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进纸机构及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7-09  72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形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进纸机构及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数据信息化时代,打印机成为人们日常办公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随着打印机的技术快速发展及产品的更新迭代,用户对打印机的性能有较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打印机中设有用于将记录介质堆叠装置上堆叠的记录介质逐一分离并传输的介质输送装置,在该介质输送装置中,为了使记录介质的传输辊可靠的传输记录介质,通过给传输辊向记录介质施力,维持传输辊压接记录介质的状态。

如图1所述,打印机包括介质传输装置,用于堆叠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堆叠装置(图示未出),将记录介质堆叠装置上的记录介质向打印机的记录部传输的进纸机构a,包括输送记录介质的传输辊120和130,该传输辊120安装在驱动轴110上,该驱动轴110的旋转经由齿轮列而传递到传输辊120,传输辊120旋转传输记录介质。进纸机构a安装有扭簧140,扭簧140安装在驱动轴110上,该扭簧140的其中一臂140a安装并作用在进纸机构a的支架100的侧壁上,使支架100向下摆动。当进纸机构a工作时,该扭簧140的臂140a朝向记录介质的方向施力,由此传输辊120朝向记录介质压接,并沿着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传输。

进纸机构a连续多次拾取记录介质时,扭簧140在支架100向下摆动拾取记录介质的过程中,扭簧140的内径会逐渐增大,这样会导致扭簧140向驱动轴的轴向外侧窜动,窜动后的扭簧140的端面与轴套150接触。当完成一次拾取记录介质后进行下一次拾取记录介质的时候,扭簧的内径逐渐增大会受到阻碍,导致扭簧140与驱动轴110的配合间隙变紧,支架100在扭簧140的臂140a的作用下向拾取记录介质的方向摆动的力就会增大,传输辊120对记录介质堆叠装置上的记录介质的压力增大,此时在记录介质传输时会出现重送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进纸机构及使用该自动进纸机构的成像设备,当自动进纸机构在工作时能有效限制扭簧沿着驱动轴的轴向和径向及旋转方向移动,避免纸张传输时出现重送现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进纸机构,包括驱动轴,接收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摆臂单元,可枢转的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连接单元,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摆臂单元之间,所述摆臂单元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轴枢部,所述连接单元安装在所述轴枢部上,所述轴枢部上设有限制所述连接单元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移动的第一限位部以及限制所述连接单元沿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移动的第二限位部。

可选的,所述轴枢部设有轴枢端部,所述轴枢端部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突出于所述轴枢部,所述驱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轴枢端部内,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轴枢端部的底部,绕所述驱动轴的径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是开槽结构,可有效限制连接单元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凸起结构,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限位面、倾斜面和顶面,所述限位面限制所述连接单元沿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移动,所述倾斜面背向设置于所述限位面,所述顶面连接与所述限位面和所述倾斜面。

可选的,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中间体、第一臂,所述第一臂分别在上述轴向方向及上述径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一臂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及旋转方向移动。

可选的,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连接单元的所述第一臂的线径。

可选的,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顶面到所述轴枢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到所述轴枢部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连接单元是扭簧,所述中间体为螺旋状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臂连接至所述中间体的端部,所述驱动轴安装在所述中间体内部。

可选的,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自动进纸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自动进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设备的成像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进纸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进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进纸机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进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进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自动进纸机构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2和图3所示,使用自动进纸机构的成像设备可以包括:成像单元6、给纸单元7、搬送单元8、定影单元9以及排出单元10。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原理以及过程包括:纸张从给纸单元7输出并通过搬送单元8使纸张搬送至成像单元6;成像单元6将图像信息转化成静电潜像,并将静电潜像转化成碳粉图像;碳粉图像被转印至纸张之后,搬送单元8将纸张搬送至定影单元9;承载有碳粉图像的纸张经过定影单元9的加热和加压后,碳粉图像被固定在纸张上;然后完成定影操作后的纸张通过排出单元10排出。其中,成像单元6一般包括光学扫描单元61和处理盒3。

