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肥料发酵罐高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7-23  10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肥料发酵罐高效搅拌装置,属于液体肥料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肥料,是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

液肥肥料由于是多种元素及成分的集合,养分含量高、放置时间长会造成液体肥料分层,严重影响肥料的使用效果,所以液体肥料长时间放置或使用以前常常会用到搅拌装置,而现有的液体肥料搅拌装置搅拌轴多为垂直设置,对液体肥料进行垂直搅拌,而垂直搅拌会存在一些问题,当发酵罐较大时,搅拌叶太小就很难将肥料搅匀,导致搅拌效率降低,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液体肥料发酵罐高效搅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搅拌效果差且搅拌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液体肥料发酵罐高效搅拌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安装有罐盖,所述罐盖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顶部转动安装有外齿环,所述外齿环的内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外侧固定有搅拌轴,所述罐盖上固定有保护弧板,所述滚珠与保护弧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与外齿环的外侧相啮合,所述搅拌轴上设置安装组件。

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孔、螺纹孔和外螺纹管,所述安装孔均匀开设在搅拌轴的外侧,所述螺纹孔均匀开设有搅拌轴的外侧,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外螺纹管,所述外螺纹管一端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的外侧与安装孔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外螺纹管和内螺纹管的一端皆贯穿并延伸至搅拌轴的内部,所述外螺纹管和内螺纹管的另一端皆固定有搅拌叶。

优选的:所述搅拌轴倾斜设置在罐体的内部,且搅拌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七十度至八十度。

优选的:所述保护弧板和滚珠之间设置有润滑涂层。

优选的:所述外螺纹管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内螺纹管与搅拌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为橡胶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体肥料发酵罐高效搅拌装置:通过固定管、外齿环、搅拌电机、滚珠、搅拌轴、保护弧板、驱动电机和主齿轮的相互配合使用,使搅拌轴可以倾斜搅拌液体肥料,并在搅拌的同时转换搅拌的角度和位置,进而能将液体肥料搅拌地更加均匀提高搅拌效果和搅拌效率,从而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通过安装孔、螺纹孔、外螺纹管、内螺纹管和搅拌叶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拆装该搅拌装置的搅拌叶,节省拆装的时间,使用也更加灵活,从而为工作人员的拆装使用提供了便捷;通过安装孔和螺纹孔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根据液体肥料的浓稠度选择安装不同数量的搅拌叶,以便于提高搅拌装置的搅拌效率,从而给人们的使用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搅拌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罐盖;3、固定管;4、外齿环;5、搅拌电机;6、滚珠;7、搅拌轴;8、保护弧板;9、驱动电机;10、主齿轮;11、安装孔;12、螺纹孔;13、外螺纹管;14、内螺纹管;15、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肥料发酵罐高效搅拌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的顶部安装有罐盖2,罐盖2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管3,固定管3的顶部转动安装有外齿环4,外齿环4的内部安装有搅拌电机5,搅拌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滚珠6,滚珠6的外侧固定有搅拌轴7,罐盖2上固定有保护弧板8,滚珠6与保护弧板8之间滑动连接,固定管3的外侧固定有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主齿轮10,主齿轮10与外齿环4的外侧相啮合,搅拌轴7上设置安装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孔11、螺纹孔12和外螺纹管13,安装孔11均匀开设在搅拌轴7的外侧,螺纹孔12均匀开设有搅拌轴7的外侧,螺纹孔1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外螺纹管13,外螺纹管13一端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内螺纹管14,内螺纹管14的外侧与安装孔11的内侧活动连接,外螺纹管13和内螺纹管14的一端皆贯穿并延伸至搅拌轴7的内部,外螺纹管13和内螺纹管14的另一端皆固定有搅拌叶15,将外螺纹管13的一端旋转安装至螺纹孔12的内部,直至外螺纹管13的一端延伸至搅拌轴7的内部,再将内螺纹管14的一端沿安装孔11插入搅拌轴7内,并将内螺纹管14的内壁与外螺纹管13的外壁对齐,继续转动外螺纹管13,使外螺纹管13延伸至内螺纹管14的内部,方便拆装搅拌叶15部分,节省拆装时间,使用灵活,从而为工作人员的拆装使用提供了便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搅拌轴7倾斜设置在罐体1的内部,且搅拌轴7与水平面的夹角为七十度至八十度,搅拌轴7倾斜位置搅拌液体肥料可以提高搅拌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保护弧板8和滚珠6之间设置有润滑涂层,防止保护弧板8与滚珠6之间长时间摩擦导致磨损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外螺纹管13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内螺纹管14与搅拌轴7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防滑纹增加手部与外螺纹管13外部的摩擦力,方便人们的安装,内螺纹管14和搅拌轴7之间设置的密封圈,可以提高内螺纹管14安装后的稳固性,在搅拌时不易晃动,减少安装孔11内壁的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为橡胶防滑垫,提高罐体1整体的稳定性,搅拌时不易晃动。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肥料发酵罐高效搅拌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1:根据使用情况选择一定数量的外螺纹管13和内螺纹管14进行安装,首先将外螺纹管13的一端旋转安装至螺纹孔12内,直至外螺纹管13的一端延伸至搅拌轴7的内部,再将内螺纹管14的一端沿安装孔11插入搅拌轴7内,并将内螺纹管14的内壁与外螺纹管13的外壁对齐,继续转动外螺纹管13,使外螺纹管13延伸至内螺纹管14的内部,完成搅拌叶15部分的安装;

