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水中的微生物含量进行检测,检测前需要先采集水样,一般的采样装置只能随机采集一组水样,比较耗时,影响正常的检测。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设计和生产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装置,包括储存件、防护件、水泵和支板,所述支板的底端的四角处均固定有刹车滚轮,所述支板的顶端固定有扶手、防护件、支撑块和收纳件,所述防护件位于扶手和支撑块之间,支撑块的顶端固定有水泵,所述防护件的内部固定有储存件;
所述水泵的排水管与u型的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弯管的另一端贯穿防护件并延伸至防护件的内部,所述水泵的进水管与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贯穿收纳件并与收纳件内的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管的外壁刻有刻度。
优选的,所述储存件包括密封盖、采样筒和外壳,所述外壳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壳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凸缘,凸缘上开设有若干组通孔,所述外壳的顶端构造有若干组插槽,若干组插槽内均固定有橡胶套,若干组橡胶套内均插有采样筒,若干组所述采样筒的底端封闭,若干组所述采样筒的顶端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若干组所述采样筒的外壁均刻有刻度,所述外壳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组卡槽。
优选的,所述防护件包括限位螺栓、轴承和外桶,所述外桶的顶端设置有防护盖,所述外桶远离水泵的一侧开设有与限位螺栓适配的螺孔,所述限位螺栓的一端插入外壳侧壁的卡槽,所述外桶的内部的底端固定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立柱连接,立柱的顶端与圆板连接,所述圆板通过螺栓与外壳底端的凸缘连接,所述圆板的底端固定有若干组万向球。
优选的,所述收纳件包括水阀、套筒和套管,所述套筒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凸缘,所述套筒的侧壁固定有水阀,所述套筒的内壁固定有套管,所述导管的底端贯穿套管。
优选的,所述导管的顶端固定有防滑套,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强力胶与导管和水泵的进水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微生物快速采样装置,将导管从套筒内取出并将导管插入水中,水泵能够将水样导入采样筒内,轴承、万向球利于圆板和外壳的旋转,通过转动外壳,使空的采样筒位于弯管的出水口的正下方,实现多组水样的采集,提高了效率;导管外壁的刻度利于控制导管插入水中的深度,利于不同水深处的微生物的采集;外桶、防护盖和外壳能够对采样筒进行保护,将限位螺栓的一端旋入外壳外壁的卡槽,能够防止外壳和采样筒的转动;套筒能够对多余的软管进行保护,将导管的底端穿过套管,实现导管的收纳,方便整体的运输,该微生物快速采样装置,提高了效率,能够对水样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储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件的俯视图。
图中:1扶手、2防护盖、3储存件、30密封盖、31采样筒、32外壳、4防护件、5限位螺栓、6轴承、7圆板、8外桶、9弯管、10水泵、11支板、12收纳件、13软管、14导管、15水阀、16套筒、17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外,本文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均是以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装置,包括储存件3、防护件4、水泵10和支板11,所述支板11的底端的四角处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刹车滚轮,所述支板11的顶端焊接有扶手1、防护件4、支撑块和收纳件12,所述防护件4位于扶手1和支撑块之间,支撑块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离心式的水泵10,外部的供电设备为水泵10提供电量,所述防护件4的内部固定有储存件3;
所述水泵10的排水管与u型的弯管9的一端焊接,所述弯管9的另一端贯穿防护件4并延伸至防护件4的内部,所述水泵10的进水管与软管13的一端连接,所述软管13的另一端贯穿收纳件12并与收纳件12内的导管14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管14的外壁刻有刻度。
