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7-16  76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因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的病毒检测有三种手段:全基因测序、核酸检测、免疫蛋白检测。另外,ct技术也成为非常重要的检测技术,但价格昂贵并且不便捷不适用于室外,比如海关、普通诊所进行检测。相比而言,核酸检测具有显著优势,包括自动化的检测流程、高通量化,样品进数据出的大型平台式检测方式、即时现场检测。然而目前市场上大多的核酸检测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英文名称:polymerasechainreaction)仪不便携、速度慢(30分钟以上的pcr扩增过程)、且价格昂贵。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基于硅基微流体芯片的小型化、芯片化、检测流程高度集成的核酸pcr超快荧光检测技术和便携设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核酸检测pcr仪不便携、速度慢且价格昂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包括:

微流体芯片,用于进行核酸的pcr核酸扩增反应;

蓝光led组件,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上方,用于出射蓝光至所述微流体芯片表面;

黄光led组件,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上方,用于出射黄光至所述微流体芯片表面;

pcr荧光检测仪,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上方,并位于所述蓝光led组件与所述黄光led组件之间,用于采集来自所述微流体芯片的荧光信号;

温控装置,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下方,用于调节所述微流体芯片的温度;

控制电路板,与所述蓝光led组件、所述黄光led组件、所述pcr荧光检测仪及所述温控装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蓝光led组件包括蓝光led灯及设于所述蓝光led灯出光面前方的蓝光准直部件,所述黄光led组件包括黄光led灯及设于所述黄光led灯出光面前方的黄光准直部件。

可选地,所述蓝光准直部件与所述黄光准直部件包括准直透镜、反光杯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还包括双带通滤波片,所述双带通滤波片位于所述pcr荧光检测仪的入光面前方。

可选地,所述温控装置的顶部设有至少一根硅柱。

可选地,所述微流体芯片与所述温控装置之间还设有耦合导热材料层。

可选地,所述pcr荧光检测仪包括ccd相机、cmos相机、光电倍增管及雪崩光电二极管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cmos相机包括usbcmos相机,所述光电倍增管包括硅光电倍增管。

可选地,所述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用于显示荧光图像数据。

可选地,所述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用于与无线智能终端交互。

可选地,所述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用于将核酸检测结果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微流体芯片包括衬底、至少一组微流体结构及至少一组隔热槽结构,所述微流体结构位于所述衬底中并包括依次连通的液体进口、液体输入流道、pcr反应腔、液体输出流道及液体出口,所述隔热槽结构上下贯穿所述衬底,一组所述隔热槽结构在所述衬底中围成至少一个收容区域,一个所述收容区域中设有至少一组所述微流体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包括微流体芯片及位于微流体芯片上方的蓝光led组件、pcr荧光检测仪与黄光led组件,微流体芯片下方设有温控装置,所述蓝光led组件、所述黄光led组件、所述pcr荧光检测仪及所述温控装置均与控制电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基于微流体芯片,具有小型化、芯片化、检测流程高度集成的特点,能够实现核酸pcr超快荧光检测,可应用于病毒、细菌、细胞、体液中的核酸类物质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显示为温控装置与微流体芯片之间通过耦合导热材料层耦合的示意图。

图3a-图3b显示为两种微流体芯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b显示为图3a、图3b所示的微流体芯片中隔热槽结构、液体输入流道、液体输出流道的平面布局图。

图5显示为第二种微流体芯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图5所示的微流体芯片中隔热槽结构、液体输入流道、液体输出流道的平面布局图。

图7显示为第三种微流体芯片中隔热槽结构、液体输入流道及液体输出流的平面布局图。

图8显示为第四种微流体芯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为蓝光(黄光)led灯发出的蓝光(黄光)通过准直透镜准直的示意图。

