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米加工用筛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7-19  75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米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大米加工用筛选装置。



背景技术:

稻米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人类的食物热量有23%来自稻米,属于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关系国计民生,因此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稻米的生产加工和转化,对稻米的利用已由原来的仅仅作为口粮,转化为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稻米的各项功能。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目前,世界大米的生产工艺已比较成熟,并已基本定型,各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已将研究的重点转为稻米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上。

我国大米加工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领域和方向上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我国的碾米工艺和设备已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媲美,但还存在规模小、分布散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企业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由于大米加工过程需要经过初筛、除杂、烘干、去湿、砻谷去壳、碾米、抛光、色选、分级筛等多级工序,分级筛虽然可以根据粒径将大米中的碎米进行清除,但是现有分级筛普遍存在碎米清除不完全的现象。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米加工用筛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米加工用筛选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米加工用筛选装置,包括壳体、驱动机构、第一滤筒、第二滤筒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滤筒和所述第二滤筒之间的套环;

所述第一滤筒、套环和所述第二滤筒依次对接,形成用于筛选白米的滚筒,所述滚筒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滚筒为倾斜设置且高度较高一端设置有进口管,高度较低一端设置有用于大米完整粒下料的延伸管,所述延伸管固定在所述第二滤筒端部且与所述第二滤筒连通,所述进口管固定在第一滤筒端部且与所述第一滤筒连通;

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碎米出口,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滤筒和所述第二滤筒分别绕其中心轴转动,以使大米中的完整粒通过延伸管排出,大米中的不完整粒通过所述碎米出口向外排出。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滤筒在远离所述套环一端插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为圆环;

所述滚筒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固定环底部和所述壳体底部之间,所述第三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套环底部和所述壳体底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壳体底部且与所述第一滤筒、所述第二滤筒滑动配合。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滤筒和所述第二滤筒圆周表面均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加强板;

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第二圆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滤筒、第二滤筒圆周表面,且所述第二圆环位于所述第一滤筒、第二滤筒中部,所述第一圆环位于所述第一滤筒、第二滤筒两端,所述加强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第二圆环之间。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转轴、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

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转轴一端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位于所述滚筒一侧且沿所述滚筒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均固定在所述转轴轴向上;

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均为盘形,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圆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圆环、第二圆环接触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固定有摩擦层;

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一滤筒上的所述第一圆环相对应,以使所述第一凸轮转动时,所述第一滤筒绕其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二滤筒上的所述第一圆环相对应,以使所述第二凸轮转动时,所述第二滤筒绕其中心轴转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凸轮包括第一凸轮本体和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凸轮本体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二凸轮包括第二凸轮本体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有一个,一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凸轮一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壳体底部为斜面且倾斜方向与所述滚筒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碎米出口位于所述壳体底部的高度较低一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白米分级时,将白米通过进口管进入到滚筒中,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第一滤筒和第二滤筒将分别绕其中心轴转动,滚筒转动时,白米将在滚筒内翻滚,翻滚同时,白米还将沿滚筒倾斜方向逐步移动到延伸管内,从而通过延伸管向外排出,而大米中的不完整粒由于粒径较小,因此分离出来的大米不完整粒将沿壳体底部滚动,并通过碎米出口向外排出。促进了白米在第一滤筒和第二滤筒内的翻转,且翻转程度不同,便于改变大米位置,以使不完整粒大米尽可能排出完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筛选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2是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筛选装置的具体结构;

图3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筛选装置中的滚筒结构;

图4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固定架的结构;

图5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驱动机构的结构。

图中,1、壳体;2、碎米出口;3、延伸管;4、第一滤筒;5、第二滤筒;6、套环;7、固定环;8、进口管;9、第一固定座;10、第二固定座;111、电机;112、转轴;113、第一凸轮;1131、第一凸轮本体;1132、第一凸起部;114、第二凸轮;1141、第二凸轮本体;1142、第二凸起部;12、固定架;121、第一圆环;122、第二圆环;123、加强板;13、第三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大米加工用筛选装置,如图1-5所示,在白米分级过程中,筛选装置用于将白米进行完整粒与不完整粒分离。筛选装置包括壳体1、驱动机构、第一滤筒4、第二滤筒5以及位于第一滤筒4和第二滤筒5之间的套环6。第一滤筒4、套环6和第二滤筒5依次对接,形成用于筛选白米的滚筒。第一滤筒4、套环6和第二滤筒5内径相同,以使滚筒内表面光滑无凹凸。第一滤筒4和第二滤筒5上均设置有用于不完整粒向外排出的滤孔,第一滤筒4和第二滤筒5上的滤孔均为等间距设置且均布在第一滤筒4和第二滤筒5圆周上。第一滤筒4上的滤孔和第二滤筒5上的滤孔孔径相同。