成像设备,包括本体1、本体1的前盖上设有送纸盘101、自动进纸机构以及设置在送纸盘101两端的纸张规制102。送纸盘101可以堆叠纸张,纸张规制102可以滑动安装在送纸盘101上,纸张规制102能够限制送纸盘101上的纸张进入纸张传输通道的位置,防止纸张在进入纸张传输通道时发生倾斜而导致卡纸。该纸张规制102不仅能限制纸张的宽度位置,还能限制纸张在送纸盘101上堆叠的高度,避免过量的纸张进入纸张传输通道发生卡纸的情况。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进纸机构,包括接收来自图示未示出的马达驱动力驱动的驱动轴a,摆臂单元20,连接单元50,摆臂单元20包括支架200,支架200的一侧设有轴枢部201,轴枢部201是轴向设置在驱动轴a上且可以沿驱动轴a枢转。与轴枢部201相反设置的摆动部202,及介于轴枢部201和摆动部202之间的中间部203。连接单元50安装在驱动轴a和轴枢部201之间。连接单元50设置在驱动轴a上,当图示未示出的马达驱动驱动轴a旋转拾去纸张时,连接单元50作用摆臂单元20的支架200朝向纸张的方向施力,且使摆臂20向纸张方向摆动。

具体地,摆臂单元20包括支撑轴30,和轴套60。支撑轴30安装在摆臂单元20的支架200上,支撑轴30的一端固定旋转安装在摆动部202上,另一端从轴枢部201伸出。支撑轴30的末端呈十字缺口形状,驱动轴a的一端呈十字形状,支撑轴30通过十字缺口端与驱动轴a的十字端配合实现连接。或者是支撑轴30的末端呈十字形状,驱动轴a的一端呈十字缺口形状,支撑轴30通过十字端与驱动轴a的十字缺口端配合实现连接。连接单元50安装在支撑轴30上,轴套60安装在驱动轴a上。连接单元50与轴套60不接触,两者之间留有一定的间歇,防止连接单元50与轴套60之间相互摩擦。

具体地,连接单元50具有中间体50a,第一臂50a和第二臂50b。

具体地,连接单元50是扭簧,扭簧的中间体为螺旋状的中空结构,扭簧的第一臂连接至中间体的端部,驱动轴a安装在中间体内部。

摆臂单元20还包括拾纸辊210和搬送辊220,拾纸辊210和搬送辊220安装在摆臂单元20的支架200上,支撑轴30与搬送辊220同轴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纸张的搬送架12,搬送架12上设有纸张分离片,分离片与搬送辊220配合,当有两张纸张被搬送辊220搬送时,分离片会对底面的纸张施加一个摩擦力,该摩擦力大于两张纸之间的摩擦力,但是小于搬送辊220与纸张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保证拾纸辊210每次拾取一张纸,不会发生纸张的多送、重送现象。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摆臂单元20的支架200的轴枢部201上设有轴枢端部2011,轴枢端部2011沿驱动轴a的轴向方向突出于轴枢部201,轴枢端部2011的底部设有第一限位部2011b,第一限位部2011b绕着驱动轴a的径向延伸,第一限位部2011b是开槽结构,可以限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沿着驱动轴a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轴枢端部2011还设有开口槽2011a,第一限位部2011b绕驱动轴a的径向延伸,第一限位部2011b位于轴枢端部2011的底部,当连接单元50安装在支撑轴30上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沿开口槽2011a滑动到轴枢端部2011的底部位置,再沿支撑轴30径向滑动到第一限位部2011b内,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与中间体50a连接的端部位置位于第一限位部2011b内,第一限位部2011b能有效限制连接单元50沿驱动轴a的轴向移动。

轴枢部201上设有第二限位部2013,第二限位部2013为凸起结构,第二限位部2013沿驱动轴a的轴向延伸,第二限位部2013限制连接单元50沿驱动轴a的旋转方向移动。

第二限位部2013包括限位面2013a、倾斜面2013b和顶面2013c,限位面2013a限制连接单元50沿驱动轴a的旋转方向移动,倾斜面2013b背向设置于限位面2013a,顶面2013c连接与限位面2013a和倾斜面2013b。

轴枢部201上还设有肋2012,肋2012和凸起结构构成连接单元50的第二限位部2013,限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的末端沿驱动轴a的旋转方向移动。防止自动进纸机构连续多次拾取纸张时,连接单元50作用摆臂单元20的支架200向下摆动拾取纸张的过程中,连接单元50的内径逐渐增大,连接单元50向驱动轴a的轴向外侧窜动,导致搬送辊220对送纸盘101上的纸张的压力增大,在纸张传输时会出现重送现象。

倾斜面2013b与限位面2013a相背设置,便于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沿斜面2013a滑动到肋2012和凸起结构形成的第二限位部2013,方便连接单元50的安装限位。

