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花菜叶蛋白简易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金花菜原名南苜蓿,属豆科草本植物,营养丰富,尤其是蛋白质含量较高。植物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来源是从植物里提取的,营养与动物蛋白相仿,但是更易于消化,人类膳食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但在饮食中,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要搭配食用。。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其在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基础就是确保获得高质量的蛋白提取物。
目前使用的叶蛋白提取装置功能单一,不能对叶蛋白进行预处理,导致叶蛋白提取工作繁杂,同时叶蛋白提取液容易受到外界污染,从而对叶蛋白试验结果造成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以对叶蛋白提取液进行预处理,且能够防止提取液暴露在外界受到污染,进而能够提升试验结果精确度的提取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花菜叶蛋白简易提取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花菜叶蛋白简易提取装置,包括过滤箱和离心箱,所述过滤箱的内腔栓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漏斗,且漏斗贯穿至支撑板的底部,所述漏斗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箱的顶部开设有进液口,且进液口与漏斗的位置对应,所述过滤箱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固定架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与螺纹孔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活动板的表面贯穿设置有试管,且试管与活动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过滤箱内腔的底部栓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烧杯,所述固定座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栓接有恒温加热板,所述烧杯位于恒温加热板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离心箱的内腔栓接有隔板,所述离心箱内腔的底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隔板的顶部设置有离心筒,所述转动轴的顶部贯穿隔板并与离心筒之间栓接,所述离心筒的顶部铰接有顶盖。
优选的,所述离心箱内腔底部的左侧栓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主动轮,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右端螺纹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所述烧杯和试管的表面均设置有刻度线,且试管延伸至烧杯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和离心箱的正面均铰接有防护门,所述防护门的表面嵌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采用钢化玻璃制成。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设置为双层,且过滤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漏斗、过滤网、固定架、试管、烧杯和恒温加热板的设置,具有可以对叶蛋白提取液进行预处理,且能够防止提取液暴露在外界受到污染,进而能够提升试验结果精确度的优点,解决了目前使用的提取装置功能单一,不能对叶蛋白进行预处理,导致叶蛋白提取工作繁杂,同时叶蛋白提取液容易受到外界污染,从而对叶蛋白试验结果造成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离心箱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中:1、过滤箱;2、支撑板;3、漏斗;4、过滤网;5、进液口;6、固定架;7、活动板;8、螺纹孔;9、限位螺栓;10、试管;11、固定座;12、烧杯;13、安装槽;14、恒温加热板;15、隔板;16、转动轴;17、离心筒;18、顶盖;19、电机;20、主动轮;21、从动轮;22、旋钮;23、刻度线;24、防护门;25、观察窗;26、离心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花菜叶蛋白简易提取装置,包括过滤箱1和离心箱26,过滤箱1的内腔栓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设置有漏斗3,且漏斗3贯穿至支撑板2的底部,漏斗3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4,过滤箱1的顶部开设有进液口5,且进液口5与漏斗3的位置对应,过滤箱1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固定架6,固定架6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7,固定架6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螺纹孔8,活动板7的底部设置有限位螺栓9,限位螺栓9与螺纹孔8之间螺纹连接,活动板7的表面贯穿设置有试管10,且试管10与活动板7之间滑动连接,过滤箱1内腔的底部栓接有固定座11,固定座11的顶部设置有烧杯12,固定座1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的内部栓接有恒温加热板14,烧杯12位于恒温加热板14的顶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漏斗3、过滤网4、固定架6、试管10、烧杯12和恒温加热板14的设置,具有可以对叶蛋白提取液进行预处理,且能够防止提取液暴露在外界受到污染,进而能够提升试验结果精确度的优点,解决了目前使用的提取装置功能单一,不能对叶蛋白进行预处理,导致叶蛋白提取工作繁杂,同时叶蛋白提取液容易受到外界污染,从而对叶蛋白试验结果造成影响的问题。
