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转向模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7-18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转向模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对于可提供照相功能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需求量大增,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为了满足不同的拍照需求,一般在电子装置上设置有前置摄镜头及后置摄镜头,但是此种设置会使得前置摄镜头及后置摄镜头占用电子装置更多的内部空间;此外,前置摄镜头及后置摄镜头通常无法具备相同的高分辨率,目前的后置摄镜头的分辨率都远大于前置摄镜头,因此现在的成像装置在用于自拍时,影像质量都不佳。

而对于具有可折叠屏幕的电子装置,可折叠屏幕上可设置一组拍摄镜头,在使用过程中可改变可折叠屏幕的形态,以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但是此种设置会使得拍摄过程较为繁琐,使用不便,且此种电子装置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学转向模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转向模组,包括:

透光壳体;

反射镜,可转动地设于所述透光壳体的内部,用于反射射入所述透光壳体的光线;

多个磁体,设于所述反射镜的周侧;及

多个电磁感应线圈,分别位于所述透光壳体的边角处,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与所述磁体相互作用,以使所述反射镜在磁力的作用下转动并将光线反射至镜头模组。

上述的光学转向模组中的电磁感应线圈在通电情况下可与磁体相互作用,以使所述反射镜在磁力的作用下转动并将从预设方向射入的光线反射至镜头模组,获取不同方向的图像,并且占用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较小,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转向模组还包括:

多个封板,分别与多个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一一对应,用于将相对应的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固定于所述透光壳体的边角处。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壳体包括:

框架,所述反射镜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框架内;及

多个透光板,分别设于所述框架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镜的材质为玻璃或金属,所述反射镜具有至少一全反射镜面。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镜几何中心与所述透光壳体的几何中心重合,所述反射镜在磁力的作用下绕自身的几何中心旋转至预设角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至少一上述的光学转向模组;及

镜头模组,设于所述光学转向模组的一侧,用于接收从所述光学转向模组射入的光线。

上述的成像装置中的电磁感应线圈在通电情况下可与磁体相互作用,以使所述反射镜在磁力的作用下转动并将从预设方向射入的光线反射至镜头模组,获取不同方向的图像,并且成像装置占用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较小,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转向模组为一个,所述镜头模组包括相机模组,所述相机模组设于所述光学转向模组的一侧,用于接收从所述光学转向模组射入的光线。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转向模组为两个,两个所述光学转向模组层叠设置;

所述镜头模组包括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所述发射模组设于一所述光学转向模组的一侧,所述发射模组发射的光束经过相对应的所述光学转向模组到达物体;所述接收模组设于另一所述光学转向模组的一侧,用于接收物体反射的并经过相对应的所述光学转向模组的光束。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转向模组为三个,三个所述光学转向模组层叠设置;

所述镜头模组包括相机模组、发射模组及接收模组,所述相机模组、所述发射模组及所述接收模组分别设于三个所述光学转向模组的一侧;

所述相机模组用于接收从相对应的所述光学转向模组射入的光线;

所述发射模组发射的光束经过相对应的所述光学转向模组到达物体;

所述接收模组用于接收物体反射的并经过相对应的所述光学转向模组的光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本体;

及上述的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连接于所述本体。

上述的电子装置包括成像装置,成像装置中的电磁感应线圈在通电情况下可与磁体相互作用,以使所述反射镜在磁力的作用下转动并将从预设方向射入的光线反射至镜头模组,并获取不同方向的图像,并且成像装置占用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较小,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成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出的成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出的成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100

成像装置10

光学转向模组11

透光壳体111

框架1111

透光板1112

反射镜112

磁体113

电磁感应线圈114

封板115

镜头模组12

相机模组121

发射模组122

接收模组123

本体2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他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他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装置100,电子装置100包括但不限于是行车记录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书籍阅读器、便携多媒体播放器(pmp)、便携电话机、视频电话机、数码静物相机、移动医疗装置、可穿戴式设备等支持成像的电子装置。

电子装置100包括成像装置10和本体20,成像装置10设置于本体20上。成像装置10包括但不限于是相机。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设置于电子装置100的边角处,此时,成像装置10可获取从四个方向拍摄获得的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设置于电子装置100的一侧边,此时,成像装置10可获取从三个方向拍摄获得的图像。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成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成像装置10包括至少一光学转向模组11及镜头模组12。

光学转向模组11包括透光壳体111、反射镜112、多个磁体113及多个电磁感应线圈114。

反射镜112可转动地设于透光壳体111的内部,用于反射射入透光壳体111的光线。多个磁体113设于反射镜112的周侧。多个电磁感应线圈114分别位于透光壳体111的多个边角处。电磁感应线圈114在通电情况下与磁体113相互作用,以使反射镜112转动并将从预设方向射入的光线反射至镜头模组12。

透光壳体111包括框架1111和多个透光板1112。

框架1111大致为立方体状的框形结构。反射镜112可转动地设于框架1111内。

多个透光板1112分别设于框架1111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透光板1112为玻璃。

反射镜112大致为方形。在一实施例中,反射镜112的材质为金属,例如铝、铝合金,此时,反射镜112具有两个相对的全反射镜面。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反射镜112的材质为玻璃,此时,反射镜112具有一全反射镜面。

进一步地,反射镜112的中心与透光壳体111的几何中心重合,反射镜112在磁力的作用下绕自身的中心旋转至预设角度,其中预设角度可以为0°至360°中的任一角度。

多个磁体113及多个电磁感应线圈114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及磁极同性相斥原理配合使用,通过对多个电磁感应线圈114通入不同的电流来控制磁体113带动反射镜112绕其中心旋转至0°-360°中的任一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磁体113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设置于反射镜112周侧的四个边角处;电磁感应线圈114的数量为八个,并分别设置于透光壳体111的八个边角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转向模组11还包括多个封板115。