如图1-5所示,滚筒位于壳体1内,滚筒为倾斜设置且高度较高一端设置有进口管8,高度较低一端设置有用于大米完整粒下料的延伸管3。延伸管3固定在第二滤筒5端部且与第二滤筒5连通,进口管8固定在第一滤筒4端部且与第一滤筒4连通。优选的,延伸管3内径和外径均与第二滤筒5相同,延伸管3穿过壳体1一侧且延伸至壳体1外部一侧,延伸管3转动连接在壳体1侧部上。壳体1底部设置有碎米出口2,壳体1底部为斜面且倾斜方向与滚筒倾斜方向相同,且倾斜角度均为12-20°。碎米出口2位于壳体1底部的高度较低一层,以使大米完整粒与大米不完整粒均为位于壳体1同一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滤筒4和第二滤筒5分别绕其中心轴转动,以使大米中的完整粒通过延伸管3排出,大米中的不完整粒通过碎米出口2向外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白米分级时,将白米通过进口管8进入到滚筒中,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滚筒将绕其中心轴转动,且滚筒采用倾斜设置,因此滚筒转动时,白米将在滚筒内翻滚,翻滚同时,白米还将沿滚筒倾斜方向逐步移动到延伸管3内,从而通过延伸管3向外排出,而大米中的不完整粒由于粒径较小,因此分离出来的大米不完整粒将沿壳体1底部滚动,并通过碎米出口2向外排出。

如图1-5所示,第一滤筒4在远离套环6一端插接有固定环7,固定环7为圆环,固定环7位于进口管8与第一滤筒4之间。滚筒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座9、第二固定座10和第三固定座13。第二固定座10固定在固定环7底部和壳体1底部之间,以使固定环7固定在壳体1上;第三固定座13固定在套环6底部和壳体1底部之间,以使套环6固定在壳体1上;第一固定座9固定在壳体1底部且与第一滤筒4、第二滤筒5滑动配合,以使第一滤筒4、第二滤筒5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

如图1-5所示,第一滤筒4和第二滤筒5圆周表面均固定有固定架12,固定架12包括第一圆环121、第二圆环122和加强板123。第一圆环121和第二圆环122均固定在第一滤筒4、第二滤筒5圆周表面,且第二圆环122位于第一滤筒4、第二滤筒5中部,第一圆环121位于第一滤筒4、第二滤筒5两端。加强板123固定在第一圆环121和第二圆环122之间。第一固定座9支撑在第一圆环121上,以使第一圆环121在第一固定座9上绕滚筒中心轴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固定架12的设置可提高滚筒转动的平稳性,方便第一滤筒4和第二滤筒5相对独立的进行转动,互不干扰,以便于大米在第一滤筒4和第二滤筒5中实现不同程度的翻转,以打乱大米在滚筒中的位置。

如图1-5所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11、转轴112、第一凸轮113和第二凸轮114。电机111安装在壳体1上,转轴112一端与电机111输出轴固定,另一端与壳体1转动连接,转轴112位于滚筒一侧且沿滚筒轴向方向设置,优选的,转轴112中心轴高度小于或等于滚筒中心轴高度,以方便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滤筒4和第二滤筒5转动。第一凸轮113和第二凸轮114均固定在转轴112轴向上,第一凸轮113和第二凸轮114均为盘形,第一凸轮113和第二凸轮114圆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圆环121、第二圆环122接触的凸起部,凸起部上固定有摩擦层。具体的,第一凸轮113和第二凸轮114均设置有两个,第一凸轮113与第一滤筒4上的第一圆环121相对应,以使第一凸轮113转动时,第一滤筒4绕其中心轴转动。第二凸轮114与第二滤筒5上的第一圆环121相对应,以使第二凸轮114转动时,第二滤筒5绕其中心轴转动。

如图1-5所示,进一步的,第一凸轮113包括第一凸轮本体1131和第一凸起部1132,第一凸起部113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凸起部1132分别位于第一凸轮本体1131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一凸起部1132上均固定有用于与第一滤筒4上的第一圆环121圆周表面接触的摩擦层。第二凸轮114包括第二凸轮本体1141和第二凸起部1142,第二凸起部1142设置有一个,一个第二凸起部1142位于第二凸轮114一侧。第二凸起部1142上均固定有用于与第二滤筒5上的第一圆环121圆周表面接触的摩擦层。第二凸起部1142可以位于转轴112径向方向的任意一侧,优选的,第二凸起部1142和两个第一凸起部1132中的一个第一凸起部1132位于转轴112同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白米先经过第一滤筒4,再经过第二滤筒5,因此白米中的不完整粒大米大多数都会从第一滤筒4中的滤孔排出,而只有在第一滤筒4中没有排出的不完整粒大米才会从第二滤筒5中的滤孔排出,若第一滤筒4和第二滤筒5转动频率、速率等完全相同,很有可能存在较多不完整粒大米没有排出的情况。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同一转轴112下设置了第一凸轮113和第二凸轮114,只有第一凸轮113上的第一凸起部1132转动到第一滤筒4上的第一圆环121上时,第一圆环121才会带动第一滤筒4转动,只有第二凸轮114上的第二凸起部1142转动到第二滤筒5上的第一圆环121上时,第一圆环121才会带动第二滤筒5转动,由于第一凸轮113上有两个第一凸起部1132,而第二凸轮114上有两个第二凸起部1142,因此第一滤筒4转动速率、频率且一次转动的角度都与第二滤筒5不同,且第一滤筒4转动速率、频率且一次转动的角度都比第二滤筒5大,因此第一滤筒4和第二滤筒5转动时,都是先快后慢如此反复,若电机111转速较小,第一滤筒4和第二滤筒5将会先快后慢在停止并如此反复。如此一来,可以促进白米在第一滤筒4和第二滤筒5内翻转,且翻转程度不同,便于改变大米位置,以使不完整粒大米尽可能排出完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大米加工用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驱动机构、第一滤筒(4)、第二滤筒(5)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滤筒(4)和所述第二滤筒(5)之间的套环(6);