图10显示为蓝光(黄光)led灯发出的蓝光(黄光)通过反光杯准直的示意图。

图11显示为蓝光(黄光)led灯发出的蓝光(黄光)通过反光透镜准直的示意图。

图12显示为pcr核酸扩增实验中其中一个循环后将g通道图片数据进行提取后的图片。

图13a-图13b显示为pcr反应曲线。

图14显示为不同pcr设备的实验结果可上传至云端供不同本地设备获取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微流体芯片

101衬底

102微流体结构

1021液体进口

1022液体输入流道

1023pcr反应腔

1024液体输出流道

1025液体出口

103隔热槽结构

1031收容区域

1032隔热槽

104盖板

2蓝光led组件

201蓝光led灯

202蓝光准直部件

202a准直透镜

202b反光杯

202c反光透镜

203蓝光滤波片

3黄光led组件

301黄光led灯

302黄光准直部件

303黄光滤波片

4pcr荧光检测仪

401镜头模组

402usb成像模组

403焦平面

5温控装置

6控制电路板

7双带通滤波片

8硅柱

9显示器

10耦合导热材料层

11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至图1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请参阅图1,显示为该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微流体芯片1、蓝光led组件2、黄光led组件3、pcr荧光检测仪4、温控装置5及控制电路板6,其中,所述微流体芯片1用于进行pcr核酸扩增反应,所述蓝光led组件1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1上方,用于出射蓝光至所述微流体芯片1表面;所述黄光led组件3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1上方,用于出射黄光至所述微流体芯片1表面;所述pcr荧光检测仪4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1上方,并位于所述蓝光led组件2与所述黄光led组件3之间,用于采集来自所述微流体芯片1的荧光信号;所述温控装置5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1下方,用于调节所述微流体芯片1的温度;所述控制电路板6与所述蓝光led组件2、所述黄光led组件3、所述pcr荧光检测仪4及所述温控装置5连接。

作为示例,所述微流体芯片1中设有隔热槽结构,可以实现快速升降温,从而大大缩短pcr反应时间,可以将通常需要30分钟以上的pcr扩增过程缩短到5分钟以内,例如50个循环所需时间可为3分钟左右。

具体的,超快pcr通过tec(thermoelectriccooler)温控装置实现。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所述温控装置5的顶部设有至少一根硅柱8,用于与所述微流体芯片1连接。

作为示例,请参阅图2a,所述微流体芯片1与所述温控装置5之间还设有耦合导热材料层10,所述温控装置5的下方还设有散热片11,其中,所述微流体1芯片通过所述耦合导热材料层10与所述温控装置5进行耦合,所述耦合导热材料层10可以防止所述微流体芯片1与所述温控装置5之间形成空气间隔,有助于增加所述微流体芯片1与所述温控装置5之间的传热性能。需要指出的是,当所述温控装置5的顶部设有所述硅柱8(图2a中未图示)时,所述耦合导热材料层10位于所述硅柱8与所述微流体芯片1的界面之间。

作为示例,所述耦合导热材料层10包括但不局限于导热硅脂、石墨烯垫片等。所述耦合导热材料层10可以作为一整块与所述微流体芯片1进行耦合(如图2a所示),也可以单独分开与所述微流体芯片1中的微流体通道相对应进行耦合,即分立的导热材料分别置于所述微流体芯片1中微流体通道的正下方(如图2b所示)。