进一步的,在驱动轴a的轴向上,第二限位部2013的顶面2013c到轴枢部201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限位部2011b到轴枢部201的距离,进一步限制连接单元50向驱动轴a的轴向外侧窜动。

进一步的,在驱动轴a的轴向上,第二限位部2013的顶面2013c与第二开口槽2011b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的线径,进一步固定并限制连接单元50,防止连接单元50向驱动轴a的轴向外侧窜动。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2011b和第二限位部2013沿驱动轴a的径向连线与摆臂单元20的中间部203平行,保证连接单元50安装的稳定性,且连接单元50施加到摆臂单元20的支架200上的力维持稳定,防止在纸张传输时会出现重送现象。

当连接单元50安装在支撑轴30上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沿开口槽2011a滑动到轴枢端部2011的底部位置,再沿支撑轴30径向滑动到第一限位部2011b内,与此同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的末端沿着第二限位部2013的倾斜面2013b滑动后,并通过接触方式滑过顶面2013c或非接触方式越过顶面2013c,第一臂50a的末端落在肋2012和凸起结构形成的第二限位部2013,此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与中间体50a连接的端部位置位于第一限位部2011b内。第一限位部2011b限制连接单元50沿驱动轴a的轴向移动,第二限位部2013限制连接单元50沿驱动轴a的旋转方向移动。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进纸机构,摆臂单元30的支架300的轴枢部301上设有轴枢端部3011,轴枢端部3011沿驱动轴a的轴向方向突出于轴枢部301,轴枢端部3011的底部设有第一限位部3011b,第一限位部3011b绕着驱动轴a的径向延伸,第一限位部3011b是开槽结构且呈l型,第一限位部3011b上设有凸起3011b1,第一限位部3011b可以限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沿着驱动轴a的轴向移动。轴枢端部3011设有第口槽3011a。当连接单元50安装在支撑轴30上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沿开口槽3011a滑动到轴枢端部3011的底部位置,再沿支撑轴30径向越过凸起3011b1滑动到第一限位部3011b内,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与中间体50a连接的端部位置位于第一限位部3011b内,第一限位部3011b能有效限制连接单元50沿驱动轴a的轴向移动。

轴枢部301上设有第二限位部3013,第二限位部3013为凸起结构,第二限位部3013沿驱动轴a的轴向延伸,第二限位部3013限制连接单元50沿驱动轴a的旋转方向移动。

第二限位部3013包括限位面3013a、倾斜面3013b和顶面3013c,限位面3013a限制连接单元50沿驱动轴a的旋转方向移动,倾斜面3013b背向设置于限位面3013a,顶面3013c连接与限位面3013a和倾斜面3013b。

轴枢部301上还设有肋3012,肋3012和凸起结构构成连接50的第二限位部3013,限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的末端沿驱动轴a的旋转方向移动。防止自动进纸机构连续多次拾取纸张时,连接单元50作用摆臂单元30的支架300向下摆动拾取纸张的过程中,连接单元50的内径逐渐增大,连接单元50向驱动轴a的轴向外侧窜动,导致搬送辊220对送纸盘101上的纸张的压力增大,在纸张传输时会出现重送现象。

倾斜面3013b与限位面3013a相背设置,便于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沿斜面3013a滑动到肋3012和凸起结构形成的第二限位部2013,方便连接单元50的安装限位。

进一步的,在驱动轴a的轴向上,第二限位部3013的顶面3013c到轴枢部301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限位部3011b到轴枢部301的距离,进一步限制连接单元50向驱动轴a的轴向外侧窜动。

进一步的,在驱动轴a的轴向上,第二限位部3013的顶面3013c与第二开口槽3011b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的线径,进一步固定并限制连接单元50,防止连接单元50向驱动轴a的轴向外侧窜动。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3011b和第二限位部3013沿驱动轴a的径向连线与摆臂单元30的中间部303平行,保证连接单元50安装的稳定性,且连接单元50施加到摆臂单元30的支架300上的力维持稳定,防止在纸张传输时会出现重送现象。

当连接单元50安装在支撑轴30上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沿开口槽3011a滑动到轴枢端部3011的底部位置,再沿支撑轴30径向越过3011b1滑动到第一限位部3011b内,与此同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的末端沿着第二限位部3013的倾斜面3013b滑动后,并通过接触方式滑过顶面3013c或非接触方式越过顶面3013c,第一臂50a的末端落在肋3012和凸起结构形成的第二限位部3013,此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与中间体50a连接的端部位置位于第一限位部3011b内。第一限位部3011b限制连接单元50沿驱动轴a的轴向移动,第二限位部3013限制连接单元50沿驱动轴a的旋转方向移动。

