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铁水调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融还原工艺调度出铁装置。
背景技术:
熔融还原技术的核心设备为srv炉,srv炉从下往上依次为铁浴区、换热区、燃烧区及煤气室;为确保喷入的物料能够产生还原及燃烧反应,srv炉铁浴区需要存储300-350吨的铁水,铁浴区存储铁水作为c+fe2o3→fe+co反应的催化条件;同时换热区需要存储150-200吨渣,一是防止铁浴区铁水直接接触富氧热风被氧化,二是喷溅起的渣将热量从燃烧区带入铁浴区;所以正常生产期间srv炉内始终存有500吨左右的渣和铁水,才能够维持srv炉内还原反应的正常进行。铁浴区存留的铁水不可过多,否则会有损坏设备及工艺风险,正常生产时大量的矿粉、煤粉及溶剂通过喷吹系统持续喷入到炉子内的铁水及渣层中,铁水持续产出,所以要求srv炉连续性出铁以维持炉子内的铁水液位,在srv炉正常生产期间如何将连续产出的高温铁水安全高效的流入到铁水包内,作为srv炉持续稳定生产的难点之一。
其中现有的高炉出铁方式均为间断性出铁,即一炉铁水及渣出完后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进行下一次的出铁及渣,该技术随着生产使用,也逐渐的暴露出了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该技术由于换包,造成间断式出铁,无法维持srv炉内铁水液面稳定,无法满足需用需求。
第二,其中出铁沟随着使用需要对其进行维护,这就造成了需要进行停机操作,不仅造成减产,还无法满足生产的连续性。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熔融还原工艺调度出铁装置,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由于换包,造成间断式出铁,无法维持srv炉内铁水液面稳定,无法满足需用需求;以及出铁沟随着使用需要对其进行维护,需要进行停机操作,不仅造成减产,还无法满足生产的连续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熔融还原工艺调度出铁装置,包括出铁主沟,所述出铁主沟的一侧还并联有出铁副沟,所述出铁主沟的输出端安装有双向摆动的摆动溜槽,所述摆动溜槽的出料端分别设有交替使用的铁水包,且所述出铁副沟的出料端还连接其中一个所述铁水包。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摆动溜槽包括溜槽主体以及安装架,所述溜槽主体通过转轴摆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安装架上还铰接有驱动缸,所述驱动缸的伸缩杆与所述溜槽主体相铰接。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安装架上还并列设置有两个用以匹配所述溜槽主体两端的限位装置。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溜槽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延伸有出铁口。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铁水包位于所述出铁口的下方。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摆动溜槽的摆动角度为10-30°。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摆动溜槽的长度为3-8m。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出铁主沟与所述出铁副沟之间通过捣打料堆控制封闭与通开。
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出铁主沟的长度为2-13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出铁沟与摆动溜槽对接,摆动溜槽通过左右摆动控制铁水流向,通过对摆动溜槽及铁水包的调度控制,适应于srv炉连续出铁,提高srv炉出铁的灵活性、安全性与稳定性;通过增加摆动溜槽,实现了同时设置两个铁水包,实现当其中一个铁水包满了后,通过摆动溜槽切换至另一个铁水包内进行收集铁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铁水包满后,倒出并重新放入的问题,保证了对srv炉供给铁水的连续性;其中通过并联的出铁副沟,实现了当出铁主沟进行维护时,将铁水从出铁副沟流动,无需对设备进行停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针对srv炉生产的特性,采用出铁主沟与摆动溜槽结合及出铁副沟作为备用的方式,确保srv炉能够连续出铁,避免了因铁水包调度或设备问题带来的减产停产事故;摆动溜槽的应用增加了srv炉出铁的灵活性及安全性,摆动溜槽通过左右摆动两侧均可出铁,紧急情况下可通过摆动溜槽及铁水包的调度情况避免停产减产;节省大量的能源费用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工序简便,且故障率低;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摆动溜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铁主沟;2-出铁副沟;3-摆动溜槽;4-前置炉;5-溜槽主体;6-转轴;7-安装架;8-驱动缸;9-出铁口;10-铁水包;11-限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熔融还原工艺调度出铁装置,包括出铁主沟1,出铁主沟1的一侧还并联有出铁副沟2,出铁主沟1的输出端安装有双向摆动的摆动溜槽3,摆动溜槽3的出料端分别设有交替使用的铁水包10,且出铁副沟2的出料端还连接其中一个铁水包10。
摆动溜槽3包括溜槽主体5以及安装架7,溜槽主体5通过转轴6摆动安装于安装架7上。
安装架7上还铰接有驱动缸8,驱动缸8的伸缩杆与溜槽主体5相铰接。
安装架7上还并列设置有两个用以匹配溜槽主体5两端的限位装置11。
溜槽主体5的两端分别连接延伸有出铁口9。
铁水包10位于出铁口9的下方。
摆动溜槽3的摆动角度为10-30°。
摆动溜槽3的长度为3-8m。
出铁主沟1与出铁副沟2之间通过捣打料堆控制封闭与通开。
出铁主沟1的长度为2-13m。
srv炉处于连续生产状态时,前置炉4基本处于连续出铁的状态,出铁间隔仅5-10分钟,原有的出铁装置仅有出铁主沟1,出铁主沟1下部接铁水包10,即出铁一包完成需要更换至下一包时更换时间必须控制在5-10分钟,一旦铁水包10调度出现问题,需要降低srv炉的生产效率或直接停止生产,待铁水包10调度完成后才能出铁,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可达1万元/分钟。
