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86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使用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例如脖带式风扇。脖带式风扇的出现解决了手持风扇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脖带式风扇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手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

现有的脖带式风扇都是采用在弧形支架的两端设置风扇进行送风,弧形支架在弯弧段设置出风口,以尽量增加出风范围。然而,当脖带式风扇佩戴在用户脖颈上时,脖带式风扇远离风扇的中间段与用户后脖处的皮肤贴设,导致风扇产生的风无法吹到后脖处,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体验更佳的挂脖风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挂脖风扇,包括连接段、位于所述连接段的相对两端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连接段上设有温度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内分别设有风扇、与所述风扇对应的风道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导热片及与所述导热片连接的调温件,所述调温件用于制热或制冷以调节所述导热片的温度,所述温度调节组件与所述连接段可拆卸地连接,和/或,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所述调温件为制冷片,所述温度调节组件还包括散热模块,所述制冷片的冷端面与所述导热片贴设,所述制冷片的热端面与所述散热模块贴设。

其中,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件及散热风扇,所述连接段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件包括与所述制冷片的热端面贴设的底面及从所述底面延伸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供所述散热风扇装设的空间,相邻散热片之间形成将所述散热风扇的气流导向所述散热孔的气流通道。

其中,所述连接段上对应所述散热风扇的位置设有进风孔,所述散热孔对称地设置于所述进风孔的两侧。

其中,所述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的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匹配的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相互配合的扣持结构;和/或,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分别为电源插头和插孔。

其中,所述调温件为发热片,所述发热片与所述导热片贴设,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内还分别设有加热元件。

其中,所述发热片收容于所述导热片和所述连接段之间的空间内,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风道内。

其中,所述连接段面向使用者佩戴部位的内侧设有收纳槽,所述温度调节组件与所述连接段上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定位孔和定位柱,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收纳槽内时,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导热片露出于所述收纳槽。

其中,所述挂脖风扇还包括电池,所述定位孔内设有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触点,所述定位柱插入至所述定位孔内时与所述触点电连接,从而实现所述温度调节组件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段面向使用者佩戴部位的内侧设有收纳槽,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收纳槽内且所述导热片露出所述收纳槽,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可拆卸地连接。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挂脖风扇,包括连接段、位于所述连接段的相对两端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连接段上设有温度调节组件,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导热片及与所述导热片连接的调温件,所述调温件用于制热或制冷以调节所述导热片的温度,所述温度调节组件与所述连接段可拆卸地连接,和/或,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可拆卸地连接,温度调节组件通过导热片与使用者后脖处的皮肤接触,可以对风扇无法吹到的后脖处进行降温或保暖;且温度调节组件与所述连接段可拆卸地连接、或通过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可拆卸地连接,温度调节组件与挂脖风扇的原有功能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从而温度调节组件是否工作或故障均不影响挂脖风扇的原有降温功能,且也方便对温度调节组件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挂脖风扇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挂脖风扇的另一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温度调节组件的分解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温度调节组件的另一分解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挂脖风扇截面图;

图7为图6中挂脖风扇的连接部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连接段20、位于所述连接段20的相对两端的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所述连接段20上设有温度调节组件30,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内分别设有风扇122、与所述风扇122对应的风道121及与所述风道121连通的出风口120,所述温度调节组件30包括导热片31及与所述导热片31连接的调温件32,所述调温件32用于制热或制冷以调节所述导热片31的温度,所述温度调节组件30与所述连接段20可拆卸地连接,和/或,所述连接段20与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挂脖风扇整体大致呈半圆形,由所述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2和所述连接段20三段连接形成。风扇可以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远离连接段20的一端,通过风扇可以从两侧分别对用户头部、脖颈及面部进行降温。所述出风口120包括顺沿对应本体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出风孔,风道顺沿对应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风扇产生的气流可以流经风道121从出风孔吹出,增加挂脖风扇的出风面积和范围。