请参阅图3a、图3b及图4,其中,图3a及图3b显示为两种微流体芯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a与图4b分别显示为图3a与图3b所示微流体芯片1中隔热槽结构、液体输入流道及液体输出流的平面布局图,该微流体芯片1包括衬底101、至少一组微流体结构102及至少一组隔热槽结构103,其中,所述微流体结构102位于所述衬底101中,并包括依次连通的液体进口1021、液体输入流道1022、pcr反应腔1023、液体输出流道1024及液体出口1025,所述隔热槽结构103上下贯穿所述衬底101,其中,一组所述隔热槽结构103在所述衬底101中围成至少一个收容区域1031,一个所述收容区域1031中设有至少一组所述微流体结构102。图3a显示的是一组所述隔热槽结构103在所述衬底101中围成一个收容区域1031,一个所述收容区域1031中设有两组所述微流体结构102的情形。图3b显示的是一组所述隔热槽结构103在所述衬底101中围成一个收容区域1031,一个所述收容区域1031中设有四组所述微流体结构102的情形。所述pcr反应腔1023、所述液体输入流道1022、及所述液体输出流道1024可均自所述衬底101上表面开口,并往所述衬底101下表面方向延伸,但未贯穿所述衬底101下表面,所述液体进口1021及所述液体出口1025均上下贯穿所述衬底101。所述微流体芯片还可包括盖板104,所述盖板104位于所述衬底101上表面,并遮盖所述液体进口1021、所述pcr反应腔1023、所述液体输入流道1022、所述液体输出流道1024及所述液体出口1025。所述盖板104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玻璃等透明材质。所述隔热槽结构103可包括至少两条分立设置的隔热槽1032,其中,至少有两条所述隔热槽在水平方向上部分重叠。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槽结构103包括四条隔热槽1032,其中两条隔热槽位于内圈,另外两条隔热槽位于外圈,内圈的两条隔热槽未连接以容许流道穿过,外圈的两条隔热槽同样未连接以容许流道穿过,其中,内圈的通道在外侧会被外圈的隔热槽所阻挡,外圈的通道在内侧会被内圈的隔热槽所阻挡,从而使得所述隔热槽结构103能够围成一个大致封闭的收容区域1031,从而增强隔热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隔热槽结构103也可以仅包括一条隔热槽,只是相对于多层隔热槽的方案,隔热效果稍差。所述隔热槽可包含至少一个弯折角,所述弯折角呈弧形,例如所述弯折角采用圆角设计方案,有利于减轻芯片应力,增加芯片在使用过程中的耐压性,防止芯片碎裂。所述液体进口1021及所述液体出口1025可均位于所述隔热槽结构103外围,所述液体输入流道1022及所述液体输出流道1024均穿过两条所述隔热槽之间的区域,以进入所述收容区域1031与所述pcr反应腔1023连接。所述液体进口1021及所述液体出口1025可设置成不同的形状以便于区分,例如所述液体进口1021设置为圆形,所述液体出口1025设置为方形,圆形直径或方形边长在0.5mm-2mm之间。所述pcr反应腔1023可呈来回蜿蜒的蛇形,蛇形管pcr反应腔1023设计能有效避免气泡的产生,并提高空间利用率。本实施例中,所述pcr反应腔1023的宽度范围是0.1mm-2mm,长度范围是1mm-10mm,整个微流体芯片的面积范围是10mm×10mm-50mm×50mm。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槽结构103围成的一个收容区域1031内包含两组所述微流体结构102,且两组所述微流体结构102的所述pcr反应腔1023的长度相同。然而在其它实施例里中,所述隔热槽结构103围成的一个收容区域1031内也可以包含其他数目的所述微流体结构,例如1-10组,当包含至少两组微流体结构时,不同所述微流体结构的所述pcr反应腔1023的长度也可以不同。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pcr反应腔1023的形状、尺寸,所述微流体芯片的面积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例如所述pcr反应腔1023采用边长为2mm-20mm的正方形,此处不应过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所述衬底101可包括硅衬底,其中,所述盖板104可通过直接健合方式与硅基衬底进行耦合,所述微流体结构102可通过刻蚀方法加工得到,所述隔热槽结构103可通过刻蚀刻穿硅衬底得到,使得所述pcr反应腔1023及大部分流道与周边硅衬底热绝缘。需要指出的是,衬底材料除了硅以外还可以是氮化铝、陶瓷、金属或塑料。