原始设计仅有出铁主沟1,无出铁副沟2,出铁主沟1磨损严重后需要维修且耗时5-8小时,srv炉前置炉4无法出铁,故srv炉需要停产5-8小时来等待出铁主沟1的维修,造成经济损失可达300万元。
熔融还原工艺出铁调度装置整体长度2-15米均可,整体倾斜角度从srv前置炉4到摆动溜槽3可按照0-10度向下倾斜;摆动溜槽3左右摆动最大角度可按照10-30度控制,摆动溜槽3整体长度3-8米;铁水从srv前置炉4溢出进入出铁装置主沟,铁水沿主沟流入摆动溜槽3,通过摆动溜槽3进入铁水包10。
srv生产的铁水从前置炉4溢出后进入出铁主沟1,按照出铁主沟1流入摆动溜槽3,主沟整体长度2-13米,作为熔融还原出铁装置的主要铁水流动通道。
摆动溜槽3可以左右摆动,在摆动溜槽3出铁口9的正下方放置铁水包10,摆动溜槽3最大摆动角度可按照10-30度,摆动至出铁口9方向,铁水从出铁口9方向流入下方铁水包10;同样摆动至出铁口9方向,铁水从出铁口9方向流入下方铁水包10。
srv炉出铁口9,生产的铁水从前置炉4溢出进入出铁沟。
熔融还原工艺出铁装置的辅助出铁沟,在srv前置炉4与出铁主沟1连接处直接与主沟连接,副沟末端下方放置铁水包10;出铁主沟1及摆动溜槽3正常期间,副沟与主沟连接处直接用捣打料堵死,在维护出铁主沟1或摆动溜槽3期间,可将捣打料堵死处通开,将出铁主沟1用捣打料堵死,srv前置炉4溢出的铁水从出铁副沟2直接进入铁水包10。
放置在摆动溜槽3两个出铁口9的下方或出铁装置副沟的下方,承接高温铁水,可用铁水车拉运或用电动钢包车拉运。
摆动溜槽3以摆动主轴为中心左右摆动。
摆动溜槽3液压缸伸出时,摆动溜槽3向右摆动,摆动溜槽3缩回时,摆动溜槽3向左摆动,控制摆动溜槽3的摆动方向。
摆动溜槽3上还设有缓冲槽,实现铁水从出铁主沟1流入摆动溜槽3时,摆动溜槽3铁水缓冲槽起到铁水缓冲及暂时存储的作用;防止流入的铁水喷溅。
摆动溜槽3限位装置11左右各一个,当摆动溜槽3向右摆动接触到限位开关后,自动给到液压缸停止伸出动作,同样当摆动溜槽3向左摆动接触到限位开关后,自动给到液压缸停止缩回动作,可以根据摆动溜槽3需要的摆动幅度调整限位的位置。
熔融还原工艺出铁装置的使用调度事宜:
熔融还原工艺出铁装置出铁沟及摆动溜槽3在初次出铁前用天然气烘烤3-5小时,表面温度不低于200℃。
利用熔融还原工艺出铁装置出铁,srv前置炉4溢铁前调度摆动溜槽3两侧下方铁水包10到位;
检查摆动溜槽3摆动到位及出铁主沟1通畅;
若出铁主沟1或摆动溜槽3侵蚀严重,提前切换至出铁副沟2;
srv前置炉4溢铁,检查摆动溜槽3两侧铁水包10是否就位,两侧均就位后srv炉加压出铁,出铁完成后srv炉降压,摆动溜槽3打到另一侧,出满的铁水包10开出后进入空铁水包10,准备下次出铁;
单测铁水包10就位,srv加压出铁按照正常出铁速的1/2控制,督促另一侧铁水包10快速就位,出铁完成后srv炉降压,摆动溜槽3打到另一侧,出满的铁水包10开出后进入空铁水包10,准备下次出铁;
两侧均无铁水包10,暂时降低srv前置炉4铁水液面,督促铁水包10就位后,srv炉加压出铁,出铁完成后srv炉降压,摆动溜槽3打到另一侧,出满的铁水包10开出后进入空铁水包10,准备下次出铁。
其中以上涉及到的装置中其他的结构均采用日常所常见的,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常识,因并不是本方案的创新之处,所以在此详细结构不再多做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1.一种熔融还原工艺调度出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铁主沟(1),所述出铁主沟(1)的一侧还并联有出铁副沟(2),所述出铁主沟(1)的输出端安装有双向摆动的摆动溜槽(3),所述摆动溜槽(3)的出料端分别设有交替使用的铁水包(10),且所述出铁副沟(2)的出料端还连接其中一个所述铁水包(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融还原工艺调度出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溜槽(3)包括溜槽主体(5)以及安装架(7),所述溜槽主体(5)通过转轴(6)摆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熔融还原工艺调度出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7)上还铰接有驱动缸(8),所述驱动缸(8)的伸缩杆与所述溜槽主体(5)相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熔融还原工艺调度出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7)上还并列设置有两个用以匹配所述溜槽主体(5)两端的限位装置(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熔融还原工艺调度出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主体(5)的两端分别连接延伸有出铁口(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熔融还原工艺调度出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水包(10)位于所述出铁口(9)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融还原工艺调度出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溜槽(3)的摆动角度为10-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融还原工艺调度出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溜槽(3)的长度为3-8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融还原工艺调度出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铁主沟(1)与所述出铁副沟(2)之间通过捣打料堆控制封闭与通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融还原工艺调度出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铁主沟(1)的长度为2-13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