其中,调温件32可以是根据当前使用环境而相应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的元件,也可以是在不同的挂脖风扇内分别装设具有制冷模式调温件32或者制热模式的调温件32。调温件32在制冷模式下可以降低连接的导热片31的温度,从而通过导热片31对佩戴部位处的皮肤进行降温,适合在用户觉得热的时候启用。调温件32在制热模式下可以提高连接的导热片31的温度,从而通过导热片31对佩戴部位处进行保暖,适合用户觉得冷的时候启用。所述温度调节组件30通过连接段20与所述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温度调节组件30与连接段20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再与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温度调节组件30与连接段20为可拆卸地连接,且连接段20与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也为可拆卸地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温度调节组件30通过导热片31与使用者后脖处的皮肤接触,可以对风扇无法吹到的后脖处进行降温或保暖;且温度调节组件30与所述连接段20可拆卸地连接、或通过所述连接段20与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可拆卸地连接,温度调节组件30与挂脖风扇的原有功能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从而温度调节组件30是否工作或故障均不影响挂脖风扇的原有降温功能,且也方便对温度调节组件30进行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温件32为制冷片,所述温度调节组件30还包括散热模块,所述制冷片的冷端面与所述导热片31贴设,所述制冷片的热端面与所述散热模块贴设。所述导热片31由导热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制冷片与导热片31接触,制冷片通过冷面端与导热片31连接,可以对导热片31进行降温,使得导热片31与用户后脖处的皮肤表面接触时可以对后脖处进行降温。导热片31将对用户后脖处皮肤进行降温吸收的热量通过制冷片的热端面传递至散热模块,由散热模块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件33及散热风扇34,所述连接段20上设有散热孔21,所述散热件33包括与所述制冷片的热端面贴设的底面及从所述底面延伸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供所述散热风扇34装设的空间,相邻散热片之间形成将所述散热风扇34的气流导向所述散热孔21的气流通道。其中,所述散热件33的底面与制冷片的热端面贴合,可以通过制冷片将导热片31分布的热量或制冷片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给散热件33,且散热件33上形成相互间隔的散热片,可以增加散热件33的整体散热面积,传递到散热件33底面的热量可以迅速传递给散热片,再通过散热风扇34产生气流快速带走热量。散热风扇34可以装设于散热片顶端所形成的空间内,不仅方便装配,且可以节省温度调节组件30所占用的空间,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可选的,所述散热风扇34与所述散热件33之间设有风扇框35,所述风扇框35的形状、尺寸与散热件33顶端的空间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散热风扇34安装于所述风扇框35内。连接段20上设有散热孔21,相邻散热片之间形成将所述散热风扇34的气流导向所述散热孔21的气流通道,从而温度调节组件30部分所形成的热量可以通过连接段20处的散热孔21排出,不会对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部分的原有降温性能产生影响。

可选的,所述连接段20上对应所述散热风扇34的位置设有进风孔22,所述散热孔21对称地设置于所述进风孔22的两侧。所述进风孔22和散热孔21均设于连接段20远离佩戴部位的外侧,所述连接段20呈条形的弯弧状,所述温度调节组件30的整体形状与连接段20大致相同,进风孔22可以位于连接段20中部的位置,散热孔21可以分别设于所述进风孔22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散热件33的端部位置对应,散热风扇34通过进风孔22吸入外部的空气形成气流,流经散热片之间的气流通道的过程中带走散热片上的热量,携带热量的气流通过与散热件33的端部位置对应的散热孔21排出连接段20,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所述散热件33优选为铝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20的两端设有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连接的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匹配的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分别为相互配合的扣持结构;和/或,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分别为电源插头112和插孔25。其中,连接段20与对应的本体之间通过设置匹配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形成可拆卸地连接。作为可选的具体示例,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用于与连接段20连接的端面上设有插头,所述插头包括朝连接段20的方向凸伸的pin脚,所述扣持结构包括倒钩111和扣孔24,所述倒钩111形成于端面的边缘,同样朝连接段20的方向凸伸;所述连接段20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连接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插头匹配的插接面,所述插接面上设有供对应pin脚插接的插孔25,所述扣孔24设于插接面的边缘。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或第二固定结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倒钩111从扣孔24内脱离的按钮,所述按钮在使用者的按压下可以沿相对倒钩11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抵顶所述倒钩111,使得倒钩111产生一定形变可以从扣孔24内松脱,此时再将本体朝远离连接段20的方向施力即可将本体从连接段20上拆卸;反之,将本体的倒钩111和插头分别与连接段20上的扣孔24和插孔25对齐,将本体朝连接段20所在的方向挤压,直至倒钩111穿设扣孔24后与扣孔24边缘处的表面相互卡持,即可将本体与所述连接段20相互连接。连接段20与对应本体的连接部位包括电源插头112和插孔25,可以将本体与连接段20电性连接,通过连接段20内的电源向对应本体进行充电或供电。其次,连接段20与对应本体之间通过设有电源插头112的端面,和/或设有插孔25的插接面相互分隔,可以避免连接段20处温度调节组件30的热量传递到所述第一本体11或第二本体12,确保所述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原有的降温性能不被干扰。

可选的,所述调温件32为半导体制冷片,可以改变半导体制冷片两端的电压的极性实现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的切换,温度调节组件30可以根据当前环境切换至匹配的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温件32也可以是仅具备制冷模式,或者仅具备制热模式,通过选用不同工作模式的调温件32分别形成不同的温度调节组件30作为配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更换仅具有制冷模式的温度调节组件30,或仅具有制热模式的温度调节组件30。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挂脖风扇为取暖风扇,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内还分别设有加热元件,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风道121内,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所述风扇122产生的风进行加热,从而使得从出风口120吹出来的风为暖风,所述调温件32为发热片,所述发热片与所述导热片31贴设,从而使得所述挂脖风扇适合在寒冷天气中使用。所述温度调节组件30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导热片31温度的传感器及根据所述导热片31的温度对所述发热片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其中,温度调节组件30通过发热片产生热量传递至导热片31,通过导热片31与使用者后脖处皮肤接触而使对应部位保持温暖。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的导热片31的温度,相应控制发热片持续加热或停止加热,以保持导热片31的恒定温度,确保舒适性。可选的,所述发热片收容于所述导热片31和所述连接段20之间的空间内,所述空间与所述风道121连通。对于温度调节组件30具有制热模式的情况下,可以设计连接段20与对应本体连接的连接部位设有供气流流通的通孔,使得发热片所在空间与风道121连通,从而发热片产生的热量可以流入风道121并通过出风孔吹出,使得挂脖风扇的暖风的吹出面积,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

