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7-16  72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式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ar(augmentedreality)、vr(virtualreality)、mr(mixedreality)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从而带动了虚拟现实头戴显示设备在市场上的大量流行。

在目前市面上配有耳机的头带显示设备中,耳机与头带显示设备为固定连接,耳机无法根据使用者的头部、耳部位置进行调节,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头显装置使用的体验感和舒适感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灵活调节耳机位置的新型头戴显示设备。

具体地说,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本体和头带,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头带,所述头带上还设有耳机组件,所述耳机组件包括:连接杆、球形套、耳机承载件和耳机,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头带连接,所述球形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耳机承载件的内部开设有容腔,所述耳机与所述耳机承载件的外壁连接,所述耳机承载件通过所述容腔的腔壁与所述球形套的外壁活动连接。

根据上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球形套的内壁螺纹连接。

根据上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连接杆为具有螺纹凸起的螺纹杆,所述球形套的内壁具有与所述螺纹杆的螺纹凸起匹配的凹槽。

根据上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耳机承载件的外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的侧壁上设有齿状轨道,所述耳机嵌置于所述齿状轨道上,可于所述齿状轨道内滑动。

根据上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中,还包括导线,所述连接杆具有中空结构的贯通腔,所述球形套为球形环套,所述导线的一端穿过所述贯通腔与所述本体电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球形环套和所述容腔,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耳机电连接。

根据上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耳机承载件为弹性承载件。

根据上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耳机承载件包括壳体和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盖体,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合围成所述容腔。

根据上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中,所述耳机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耳机承载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耳机承载件分别设于所述头带的两端。

根据上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头戴显示设备还包括至少一托带,所述托带的一端连接所述本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头带的中部。

根据上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头带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托带另一端的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头戴显示设备上添加了耳机设计,并以球形套加齿状轨道式结构连接,实现耳机角度与伸缩长度均可调节,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增强体验感和佩戴的舒适感,使用灵活,适用人群广泛。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设备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设备的耳机承载件与头带连接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设备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设备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设备的耳机承载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设备的耳机承载件与耳机相互配合的视图;

图7为图6的爆炸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头戴显示设备;

110:本体;

120:头带;121:固定孔;

130:耳机组件;

131:连接杆;1311:贯通腔;

132:球形套;

133:耳机承载件;1331:容腔;1332:滑槽;

1333:壳体;1334:盖体;

134:耳机;

135:导线;

140:托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设备的立体视图。本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设备100,包括本体110和头带120,其中,本体110的两端分别连接头带120,在本实施例中,头带120可为一种软性塑料构成,与本体110连接构成环形结构,并能够任意地适应人体头型。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头带120上还设有耳机组件130,以满足头戴显示设备使用者的耳机需求。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耳机组件130包括设置在头带120两端的两个耳机,分别用以匹配人的左耳和右耳。如图1所示,头戴显示设备100上还包括至少一托带140,托带140的一端连接在本体110上,另一端连接于头带120的大致中间部位。托带140的设置可使头戴显示设备在使用时更加稳定,不会因为使用时间太久而向下掉落。此外,在头带120的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托带另一端的固定孔121,固定孔121位于头带120的大致中间部位,托带140的另一端可穿接在固定孔121上,以便于使用者根据使用实际来调整托带140的使用长短,以适应不同头型大小和各种穿戴需要。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设备的耳机组件与头带连接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耳机组件130包括连接杆131、球形套132、耳机承载件133和耳机134,其中,连接杆131的一端与头带120连接,球形套132设于连接杆131的另一端,球形套132与连接杆131可为固定连接或者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耳机承载件133的内部开设有容腔1331,容腔1331位于耳机承载件133的一端,容腔1331的腔壁与球形套132的外壁活动连接,而耳机承载件133的另一端则设置耳机134。