封板115大致为三角形。多个封板115分别与多个电磁感应线圈114一一对应,用于将相对应的电磁感应线圈114固定于透光壳体111的边角处。

镜头模组12包括相机模组121,相机模组121设于光学转向模组11的一侧,用于接收从光学转向模组12射入的光线,以获取物体的高分辨率图像。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装置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第二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包括两个光学转向模组11和镜头模组12。

两个光学转向模组11层叠设置,其中,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转向模组11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转向模组11结构相同,此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镜头模组12包括发射模组122和接收模组123。

发射模组122设于一光学转向模组11的一侧,发射模组122发射的光束经过相对应的光学转向模组11到达物体。具体地,发射模组122为红外激光发射模组。

接收模组123设于另一光学转向模组11的一侧,用于接收物体反射的并经过相对应的光学转向模组11的光束。具体地,接收模组123为红外激光接收模组。

如此,发射模组122和接收模组123可组合成一深度相机,获取物体的3d信息,可应用于人脸识别和3d建模。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成像装置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第四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包括三个光学转向模组11和镜头模组12。

三个光学转向模组11层叠设置,其中,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转向模组11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转向模组11结构相同,此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镜头模组12包括相机模组121、发射模组122及接收模组123,相机模组121、发射模组122及接收模组123分别设于三个光学转向模组11的一侧。

相机模组121用于接收从相对应的光学转向模组11射入的光线;

发射模组122发射的光束经过相对应的光学转向模组11到达物体;

接收模组123用于接收物体反射的并经过相对应的光学转向模组11的光束。

如此,不仅可以获取物体的高分辨率图像,还可获取物体的3d信息。

上述的成像装置10中的电磁感应线圈114在通电情况下可与磁体113相互作用,以使磁体113带动反射镜112转动并将从预设方向射入的光线反射至镜头模组12,并获取不同方向的图像,并且成像装置10占用电子装置100的内部空间较小,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本申请的光学转向模组11可以实现多模块的多方向使用,不用移动或旋转电子装置100,可以轻松的获取物体的高分辨率图像和/或3d空间影像;并且仅采用一个光学转向模组11即可实现多方向多功能使用,节约影像传感器的使用,节省成本;光学转向模组11增强了成像装置10的图像采集范围,可以做到环境及人体感知的功能,比如可实现更人性化的ai人机交互,人脸识别和手势识别;相比于前置摄镜头及后置摄镜头,节省了设备的空间使用,给其他零件留下空间,同时可以增大多屏幕设备的屏幕覆盖率,简化光学转向模组11的位置设计。

本申请的光学转向模组11通过使用透光壳体111、电磁感应线圈114、磁体113及反射镜112这四个元件的组合结构,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及磁极同性相斥的原理,通过控制电磁感应线圈114的输入电流实现反射镜的360°转向,并与镜头模组12搭配来实现摄影方向的自动转向。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他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转向模组,包括透光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射镜,可转动地设于所述透光壳体的内部,用于反射射入所述透光壳体的光线;

多个磁体,设于所述反射镜的周侧;及

多个电磁感应线圈,分别位于所述透光壳体的多个边角处,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与所述磁体相互作用,以使所述反射镜在磁力的作用下转动并将光线反射至镜头模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转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转向模组还包括:

多个封板,分别与多个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一一对应,用于将相对应的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固定于所述透光壳体的边角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转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壳体包括:

框架,所述反射镜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框架内;及

多个透光板,分别设于所述框架的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转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的材质为玻璃或金属,所述反射镜具有至少一全反射镜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转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的中心与所述透光壳体的几何中心重合,所述反射镜在磁力的作用下绕自身的几何中心旋转至预设角度。

6.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转向模组;及

镜头模组,设于所述光学转向模组的一侧,用于接收从所述光学转向模组射入的光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转向模组为一个,所述镜头模组包括相机模组,所述相机模组设于所述光学转向模组的一侧,用于接收从所述光学转向模组射入的光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转向模组为两个,两个所述光学转向模组层叠设置;

所述镜头模组包括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所述发射模组设于一所述光学转向模组的一侧,所述发射模组发射的光束经过相对应的所述光学转向模组到达物体;所述接收模组设于另一所述光学转向模组的一侧,用于接收物体反射的并经过相对应的所述光学转向模组的光束。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转向模组为三个,三个所述光学转向模组层叠设置;

所述镜头模组包括相机模组、发射模组及接收模组,所述相机模组、所述发射模组及所述接收模组分别设于相对应的所述光学转向模组的一侧;

所述相机模组用于接收从相对应的所述光学转向模组射入的光线;

所述发射模组发射的光束经过相对应的所述光学转向模组到达物体;

所述接收模组用于接收物体反射的并经过相对应的所述光学转向模组的光束。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及

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设置于所述本体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转向模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光学转向模组包括透光壳体;反射镜,可转动地设于透光壳体的内部,用于反射射入透光壳体的光线;多个磁体,设于反射镜的周侧;及多个电磁感应线圈,分别位于透光壳体的边角处,电磁感应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与磁体相互作用,以使反射镜在磁力作用下转动并将光线反射至镜头模组。上述的光学转向模组中的电磁感应线圈在通电情况下可与磁体相互作用,以使反射镜在磁力作用下转动并将从预设方向射入的光线反射至镜头模组,获取不同方向的图像,并且占用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较小,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董智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