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所述连接段20面向使用者佩戴部位的内侧设有收纳槽,所述温度调节组件与所述连接段20上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定位孔23和定位柱36,所述温度调节组件3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定位柱36插设于所述定位孔23内,所述导热片31露出于所述收纳槽。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片31通过所述定位柱36插设于所述定位孔23内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段20,所述导热片31与所述连接段20的内侧表面平齐,共同形成平滑弧面。所述定位柱36从所述导热片31向连接段20延伸,定位柱36可以分别设于导热片31的相对两端,定位柱36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连接段20的长度方向。其中,温度调节组件30装配于连接段20的收纳槽内,且保持表面与连接段20的内侧表面平滑过渡,确保脖挂风扇的美观性及佩戴舒适性。温度调节组件30与连接段20通过定位柱36和定位孔23连接,从而方便所述温度调节组件30的安装与拆卸。

可选的,所述挂脖风扇还包括电池,所述定位孔23内设有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触点,所述定位柱36插入至所述定位孔23内时与所述触点电连接,从而实现所述温度调节组件与所述电池电连接。可选的,所述电池可以设于所述连接段20内,所述定位柱36的顶端可以形成有电连接触点,所述定位孔23内的表面可以形成为导电接触面,所述定位柱36和定位孔23配合实现温度调节组件30与连接段20的可拆卸地连接的同时,将温度调节组件30与连接段20内的电池连接,通过所述连接段20内的电池向温度调节组件30进行供电。在另一种可选示例中,所述定位柱36与所述定位孔23配合,实现将温度调节组件与电池电连接,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和所述连接段20之间另外设有可拆卸连接的卡扣结构。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具体示例,所述温度调节组件30固定连接于所述收纳槽内且所述导热片31露出于所述收纳槽,所述连接段20与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可拆卸地连接。本实施例中,温度调节组件30与所述连接段20固定地连接形成整体。此时,温度调节组件30与连接段20整体相对于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为可拆卸地连接,可以通过更换所述温度调节组件30与连接段20形成的整体,对温度调节组件30进行更换,如选取仅具有制热模式的温度调节组件30或制冷模式的温度调节组件3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至少具备如下特点:

挂脖风扇上设有温度调节组件30,通过温度调节组件30的导热片31与使用者后脖处的皮肤贴设,相应对使用者后脖的部位降温或保暖,解决挂脖风扇的所述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内风扇的风力无法到达的部位的降温或保暖问题,使得挂脖风扇的使用体验更佳;其次,温度调节组件30相对于连接段20可拆卸地连接,或通过连接段20相对于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可拆卸地连接,使得包含所述温度调节组件30的连接段20形成为相对独立的配件,即不会影响挂脖风扇原有工作性能,且方便用户根据使用需要选择是否使用包含所述温度调节组件30的连接段20,或者选择不同工作模式的包含所述温度调节组件30的连接段20,或对所述温度调节组件30或包含有温度调节组件30的连接段20进行更换,提高使用的适应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段、位于所述连接段的相对两端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连接段上设有温度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内分别设有风扇、与所述风扇对应的风道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导热片及与所述导热片连接的调温件,所述调温件用于制热或制冷以调节所述导热片的温度,所述温度调节组件与所述连接段可拆卸地连接,和/或,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可拆卸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件为制冷片,所述温度调节组件还包括散热模块,所述制冷片的冷端面与所述导热片贴设,所述制冷片的热端面与所述散热模块贴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件及散热风扇,所述连接段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件包括与所述制冷片的热端面贴设的底面及从所述底面延伸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供所述散热风扇装设的空间,相邻散热片之间形成将所述散热风扇的气流导向所述散热孔的气流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上对应所述散热风扇的位置设有进风孔,所述散热孔设置于所述进风孔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的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匹配的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相互配合的扣持结构;和/或,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分别为电源插头和插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件为发热片,所述发热片与所述导热片贴设,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内还分别设有加热元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收容于所述导热片和所述连接段之间的空间内,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风道内。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面向使用者佩戴部位的内侧设有收纳槽,所述温度调节组件与所述连接段上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定位孔和定位柱,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收纳槽内时,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导热片露出于所述收纳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脖风扇还包括电池,所述定位孔内设有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触点,所述定位柱插入至所述定位孔内时与所述触点电连接,从而实现所述温度调节组件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面向使用者佩戴部位的内侧设有收纳槽,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收纳槽内且所述导热片露出于所述收纳槽,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可拆卸地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挂脖风扇,包括连接段、位于所述连接段的相对两端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连接段上设有温度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内分别设有风扇、与所述风扇对应的风道及与所述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导热片及与所述导热片连接的调温件,所述调温件用于制热或制冷以调节所述导热片的温度,所述温度调节组件与所述连接段可拆卸地连接,和/或,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可拆卸地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伍勋焕;杨广;李伟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