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涉及到一种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
背景技术:
:所谓背光源(back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背光源是提供lcd面板的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等组成。背光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目前主要有el、ccfl及led三种背光源类型,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则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底背光式)。随着lcd模组不断向更亮、更轻、更薄方向发展,侧光式ccfl式背光源成为背光源发展的主流。背光模组可分为前光式(frontlight)与背光式(backlight)两种,而背光式可依其规模的要求,以灯管的位置做分类,发展出下列三大结构。直下式led光源由自发性光源(例如灯管、led等)射出藉由反射片反射后,向上经扩散板均匀分散后于正面射出,因安置空间变大,但同时也增加了模组的厚度、重量、耗电量、其优点为高辉度、良好的出光视角、光利用效率高、结构简易化等,因而适用于对可携性及空间要求较不挑剔的lcd显示器与lcdtv,其高消费电力(使用冷阴极管),均一性不佳及造成lcd发热等问题仍需要求改善。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背光模组中间光强两边光弱导致背光模组均一性不佳,如图1所示,现有的反射片3上通孔31一般为均匀大小,无法对背光模组的均匀度提供帮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在led灯板组成的灯条或者灯板的上端设有反射片,反射片上开设有与led灯板位置相对应的通孔,光线通过通孔进入到导光板,导光板将光线折射出去,故可以通过调节通孔的大小来控制led灯板的光源扩散,由于中间光源的发光亮度大于两边光源的发光亮度,故反射片的中间通孔的面积相对于两边通孔的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得中间通孔透过的光线比两边通孔透过的光线多,导光板折射的光线就多,从而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一种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包括:背板1、led灯板2、反射片3和导光板4,所述led灯板2的上方设有反射片3,所述反射片3的上方设有导光板4,所述led灯板2的下方设有背板1,其特征在于:反射片3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1,所述相邻两个通孔31的面积靠近中间通孔31的面积大于远离中间通孔31的面积。进一步的,通孔31的形状为矩形或者圆形或者三角形或者其他异型结构中的一种。进一步的,led灯板2的上表面有多个led晶粒,led晶粒按照行和列的方式均匀分布。进一步的,led晶粒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优选的,led晶粒为正方形。进一步的,led晶粒的行之间的间距与led晶粒列之间的间距相同或不相同,优选的,led晶粒行之间的间距与led晶粒列之间的间距相同。进一步的,led晶粒的芯片大小为80-300um。进一步的,led灯板2为灯板组成或者灯条组成。进一步的,led灯板2的灯板或者灯条数量为2~6个。进一步的,导光板4的材料为亚克力或者pc板材中的一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在led灯板组成的灯条或者灯板的上端设有反射片3,反射片3上开设有与led灯板位置相对应的通孔31,光线通过通孔31进入到导光板4,导光板4将光线折射出去,故可以通过调节通孔31的大小来控制led灯板的光源扩散,由于中间光源的发光亮度大于两边光源的发光亮度,故反射片3的中间通孔31的面积相对于两边通孔31的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得中间通孔31透过的光线比两边通孔31透过的光线多,导光板4折射的光线就多,从而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反射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背板1led灯板2反射片3通孔31导光板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包括:背板1、led灯条、反射片3和导光板4,所述led灯条的上方设有反射片3,所述反射片3的上方设有导光板4,所述led灯条的下方设有背板1,反射片3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1,所述相邻两个通孔31的面积靠近中间通孔31的面积大于远离中间通孔31的面积,通孔31的形状为矩形led灯条的上表面有多个led晶粒,led晶粒按照行和列的方式均匀分布,led晶粒为正方形,led晶粒行之间的间距与led晶粒列之间的间距相同,led晶粒的芯片大小为80-300um,导光板4的材料为pc板材。具体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包括:背板1、led灯板2、反射片3和导光板4,所述led灯板2的上方设有反射片3,所述反射片3的上方设有导光板4,所述led灯板2的下方设有背板1,反射片3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1,所述相邻两个通孔31的面积靠近中间通孔31的面积大于远离中间通孔31的面积,通孔31的形状为圆形,led灯板2的上表面有多个led晶粒,led晶粒按照行和列的方式均匀分布,led晶粒为正方形,led晶粒行之间的间距与led晶粒列之间的间距相同,led晶粒的芯片大小为80-300um,导光板4的材料为亚克力。具体实施例3: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包括:背板1、led灯板2、反射片3和导光板4,所述led灯板2的上方设有反射片3,所述反射片3的上方设有导光板4,所述led灯板2的下方设有背板1,反射片3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1,所述相邻两个通孔31的面积靠近中间通孔31的面积大于远离中间通孔31的面积,通孔31的形状为三角形,led灯板2的上表面有多个led晶粒,led晶粒按照行和列的方式均匀分布,led晶粒为正方形,led晶粒行之间的间距与led晶粒列之间的间距相同,led晶粒的芯片大小为80-300um,导光板4的材料为亚克力。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包括:背板(1)、led灯板(2)、反射片(3)和导光板(4),所述led灯板(2)的上方设有反射片(3),所述反射片(3)的上方设有导光板(4),所述led灯板(2)的下方设有背板(1),其特征在于:反射片(3)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1),所述相邻两个通孔(31)的面积靠近中间通孔(31)的面积大于远离中间通孔(31)的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通孔(31)的形状为矩形或者圆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led灯板(2)的上表面有多个led晶粒,led晶粒按照行和列的方式均匀分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led晶粒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led晶粒的行之间的间距与led晶粒列之间的间距相同或不相同。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led晶粒的芯片大小为80-300u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led灯板(2)为灯板组成或者灯条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led灯板(2)的灯板或者灯条数量为2~6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导光板(4)的材料为亚克力或者pc板材中的一种。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的反射片,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在LED灯板组成的灯条或者灯板的上端设有反射片,反射片上开设有与LED灯板位置相对应的通孔,光线通过通孔进入到导光板,导光板将光线折射出去,故可以通过调节通孔的大小来控制LED灯板的光源扩散,由于中间光源的发光亮度大于两边光源的发光亮度,故反射片的中间通孔的面积相对于两边通孔的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得中间通孔透过的光线比两边通孔透过的光线多,导光板折射光线多,从而精确控制直下式背光模组均匀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东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