进一步的,离心箱26的内腔栓接有隔板15,离心箱26内腔的底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6,隔板15的顶部设置有离心筒17,转动轴16的顶部贯穿隔板15并与离心筒17之间栓接,离心筒17的顶部铰接有顶盖18。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隔板15、转动轴16、离心筒17和顶盖18的设置,便于对滤液进行离心,进而去除上清液得到叶蛋白提取物。
进一步的,离心箱26内腔底部的左侧栓接有电机19,电机19的输出轴栓接有主动轮20,转动轴1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从动轮21,主动轮20与从动轮21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电机19、主动轮20和从动轮21的设置,可以起到驱动离心筒17转动的作用,从而能够对滤液进行离心处理。
进一步的,活动板7的右端螺纹连接有旋钮22,旋钮22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烧杯12和试管10的表面均设置有刻度线23,且试管10延伸至烧杯12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旋钮22和刻度线23的设置,可以对试管10进行快速固定,同时便于观察试管10内部的滤液体积。
进一步的,过滤箱1和离心箱26的正面均铰接有防护门24,防护门24的表面嵌设有观察窗25,观察窗25采用钢化玻璃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防护门24和观察窗25的设置,便于观察滤液的水浴加热状态,且能够防止外界灰尘与滤液接触。
进一步的,过滤网4设置为双层,且过滤网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30°。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过滤网4的设置,可以增加金花菜浆液的过滤效果,将残渣完全滤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首先通过进液口5将金花菜浆液加入漏斗3的内部,浆液中的残渣在过滤网4的作用下被滤除,两层过滤网4的设置可以提升浆液过滤效果,随后滤液从漏斗3底部流入试管10的内部,将滤液调整至试验预先设置的ph值,随后启动恒温加热板14使烧杯12内部水温上升,从而可以使滤液在设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水浴加热,接着将絮凝后的滤液加入离心筒17的内部并关闭顶盖18,电机19工作时通过主动轮20带动从动轮21转动,进而可以通过转动轴16带动离心筒17进行快速转动,离心完成后去除上清液即可得到叶蛋白提取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金花菜叶蛋白简易提取装置,包括过滤箱(1)和离心箱(26),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的内腔栓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设置有漏斗(3),且漏斗(3)贯穿至支撑板(2)的底部,所述漏斗(3)的内部安装有过滤网(4),所述过滤箱(1)的顶部开设有进液口(5),且进液口(5)与漏斗(3)的位置对应,所述过滤箱(1)内腔底部的左侧设置有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活动板(7),所述固定架(6)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螺纹孔(8),所述活动板(7)的底部设置有限位螺栓(9),所述限位螺栓(9)与螺纹孔(8)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活动板(7)的表面贯穿设置有试管(10),且试管(10)与活动板(7)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过滤箱(1)内腔的底部栓接有固定座(11),所述固定座(11)的顶部设置有烧杯(12),所述固定座(1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的内部栓接有恒温加热板(14),所述烧杯(12)位于恒温加热板(14)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花菜叶蛋白简易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箱(26)的内腔栓接有隔板(15),所述离心箱(26)内腔的底部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6),所述隔板(15)的顶部设置有离心筒(17),所述转动轴(16)的顶部贯穿隔板(15)并与离心筒(17)之间栓接,所述离心筒(17)的顶部铰接有顶盖(1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花菜叶蛋白简易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箱(26)内腔底部的左侧栓接有电机(19),所述电机(19)的输出轴栓接有主动轮(20),所述转动轴(1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从动轮(21),所述主动轮(20)与从动轮(21)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花菜叶蛋白简易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7)的右端螺纹连接有旋钮(22),所述旋钮(22)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所述烧杯(12)和试管(10)的表面均设置有刻度线(23),且试管(10)延伸至烧杯(12)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花菜叶蛋白简易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和离心箱(26)的正面均铰接有防护门(24),所述防护门(24)的表面嵌设有观察窗(25),所述观察窗(25)采用钢化玻璃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花菜叶蛋白简易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4)设置为双层,且过滤网(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30°。
技术总结