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7-25  67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镜筒的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瞳距是瞳孔间距的简称,英文全称为interpupillarydistance,缩写为ipd。在vr/ar眼镜等头戴设备、美容设备、医疗设备、仪表设备、电动玩具、传真机、音箱设备等电子设备中,通常包括左镜筒和右镜筒,人们通过左右镜筒观察图像。由于不同年龄段(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和不同区域(美洲、亚洲、欧洲)的人的ipd不同,将会导致相应电子设备的左右镜筒之间的距离不能够适用于所有的人群。

此外,出瞳距离(英文全称为eyerelief)也是具有镜筒的电子设备的一项重要参数。出瞳距离是指镜筒距离使用者额头的距离,通过调节出瞳距离,可以使近视眼的用户不带眼镜也能够通过镜筒看清图像。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凸轮组件和齿轮组件的配合实现左右镜筒间距的调节,调节便捷、结构可靠,提高产品的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包括:

左镜筒和右镜筒;

凸轮组件,其具有第一手轮、凸轮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抵靠部,所述第一手轮与所述凸轮固定连接,所述抵靠部与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连接、且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所述抵靠部分设于所述凸轮的两侧,所述凸轮随所述第一手轮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与其中一个所述抵靠部接触以带动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平移运动;

齿轮组件,其具有齿轮,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平移将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带动所述左镜筒和所述右镜筒相向或相背运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上设有矩形框体,围成所述矩形框体的左框和右框形成两个所述抵靠部,所述凸轮位于所述矩形框体所围空间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框体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将所述凸轮限位于所述矩形框体所围空间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轮为扇形结构,所述凸轮具有弧形侧壁和分设于所述弧形侧壁两侧的平面侧壁,所述平面侧壁与所述弧形侧壁的过渡交汇处、两个所述平面侧壁的过渡交汇处均圆滑过渡,所述弧形侧壁与所述抵靠部接触。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瞳距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第一手轮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有上导向轴和下导向轴,所述左镜筒的上部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左镜筒的下部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右镜筒的上部设有第三导向孔,所述右镜筒的下部设有第四导向孔,所述上导向轴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第三导向孔内,所述下导向轴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孔和所述第四导向孔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有两两相对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平行于所述左镜筒和所述右镜筒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上导向轴和所述下导向轴的两端分别滑动插设于对应的所述导向槽内;

所述齿轮组件还包括第二手轮,所述第二手轮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手轮的另一侧固定设有螺杆,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周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螺杆与所述套筒螺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镜筒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右镜筒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轴的止挡端部与所述齿轮之间设有垫圈和卡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所公开的瞳距调节装置中,第一手轮转动带动凸轮同步转动,通过凸轮对抵靠部的抵靠作用,推动抵靠部平移运动,抵靠部将带动与之连接的左镜筒或右镜筒同步平移运动,再通过齿轮组件的传递作用,实现左镜筒和右镜筒的同步相对或相背运动,实现左右镜筒间距的调节。沿同一方向连续转动第二手轮即可实现左镜筒和右镜筒的双向调节,即瞳距的调大或调小,调节便捷、结构可靠。应用该瞳距调节装置的电子设备能够适用于不同瞳距的人群,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竞争力。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瞳距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凸轮组件与右镜筒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左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齿轮组件与支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手轮与凸轮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实施例的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左镜筒,11-第一齿条,12-第一导向孔,13-第二导向孔;

2-右镜筒,21-第二齿条,22-第三导向孔,23-第四导向孔;

3-凸轮组件,31-第一手轮,32-凸轮,321-弧形侧壁,322-平面侧壁,323-轴孔,33-抵靠部,34-矩形框体,35-第一转轴,36-空心轴;

4-齿轮组件,41-齿轮,42-第二转轴,43-垫圈,44-卡簧,45-第二手轮,46-螺杆,47-套筒;

5-支架,51-固定柱,511-导向槽,52-上导向轴,53-下导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瞳距调节装置可应用于具有镜筒的电子设备,比如vr/ar眼镜等头戴设备、美容设备、医疗设备、仪表设备、电动玩具、传真机、音箱设备等。