请参阅图5及图6,其中,图5显示为第二种微流体芯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为该微流体芯片中隔热槽结构、液体输入流道及液体输出流的平面布局图。与图3a及图3b所示微流体芯片采用独立隔热槽结构且该隔热槽结构在所述衬底中仅围成一个收容区域不同的是,图5所示微流体芯片的隔热槽结构采用共享隔热槽,即一个隔热槽结构围成多个收容区域。图5及图6显示的为一个所述隔热槽结构103在所述衬底101中围成四个收容区域1031,四个收容区域1031中分别设有一所述pcr反应腔1023,每个所述pcr反应腔1023分别拥有独立的液体进口1021、液体输入流道1022、液体输出流道1024及液体出口1025,四个收容区域1031的面积相同,四个pcr反应腔1023的大小相同且对称设置的情形。也就是说微流体芯片具有4通道反应腔,可以分别用来测试阳性样品、阴性样品作为对照组,以及两个待测样品。需要指出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一个所述隔热槽结构103也可以在所述衬底101中围成其它数目的收容区域1031,例如2-10个,各个收容区域1031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每个收容区域1031中的pcr反应腔1023的数目也不限于1个,例如1-10个,各个pcr反应腔1023的大小、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此处不应过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7,显示为第三种微流体芯片中隔热槽结构、液体输入流道及液体输出流的平面布局图。与图4所示微流体芯片采用共享隔热槽结构不同的是,图7所示微流体芯片采用分立隔热槽结构,即所述微流体芯片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隔热槽结构。图6显示的为一个微流体芯片包括四个独立的隔热槽结构103,每个隔热槽结构103分别在所述衬底101中围成一个收容区域1031。需要指出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微流体芯片也可以包括其它数目的独立的隔热槽结构103,例如2-10个,每个独立的隔热槽结构103也可不仅仅围成一个收容区域1031,例如2-10个,各个收容区域1031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每个收容区域1031中的pcr反应腔1023的数目也不限于1个,例如1-10个,各个pcr反应腔1023的大小、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此处不应过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8,显示为第四种微流体芯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与图3a所示微流体芯片包括两个或四个pcr反应腔1023时多个pcr反应腔1023对称设置不同的是,图8所示微流体芯片包括四个pcr反应腔1023,且四个pcr反应腔1023非对称设置,其中,所述隔热槽结构103围成的收容区域1031中分别四个所述pcr反应腔1023,其中两个所述pcr反应腔1023的长度较长(约占整个反应区域面积的2/3),另外两个所述pcr反应腔1023的长度较短(约占整个反应区域面积的1/3)。在实际应用中,长度较短的两个pcr反应腔1023可以分别作为阴形样品与阳性样品的对照试验,长度较长的两个pcr反应腔1023可以作为实测样品通道。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内圈的通道在外侧未全部被外圈的隔热槽所阻挡,而外圈的一部分通道在内侧被内圈的隔热槽全部阻挡,另一部分通道在内侧未被内圈的隔热槽所阻挡,但由于未被阻挡的通道部分宽度很小,仍然能够达到较强的隔热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对隔热槽进行更为复杂的设计,使得没有未被阻挡的通道,以获得更好的隔热效果,此处不应过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作为示例,所述蓝光led组件2包括蓝光led灯201及设于所述蓝光led灯201出光面前方的蓝光准直部件202,所述黄光led组件3包括黄光led灯301及设于所述黄光led灯301出光面前方的黄光准直部件302。

作为示例,所述蓝光准直部件202与所述黄光准直部件302包括但不限于准直透镜、反光杯中的任意一种。请参阅图9至图11,其中,图9显示为所述蓝光led灯201发出的蓝光通过准直透镜202a准直的示意图,图10显示为所述蓝光led灯201发出的蓝光通过反光杯202b准直的示意图,图11显示为所述蓝光led灯201发出的蓝光通过反光透镜202c准直的示意图。黄光的光路设计可采用相同的原则。

作为示例,所述蓝光led灯的中心波长为470nm,所述黄光led灯的中心波长为585nm,led的功率可取200mw-600mw。

作为示例,所述蓝光led组件2还包括蓝光滤波片203,所述蓝光滤光片203位于所述蓝光准直部件202前方,所述蓝光滤波片203的带通中心波长为470nm;所述黄光led组件3还包括黄光滤波片303,所述黄光滤光片303位于所述黄光准直部件302前方,所述黄光滤光片303的带通中心波长为585nm。