步骤2:将液体肥注入罐体1内,启动搅拌电机5和驱动电机9,搅拌电机5带动滚珠6、搅拌轴7、外螺纹管13、内螺纹管14和搅拌叶15转动,对液体肥料进行搅拌,驱动电机9通过主齿轮10带动外齿环4转动,进而带动滚珠6、外螺纹管13和内螺纹管14变换角度和位置,提高搅拌效果和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液体肥料发酵罐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顶部安装有罐盖(2),所述罐盖(2)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管(3),所述固定管(3)的顶部转动安装有外齿环(4),所述外齿环(4)的内部安装有搅拌电机(5),所述搅拌电机(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滚珠(6),所述滚珠(6)的外侧固定有搅拌轴(7),所述罐盖(2)上固定有保护弧板(8),所述滚珠(6)与保护弧板(8)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管(3)的外侧固定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主齿轮(10),所述主齿轮(10)与外齿环(4)的外侧相啮合,所述搅拌轴(7)上设置安装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肥料发酵罐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孔(11)、螺纹孔(12)和外螺纹管(13),所述安装孔(11)均匀开设在搅拌轴(7)的外侧,所述螺纹孔(12)均匀开设有搅拌轴(7)的外侧,所述螺纹孔(12)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外螺纹管(13),所述外螺纹管(13)一端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内螺纹管(14),所述内螺纹管(14)的外侧与安装孔(11)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外螺纹管(13)和内螺纹管(14)的一端皆贯穿并延伸至搅拌轴(7)的内部,所述外螺纹管(13)和内螺纹管(14)的另一端皆固定有搅拌叶(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肥料发酵罐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7)倾斜设置在罐体(1)的内部,且搅拌轴(7)与水平面的夹角为七十度至八十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肥料发酵罐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弧板(8)和滚珠(6)之间设置有润滑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体肥料发酵罐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管(13)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内螺纹管(14)与搅拌轴(7)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肥料发酵罐高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且防滑垫为橡胶防滑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体肥料发酵罐高效搅拌装置,属于液体肥料加工技术领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安装有罐盖,所述罐盖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顶部转动安装有外齿环,所述外齿环的内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滚珠,所述滚珠的外侧固定有搅拌轴,所述罐盖上固定有保护弧板,所述滚珠与保护弧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主齿轮。本实用新型使搅拌轴可以倾斜搅拌液体肥料,并在搅拌的同时转换搅拌的角度和位置,进而能将液体肥料搅拌地更加均匀提高搅拌效果和搅拌效率,从而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帝保隆微碳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