参照图1,瞳距调节装置主要包括左镜筒1、右镜筒2、凸轮组件3以及齿轮组件4。

左镜筒1和右镜筒2左右平行设置。

凸轮组件3具有第一手轮31、凸轮32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抵靠部33。第一手轮31与凸轮32固定连接,第一手轮31转动将带动凸轮32同步转动。抵靠部33与左镜筒1或右镜筒2连接、且沿竖直方向延伸,即抵靠部33沿与左镜筒1或右镜筒2的轴线相垂直的方向延伸。两个抵靠部33分设于凸轮32的两侧。

凸轮32随第一手轮31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与其中一个抵靠部33接触以带动左镜筒1或右镜筒2平移运动。

齿轮组件4具有齿轮41,齿轮41同时与左镜筒1和右镜筒2啮合,左镜筒1或右镜筒2平移将带动齿轮41转动,齿轮41带动左镜筒1和右镜筒2相向或相背运动。

本实施例以抵靠部33设置在右镜筒2上为例进行阐述,具体的,在图1所示状态下,凸轮32的左侧壁(标记为侧壁a)与位于左侧的抵靠部33接触,凸轮32的右侧壁(标记为侧壁b)与位于右侧的抵靠部33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该距离小于凸轮32所在圆的半径,即小于a侧壁到圆心o之间的距离。

逆时针转动第一手轮31,凸轮32随第一手轮31同步逆时针转动,凸轮32的侧壁a将转动至与位于右侧的抵靠部33接触,随着凸轮32的转动,凸轮32将推动抵靠部33向右平移运动,抵靠部33带动右镜筒2同步向右平移运动,右镜筒2运动将带动齿轮41逆时针旋转,齿轮41带动左镜筒1向左平移运动,从而实现左镜筒1和右镜筒2的相背运动,左镜筒1和右镜筒2之间的距离增大,实现瞳距增大的调节。

当位于右侧的抵靠部33在凸轮32的侧壁a的推动作用下向右平移至最远位置时,若再继续逆时针转动第一手轮31,凸轮32的侧壁a将又转回至与位于左侧的抵靠部33接触,进而推动位于左侧的抵靠部33向左平移运动,抵靠部33带动右镜筒2同步向左平移运动,右镜筒2将带动齿轮41顺时针旋转,齿轮41带动左镜筒1向右平移运动,从而实现左镜筒1和右镜筒2的相对运动,左镜筒1和右镜筒2之间的距离减小,实现瞳距减小的调节。

若继续逆时针转动第一手轮31,将反复上述过程。沿同一方向连续转动第一手轮31即可实现左镜筒1和右镜筒2的双向调节,即瞳距的调大或调小,不需要反向转动手轮。

当然,在图1所示状态下连续顺时针转动第一手轮31,同样能够达到左镜筒1和右镜筒2相对或相背运动的效果,实现瞳距的调到或调小。

当然,在实际调节中,当凸轮32的侧壁a与其中一个抵靠部33接触时,也可以通过第一手轮31的双向旋转来实现瞳距的调大或调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图示结构可获知该调节过程,不再赘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左镜筒1或右镜筒2上设有矩形框体34,图2以矩形框体34固定设于右镜筒2的顶部为例。围成矩形框体34的左框和右框形成两个抵靠部33,凸轮32位于矩形框体34所围空间内。

矩形框体34结构使两个抵靠部33的结构更加可靠,避免抵靠部33在凸轮32的抵靠作用下发生偏斜等现象,提高调节可靠性。

进一步的,矩形框体34上设有限位板(未图示),限位板用于将凸轮32限位于矩形框体34所围空间内,避免凸轮32在转动过程中从矩形框体34内脱出,进一步提高结构可靠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凸轮32为扇形结构,凸轮32具有弧形侧壁321和分设于弧形侧壁321两侧的平面侧壁322。弧形侧壁321即为上文所提及的侧壁a,凸轮32在转动过程中,通过弧形侧壁321与抵靠部33之间的接触抵靠,实现推动抵靠部33平移运动。

平面侧壁322与弧形侧壁321的过渡交汇处、两个平面侧壁322的过渡交汇处均圆滑过渡,使凸轮32与抵靠部33接触的始末过程能够顺滑过渡。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瞳距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架5,第一手轮31通过第一转轴35与支架5转动连接,实现第一手轮31的转动安装。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第一手轮31上固定设有空心轴36,凸轮32与空心轴36的一端固定连接,凸轮32上设有轴孔323,第一转轴35同时穿设于空心轴36和轴孔35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架5上设有两两相对的固定柱51,相对的两个固定柱51之间设有导向轴,位于上部的导向轴定义为上导向轴52,位于下部的导向轴定义为下导向轴53。