作为示例,所述pcr荧光检测仪4包括但不限于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相机、cmos相机、光电倍增管及雪崩光电二极管(英文全称avalanchephotodiode,简称apd)中的任意一种,其中,所述光电倍增管可以是硅光电倍增管(英文全称siliconphotomultiplier,简称sipm)。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便携与成本因素,所述pcr荧光检测仪4优选采用usbcmos相机。如图1所示,所述pcr荧光检测仪4包括面向所述微流体芯片1的镜头模组401及位于所述镜头模组401后方的usb成像模组402,其中,图2中还示出了成像芯片的焦平面403。

作为示例,考虑到图像清晰度与运算量,usbcmos相机的像素分辨率优选2mp–10mp,优选低照度相机,相机照度范围在0.0001lux–0.2lux,相机的光圈系数f/#越小,光的收集效率越高,f/#应小于f/3.0,对应相机的数字孔径na为0.17,数字孔径越大,则光的收集效率越高。相机的视场角的选取优先考虑所需成像样品(微流体芯片)的大小与相机距离样品的距离。例如,若微流体芯片所需成像面积为12mm×12mm,机对角线视场角可选90°–150°;采用微焦距相机,焦距范围可选2.6mm–3.6mm,所对应物距范围为1cm–5cm。相机cmos芯片对所探测信号的信噪比起到关键作用,所选取像素大小在1.2μm-3μm之间。为获得更大的测试信噪比,相机的曝光时间越长越好,最好大于320ms,取决于相机、led激发以及温控系统三者同步以及pcr检测的整体时间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相机参数仅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此处不应过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作为示例,为了除去激发光的影响,所述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还包括双带通滤波片7,所述双带通滤波片7位于所述pcr荧光检测仪4的入光面前方以进行滤波,其带通为:510nm-550nm与610nm–650nm。

作为示例,所述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器9,所述显示器9与所述控制电路板6连接,用于显示荧光图像数据,并可显示操作界面。

作为示例,pcr荧光检测通过对样品内标与靶标的测试进行核酸检测,本实施例中,采用所述黄光led组件3对样品内标进行检测,采用所述蓝光led组件2对样品靶标进行检测。靶标和内标对应所使用的荧光标记分子可以分别为fam和rox。fam通道的激发波长经过所述蓝光滤光片203后为450nm-490nm,其所激发的荧光波长在515nm-530nm,同理,rox通道的激发光波长经过所述黄光滤光片303后为555nm-585nm,其所激发的荧光波长在610nm-650nm之间。