进一步地,连接杆131与球形套132的内壁螺纹连接,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杆131为一种具有螺纹凸起的螺纹杆,球形套132的内壁上具有与螺纹杆的螺纹凸起匹配的凹槽,凹槽与螺纹凸起配合从而将球形套132锁紧于连接杆131上,避免脱落。当然可以理解,球形套132的内壁设有螺纹凸起,连接杆131上设有与球形套132的内壁的螺纹凸起匹配的凹槽。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耳机承载件133的容腔1331的腔壁与球形套132的外壁活动卡接,即容腔1331的腔壁系包覆于球形套132的外壁上,耳机承载件133相对于球形套132可多角度地转动,进而带动位于耳机承载件133另一端的耳机134的多角度转动,灵活调节耳机位置,提高使用者的佩戴舒适感。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耳机承载件133为弹性塑料制成,以使其能够在球形套132上转动时,可在任意位置锁紧固定。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进一步地,为节约成本,容腔1331部分为弹性塑料制成。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耳机组件130包括设置在头带120两端的两个耳机,分别用以匹配人的左耳和右耳,因此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耳机承载件133、耳机134的数量亦均为两个,两个耳机承载件133分别设于头带120的两端。

请继续参考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设备的耳机承载件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耳机134与耳机承载件133的外壁连接,耳机承载件133的外壁上设有滑槽1332,滑槽1332内的侧壁上设有齿状轨道,耳机134嵌置于齿状轨道上,并可于齿状轨道内上下滑动,以便调节耳机134相对于本体110的高度。

请继续参考图2并参考图6和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设备的耳机承载件的整体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头戴显示设备的耳机承载件的爆炸图。如图2所示,连接杆131上具有中空结构的贯通腔1311,球形套132为球形环套,连接耳机134与本体110的导线135依次通过贯通腔1311和球形套132,亦即,导线135的一端穿过贯通腔1311与本体110电连接,导线135的另一端再依次穿过球形环套和耳机承载件133的容腔1331,直至与耳机134电连接。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在耳机承载件133上还包括壳体1333和与壳体1333连接的盖体1334,壳体1333和盖体1334合围成容腔1331。

本实用新型在头戴显示设备上添加了耳机设计,并以球形套加齿状轨道式结构连接,实现耳机角度与伸缩长度均可调节,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增强体验感和佩戴的舒适感,使用灵活,适用人群广泛。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本体和头带,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带上还设有耳机组件,所述耳机组件包括:连接杆、球形套、耳机承载件和耳机,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头带连接,所述球形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耳机承载件的内部开设有容腔,所述耳机与所述耳机承载件的外壁连接,所述耳机承载件通过所述容腔的腔壁与所述球形套的外壁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球形套的内壁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具有螺纹凸起的螺纹杆,所述球形套的内壁具有与所述螺纹杆的螺纹凸起匹配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承载件的外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的侧壁上设有齿状轨道,所述耳机嵌置于所述齿状轨道上,可于所述齿状轨道内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线,所述连接杆具有中空结构的贯通腔,所述球形套为球形环套,所述导线的一端穿过所述贯通腔与所述本体电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球形环套和所述容腔,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耳机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承载件为弹性承载件。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承载件包括壳体和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盖体,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合围成所述容腔。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耳机承载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耳机承载件分别设于所述头带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显示设备还包括至少一托带,所述托带的一端连接所述本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头带的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戴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带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托带另一端的固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本体和头带,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头带,所述头带上还设有耳机组件,所述耳机组件包括:连接杆、球形套、耳机承载件和耳机,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头带连接,所述球形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耳机承载件的内部开设有容腔,所述耳机与所述耳机承载件的外壁连接,所述耳机承载件通过所述容腔的腔壁与所述球形套的外壁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头戴显示设备上添加了耳机设计,并以球形套加齿状轨道式结构连接,实现耳机角度与伸缩长度均可调节,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增强体验感和佩戴的舒适感,使用灵活,适用人群广泛。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穆宇;周长志;陈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