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银幕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市面上的电动投影幕受各种制造条件的限制,多半只能做到中小型投影幕,主要的尺寸大小都在100英寸到150英寸之间。当尺寸规格大到一定程度,卷管管径、加工难度、安装难度、运输难度等会随着产品的尺寸增大而增大,而且幕布在上升过程中,卷管和幕布所组成的半径会越来越大,容易造成使用寿命低或失效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包括:卷管组件、桁架组件、电机组件、升降组件以及幕布,所述卷管组件包括电机端和尾塞端,所述电机端与所述电机组件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组件带动所述卷管组件转动,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桁架组件的两端,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尾塞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幕布一端卷在所述卷管组件上。
有益效果:此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包括:卷管组件、桁架组件、电机组件、升降组件以及幕布,卷管组件包括电机端和尾塞端,电机端与电机组件的输出轴连接,电机组件带动卷管组件转动,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分别设置在桁架组件的两端,电机组件与第一升降机构连接,尾塞端与第二升降机构连接,幕布一端卷在卷管组件上,幕布在上升过程中,卷管组件与幕布所组成的半径越来越大,卷管组件两端的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保证卷管组件收卷和降落顺畅,同时解决了电机端的限位、抗扭问题,传动平稳,使用寿命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电机支架以及第一直线滑轨副,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桁架组件螺栓固定,所述第一直线滑轨副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电机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滑轨副连接,并随所述第一直线滑轨副上下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所述第一直线滑轨副包括第一直线导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竖直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第一滑块可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转接固定件,所述第一转接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滑块螺钉固定,且所述第一转接固定件与所述电机组件卡扣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尾塞支架以及第二直线导轨副,所述尾塞支架与所述桁架组件螺栓固定,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设置在所述尾塞支架上,所述尾塞端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连接,并随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上下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包括第二直线导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竖直设置在所述尾塞支架上,所述第二滑块可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上下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二转接固定件,所述第二转接固定件与所述第二滑块螺钉固定,且所述第二转接固定件与所述尾塞端卡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所述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还包括若干滚筒托架组件,各所述滚筒托架组件间隔设置在所述卷管组件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所述滚筒托架组件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托架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托架之间的两根滚筒,两根所述滚筒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托架呈l形设计,所述托架与所述桁架组件螺栓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所述滚筒托架组件还包括对中片和用于限制所述滚筒轴向移动的卡簧,所述托架上设置有腰型孔,所述滚筒两端通过对中片安装在腰型孔内,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滚筒的两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桁架组件及卷管组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幕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升降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升降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机端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尾塞端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第二直线导轨副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滚筒托架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包括:卷管组件100、桁架组件200、电机组件300、升降组件400以及幕布500,卷管组件100包括电机端110和尾塞端120,电机端110与电机组件300的输出轴连接,电机组件300带动卷管组件100转动,升降组件400包括第一升降机构410和第二升降机构420,第一升降机构410和第二升降机构420分别设置在桁架组件200的两端,电机组件300与第一升降机构410连接,尾塞端120与第二升降机构420连接,幕布500一端卷在卷管组件100上。
参照图3和图5,其中,第一升降机构410包括电机支架411以及第一直线滑轨副412,电机支架411与桁架组件200螺栓固定,第一直线滑轨副412设置在电机支架411上,电机组件300一端与第一直线滑轨副412连接,并随第一直线滑轨副412上下滑动。具体地,第一直线滑轨副412包括第一直线导轨和第一滑块,第一直线导轨竖直设置在电机支架411上,第一滑块可沿第一直线导轨上下移动。
参照图3,第一升降机构410还包括第一转接固定件413,第一转接固定件413与第一滑块螺钉固定,且第一转接固定件413与电机组件300卡扣固定。具体地,第一转接固定件413包括限位安装片和方孔限位片,限位安装片与第一滑块螺钉固定,方孔限位片与限位安装片螺钉固定,方孔限位片呈凸字形,方孔限位片上设置有方孔,电机组件300端部设置有方形凸台,方形凸台卡在方孔内。
