储料箱是与所述炉体同轴设置的环形箱体,所述储料箱的内环部用于穿过所述电极的功率部,所述功率部竖直从所述内环部的顶端伸出,所述储料箱的顶面连通有进料管,所述储料箱的底面与所述连接装置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引料环箱,所述储料箱的底面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卸料环板,所述卸料环板的内腔侧壁设置有滑动环槽,所述引料环箱的顶端外侧壁滑动镶嵌安装在所述滑动环槽内,所述引料环箱的底端连通所述加料管,所述引料环箱的外侧壁还安装有与其同轴设置且水平的传动环板,所述传动环板的外沿设置有齿结构,所述传动环板与动力盘齿合传动连接,所述动力盘的转动端与转动电机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加料管至少有两根,且围绕所述炉体的轴线在同一圆周上等距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是u型杆,所述连接杆围绕所述炉体的轴线等距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u型内拐侧设置为倾斜面,所述u型内拐侧的厚度从下至上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与常见的电熔炉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需要加入炉体的物料存放在储料箱内,然后物料通过加料管进入炉体,在通过加料管进行加料时,可以采用人工拨动加料管,让加料管在加料的过程中围绕炉体的轴线转动,也就是让转动环板在内圆板与外环盖板之间进行转动,这样在加料管加料的过程中,能够让物料之间环形添加在炉体的底面。进而通过旋转的加料,能够有效的避免物料在添加的过程汇总堆积在炉体内的一点,进而让物料在炉体中均匀的分散,这样即便不需要工人再手持物件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也能够让物料在炉体内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炉体、2-外环盖体、3-内圆板、4-转动环板、5-连接杆、6-加料管、7-储料箱、8-连接装置、9-电极、91-功率部、92-工作端、10-进料管、11-卸料环板、12-传动环板、13-动力盘、14-转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的针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请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电熔炉均匀喂料顶盖,包括与电熔炉的炉体1连接的外环盖体2,所述外环盖体2的内环处与其同轴设置有内圆板3,所述外环盖体2的内环壁以及所述内圆板3的外沿均设置有位于同一平面的镶嵌槽,所述外环盖体2与所述内圆板3之间通过转动环板4连接,所述转动环板4的外环端滑动嵌入所述外环盖体2上的所述镶嵌槽,所述转动环板4的内环端嵌入所述内圆板3上的所述镶嵌槽内,所述内圆板3朝向所述炉体1内腔的一面与所述外环盖体2朝所述炉体1内腔的一面通过连接杆5连接,所述转动环板4上竖直安装有与所述炉体1内腔连通的加料管6,所述加料管6的进料端通过连接装置8与储料箱7连通,电熔炉的电极9竖直安装在所述内圆板3上,且所述电极9的工作端92伸入所述炉体1的内腔。
需要加入炉体1的物料存放在储料箱7内,然后物料通过加料管6进入炉体1,在通过加料管6进行加料时,可以采用人工拨动加料管6,让加料管6在加料的过程中围绕炉体1的轴线转动,也就是让转动环板4在内圆板3与外环盖板之间进行转动,这样在加料管6加料的过程中,能够让物料之间环形添加在炉体1的底面。进而通过旋转的加料,能够有效的避免物料在添加的过程汇总堆积在炉体1内的一点,进而让物料在炉体1中均匀的分散,这样即便不需要工人再手持物件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也能够让物料在炉体1内均匀分布。
然后,所述储料箱7是与所述炉体1同轴设置的环形箱体,所述储料箱7的内环部用于穿过所述电极9的功率部91,所述功率部91竖直从所述内环部的顶端伸出,所述储料箱7的顶面连通有进料管10,所述储料箱7的底面与所述连接装置8活动连接。
前述电机的功率部91的线路均从前述内环部的顶端伸出,这样即便是加料管6在转动中进行加料,也不会对用于加热的电极9造成影响。
再者,所述连接装置8包括引料环箱,所述储料箱7的底面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卸料环板11,所述卸料环板11的内腔侧壁设置有滑动环槽,所述引料环箱的顶端外侧壁滑动镶嵌安装在所述滑动环槽内,所述引料环箱的底端连通所述加料管6,所述引料环箱的外侧壁还安装有与其同轴设置且水平的传动环板12,所述传动环板12的外沿设置有齿结构,所述传动环板12与动力盘13齿合传动连接,所述动力盘13的转动端与转动电机14连接。
这样,通过转动电机14来带动传动环板12,进而让引料环箱带动加料管6转动,从而更进一步的解放工人。
再者,所述加料管6至少有两根,且围绕所述炉体1的轴线在同一圆周上等距设置。
进而有效的增加利用加料管6进行加料的效率。
然后,所述连接杆5是u型杆,所述连接杆5围绕所述炉体1的轴线等距设置。
所述连接杆5的u型内拐侧设置为倾斜面,所述u型内拐侧的厚度从下至上逐渐减小。
这样在加料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避免在连接杆5上残留大量的物料,造成物料浪费的情况,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前述连接杆5的作用用于让外环盖体2与内圆板3固定,这样在外环盖体2固定的情况,在加料管6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转动环板4的转动而造成内圆板3的转动,进而对内圆板3上安装的电极9造成影响。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1.一种电熔炉均匀喂料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电熔炉的炉体(1)连接的外环盖体(2),所述外环盖体(2)的内环处与其同轴设置有内圆板(3),所述外环盖体(2)的内环壁以及所述内圆板(3)的外沿均设置有位于同一平面的镶嵌槽,所述外环盖体(2)与所述内圆板(3)之间通过转动环板(4)连接,所述转动环板(4)的外环端滑动嵌入所述外环盖体(2)上的所述镶嵌槽,所述转动环板(4)的内环端嵌入所述内圆板(3)上的所述镶嵌槽内,所述内圆板(3)朝向所述炉体(1)内腔的一面与所述外环盖体(2)朝所述炉体(1)内腔的一面通过连接杆(5)连接,所述转动环板(4)上竖直安装有与所述炉体(1)内腔连通的加料管(6),所述加料管(6)的进料端通过连接装置(8)与储料箱(7)连通,电熔炉的电极(9)竖直安装在所述内圆板(3)上,且所述电极(9)的工作端(92)伸入所述炉体(1)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熔炉均匀喂料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箱(7)是与所述炉体(1)同轴设置的环形箱体,所述储料箱(7)的内环部用于穿过所述电极(9)的功率部(91),所述功率部(91)竖直从所述内环部的顶端伸出,所述储料箱(7)的顶面连通有进料管(10),所述储料箱(7)的底面与所述连接装置(8)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熔炉均匀喂料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8)包括引料环箱,所述储料箱(7)的底面设置有与其同轴设置的卸料环板(11),所述卸料环板(11)的内腔侧壁设置有滑动环槽,所述引料环箱的顶端外侧壁滑动镶嵌安装在所述滑动环槽内,所述引料环箱的底端连通所述加料管(6),所述引料环箱的外侧壁还安装有与其同轴设置且水平的传动环板(12),所述传动环板(12)的外沿设置有齿结构,所述传动环板(12)与动力盘(13)齿合传动连接,所述动力盘(13)的转动端与转动电机(1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熔炉均匀喂料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管(6)至少有两根,且围绕所述炉体(1)的轴线在同一圆周上等距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熔炉均匀喂料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是u型杆,所述连接杆(5)围绕所述炉体(1)的轴线等距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熔炉均匀喂料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的u型内拐侧设置为倾斜面,所述u型内拐侧的厚度从下至上逐渐减小。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