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量子点(quantumdot)是一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通过对这种纳米半导体材料施加一定的电场或光压,它们便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光,而发出的光的频率会随着这种半导体的尺寸的改变而变化,因而通过调节这种纳米半导体的尺寸就可以控制其发出的光的颜色,由于这种纳米半导体拥有限制电子和电子空穴(electronhole)的特性,这一特性类似于自然界中的原子或分子,因而被称为量子点。
量子点技术可令lcd(液晶显示)在宽广的颜色领域得以实现,是4k级别画面信息的理想技术,可大幅提升画面影像的颜色再现性,色彩度,整体的明亮度等。但量子点膜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缺陷,就是膜材裁切后边缘有一部分的量子层受到水氧破坏,出现一定区域的失效边,这部分的失效边无法将蓝光led的蓝光激发成白光,导致周边有蓝光现象,这种现在在靠近背光模组光源一侧尤其明显,因此如何减少光源侧漏蓝光现象是目前应用量子点膜的背光模组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能够有效遮挡从量子点膜失效边漏出的蓝光,减少光源侧的漏蓝光现象,提高显示效果。
一种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量子点膜、增光膜、以及光源,所述光源设于导光板的一侧,所述增光膜、量子点膜、以及导光板自上而下层叠设置,所述量子点膜朝向光源的一端伸出所述增光膜的边缘形成凸沿,所述凸沿的上表面设有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光源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凸沿的下表面设有黑色油墨层。
进一步的,所述凸沿伸出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并延伸至所述光源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胶带的厚度为0.01mm~0.2mm。
进一步的,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外周,所述胶框靠近导光板两侧的位置设有凸台,所述量子点膜伸出所述导光板的两侧并延伸至所述凸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膜与凸台之间通过胶带或胶水粘合。
进一步的,所述增光膜包括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包括柔性电路板和若干led灯,所述led灯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led灯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led灯为蓝光le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遮光胶带,且遮光胶带延伸至光源的上方,一方面能够遮挡光源射向视区的蓝光,避免蓝光直接进入视区,另一方面能够遮挡量子点膜靠近光源侧的无效边,避免量子点膜靠近光源侧漏蓝光的现象,提高显示效果。通过在胶框上设置凸台,量子点膜的周边延伸至凸台上,使得量子点膜完全覆盖导光板的出光区域,且量子点膜的边缘位于凸台上方,使蓝光避开量子点膜的失效边,从而改善漏蓝光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两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导光板1、量子点膜2、增光膜3、以及光源4。其中,导光板1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位于导光板1的一侧,出光面位于导光板1上方,光源4设置在靠近入光面的一侧,增光膜3、量子点膜2、以及导光板1自上而下层叠设置。
量子点膜2朝向光源4的一端伸出增光膜3的边缘形成凸沿5,凸沿5的上表面设有遮光胶带6,遮光胶带6的一端延伸至光源4的上方,一方面能够遮挡光源4射向视区的蓝光,避免蓝光直接进入视区,另一方面能够遮挡量子点膜2靠近光源侧4的无效边,避免量子点膜2靠近光源4侧漏蓝光的现象,提高显示效果。
遮光胶带6优选为黑色胶带,其厚度优选为0.01mm~0.2mm,此厚度可保证遮光胶带6的遮光效果的同时,避免增加背光结构的厚度,以满足电子产品薄型化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遮光胶带6延伸至光源4上方部分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即遮光胶带6可全部遮挡或部分遮挡光源4,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凸沿5伸出导光板1的边缘并延伸至光源4的上方,使得量子点膜2的无效边位于光源4的上方,从而使无效边避开导光板1的出光面,进而避免量子点膜2靠近光源侧的漏蓝光现象。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凸沿5的下表面设有黑色油墨层14,黑色油墨层14可通过丝印或喷涂的方式形成于凸沿5的下表面,从而进一步提高遮光的效果。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即凸沿5位于导光板1边缘内侧,同样可在凸沿5下方设置黑色油墨层14,以提高遮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胶框7,胶框7设于导光板1的外周,胶框7靠近导光板1两侧的位置设有凸台8,量子点膜2伸出导光板1的两侧并延伸至凸台8上,量子点膜2的下表面通过胶带或胶水与凸台8粘合,使得量子点膜2完全覆盖导光板1的出光区域,且量子点膜2的边缘位于凸台8上方,使蓝光避开量子点膜2的失效边,从而改善漏蓝光的现象。
上述实施例中,增光膜3包括上增光膜9和下增光膜10,但不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增光膜3可以是单片或多片。
上述实施例中,光源4包括柔性电路板11和若干led灯12。led灯12采用蓝光led,led灯12设于导光板1的一侧,柔性电路板11位于led灯12的下方,柔性电路板11通过双面胶带与导光板1的下端面粘接。背光模组的外侧设有用于支撑固定的铁壳13,柔性电路板11通过双面胶带与铁壳5粘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1.一种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量子点膜、增光膜、以及光源,所述光源设于导光板的一侧,所述增光膜、量子点膜、以及导光板自上而下层叠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膜朝向光源的一端伸出所述增光膜的边缘形成凸沿,所述凸沿的上表面设有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光源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的下表面设有黑色油墨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伸出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并延伸至所述光源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的厚度为0.01mm~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外周,所述胶框靠近导光板两侧的位置设有凸台,所述量子点膜伸出所述导光板的两侧并延伸至所述凸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膜与凸台之间通过胶带或胶水粘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膜包括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柔性电路板和若干led灯,所述led灯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led灯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为蓝光led。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