在实际安装时,首先将限位安装片的四个孔对准第一滑块的四个螺纹孔,然后用十字槽圆头机螺钉锁紧,将方孔限位片的上下两个圆孔对准限位安装片的上下两个圆孔,用十字槽圆头机螺钉和六角锁紧螺母锁紧,将电机组件的方形凸台塞入方孔限位片的方孔,使得方孔限位片与电机组件的方形凸台面与面贴合,将第一直线导轨的三个沉孔对准电机支架411的三个孔,用内六角圆柱头机螺钉和六角锁紧螺母锁紧,将第一直线导轨插入第一滑块的凹槽中,调整电机支架411的上下位置,将电机支架411与桁架组件200固定。第一升降机构410采用直线导轨以及带燕尾槽方滑块的传动方式,具有抗扭、耐用、平稳、流畅等优点。同时既能限制电机组件方形凸台转动,又能保证卷管组件升降顺畅。
参照图4、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机构420包括尾塞支架421以及第二直线导轨副422,尾塞支架421与桁架组件200螺栓固定,第二直线导轨副422设置在尾塞支架421上,尾塞端120与第二直线导轨副422连接,并随第二直线导轨副422上下滑动。具体地,第二直线导轨副422包括第二直线导轨和第二滑块,第二直线导轨竖直设置在尾塞支架421上,第二滑块可沿第二直线导轨副422上下滑动。
参照图4,第二升降机构420还包括第二转接固定件423,第二转接固定件423与第二滑块螺钉固定,且第二转接固定件423与尾塞端120卡接固定。第二转接固定件423包括限位安装片和方孔限位片,限位安装片与第二滑块螺钉固定,方孔限位片与限位安装片螺钉固定,方孔限位片整体呈凸字形设计,尾塞端120设置有方形凸台,尾塞端120的方形凸台与方孔限位片的方孔配合。
在实际安装时,首先将限位安装片的四个孔对准第二滑块的四个孔,然后用十字槽扁圆头机螺钉锁紧,将方孔限位片上的上下两个孔对准限位安装片的上下两个孔,用十字槽扁圆头机螺钉和六角锁紧螺母锁紧,将方孔限位片的方孔对准尾塞端120的方形凸台,使得方孔限位片与尾塞端120的方形凸台面与面贴合,将第二直线导轨的三个沉孔对准尾塞支架421的三个孔,用内六角圆柱头机螺钉和六角锁紧螺母锁紧,将第二直线导轨插入第二滑块的凹槽中,调整尾塞支架421的上下位置,然后将尾塞支架421与桁架组件200固定。第二升降机构420采用直线导轨和燕尾槽滑块的升降传动方式,既能限位尾塞端120的方形凸台转动,又能保证卷管组件100升降顺畅,第二升降机构420具有抗扭、耐用、平稳以及流畅等优点。
参照图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还包括若干滚筒托架组件600,各滚筒托架组件600间隔设置在卷管组件100下方。均布的滚筒滚架组件600保证卷管组件100不会下坠弯曲变形,而且便于安装拆卸,并且在卷管组件作用下容易实现自动调心。
参照图8,具体地,滚筒托架组件600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托架610以及连接在两个托架610之间的两根滚筒620,两根滚筒620平行间隔设置,托架610呈l形设计,托架610与桁架组件200螺栓固定。滚筒托架组件600还包括对中片630和用于限制滚筒620轴向移动的卡簧640,托架610上设置有腰型孔,滚筒两端通过对中片630安装在腰型孔内,卡簧640设置在滚筒620的两侧。
在安装时,先将两根滚筒620一侧的圆柱凸台塞入对中片630的两个圆孔,然后把托架610的两个腰型孔塞入两根滚筒620的圆柱凸台,用卡簧钳子分别在两根滚筒620的沟槽卡入卡簧。卷管组件100下方设置滚筒托架组件600作为支撑,保证卷管不会下坠弯曲变形,滚筒620两侧均有卡簧640,限制滚筒620轴向移动,防止滚筒620脱落,进而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托架610设计为l形,既能避开卷管组件100,防止刮坏幕布,又能从工件本身减重,节省材料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1.一种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其特征在于,包括:
卷管组件,所述卷管组件包括电机端和尾塞端;
桁架组件;
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端与所述电机组件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组件带动所述卷管组件转动,
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桁架组件的两端,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尾塞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连接;以及
幕布,所述幕布一端卷在所述卷管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电机支架以及第一直线滑轨副,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桁架组件螺栓固定,所述第一直线滑轨副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电机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滑轨副连接,并随所述第一直线滑轨副上下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滑轨副包括第一直线导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竖直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第一滑块可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一转接固定件,所述第一转接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滑块螺钉固定,且所述第一转接固定件与所述电机组件卡扣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尾塞支架以及第二直线导轨副,所述尾塞支架与所述桁架组件螺栓固定,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设置在所述尾塞支架上,所述尾塞端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连接,并随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上下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包括第二直线导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竖直设置在所述尾塞支架上,所述第二滑块可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上下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还包括第二转接固定件,所述第二转接固定件与所述第二滑块螺钉固定,且所述第二转接固定件与所述尾塞端卡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还包括若干滚筒托架组件,各所述滚筒托架组件间隔设置在所述卷管组件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托架组件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托架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托架之间的两根滚筒,两根所述滚筒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托架呈l形设计,所述托架与所述桁架组件螺栓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管可上下浮动的电动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托架组件还包括对中片和用于限制所述滚筒轴向移动的卡簧,所述托架上设置有腰型孔,所述滚筒两端通过对中片安装在腰型孔内,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滚筒的两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