请参阅图12,显示为pcr核酸扩增实验中其中一个循环后将成像相机所获得的彩色图片分解为r(红)、g(绿)、b(蓝)三个颜色通道并且对g通道图片数据进行提取后的图片。请参阅图13a及图13b,显示为对图12中的pcr反应腔区域(蛇形管)中的像素值求平均值,并将每个循环中的图片做相同方式处理,并绘制平均值与循环次数的曲线,得到经典pcr反应曲线,值得注意的是图13a中pcr曲线为经过平滑、去噪声、除基线等算法处理后的曲线;图13b为对pcr曲线取对数数学运算,并对得到的典型pcr曲线的线性部分进行线性拟合,可得到pcr反应扩增速率与相对初始浓度,进一步,通过临床试验给出阈值参数,如图13b,该阈值线与pcr对数曲线的交点定义为实验ct值,其中临床阈值的选取应保证阈值曲线交点于pcr曲线的线性部分。将所求出的实验ct值与临床参考ct_ref值作比较,如果ct<ct_ref,则视为该样本为阳性样本,否则为阴性。需要指出的是,具体判断标准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此处不应过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作为示例,所述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用于与无线智能终端交互,例如可通过手机、电脑或其它终端来读取荧光图像数据,并可通过智能终端上安装的应用程序app来实现系统各模块控制以及图像分析、处理以及数据共享。此外,所述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还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核酸检测结果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其它终端可以从云端服务器中获取测试数据。请参阅图14,显示为不同pcr设备(记为pcr1、pcr2、pcr3、…、pcrn)的实验结果可上传至云端供不同本地设备(记为pcr1、pcr2、…、pcrn),其中,n为整数。在实际应用中,其他用户,比如研究机构、检疫部门、政府机构可使用本地设备从云端服务器获取数据,并进行查看、数据分析,及时高效的对疫情防控提供核酸检测支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将实施例一中所述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应用于基因检测,例如病毒、细菌、细胞、体液中的核酸类物质的检测,被检测的病毒包括但不限于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其中,核酸检测过程的pcr扩增过程在所述微流体芯片的pcr反应腔1023内进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包括微流体芯片及位于微流体芯片上方的蓝光led组件、pcr荧光检测仪与黄光led组件,微流体芯片下方设有温控装置,所述蓝光led组件、所述黄光led组件、所述pcr荧光检测仪及所述温控装置均与控制电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基于微流体芯片,具有小型化、芯片化、检测流程高度集成的特点,能够实现pcr核酸超快荧光检测,可应用于病毒、细菌、细胞、体液中的核酸类物质的检测,有助于疫情状态下对人群进行快速筛查。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微流体芯片,用于进行核酸的pcr核酸扩增反应;

蓝光led组件,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上方,用于出射蓝光至所述微流体芯片表面;

黄光led组件,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上方,用于出射黄光至所述微流体芯片表面;

pcr荧光检测仪,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上方,并位于所述蓝光led组件与所述黄光led组件之间,用于采集来自所述微流体芯片的荧光信号;

温控装置,位于所述微流体芯片下方,用于调节所述微流体芯片的温度;

控制电路板,与所述蓝光led组件、所述黄光led组件、所述pcr荧光检测仪及所述温控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led组件包括蓝光led灯及设于所述蓝光led灯出光面前方的蓝光准直部件,所述黄光led组件包括黄光led灯及设于所述黄光led灯出光面前方的黄光准直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准直部件与所述黄光准直部件包括准直透镜、反光杯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r荧光病毒检测装置还包括双带通滤波片,所述双带通滤波片位于所述pcr荧光检测仪的入光面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的顶部设有至少一根硅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体芯片与所述温控装置之间还设有耦合导热材料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r荧光检测仪包括ccd相机、cmos相机、光电倍增管及雪崩光电二极管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mos相机包括usbcmos相机,所述光电倍增管包括硅光电倍增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用于显示荧光图像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用于与无线智能终端交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用于将病毒检测结果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体芯片包括衬底、至少一组微流体结构及至少一组隔热槽结构,所述微流体结构位于所述衬底中并包括依次连通的液体进口、液体输入流道、pcr反应腔、液体输出流道及液体出口,所述隔热槽结构上下贯穿所述衬底,一组所述隔热槽结构在所述衬底中围成至少一个收容区域,一个所述收容区域中设有至少一组所述微流体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微流体芯片、蓝光LED组件、黄光LED组件、PCR荧光检测仪、温控装置及控制电路板,其中,微流体芯片用于进行核酸的PCR核酸扩增反应,蓝、黄光LED组件位于微流体芯片上方,分别用于出射蓝光、黄光至微流体芯片表面;PCR荧光检测仪位于微流体芯片上方,并位于蓝、黄光LED组件之间,用于采集来自微流体芯片的荧光信号;温控装置位于微流体芯片下方,用于调节微流体芯片的温度;控制电路板与蓝、黄光LED组件、PCR荧光检测仪及温控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PCR荧光核酸检测装置基于微流体芯片,具有小型化、芯片化、检测流程高度集成的特点,可应用于病毒、细菌、细胞、体液中的核酸类物质的PCR超快荧光检测。

技术研发人员:胡立磊;胡春瑞;豆传国;刘博;刘琦;陈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