参照图3,左镜筒1的上部设有第一导向孔12,左镜筒1的下部设有第二导向孔13。参照图2,右镜筒2的上部设有第三导向孔22,右镜筒2的下部设有第四导向孔23。

参照图1,上导向轴52同时穿设于第一导向孔12和第三导向孔22内,下导向轴53同时穿设于第二导向孔13和第四导向孔23内。上导向轴52和下导向轴53为左镜筒1和右镜筒2的平移运动提供导向。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左镜筒1上设有第一齿条11,右镜筒2上设有第二齿条21,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21上下相对设置,齿轮41同时与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21啮合。

这样,以凸轮组件3设置在右镜筒2上为例,右镜筒2运动带动第二齿条21同步运动,第二齿条21带动齿轮41转动,齿轮41再带动第一齿条11朝与第二齿条21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二齿条21带动左镜筒1同步运动,从而实现左镜筒1和右镜筒2的同步相对或相背运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固定柱51上设有导向槽511,导向槽511沿平行于左镜筒1和右镜筒2的轴线方向延伸,上导向轴52和下导向轴53的两端分别滑动插设于对应的导向槽511内。

参照图4,齿轮组件4还包括第二手轮45,第二手轮45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转轴42,第二手轮45的另一侧固定设有螺杆46。齿轮41与第二转轴42转动连接。支架5上设有套筒47,套筒47的内周壁上设有螺纹,螺杆46与套筒47螺接。

转动第二手轮45,螺杆46将相对于套筒47旋进或旋出,进而带动镜筒相对于支架5前后移动,此过程中上导向轴52和下导向轴53沿导向槽511滑动,实现出瞳距离的调节。

第二转轴42的止挡端部与齿轮41之间设有垫圈43和卡簧44,使齿轮41的转动更加可靠,并具有一定的阻尼力。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为vr/ar眼镜等头戴设备、美容设备、医疗设备、仪表设备、电动玩具、传真机、音箱设备等,该电子设备中包括实施例一所公开的瞳距调节装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镜筒和右镜筒;

凸轮组件,其具有第一手轮、凸轮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抵靠部,所述第一手轮与所述凸轮固定连接,所述抵靠部与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连接、且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所述抵靠部分设于所述凸轮的两侧,所述凸轮随所述第一手轮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与其中一个所述抵靠部接触以带动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平移运动;

齿轮组件,其具有齿轮,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平移将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带动所述左镜筒和所述右镜筒相向或相背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上设有矩形框体,围成所述矩形框体的左框和右框形成两个所述抵靠部,所述凸轮位于所述矩形框体所围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矩形框体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将所述凸轮限位于所述矩形框体所围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为扇形结构,所述凸轮具有弧形侧壁和分设于所述弧形侧壁两侧的平面侧壁,所述平面侧壁与所述弧形侧壁的过渡交汇处、两个所述平面侧壁的过渡交汇处均圆滑过渡,所述弧形侧壁与所述抵靠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瞳距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第一手轮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上设有上导向轴和下导向轴,所述左镜筒的上部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左镜筒的下部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右镜筒的上部设有第三导向孔,所述右镜筒的下部设有第四导向孔,所述上导向轴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第三导向孔内,所述下导向轴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孔和所述第四导向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上设有两两相对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平行于所述左镜筒和所述右镜筒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上导向轴和所述下导向轴的两端分别滑动插设于对应的所述导向槽内;

所述齿轮组件还包括第二手轮,所述第二手轮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手轮的另一侧固定设有螺杆,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周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螺杆与所述套筒螺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镜筒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右镜筒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轴的止挡端部与所述齿轮之间设有垫圈和卡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左镜筒、右镜筒、凸轮组件以及齿轮组件;凸轮组件具有第一手轮、凸轮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抵靠部,第一手轮与凸轮固定连接,抵靠部与左镜筒或右镜筒连接、且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抵靠部分设于凸轮的两侧,凸轮随第一手轮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与其中一个抵靠部接触以带动左镜筒或右镜筒平移运动;齿轮组件具有齿轮,左镜筒或右镜筒平移将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左镜筒和右镜筒相向或相背运动。沿同一方向连续旋转第一手轮即可实现左镜筒和右镜筒的双向调节,调节便捷、结构可靠,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竞争力。

技术研发人员:魏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