所述第一滤筒(4)、套环(6)和所述第二滤筒(5)依次对接,形成用于筛选白米的滚筒,所述滚筒位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滚筒为倾斜设置且高度较高一端设置有进口管(8),高度较低一端设置有用于大米完整粒下料的延伸管(3),所述延伸管(3)固定在所述第二滤筒(5)端部且与所述第二滤筒(5)连通,所述进口管(8)固定在第一滤筒(4)端部且与所述第一滤筒(4)连通;

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碎米出口(2),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滤筒(4)和所述第二滤筒(5)分别绕其中心轴转动,以使大米中的完整粒通过延伸管(3)排出,大米中的不完整粒通过所述碎米出口(2)向外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米加工用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筒(4)在远离所述套环(6)一端插接有固定环(7),所述固定环(7)为圆环;

所述滚筒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座(9)、第二固定座(10)和第三固定座(13),所述第二固定座(10)固定在所述固定环(7)底部和所述壳体(1)底部之间,所述第三固定座(13)固定在所述套环(6)底部和所述壳体(1)底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座(9)固定在所述壳体(1)底部且与所述第一滤筒(4)、所述第二滤筒(5)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米加工用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筒(4)和所述第二滤筒(5)圆周表面均固定有固定架(12),所述固定架(12)包括第一圆环(121)、第二圆环(122)和加强板(123);

所述第一圆环(121)和所述第二圆环(122)均固定在所述第一滤筒(4)、第二滤筒(5)圆周表面,且所述第二圆环(122)位于所述第一滤筒(4)、第二滤筒(5)中部,所述第一圆环(121)位于所述第一滤筒(4)、第二滤筒(5)两端,所述加强板(123)固定在所述第一圆环(121)和所述第二圆环(1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米加工用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11)、转轴(112)、第一凸轮(113)和第二凸轮(114);

所述电机(111)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转轴(112)一端与所述电机(111)输出轴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12)位于所述滚筒一侧且沿所述滚筒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凸轮(113)和所述第二凸轮(114)均固定在所述转轴(112)轴向上;

所述第一凸轮(113)和所述第二凸轮(114)均为盘形,所述第一凸轮(113)和所述第二凸轮(114)圆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圆环(121)、第二圆环(122)接触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固定有摩擦层;

所述第一凸轮(113)与所述第一滤筒(4)上的所述第一圆环(121)相对应,以使所述第一凸轮(113)转动时,所述第一滤筒(4)绕其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二凸轮(114)与所述第二滤筒(5)上的所述第一圆环(121)相对应,以使所述第二凸轮(114)转动时,所述第二滤筒(5)绕其中心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米加工用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113)包括第一凸轮本体(1131)和第一凸起部(1132),所述第一凸起部(113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113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凸轮本体(1131)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二凸轮(114)包括第二凸轮本体(1141)和第二凸起部(1142),所述第二凸起部(1142)设置有一个,一个所述第二凸起部(1142)位于所述第二凸轮(114)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米加工用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为斜面且倾斜方向与所述滚筒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碎米出口(2)位于所述壳体(1)底部的高度较低一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米加工用筛选装置,属于大米加工技术领域,该筛选装置包括壳体、驱动机构、第一滤筒、第二滤筒以及位于第一滤筒和第二滤筒之间的套环;第一滤筒、套环和第二滤筒依次对接,形成用于筛选白米的滚筒,滚筒位于壳体内,滚筒为倾斜设置且高度较高一端设置有进口管,高度较低一端设置有用于大米完整粒下料的延伸管,延伸管固定在第二滤筒端部且与第二滤筒连通,进口管固定在第一滤筒端部且与第一滤筒连通;壳体底部设置有碎米出口,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滤筒和第二滤筒分别绕其中心轴转动,以使大米中的完整粒通过延伸管排出,大米中的不完整粒通过碎米出口向外排出。可有效清除大米中的碎米,提高大米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飞;周建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芷江凯丰米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