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7-16  75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影像是指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它包含以下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医学成像系统和医学图像处理,前者是指图像行成的过程,包括对成像机理、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分析等问题的研究,后者是指对已经获得的图像作进一步的处理,原有的观片装置没有遮挡设备,当在阳光充足的室内使用时,可能不方便医护人员以及患者进行观察,这样降低了观片装置的功能性,不能为医护人员带来更多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具有可使观片装置具有遮挡设备,在阳光充足的室内方便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对胶片进行观察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包括灯箱架,所述灯箱架的底部安装有立杆,所述立杆的底部安装有底板,所述灯箱架的前表面安装有收纳框,所述收纳框的前表面安装有六个折叠架,六个折叠架之间通过遮挡布连接,六个所述折叠架的内部安装有滑轨,六个所述折叠架和所述滑轨之间通过滑轮滑动连接,所述收纳框的内部安装有展示框,所述展示框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和所述展示框通过连接轨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折叠架的前表面还安装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远离所述折叠架的一端安装有握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展示框远离所述收纳框的一端安装有拉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立杆和所述底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轨的数量为四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轨为折叠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灯箱架的体积大于所述收纳框的体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当在阳光充足的室内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把折叠架在滑轮的配合下往滑轨的前表面进行移动,通过折叠架的移动可以使遮挡布进行拉伸,然后使收纳框区域较为阴暗,然后从折叠架的开口处观察收纳框处的胶片,通过这样可使观片装置具有遮挡设备,在阳光充足的室内方便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对胶片进行观察;

2、可以把收纳框内部的展示框往外侧拉动,在连接轨的配合下移动两个固定夹,使两个固定夹之间的距离与胶片之间的长度相同,然后把胶片夹持在固定夹内部后,使展示框复位到收纳框的内部,通过这样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胶片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灯箱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折叠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转轴;3、立杆;4、折叠架;5、收纳框;6、滑轨;7、滑轮;8、灯箱架;9、固定夹;10、展示框;11、连接轨;12、拉环;13、握把;14、定位架;15、遮挡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包括灯箱架8,灯箱架8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立杆3,立杆3的底部连接有底板1,灯箱架8的前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收纳框5,收纳框5的前表面连接有六个折叠架4,六个折叠架4之间通过遮挡布15连接,六个折叠架4的内部连接有滑轨6,滑轨6通过螺栓与收纳框5连接,六个折叠架4和滑轨6之间通过滑轮7滑动连接,收纳框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展示框10,展示框10的内部连接有固定夹9,固定夹9和展示框10通过连接轨11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需要使用观片装置时,可以把收纳框5内部的展示框10往外侧拉动,在连接轨11的配合下移动两个固定夹9,使两个固定夹9之间的距离与胶片之间的长度相同,然后把胶片夹持在固定夹9内部后,使展示框10复位到收纳框5的内部,通过这样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胶片进行固定。

本实施方案中,当在阳光充足的室内使用时,如图3所示,医护人员可以把折叠架4在滑轮7的配合下往滑轨6的前表面进行移动,通过折叠架4的移动可以使遮挡布15进行拉伸,然后使收纳框5区域较为阴暗,通过这样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可以从折叠架4的开口处观察收纳框5处的胶片,当使用完成后再把折叠架4复位即可。

具体的,折叠架4的前表面还通过螺栓有定位架14,定位架14远离折叠架4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握把13。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使折叠架4进行拉伸时,工作人员可以把手部环绕在握把13的外侧壁,然后拉动握把13,通这样可以使折叠架4拉伸时更加便利。

具体的,展示框10远离收纳框5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拉环12。

本实施例中,在连接轨11远离收纳框5的一端通过螺栓安装有拉环12,通过向外侧拉动拉环12可以使收纳框5能够往外侧移动。

具体的,立杆3和底板1通过转轴2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使立杆3和底板1通过转轴2转动连接,通过这样可以使立杆3能够转动,进而使收纳框5内部的胶片角度进行旋转,增加调节观片装置的便利性。

具体的,滑轨6的数量为四个。

本实施例中,使滑轨6的数量为四个,通过四个滑轨6可以对折叠架4进行支撑,使滑轨6对折叠架4支撑的更加牢固。

具体的,滑轨6为折叠结构。

本实施例中,使滑轨6为折叠结构,通过这样可以在滑轨6不使用时能够折叠,减小滑轨6的体积。

具体的,灯箱架8的体积大于收纳框5的体积。

本实施例中,使灯箱架8的体积大于收纳框5的体积,通过这样可以使灯箱架8内部的灯光能够对收纳框5内部的胶片全部照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需要使用观片装置时,可以把收纳框5内部的展示框10往外侧拉动,在连接轨11的配合下移动两个固定夹9,使两个固定夹9之间的距离与胶片之间的长度相同,然后把胶片夹持在固定夹9内部后,使展示框10复位到收纳框5的内部,医护人员接通灯箱架8的电源,通过灯箱架8对胶片的照射,使医护人员以及患者观察胶片的内容,当在阳光充足的室内使用时,如图3所示,医护人员可以把折叠架4在滑轮7的配合下往滑轨6的前表面进行移动,通过折叠架4的移动可以使遮挡布15进行拉伸,然后使收纳框5区域较为阴暗,通过这样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可以从折叠架4的开口处观察收纳框5处的胶片,当使用完成后再把折叠架4复位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包括灯箱架(8),所述灯箱架(8)的底部安装有立杆(3),所述立杆(3)的底部安装有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箱架(8)的前表面安装有收纳框(5),所述收纳框(5)的前表面安装有六个折叠架(4),六个折叠架(4)之间通过遮挡布(15)连接,六个所述折叠架(4)的内部安装有滑轨(6),六个所述折叠架(4)和所述滑轨(6)之间通过滑轮(7)滑动连接,所述收纳框(5)的内部安装有展示框(10),所述展示框(10)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夹(9),所述固定夹(9)和所述展示框(10)通过连接轨(11)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架(4)的前表面还安装有定位架(14),所述定位架(14)远离所述折叠架(4)的一端安装有握把(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框(10)远离所述收纳框(5)的一端安装有拉环(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3)和所述底板(1)通过转轴(2)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6)的数量为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6)为折叠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箱架(8)的体积大于所述收纳框(5)的体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医学影像科观片装置,包括灯箱架,所述灯箱架的底部安装有立杆,所述立杆的底部安装有底板,所述灯箱架的前表面安装有收纳框,所述收纳框的前表面安装有六个折叠架,六个折叠架之间通过遮挡布连接,六个所述折叠架的内部安装有滑轨;可以把折叠架往滑轨的前表面进行移动,通过折叠架的移动可以使遮挡布进行拉伸,然后使收纳框区域较为阴暗,然后从折叠架的开口处观察收纳框处的胶片,可以把收纳框内部的展示框往外侧拉动,在连接轨的配合下移动两个固定夹,使两个固定夹之间的距离与胶片之间的长度相同,然后把胶片夹持在固定夹内部后,使展示框复位到收纳框的内部。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飞;何燕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市第五医院(西安市风湿病研究所、西安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9.2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