具体的,所述储存件3包括密封盖30、采样筒31和外壳32,所述外壳32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壳32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凸缘,凸缘上开设有若干组通孔,所述外壳32的顶端构造有若干组插槽,若干组插槽内均粘接有橡胶套,若干组橡胶套内均插有采样筒31,若干组所述采样筒31的底端封闭,若干组所述采样筒31的顶端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30,若干组所述采样筒31的外壁均刻有刻度,外壳32和橡胶套能够对采样筒31进行保护,若干组采样筒31方便多组水样的采集和分类,所述外壳32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组卡槽。
具体的,所述防护件4包括限位螺栓5、轴承6和外桶8,所述外桶8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防护盖2,所述外桶8远离水泵10的一侧开设有与限位螺栓5适配的螺孔,所述限位螺栓5的一端插入外壳32侧壁的卡槽,能够防止外壳32和采样筒31转动,所述外桶8的内部的底端焊接有轴承6,所述轴承6的内圈与立柱焊接,立柱的顶端与圆板7焊接,所述圆板7通过螺栓与外壳32底端的凸缘连接,所述圆板7的底端固定有若干组万向球,若干组万向球自带的连接座均与圆板7焊接,轴承6、万向球利于圆板7和外壳32的旋转,通过转动外壳32,使空的采样筒31位于弯管9的出水口的正下方,实现多组水样的采集,提高了效率。
具体的,所述收纳件12包括水阀15、套筒16和套管17,所述套筒16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凸缘,所述套筒16的侧壁焊接有水阀15,所述套筒16的内壁焊接有套管17,所述导管14的底端贯穿套管17,套筒16能够对多余的软管13进行收纳和保护,将导管14的底端穿过套管17,实现导管14的收纳,方便整体的运输。
具体的,所述导管14的顶端粘接固定有防滑套,所述软管13的两端分别通过强力胶与导管14和水泵10的进水管连接。
工作原理,该微生物快速采样装置,将导管14从套筒16内取出并将导管14插入水中,水泵10能够将水样导入采样筒31内,轴承6、万向球利于圆板7和外壳32的旋转,通过转动外壳32,使空的采样筒31位于弯管9的出水口的正下方,实现多组水样的采集,提高了效率,导管14外壁的刻度利于控制导管14插入水中的深度,利于不同水深处的微生物的采集,套筒16能够对多余的软管13进行收纳和保护,将导管14的底端穿过套管17,实现导管14的收纳,方便整体的运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装置,包括储存件(3)、防护件(4)、水泵(10)和支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1)的底端的四角处均固定有刹车滚轮,所述支板(11)的顶端固定有扶手(1)、防护件(4)、支撑块和收纳件(12),所述防护件(4)位于扶手(1)和支撑块之间,支撑块的顶端固定有水泵(10),所述防护件(4)的内部固定有储存件(3);
所述水泵(10)的排水管与u型的弯管(9)的一端连接,所述弯管(9)的另一端贯穿防护件(4)并延伸至防护件(4)的内部,所述水泵(10)的进水管与软管(13)的一端连接,所述软管(13)的另一端贯穿收纳件(12)并与收纳件(12)内的导管(14)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管(14)的外壁刻有刻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件(3)包括密封盖(30)、采样筒(31)和外壳(32),所述外壳(32)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外壳(32)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凸缘,凸缘上开设有若干组通孔,所述外壳(32)的顶端构造有若干组插槽,若干组插槽内均固定有橡胶套,若干组橡胶套内均插有采样筒(31),若干组所述采样筒(31)的底端封闭,若干组所述采样筒(31)的顶端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30),若干组所述采样筒(31)的外壁均刻有刻度,所述外壳(32)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组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4)包括限位螺栓(5)、轴承(6)和外桶(8),所述外桶(8)的顶端设置有防护盖(2),所述外桶(8)远离水泵(10)的一侧开设有与限位螺栓(5)适配的螺孔,所述限位螺栓(5)的一端插入外壳(32)侧壁的卡槽,所述外桶(8)的内部的底端固定有轴承(6),所述轴承(6)的内圈与立柱连接,立柱的顶端与圆板(7)连接,所述圆板(7)通过螺栓与外壳(32)底端的凸缘连接,所述圆板(7)的底端固定有若干组万向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件(12)包括水阀(15)、套筒(16)和套管(17),所述套筒(16)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凸缘,所述套筒(16)的侧壁固定有水阀(15),所述套筒(16)的内壁固定有套管(17),所述导管(14)的底端贯穿套管(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快速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4)的顶端固定有防滑套,所述软管(13)的两端分别通过强力胶与导管(14)和水泵(10)的进水管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