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进纸机构,摆臂单元40的支架400的轴枢部401上设有轴枢端部4011,轴枢端部4011沿驱动轴a的轴向方向突出于轴枢部401,轴枢端部4011设有开口槽4011a。当连接单元50安装在支持轴30上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设置在开口槽4011a内。

摆臂单元40的支架400的轴枢部401上还设有肋4012,肋4012上设有第一限位部4012a,第一限位部4012a沿驱动轴a的径向延伸,第一限位部4012a限制连接单元50沿驱动轴a的轴向移动。

摆臂单元40的支架400的轴枢部401上设有第二限位部4013.,第二限位部4013为凸起结构,第二限位部4013沿驱动轴a的轴向延伸,限制连接单元50沿驱动轴a的旋转方向移动。

第二限位部4013包括限位面4013a、倾斜面4013b和顶面4013c,限位面4013a限制连接单元50沿驱动轴a的旋转方向移动,倾斜面4013b背向设置于限位面4013a,顶面4013c连接与限位面4013a和倾斜面4013b。

支架400上的肋4012和凸起结构构成连接单元50的第二限位部4013,限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的末端沿驱动轴a的旋转方向移动。防止自动进纸机构连续多次拾取纸张时,连接单元50作用于摆臂单元40的支架400向下摆动拾取纸张的过程中,连接单元50的内径逐渐增大,连接单元50向驱动轴a的轴向外侧窜动,导致搬送辊220对送纸盘101上的纸张的压力增大,在纸张传输时会出现重送现象。

倾斜面4013b与限位面4013a相背设置,便于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沿斜面4013a滑动到肋4012和凸起结构形成的第二限位部4013,方便连接单元50的安装限位。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4012a的高度低于或等于第二限位部4013,进一步固定并限制连接单元50,防止连接单元50向驱动轴a的轴向外侧窜动。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4012a与第二限位部4013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的线径,进一步固定并限制连接单元50向驱动轴a的轴向外侧窜动。

当连接单元50安装在支撑轴30上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沿开口槽4011a滑动到轴枢端部4011的底部位置,与此同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的末端沿着第二限位部4013的倾斜面4013b滑动后,并通过接触方式滑过顶面4013c或非接触方式越过顶面4013c,第一臂50a的中间部分落在肋4012和凸起结构形成的第二限位部4013,此时连接单元50的第一臂50a的末端落在第一限位部4012a位置。第一限位部4012a限制连接单元50沿驱动轴a的轴向移动,第二限位部4013限制连接单元50沿驱动轴a的旋转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摆臂单元的框架可以由树脂材料制成,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在本事实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自动进纸机构可以用在打印机拾纸部分,打印机的手动给纸部分,还可以用在多功能打印机的自动扫描拾纸部分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进纸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轴,接收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

摆臂单元,可枢转的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

连接单元,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摆臂单元之间;

所述摆臂单元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轴枢部,所述连接单元安装在所述轴枢部上,所述轴枢部上设有限制所述连接单元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移动的第一限位部以及限制所述连接单元沿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移动的第二限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进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枢部设有轴枢端部,所述轴枢端部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突出于所述轴枢部,所述驱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轴枢端部内;

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轴枢端部的底部,绕所述驱动轴的径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进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是开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进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凸起结构,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进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限位面、倾斜面和顶面,所述限位面限制所述连接单元沿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移动,所述倾斜面背向设置于所述限位面,所述顶面连接与所述限位面和所述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进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中间体、第一臂,所述第一臂分别在上述轴向方向及上述径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一臂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及旋转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进纸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连接单元的所述第一臂的线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进纸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顶面到所述轴枢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到所述轴枢部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进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是扭簧,所述中间体为螺旋状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臂连接至所述中间体的端部,所述驱动轴安装在所述中间体内部。

10.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动进纸机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进纸机构及成像设备,包括驱动轴,接收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摆臂单元,可枢转的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连接单元,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摆臂单元之间,所述摆臂单元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轴枢部,所述连接单元安装在所述轴枢部上,所述轴枢部上设有限制所述连接单元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移动的第一限位部以及限制所述连接单元沿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移动的第二限位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避免纸张传输时出现重送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同;何新超;侯树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